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的共情:從文本到語言的情感傳遞
——以關山口述史為基礎

2021-11-30 04:22穎,袁
關鍵詞:演播關山播音員

李 穎,袁 緣

(浙江工業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技術創造了人的“離場”,媒介成為了人的“延伸”。書籍報刊作為印刷媒介使文字符號穿越時空界限完成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傳遞,廣播作為電子媒介憑借電波承載著播音員的聲音與千里之外的聽眾建立溝通,實現直抵人心的共情效果。所謂的共情(empathy,也有人譯作“同理心”“移情”或“神入”)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獨特經歷,并對此做出反應的能力。共情能夠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義的行動[1]。在播音藝術中,共情不僅產生于播音員與文本、作者的深刻對話,更是體現在與聽眾之間的情感交融。通過對文字材料的深刻解讀,播音員將真情實感融入播音作品,實現跨越情境的情感溝通,讓聽眾從簡單聲音世界轉化為情緒感染與自我認知調節,產生對角色人物、故事情節、社會現狀的感悟與反思,并最終形成具有人物符號的集體記憶。即使是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智媒時代,播音藝術的共情傳播仍然至關重要。那些看似被技術賦能的媒介與傳播者,其核心依然是傳播者所創作的內容符號與受眾之間的共情體驗,無論是文字、聲音或是視聽融媒體的符號體系,對廣大播音從業人員來說值得審視研究。

關山作為中國首批五名播音指導之一,以演播長篇小說見長,是中國播音主持界中聲音媒介的傳奇。在他60多年的播音生涯中,僅憑借小說演播就牽動了百千萬聽眾的心。關山為聽眾留下《歐陽海之歌》《林海雪原》《戰斗的青春》等300多部耳熟能詳的經典演播作品。在聽眾的心中,幾十年的歲月流逝,雖然播講的劇情已不再清晰,但關山的聲音卻永遠無法忘懷。這便是聲音的魅力與共情的力量,當那個曾經與我們同頻共振的聲音再次響起的時候,我們記憶猶新、情感更甚。如今的播音工作中,如何發揮聲音的魅力,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在情感上與聽眾形成同頻共振,提升節目吸引力和感染力,擴大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顯得尤為重要[2]。本文通過收集和梳理關山的口述資料,憑借文本的質化研究,探尋關山演播過程中如何讓自己與作品產生真感情、如何與聽眾形成真友誼、如何通過聲音的共情應對融媒時代演播的困境,即如何實現深層的認知共情,為新時代廣播電視工作者提供播音共情的方式引導,幫助播音員合理應對融媒時代演播的困境,讓聽眾在無形的電波中找到聲音的共鳴。

一、“聲情并茂”的小說演播家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曾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标P山就是這樣一位能夠進入寫實境界的播音藝術家,在與文本、作者、聽眾的傳情達意中,以別具一格的聲音描繪文本的抽象世界,通過真情實感的表達促使聽眾產生情感的共鳴。

作為長篇小說的演播家,關山以極具特色的演播帶給聽眾難以忘卻的記憶,這一份記憶是關山聲音獨有的,是無法被時間磨去的標識。關山的播音音域寬、音質美,其不僅有夏青“理性”的文化輸出,齊越用生命播音的“赤子之心”,同時具有“感性”的真情展露[3]。在這樣的聲音特點下,關山結合純語言藝術,把小說中不同性格、年齡、身份的人物刻畫得生動鮮明,躍然入耳[4]。在關山的每一次演播中,人物演繹鮮活生動。其創作思想大膽,播法多樣,靈活的播音特點帶動了作品清新活潑、灑脫開放的演播風格,尤其是演播軍事題材的作品,關山總能通過鏗鏘頓挫的聲音,將偵查活動和戰斗場面播得異常精彩,讓聽眾回想起“關山戰士”的激情奮進。有一年,一位年邁的粉絲從遙遠的城市向關山電話表示感謝,雖然收聽關山的演播已時隔多年,但當他在電臺再次聽到關山的聲音時,對當年聲音的記憶又重新燃起。這是關山獨具匠心的聲音魅力。然而,在這樣的聲音背后,更是滲透著其真情實感的播音藝術。

