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聾生體育教學實現快樂融合路徑研究
——以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為例

2021-11-30 16:15王獻福
中州大學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聾人聾生體育

王獻福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a.體育學院; b.康體測評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44)

一、前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殘疾人占世界總人口約10%,重視特殊教育已成為世界共識。在課程思政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強力發展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推進教育公平的社會背景下,鄭州工程技術學院作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創辦聾人高等教育的院校,自從2001年招收(高考通常采用單招形式)聾人學生以來,我校公共體育教學始終采取與聽人混合編班授課的教學模式,經過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聾生高校體育教學經驗,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相對聽人而言,針對聾人學生缺失自信心的心理特點,采用的體育教學理念、方式和途徑,要引導聾生快樂融合到體育教學過程中,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要增強學習和生活自信心,。把大學體育課程融入“課堂思政”元素,尤其借助武術、足球、籃球等教學平臺,充分挖掘各類體育活動所富含的體育精神(中國武術傳統文化、團結拼搏的集體主義精神等思政元素),疫情期間借助互聯網,采用企業微信、雨課堂等APP,把“微課”納入到大學體育教學整個過程。

二、聾人學生體育教學現狀與分析

(一)聾人學生的界定

聾人學生簡稱聾生,就是指具有聽力障礙的學生。所謂聽力障礙,就是指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以及對聲音的綜合分析的各級神經中樞發生器質性異常,而導致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減退,習慣稱為耳聾。[1]只有聽力嚴重減退才稱之為聾,其表現為患者雙耳均不能聽到任何聲音。而聽力損失未達到此嚴重程度者則稱為聽力減退。在我校近二十年的高招(特招)過程中,多數聾生天生跟正常人一樣,在后天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由于疾病、服錯藥物等導致聽力障礙,“聾而不啞”成為這部分聾生的顯著特點,因此不能簡單地把聾生稱呼為“聾啞人”。

隨著科技事業的發展,醫療器械的改良和信息革命的快速發展,給聾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具體表現在:不斷升級換代的聽力助聽器,聽力效果更好,佩戴更便利和舒適;“5G”時代的到來及普及,使聾生與外界的溝通更直接、高效;企業微信、雨課堂、釘釘等帶來線上教育的春天,提高了聾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效率。在高等教育過程中,對聾生進行有效體育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聾人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能力,前提就是如何創設有利于他們能力發揮的教學環境和條件。

(二)聾人學生體育教學現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特殊教育備受關注,并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教育質量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體育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體育課程作為體育教育的核心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得到了不斷完善。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就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過程,就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實現,成為完整的人的發展過程。多年來,學校主管領導一直重視聾生“全人教育”,并在學院領導的管理和指導下,公共體育教研室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價值目標,根據聾生身心特點,制定實施一系列體育教學文件和措施,教學效果在每學期體質健康測試、學校體育協會及學院各種運動會及課余鍛煉中得到檢驗。

通過近二十年的教學管理與實踐,我校初步形成一套具有“鄭工特色”的高職教育模式。與“聽人”教育相比,我校體育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具體表現在:體育教學排課安排方面,新學期開始,以教務處安排的總課程安排表為前提,根據學校聾生單招及高考招生情況,對選項(開課體育項目)、人數(聾生、聽人)進行合理布局,進行網上選課,原則上,擁有聾生的每個教學班都有同屆手語專業學生混合編班在一起,便于聾生與任課教師、聽人(正常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教學師資方面,原則上安排責任心超強且經驗豐富的教師,任課教師基本是普通高校師范類專業畢業,本身沒有經過系統的手語培訓,都是在多年的聾生體育教學過程中,經過長期教學過程中的交流而形成的手語知識,手語動作簡單、不系統,具有不規范性;另外,任教聾生混合教學班的教師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教學進度、計劃、教案及考核標準等教學文件方面,包括編班上課學生人數、教學場地條件等方面,都與正常體育教學班幾乎沒什么差別;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評價標準的科學制定是重中之重,迄今為止,我校對聾生混合教學班的體育教學評價標準與正常學生教學班也是無區別的,亟待公共體育教研室進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出符合聾生體育教育特點的體育教學評價標準,不斷完善聾生體育教學文件,形成切實可行的聾生體育教學體系。

