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的三重維度

2021-12-01 06:11劉燦
關鍵詞:四史改革開放歷史

劉燦

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的三重維度

劉燦1,2

(1.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安徽農業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1)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可有效引導大學生在“學史惜今”中堅定道路自信、在“悟史明智”中堅定理論自信、在“知史明道”中堅定制度自信、在“信史篤行”中堅定文化自信。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應準確把握主題主線,聚焦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奮斗歷程、精神譜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滄桑巨變、輝煌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的艱辛探索、重大創新,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注重發揚求實的精神,掌握矛盾的方法,堅持發展的眼光,運用聯系的觀點,引導大學生知古鑒今、開創未來。

大學生;“四史”教育;價值維度;內容維度;實踐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盵1]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精神的“營養劑”,也是新時代大學生的“必修課”。當前,全球步入動蕩變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激蕩、疊加共振,各類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歷史節點之上,通過加強“四史”教育,引導大學生置身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回望來時艱辛探索之路、比較他國現代發展之路、遠眺未來民族復興之路,有利于夯實大學生“四個自信”的歷史根基,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勵志成才。由于“四史”涉及時間、空間范圍廣,史論、史實資料多,需從價值、內容、實踐、方法等多重維度把握,方能綱舉目張、見行見效。

一、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的價值之維

歷史學家白壽彝認為:“歷史教育從根本上說,是歷史前途的教育”[2]。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的基本價值邏輯,就是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歷史史實出發,引導大學生厘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得出歷史結論、汲取歷史經驗,在學思踐悟中看清歷史前途,在奮發有為中堅定“四個自信”。

(一)學史惜今,站穩道路自信的價值立場

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視角審思,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發展進程,就是中國道路的艱辛探索進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面對近代中國嚴重的民族危機、社會危機,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等相繼登上救亡圖存的歷史舞臺,對國家未來出路進行了多方探索,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救國救民方案。但由于自身的階級局限性,加上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干涉,這些方案最終如曇花一現,“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3]。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探索歷程表明,中國不可能重走封建主義老路,也不可能走通資本主義道路,只有把科學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確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來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實踐中,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才成功開創出來的??梢哉f,中國道路既順應了歷史潮流、契合了時代需要,又符合黨心民心,是一條“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4]的康莊大道。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就是要通過今昔歷史地對比,讓大學生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4],它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寬廣的現實基礎,是被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探索實踐,近代以來180多年的艱辛實踐歷史地證明了的救國救民、強國富民之路,進而讓大學生深刻理解“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5],作為青年一代應自覺站穩價值立場,倍加珍惜這條道路,主動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久久為功不停歇”的韌勁,沿著這條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干下去。

(二)悟史明智,校準理論自信的價值方向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盵1]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70多年間,近代中國沒有能夠有效抵御帝國主義鐵蹄的思想武器,舊式封建主義的思想體系在與西方對壘中匆匆敗陣,從帝國主義那里學來的資產階級的建國方略亦在實踐中草草收場,以至于中國逐步淪為“受人輕侮之國”[6]。向西方學習卻屢屢失敗,使得當時中國一些先進分子開始懷疑“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3]?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正在黑暗中彷徨、迷茫中摸索的中國帶來新希冀,它不僅“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3],也幫助“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3]。從那以后,中國找到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方向。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開創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引領當代中國昂首邁入強起來的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就是要把大學生理論自信教育與近現代中國艱辛的理論探索歷程結合起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校準價值航標,自覺將馬克思主義當作理解歷史、分析現實、觀照人生的強大思想武器,歷史地理解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自覺運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學、信、用結合,思、踐、悟貫通中補足理想信念之“鈣”。

(三)知史明道,明晰制度自信的價值目標

評判一個國家的制度及治理體系優劣,不能單純從概念、本本出發,也不能單純依靠抽象地、一般地比較,必須置于這個國家傳統文化、發展進程、社會性質的歷史坐標中來把握。近代中國,多個階級對中國的制度體系、發展模式等進行了選擇與嘗試。農民階級提出了平均主義方案,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了君主立憲方案,資產階級革命派提出了民主共和方案,最后因種種原因都落空了。中國共產黨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并通過持續推動各領域改革,建立完善了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國家制度體系。這套制度體系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契合中國發展實際,其優越性已經歷史地被新中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新形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亦躍升到新的歷史階段,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就是要通過豐富歷史素材的呈現,引導大學生深刻把握近現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脈絡,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怎么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如何行穩致遠,進一步強化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進一步堅定大學生對中國制度成就中國之治目標的信心。