不同于照本宣科,也不是維肖擬聲,關山追求用聲音塑造人文,用包含真情的演繹將靜態的文字轉換為動態的聲音符號,為聽眾演播出充滿畫面感的有聲作品。在“理解深,感情真,表達活”的創作信條下,關山用60余年與文本、作者、受眾進行真切的情感交流,向聽眾演播聲音的溫度。理解是表達的基礎,關山通過對文本由表及里的探尋,理解文本的角色、背景和各處細節,將自身置于文本故事的情節百態,形成與角色共鳴后的真切感受。曾有粉絲信訪關山,認為關山的演播讓他受到了巨大的啟迪,讓他的人生軌跡得以改變。關山演播真的改變了聽眾的人生嗎?與其說是關山的演播是“鬼斧神工”,倒不如說是聽眾在傾聽關山飽含真情的演播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尋找到了更加符合自身發展的人生軌跡。當關山的聲音傳遞給聽眾時,這已經不單純是故事內容的本身,它還涵蓋了播音員對作品高度感悟后的情感輸出,全方位多角度地與受眾的感知相遇共鳴,它加深與聽眾的親和力和認知度、理解度和接受度,從而達到內容與精神共享的目的[2]。

正如關山所說:“不管播講什么題材內容的作品,只有讓作品真正感動自己,才能在演播中用你的真情,再去感動別人,除此之外,其他捷徑是沒有的?!边@一份充滿真情實感的有聲演播,源于關山獨具特色的聲音魅力,超越技能的真誠,源于其對文本意境的思維構建、同作者的深入交流、與聽眾的心靈對話,他將情感不遺余力地賦予有聲作品,在社會留下具有溫度的印記。

二、從文本到演播的情感傳遞

對聽眾來說,廣播播音員更多的是聞聲感人,用聲音來縮短聽眾與主持人之間的距離。然而長篇小說的演播不同于一般的播音,它不僅需要優質的聲音條件、嫻熟的情感表達、敏銳的思維判斷[5],更期待能讓演播作品在人們心中留下長足的記憶,這種記憶是對小說演播的百聽不厭,是對播音員聲音的高度共情。這種高度共情并不是單憑播音技巧就能產生,播音作品讓聽眾能夠形成情感共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對作品本身的理解程度。其二,與作品的深度對話。其三,與聽眾場景想象的重合度。

(一)文本要素:與不同文本之間的共情

小說演播相較于一般播音工作在語言表現力上要求更高,播音員在演播前需要對作品的文本進行透徹的解析,準確刻畫和創造出恰切的聲音形象,彰顯出文本背后的生命力。關山在演播文學作品前,會對文本反復閱讀深刻解析,了解文本所處于的時代,沉浸于文本的故事環境,在心中構建作品中的場景,挖掘人物內心的世界,營造作品所呈現的意境,在與人物角色的對話中與文本產生共情。

首先,把握文本,咬文嚼字。想要與文本產生共情,反復的播讀是獲得情感相通的前提,不同的文本語言風格各具特色,在對文本的重復磨練中把握語音語調,感知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聯,理解不同故事中由表及里的含義。此外,不僅需要關注作品本身,更需要對文本相關的內容只字不差地反復剖析,通過與文本相關的輔助材料深化對原著的認知,從而與文本更好地達到共情。在演播賀敬之的長詩《雷鋒之歌》時,關山對文本進行逐字逐句反復推敲與琢磨,研習有關雷鋒的所有資料,勾畫內心雷鋒的形象。在對雷鋒文本的沉浸式理解中,關山不僅對雷鋒事跡有了深入了解、提取出雷鋒樂于助人、有膽識、有擔當的精神品質,更將以“雷鋒視角”感受服務人民的幸福與滿足感,讓公眾通過文字敘述對該符號化身份中的文本建構產生共鳴,形成“雷鋒精神”傳承者的決心。

其次,建構場景,置身其中。拋開播音員本身所處的環境,將其置身于文本角色所處的相似場景,結合生活實際對文本角色進行體驗和感受,進而與角色進行巧妙的融合,理解與把握人物在文本環境中的心路歷程,從而實現與人物的共情。不僅可以通過聯想加以實現,也可以通過對真實場景的體驗來實現文本環境的真實。關山為了原汁原味地演播《漁島怒潮》諜戰故事,與漁民一同出海體驗大海反復無常的變化,在此期間曾被凍得渾身發抖,因暈船把膽汁吐盡,深刻體驗到戰士們在諜戰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最終對文本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把握。趕錄《高山下的花環》時,關山在研磨的過程中熱淚盈眶,硬是從白天準備到凌晨4點。次日錄音正式開始時,關山激昂慷慨而又柔腸寸斷的文本演播,讓在場的電臺編輯和錄音員都泣不成聲。