(三)聾人學生體育教學的短板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時代主旋律。在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人才培養和儲備成為核心生產力,也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因此,創建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特殊體育教育作為人類彌補自身缺陷的一種教育活動,并在高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中強調要針對特殊群體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合理地設置特殊體育課程。近20年來,我校經歷了不斷升級發展過程,2016年,我校通過教育部的評估驗收,升為普通本科院校,這就造成我校在體育教學管理的各個細節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尤其是在聾生體育教學方面,在落實本科高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要求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短板,這就要求我們在聾生體育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自身在聾生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教研活動,及時找到應對措施,以文件形式進行總結和推廣,逐步完善本科高校聾生體育教學全過程,真正形成我校特殊教育的特色教育亮點。

通過對比分析,我校聾生體育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不同體育項目、不同規模教學班在備課、上課難度系數是不一樣的,我校在配套政策上存在需要完善之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的工作量都一樣,這就無法調動任教聾生混合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尤其是近三年來,我院公共體育教研室在編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工作量大,教學任務繁重,每學期教學周數由原來的18周縮減到現在的16周,但專任教師的基本工作量卻還是360學時,沒有做出相應合理調整,嚴重挫傷了一線專任教師的積極性,亟待學院領導與學校主管部門和領導協調。針對我校在編班上課人數、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教學文件等方面與正常學生班基本相同,通過訪談與調研,與聽人相比,聾生容易孤僻、自卑、自主參與能力弱,在學習中不能很好地發揮自我優勢,無法以最佳狀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開展教學活動,就無法很好地保證因材施教、教學進度完全一致,聾生與聽人無法實現完美融合,快樂體育本源及其人文價值更難得到體現、升華,教學效果也會打一定的折扣。針對我校聾生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短板問題,公共體育教研室廣泛開展聾生體育教學教研會,并形成文字材料,為上級領導部門提供可靠信息,學校主管部門、特殊教育學院和體育學院領導不定期召開聾生體育教學協調會,采取積極有效有效的教改措施進行解決,進而完善符合我校聾人學生教育特點的體育教學體系。

三、體育教學實現快樂融合路徑

(一)重塑聾生體育教學理念

在新形勢下,要切實改變我校聾人學生體育教學現狀,必須首先調動他們的自主參與積極性,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聾生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與能力。這就要求參與聾生體育教學的教師與時俱進、改變特殊教育觀念,重塑特殊教育理念。

體育課程應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價值目標。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就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過程,學校體育課程不僅可以教會學生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拼搏、友愛、集體主義精神等良好品質,還可以進行智育、德育和美育的訓練,發展學生的個性。[2]同時,體育,作為人類文明生活的一部分,蘊涵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是人類追求自身價值的體現。思政教育和體育教學應該是合二為一、血濃于水的關系,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融合過程。[3]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力求自由的釋放,個性的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的價值,享受個人的快樂、成就與幸福。特殊教育是人類彌補自身缺陷的一種教育活動,作為高等特殊教育,我們應站在更高起點推進教育公平,切實保障每一位聾生充分享受到“平等、參與、共享”的受教育權。高校聾生體育教學過程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消除聾生和聽人的身心差異,走向兩類人群彼此共生共融,即強化融合教育。

(二)重塑聾生體育快樂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也在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而體育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觀念和內涵也得到新時代的闡述?,F代體育教育已擯棄了畸形教條的體育觀念,重新接納游戲的功能,逐步找回中國體育教育早已遺失的娛樂,迎來體育文化屬性的回歸。

高校體育教師首先應具有快樂體育觀??鞓敷w育指的是從終身體育與個性和諧發展需要出發,把體育運動作為大學生將來的生活內容教給他們,讓他們體驗從事理解、掌握、創造運動的樂趣,從而激發大學生積極參加運動的自覺性的體育教學思想體系。[4]從快樂體育觀的角度,就要求從事特殊教育的體育教師具備:課堂教學手語語言要生動形象,表達準確又不失幽默詼諧感;場地器材安排明快、有序,又不失安全感;適時處理好快樂與嚴格的關系,又不失其平衡感;最大限度地處理好快樂與興趣的關系,達到二者最佳結合;始終處理好快樂與教學質量的關系,達到二者最佳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在聾生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高校教師始終要站到教育強國的政治高度,具有高度責任感,對特殊教育擁有一顆敬畏之心,從聾生終身體育與個性和諧發展需要出發,讓體育的娛樂功能真正回歸,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聾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用靈魂來體驗到從參與、理解、掌握到創造運動的樂趣,不斷激發聾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逐漸矯正補償聾生的身心缺陷,增強生活和學習自信心,逐步實現聾生體育價值與生命意義的快樂融合。