(四)信史篤行,厚植文化自信的價值基礎

從近現代中國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擔負著引領中國人民踐行先進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中華民族歷經千年磨難而生生不息積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艱苦斗爭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在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偉大實踐中孕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凝聚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與“魂”,熔鑄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譜系與精神家園。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歷史、領悟歷史,大力弘揚蘊含在歷史進程中的民族精神和扎根于歷史深處的時代精神,厚植大學生更加深沉、更加持久、更加廣泛的文化自信。特別是要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并將其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聯結起來,以有效引導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文化生態中、多元多樣的文化交流中和日趨激烈的文化碰撞中,科學理性地進行文化比較鑒別、反思展望,正確區分文化上的先進與落后、有效辨別文化中的積極與消極,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獨特優勢與光明前景,從而形成堅如磐石的文化認同、厚重如山的文化自信,自覺在實踐中擔起文化使命、進行文化創造、推動文化進步。

二、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的內容之維

“四史”的內容既緊密相連,又各有側重。黨史側重點在于政黨層面的奮斗史,新中國史側重點在于國家層面的復興史,改革開放史側重點在于事業層面的創新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側重點在于信仰層面的躍遷史。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應準確把握貫穿其中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突出蘊含其中的核心思想、精髓要義。

(一)黨史教育應聚焦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奮斗歷程、精神譜系,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人們熟知的話語。其核心要義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不是個人的主觀愿望,亦不是偶然的歷史巧合,它根本上反映的是歷史的意志、人民的需要和國情的必然。民國初年,中國社會上共出現具有現代性質的新興的公開黨會多達682個,其中政治類黨會有312個,政治類黨會中具有突出性的政綱者有35個①。它們所倡導的各種主義,所開出的救國藥方更是多如牛毛。只是這些黨會、主義和藥方并沒有改變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帶來的反倒是政治鬧劇不斷、軍閥混戰不止、民生凋敝不堪。與之相反,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無論是在理論上、道義上,還是在群眾基礎上、革命前途上都占據著制高點,因而能夠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前仆后繼、頑強奮斗,順利推進了“三次偉大革命”,成功實現了“三次偉大飛躍”,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快速發展成日益走向現代化的新中國,“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4]。

成立百年,執政70余年,中國共產黨從最初只有50多人的新生組織,已經發展成擁有超過9100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基層組織的世界最大規模政黨。透過厚重的黨的奮斗史,我們能看到一條鮮活生動的精神鏈條: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洪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等。這些具體的精神坐標,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形成和發展中國道路的歷史足跡,串聯成了獨特而又豐富的精神譜系,大學生可以從中找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答案。在面向大學生開展黨史教育的過程中,應牢牢抓住這一精神譜系的主線,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比如,可以引導大學生從南湖紅船、井岡烽火中追尋這一精神譜系的初心與源頭,可以引導大學生從婁山雄關、延安寶塔中感受這一精神譜系的無畏與執著,可以引導大學生從鐘山風雨、進京趕考中體會這一精神譜系的清醒與堅定,還可以引導大學生從南國春潮、復興高鐵中領略這一精神譜系的壯麗與生機,等等??傊?,帶領大學生多重溫這些偉大歷程、偉大精神,他們心中自然會增添很多知史愛黨的自信心與自豪感,自然會不斷增強斗爭精神與斗爭本領,進而“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1]。

(二)新中國史教育應聚焦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滄桑巨變、輝煌成就,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新中國發展為什么“快”

20世紀40年代,被譽為當時“頭號中國通”的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曾提出一個引起廣泛關注與爭論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由于自身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歷史惰性,不能從自身文明中生發并完成現代化,只能借助外部力量來推動實現。他提出,近代中國的諸多劇烈變革,都是在西方文明不斷沖擊下所作出的被動反應,這種“沖擊—反應”模式,事實上是中西文明碰撞下中國現代化之路的緩慢追趕。不過,近現代中國歷史并未在費正清提出的這種“西方中心論”模式下演進。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打贏了影響深遠的抗美援朝戰爭,在飽經磨難的中國人民中間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廣袤中華大地上開展了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體系、國家工業體系、農業生產體系等逐步完善,徹底改變了舊中國一窮二白、被動挨打的局面,使新中國真正掌握了現代化的主導權。這期間,我們也經歷過挫折,走過彎路。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痛定思痛,找到了改革開放的“金鑰匙”,不斷破除阻礙現代化進程中的種種障礙,中國的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國際競爭力等邁上了一個又一個新臺階,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現代化的潮流。