最后,角色對話,真情演播。播音員沉浸于文本的內容,將自身投入到作者所創造的情境中去,把自我代入到文本當中去,結合文本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感悟,與角色不斷對話與思考。例如,對自己提問“如果戰士在戰爭的過程中殉職了,會有誰記得,會因為看不到最后的勝利結果而悲痛嗎?會想到自己的家人嗎?會有留下遺憾嗎?”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理解角色其內心世界與思想特點,把握其情感基調,由此對文本角色達到更加深入和真切的理解把握。關山在演播金敬邁同志的《歐陽海之歌》時,主動要求下連隊當兵,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他把自己當成了一名真正的歐陽海戰士,在這樣的生活與情感中與角色產生共鳴。

“想要讀好作品,不僅要字正腔圓,更是要抓住神韻”,而這神韻需要依靠大量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識、人物性格、事跡等等。在每一次的文本熟讀、場景的構建、角色的對話中,關山深入分析文本內容、全身浸入情境角色的扮演,把個人投射到文本內容當中,對作品的內容、文本主題等進行透徹把握,最終將情感迸發出來。喜文本之樂,泣文本之苦,恤文本之悲,味文本百態,與文本內涵產生情感共鳴。

(二)對話要素:與文本創作者的共振

小說的演播不僅需要與文本產生共情,也需要與文本作者共情?!睹献印とf章下》中曾有那么一句話,“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睂ψ髌返纳钊肫饰?,離不開對作者的了解和感知。在演播文學作品時,不能僅拘泥于作品字面的含義,要了解作者的思想、經歷、創作起因,甚至與作者產生對話,去挖掘作者寫這部作品的心境,了解其寫作時的用心之處,作者希望通過這則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作者對文本角色所寄予的期許,激發共情體驗。

與創作者對話中的文本共情。播音員在演播之前會做許多的準備,包括文本熟悉、寓意探索、情感探尋,然而這個過程并不是十分容易,播音員常會遇到作品中細節拿捏的困難,時而會對作品中某段文字難以理解,也可能對某句臺詞的情感產生捕捉偏差[6]。這些問題會讓播音員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欠缺精準,而這些問題只有最了解文本的創作者才能為之解答。因此,要將問題大膽地提出來,了解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的心情,要與創作者進行對話,不僅要讓創作者解開播音員對文本的疑惑,更是讓播音員在傾聽創作者解答的過程中感悟他的心境。關山演播《雷鋒之歌》時,曾因詩中一段話的理解困難與作者賀敬之的執筆互通,這讓他對作品有了更加完整和深入的理解。此外,為了弄清楚《林海雪原》中幾個細節,關山連夜坐火車會面小說的作者曲波。在面對面的交流中,作者把深山練滑雪指揮這些兵的情景為關山毫無保留地進行了解釋,關山被作者深深打動,他完成了文字和作者的共情,在最后的演播中,關山將《林海雪原》英雄的獨立個性與作戰時的深刻感情演繹的淋漓盡致。

與作者對話中的符號解讀。播音員與作者的共情不僅能讓其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情感,更能讓其完成聽眾對創作者的符號解讀。每一次的演播之后,播音員常會收到許多聽眾來信,而對聽眾來信的解讀,是“小說連播”獨特的解碼方式?!靶≌f連播”編輯在作品演播完成后,會整理聽眾的來信,并會安排一講座談交流節目。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聽眾,雖然在信中有各種各樣的陳述,但是他們在最終往往會呈現出相似態度:收聽演播之后真摯情感的流露,以及對演播者與創作者深入了解的訴求。正是因為如此,需要播音員更透徹地了解創作者,在與創作者的共振中為聽眾解碼文本故事中的符號,而不讓有限的演播讓聽眾對文本的符號產生“誤讀”糾葛。

關山與文本創作者的共情,不僅是對文本更深層次的細琢,與角色更近距離的相融相通,更是為聽眾解碼消疑的最佳路徑。正如其好友播音指導陳醇所說:“播文學作品,不僅要得到聽眾的喜愛,更要得到原作者的認可,要經得起內行的檢驗”[7]。在播音員與創作者的每一次心靈碰撞中,都激蕩著聽眾的感嘆與情感共鳴,這些“可讀化”的文本在聽眾心中不再冗雜,而是在獲得同一確認下的享受與無限認可。

(三)聯想要素:關山與聽眾的認知共情

關山說,播音員是普通人,要與聽眾平等交往,樸實真摯。關山不僅要求語言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保持規范準確,同時他希望能通過“以情促情”的方式讓聽眾沉浸其中。在關注自身的情感立場的同時,關山通過“聽眾的視角”調節自身對小說演播情感的表達,以“客體化”的方式思考“他者”的理解認知,縮短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與觀眾展開深層次的互動,形成更具深度和持久性的認知共情。

