?

引導學生體味“道法”教學中的“五味”

2021-11-18 19:40周琦
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 2021年3期
關鍵詞:道德同學生活

周琦

一、 一味謂“酸”—學習中的“羨慕”

《規則守護我們成長》是《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做遵規守法的公民”中的一課,“規則”對于孩子們來說難免是枯燥、死板的。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在導入環節進行情景設置,通過視頻展開“文明星球招募志愿員”活動,將學生分成六小組,每小組一張積分卡,參與問答或游戲便可獲得積分,課堂結束時,積分最多的小組可以“優先登船”并獲得一定獎勵。當第一小組連得3分之后,其他小組的學生似乎個個成了“小狐貍”,都想嘗嘗“葡萄”的滋味。一堂課,你爭我搶,每個參與機會都不肯錯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偨Y環節,我向同學們提問:生活中還有過哪些值得表揚的遵守規則的行為?

利用“酸葡萄”的心理,我完成了規則意識的傳授。課堂的最后,孩子們分享生活中的點滴,認識到生活中“我要遵守規則”。

二、 一味謂“甘”—生活中的幸福

《少讓父母為我操心》是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為父母分擔”的第一課。課堂上,我安排了三次交流活動:“說說你對父母的印象”“想想父母最常對你說的話”“回憶你和父母最快樂的時光”。學生們暢所欲言:“我的父母是溫柔的,他們最常對我說我是最棒的,我覺得每年和他們一起過生日是最快樂的?!薄拔业母改甘菄绤柕?,他們最常對我說我還可以更棒,我覺得每次考試有進步,他們帶我去游樂場玩最開心了?!睆膶W生們的回答中,不難感受到不同家庭間那份相同的幸福與快樂,正是因為學生們每天都置身其中,感受才能脫口而出。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日常增加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從而產生對生活的理性認知,促進了學生的道德成長。

三、 一味謂“咸”—家庭中的感動

結合德育課程中的感恩教育,教師引導學生對自身已有的生活進行認識與剖析,能產生對親情的感動與感激,以情促知,最終深化學生的道德意識。

教學《這些事我來做》一課之前,我布置學生完成“我為父母做件事”“我當一日家庭小主人”等體驗活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父母長輩的辛苦,認識到幸福與美好來之不易。一些學生結合體驗活動講了自己的收獲與感受。課堂上的每個人都沉浸在了感動與感恩的道德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完成了道德教育。

四、 一味謂“辛”—成長中的疼痛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六年級第一課。由于六年級的孩子生理、心理發育仍不成熟,思維水平和社會經驗有限,他們對法律的認識比較片面。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如下的環節。

視頻展示兩個場景。場景1:剛考上初中的小麗因為家里條件不好,父母重男輕女,她被強行留在家中務農打工,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場景2:小余的父親整日酗酒,經常打罵小余和他的母親。小余的同學讓他報警,小余卻認為父親打自己只是因為喝醉了,怎么能夠報警抓自己的父親呢?遂不了了之。

教師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條文,引導學生對上述事件由道德認知深化到法律判斷。學生對法律及自身的權益有所了解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別發表意見:通過新聞媒體披露,運用社會輿論的壓力解決;推舉代表與對方交涉,協商解決;到政府的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告上法庭,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五、 一味謂“苦”—生命中的“不完美”

《伸出愛的手》的教學伊始,我設計了三個情境體驗:天黑請閉眼(體會盲人的生活),看見你的聲音(體會聾啞人的生活),單手穿衣(體會身體有缺陷的人的生活)。三個體驗,讓學生切身體會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殘疾人的生活,感受到了殘疾人生活中的種種不易。隨后,我讓同學們帶著這樣一份體驗與情感進入課堂。之后,我又安排小組交流,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在生活中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經歷。同學們分享后明白:生命中會存在許多“不完美”,我們無法決定它們,但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與努力去改變它們,伸出愛的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猜你喜歡
道德同學生活
跟蹤導練(五)(2)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道德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道德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