經過長期對中國建設與改革的觀察,費正清在20世紀90年代修正了過去所堅持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實現現代化之路有自身內在的驅動力與發展沖動,要理解中國快速發展的秘訣,必須深入中國社會內部進行考察。費正清這一觀點的修正與轉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追趕現代化潮流已從被動變為了主動,已實現從面臨“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到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的歷史性跨越。在面向大學生開展新中國史教育過程中,應牢牢抓住中華民族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條歷史主線,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顯著優勢,激發大學生知史愛國的熱情,堅定大學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力奮斗的信念。

(三)改革開放史教育應聚焦改革開放以來的艱辛探索、重大創新,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重大歷史關頭的一次偉大覺醒和關鍵抉擇。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不到4000億元,快速攀升到2020年的突破10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經濟總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0名開外,連續趕超意大利、德國、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躍升至穩居全球第二位。此外,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民主政治、先進文化、民生改善、生態文明、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大國外交、黨的建設等均取得了史詩般進步,各方面的面貌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靠的是始終把改革作為第一動力,靠的是始終把開放作為基本國策,靠的是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定力!

當然,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也經受了各種風險考驗。國際上,經受住了東歐劇變、顏色革命、亞洲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危機等風浪,經受住了美國等西方國家霸凌主義、單邊主義政策的沖擊。在國內,成功化解了思想上的混亂、政治上的風波、經濟上的起伏,有效應對了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突發事件、重大疫情沖擊。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中國在全球不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而且率先恢復了經濟正增長。被稱為“金磚之父”的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認為,中國為受疫情沖擊的世界經濟的復蘇提供了機遇,未來將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傊?,改革開放史是一部黨領導中國人民的艱難創新史、艱苦創業史,每一位大學生既是見證者、受益者,又是參與者、實踐者。開展改革開放史教育,應抓住當代大學生“生逢其時又重任在肩”這一主線,引導大學生從小崗破堅冰、深圳逐浪潮、雄安再起航等改革開放浩蕩歷史中汲取經驗智慧、砥礪信心勇氣,在知史惜今中自覺肩負起青春責任、時代使命。

(四)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應聚焦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自1516年英國人文主義者托馬斯·莫爾《烏托邦》這部“金書”出版,世界社會主義已經走過了500多年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世界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直接共產主義的理論”[7]空想,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的飛躍;實現了從俄國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7]實踐社會主義、確立“蘇聯模式”,到鼓舞推動世界更多被壓迫階級和民族投身爭取解放斗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飛躍;實現了從新中國學習借鑒“俄國人的路”探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以來堅持“走自己的路”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飛躍。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將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有機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化中國,用70多年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使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4]。

當然,這期間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也遭受過嚴重曲折,甚至被西方認為“歷史終結”。但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蘇聯模式”絕非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模板”,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4]?!疤K聯模式”最終失敗,恰恰是由于放棄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恩格斯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8]。歷史學家翦伯贊也指出:“怎樣研究中國歷史,這個問題很大,但扼要地來說,就是立場、觀點和思想方法的問題”[2]。因此,在大學生中間開展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應緊扣“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一主線,引導大學生學深悟透“看家本領”,活學活用“精神武器”,不斷深化對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問題客觀規律的認識,在史論結合中增進對歷史發展總趨勢的把握,增強對社會主義光明前景的自信。當前,“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1],引導大學生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觀察現實、解讀時代、引領實踐,在水到渠成中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豐富內涵、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三、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的實踐之維

大學生處于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趨成熟期,他們好奇心重、求知欲強,更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因此,在大學生“四史”教育實踐過程中,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為根本遵循,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歷史現象和歷史進程,科學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一)發揚求實的精神,注重運用歷史和史實說話

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9]開展大學生“四史”教育,必須發揚實事求是的精神,帶領大學生深入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引導他們善于透過歷史現象看清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進而把握歷史發展的方向和客觀規律。一段時間里,有的打著所謂“揭秘歷史面貌”“還原歷史真相”的幌子,從片面、靜止、孤立甚至捏造的方法論出發,研究、傳播“四史”,斷章取義、以偏概全者有之,張冠李戴、虛構史料者有之,史論存疑、妄圖翻案者亦有之。比如,在黨史研究、傳播中,有的從所謂常識、細節、人性等入手,戲謔消解革命英雄背后的壯烈與崇高。有的從臆斷、假設、重評等出發,質疑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真實性,否認中國共產黨抗戰貢獻;在新中國史研究、傳播中,有的忽視歷史連續性,拿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有的拿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在改革開放史研究、傳播中,有的罔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說什么“我們搞的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中國道路的未來是“儒家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發展史研究、傳播中,有的規避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特征,搞“以史解馬”“以西解馬”“以書解馬”,甚至“以馬解馬”,等等。