對聽眾來說,在每天的固定時間收聽關山的“小說連播”是他們的群眾儀式。每天幾乎是固定的時間,在固定的收音機前,在電波的一頭是關山飽含深情的演播,而在電波的另一頭是千萬陌生腦海的同一“想象”: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讀者”幾乎分秒不差地同時進入“想象”,他們彼此并不認識,但在這一時間站在收音機前,他們想象并且確信有無數的“讀者”與他們同時在分享著屬于他們共有的耳邊故事。短短的幾十分鐘,卻日復一日地創造了在不同地點下同一時間的集體儀式,這種儀式凝聚了每一位“讀者”對關山“小說連播”的憧憬與敬意,為生活忙碌繁重的人們以添直達心靈的洗禮。關山在演播的過程中曾與許多朗誦愛好者結緣,有小學生、工人、農民、詩人,他們在不同的空間里堅守著屬于他們的傾聽儀式,并在追尋演播的過程中與關山產生情感共鳴。

播音員通過對小說文本的駕馭,為聽眾梳理故事的來龍去脈,讓原本分散的字符成為凝聚情感的豐盈敘事。播音員以演播的形式將原本白紙黑字的文本變成具有連續性與故事性的系列作品,讓聽眾在每一次的演播收聽中為故事的起伏與人物的命運牽腸掛肚。在每一篇的情景內化后,聽眾對故事的發展又會產生新的期待:在對人物命運與時間線的了解把握中,聽眾的生理、心理、情感、理智上都得到了滿足,在完成一章節的小說洗禮之后,又將產生新的期待和渴望,如果有一天漏聽了故事的一集或是一個片段,聽眾會因為錯過精彩片斷而充滿惆悵,也會因為“儀式”缺席而存有遺憾。關山不止一次收到聽眾對反復演播的要求,每一次的公開播放都會收到聽眾對小說故事的期待與冥想。關山每一章節的演播都是聽眾心靈共振的起源,從章節的話起到音落,聽眾對故事的發展喜悅著、疑惑著、悲傷著、害怕著、釋懷著、幸福著,每一段有聲故事都以特定的情節帶給聽眾相同的情感體驗,在連續不斷的滿足和期待中展現播音作品對他們的獨有價值。演播者與聽眾之間在演播中找到了他們的私有空間,演播者“低聲細語”的講述像是與聽眾的單獨交流,小說個體的生命體驗被演播者所述說的人物、故事、情節激發,聽眾“根據自己的立場、觀點,聯系自己的思想感情,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藝術素養對這個作品進行體驗、鑒別、玩味、理解甚至加以豐富發展[8]。對他們來說,“小說演播”是無法替代的精神食糧,他們在關山的有聲演播中找到了共有的生命儀式。在每一個相同的時間里,他們不僅得到了對故事渴求的滿足與欣喜,更是產生了在群體儀式下的共有心靈共鳴。

關山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你說我聽”的單向有聲傳播模式,而是心靈的對話,受眾通過關山飽含深情的演播更加透徹地理解文本角色的喜怒哀愁,即便無法觸及文字,也無法眼觀四景,在每一段固定時間的聲波沖擊下,耐人尋味的有聲故事早已令受眾“入戲太深”。這是不僅需要關山注意自己演播的狀態與情感,更是聆聽著群眾的心聲,感動著群眾的感動。他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聽眾,并將這一種理解用有溫度的聲音表達出來,與聽眾最后產生共情。

三、聲音的共情是時代溫度的傳承

共情不僅是人際交流交往必備的能力,也是廣大播音工作者職業生涯的必修課。在與群眾的共情中,關山的演播從“能夠被聽見”轉向為“能夠被傳承”。這種深入日常之中的情感走向,在人民的傾聽、學習、回憶中促成家國情懷的感召,讓富有溫度的聲音儼然成為一種時代溫度和社會記憶,聲音的共情讓文學作品被賦予新的時代定義,“小說演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它不僅能給社會帶來文學價值,還能通過與時代的共情為社會提供“聲音形象”。這些“聲音形象”賦予聽眾心靈的正能量,不斷引領人們向陽前行,為社會構建帶來推力,讓一個個具有國家形象的英雄人物永駐心間。播音員的聲音特色與文本角色個人精神品質為聽眾共同構建出具有特殊符號的身份認同,演播作品也與聽眾形成了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功能理論中的“召喚關系”:《林海雪原》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在演播中被構建出足智多謀、堅毅勇敢、赤膽忠心的符號化身份,聽眾在有聲故事中產生對忠貞愛國意識形態的召喚,最終形成情感的共鳴,傳承著時代的溫度?!读趾Q┰返难莶プ髌凡粌H是對于戰爭時期“集體記憶”的召喚和激發,同時也是對于緬懷革命英雄的記憶召喚。這些聲音的印記讓時代的溫度更加恒久,這些耐人尋味的中國故事中印刻著彌足珍貴的精神成為鼓舞人們前進的動力。