(三)重視課程思政教育、“微課”和武術特色課程在聾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學體育的教育目標和育人目標,應強化課程思政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全人”育人功能,充分運用好大學體育這個優質載體,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體系,把體育精神融入體育教育全過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5G時代的來臨,企業微信、釘釘、雨課堂等APP軟件已然成為線上教育熱點載體和授課工具,已成為一種新的線上教學方式,尤其是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微課”在停學不聽課的前提下,凸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復合體,被稱為“國術”,也是學校教育中培育勇武精神的實踐途徑。[5]武術特色課程的授課內容,更適合將民族精神和中國夢核心精神融人教學過程中。武術在“立德樹人”、剛健自強、 增強防身自衛本領、培養審美意識和樹立優美形象等方面具有自身鮮明的育人功能和特點;另外,聾生對武術套路更易于觀察、學習模仿和掌握,容易激起聾生的求知學習興趣。在聾生高校武術育人過程中,充分挖掘河南武術之鄉的代表拳種,并以武術拳種為單位,從中提煉幾個簡單實用的組合,作為武術教育的主要教學內容,同時融入道德禮儀教育。在復學后的聾生教育教學活動中,強調教師在基本手語技能、計算機軟件技術、授課創意等方面狠下基本功,充分挖掘“微課”優勢,適時把課程思政內容貫穿其中,依托得天獨厚的河南武術之鄉底蘊,創編聾生興趣十足的系列武術拳種簡單組合套路,與體育教學實踐課互為補充、遙相呼應,最終使聾生在興趣中收獲健康和快樂,同時,其缺陷也得到補償,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四)高校體育教師與時俱進,一專多能

作為特殊教育學院的聾生體育教育工作者,我校體育教師都來自普通高校體育專業畢業,雖然學歷層次和結構合理,但都沒有經過系統的特殊教育專業學習經歷,要想勝任聾生體育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教學評價考驗。因此,在實現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作為“鄭工人”,必須認真學習,不斷挖掘與聾生體育相關的醫學、教育學、運動學、心理學相關知識,掌握聾生體育教育規律,研究適合聾生體育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具有創新精神,根據所教聾生特點,量身定做、不斷創編一系列武術套路、體育舞蹈、球類等自編教材,持續改進和提高聾生體育教學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鼓勵我院體育教育工作者多與特殊教育學院的同仁們多進行交流、互動、學習,不忘初心,積極進行聾生體育教育科學研究,持續推動我校的聾生體育教、科研水平,爭取多出教學成果,也為中國高等學校聾生體育教育理論做出點貢獻。

針對聾生體育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嬗變性、綜合性、艱巨性,建議學校領導部門:重新審視聾生體育教學,進一步加大體育教學經費投入;加強對聾生體育教學的督導和科學評價,加大聾生體育課時的權重,提高聾生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以期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四、結語

個體天生的器官缺陷會使其產生自卑,而個體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補償自身缺陷。[6]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總是希望可以借助體育的力量來改變一些事情,對待聾生既不是悲天憫人的道德補償,也不是居高臨下的同情或施舍,而是通過體育實現真正的平等和融合。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工作者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鄭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我校特殊教育的發展出發,認真上好每一節聾生體育課,讓這些精靈快樂融合,健康成長,勇敢面對生活,成為有用之才。同時,在高校聾生體育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創造,無問西東,走適合時代特色的特殊教育發展道路。

猜你喜歡
聾人聾生體育
中日聾人大學生體育參與比較研究——基于社會支持視角
把握“三個基點”,助推聾生數學探究
聾生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研究
基于“互聯網+”的聾人團隊管理模式研究
美術,讓聾生就業多一些可能
探析聾人就業問題及對策
我們的“體育夢”
做聾生的良師益友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