聲音的共情成為聽眾正面精神的助推動力。關山的演播滲透到了聽眾生活的各個環節,他參與了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文學建構,讓有聲文學走進千家萬戶,推動當代文學大范圍的普及。一篇篇長篇小說的播出引起聽眾的熱烈反響,引發聽眾心靈的啟迪:許多聽眾在聽了“小說演播”之后開始品讀文學作品,希望能從事文學創作;也有很多聽眾在“雷鋒精神”的引領下立志以“雷鋒”為榜樣,堅苦奮斗、致力奉獻社會;甚至有聽眾追隨關山的腳步渴求成為一名老師,希望能將老師對播音的真摯進行永恒的傳承。關山教育培養了許多播音的學生,他的學生,如今已經在各行各業熠熠生輝,他們中涌現著教授、播音指導和“金話筒獎”獲得者,遍布世界各地,秉持著關山的奉獻精神,為我國的新聞和播音工作的傳承創新以及世界語言的傳播發光發熱。

聲音的共情重塑時代溫度的傳承。紅色書籍《紅旗譜》《歐陽海之歌》《蔚藍色的腳印》,這些演播作品都呈現了不同時代的文化精神,通過關山的演播留在了“讀者”的心中?!瓣P山足足把《紅旗譜》講‘活’了,朱老忠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讓人聽之敬意油生啊”,對聽眾來說,關山為他們帶去的不只是統一化的文字劇情,更是充滿愛國思潮的民意溝通。其用故事為聽眾搭建的“聲景”,影響了聽眾自身所處的時代。這時的聽眾不再是被動接受聲音,他們在聲音的共情體驗與自我輸出中成為了有聲故事的一部分,一種擁有溫度的意識互通。這種不分年齡、身份、地位、社會階層的情感調度,是屬于大眾的有聲文化,具有普適的社會文化意義,能夠超越時間限制,傳承時代溫度,成為永恒的記憶。

關山的真情演播,讓聽眾覺得他們不僅在聽故事,更像是在回憶過去。關山聲音為聽眾搭建不同年代的橋梁,讓聽眾與不同年代的小說故事建立起一種特殊的關聯,在有聲世界中產生對角色人物、故事情節、社會現狀的感悟與反思,并最終形成具有文化符號的集體記憶。這些記憶恒久地、發展地促使人們堅守精神上的真誠,在聽眾的褒獎與懷念中,最終成為一種真實、飽滿、無法忘記的聲音傳承。

小說演播的共情可以讓聽眾對作品產生真情感,與播音員形成真友誼,與作品故事形成深層次的認知記憶。播音員通過有聲作品傳達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共情與聽眾建立情感連接,促使聽眾形成一致的情感認同、文化認同與價值認同,做出有利于他人與社會的行為。然而,融媒體時代的技術進步打破了廣播播音的神秘感和領地感。雖然技術能代替我們搜尋文本,但是不能代替我們理解文本,文本的情感和內涵挖掘,依托于播音員在文本理解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因此,面對融媒時代的播音困境,不僅需要播音員有豐富技術手段和個性特征,更需要播音員要在面對融媒體時代更加豐富的文本資源與更加快節奏的播音需求時,依舊需要保持初心,保持真情,做到形式上深入淺出、邏輯上環環相扣、語言上準確到位。確保演播的內容經得住社會審核與公眾質疑,盡量使用準確無誤的語言、生動形象的聲音來表達觀點,給聽眾帶來真實感受,贏得聽眾的認同,從而產生心靈上的共鳴[2]。

這不僅是從文本到語言的情感傳遞,更是求真求實的演播、是共情的藝術,用有溫度的聲音趕超智能化的播音作品,把聲音的情感優勢最大化,與聽眾建立起情感上的信任,引領聽眾感受聲音的韻律美、思想美、傳播美,值得每一位播音員用心解讀。

猜你喜歡
演播關山播音員
有聲小說《白鹿原》演播藝術分析
——以李野墨演播版本為例
新時代有聲演播者應該如何掌握情氣聲的關系
關山蕭和墓駝車出行圖研究
吃了嗎
新聞播音員做好各類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淺談播音員主持人語言的純潔性
關山古鎮
淺談小說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淺談小說演播
關山古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