習近平強調:“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盵5]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四史”教育過程中,務必保持歷史清醒,把握正確導向,堅持正確方向,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結論宣傳教育建立在豐富史料支撐基礎上,對不良現象要及時作出合理的正面回應,引導大學生從歷史史實出發客觀分析看待,用事實和公理澄清學生思想上的疑惑,更好地固本培元、正本清源。

(二)掌握矛盾的方法,注重分清主流和支流

恩格斯指出:“唯物主義歷史觀及其在現代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上的特別應用,只有借助于辯證法才有可能?!盵7]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亦應借助于唯物辯證法,尤其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引導大學生把“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起來,既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出發,全面、辯證看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在歷史進程中的積極與消極作用,又從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判別,分清歷史進程中的主流和支流,牢牢把握“四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比如,新中國成立后近30年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社會主義過程中確實走過彎路,也犯過一些錯誤,但在實現人民民主專政、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鍛造國之重器等方面均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是這一歷史時期的主流,也是應引導大學生掌握的主題。如果只是盯著刻意挑出的曲折、錯誤不放,甚至無限放大、片面夸大,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不符合辯證法要求,也不是科學的歷史觀,畢竟“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10]。

對于“四史”中的歷史人物,尤其是革命領袖的評價,更應堅持這種基本方法。我們不能因其功勞偉大就“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于個人”[5],對其全盤肯定,甚至頂禮膜拜地“神話”;也不能因其過失錯誤就“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5],對其全盤否定,甚至極力抹黑地“丑化”。我們應當將其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審視,引導大學生把握主流,繼承和弘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厘清支流,反思和借鑒他們的經驗教訓,進而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身“兩個一百年”偉大實踐之中。

(三)堅持發展的眼光,注重歷史的整體性與連續性

人類歷史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總是沿著一定的河槽奔涌向前。開展大學生“四史”教育,不能僅僅將歷史當作靜止的知識來考查大學生,而應當做發展著的存在引導大學生去正確認識,科學把握其整體性、連續性和發展性。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曾指出:“有生命的歷史,實是一個亙過去現在未來的全人類的生活。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線貫下來的。這一線貫下來的時間里的歷史的人生,是一趟過的,是一直向前的,不容我們徘徊審顧的?!盵11]習近平總書記也站在治國理政的高度,多次把歷史、現實、未來作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加以強調。他在談到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時指出:“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系是不可能割斷的”[12];他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對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進行了高度概括,對全黨上下不忘過去、珍惜現在、開創未來提出了明確要求;他在談到深化各領域改革時強調,要把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必然性和規律性,善于從改革開放的歷史中汲取智慧,推動深化改革重大部署的落實;他在談到中國國家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時強調,中國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方式,中國的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土壤之中,“不能割裂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13],等等。

在大學生中間開展“四史”教育,應引導大學生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看作發展著的有機整體進行觀照,注重從整體史觀的視角準確辨別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與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的承續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的辯證關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關系,科學把握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而堅定大學生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堅定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

(四)運用聯系的觀點,注重邏輯性與實效性的統一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雖然內容各有側重,但它們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割裂的“單獨篇章”。開展大學生“四史”教育,需用好聯系的觀點,厘清“四史”內在的邏輯關聯,用大歷史觀為大學生解讀“四史”,引導大學生從邏輯上把握蘊含其中的歷史脈絡與歷史規律。比如,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角度來看,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都是遵循著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書寫的,它們都是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創造的黨史上、新中國史上和改革開放史上的偉大成就,又都極大豐富了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內容。再如,從黨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發展史,蘊含了新中國70多年的探索史,改革開放40多年的奮進史,也蘊含了科學社會主義扎根中國大地后不斷發展完善的創新史,等等。

由于“四史”時空跨度大,所涉內容多,在大學生中間開展“四史”教育,應注重各種方法、載體、渠道的協同性,在連點成線,聚線成面中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一方面,應整合“三全育人”力量,注重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作用,通過課堂討論、故事講述、知識競答、研學實踐等,引導大學生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把握重大歷史轉折背后的深層動因,從宏觀與微觀相統一的角度弄清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進程的歷史規律,進而抓牢“四史”學習的主題主線。另一方面,應順應大學生思想活動規律、知識接受規律、成長成才規律,注重發揮網絡新媒體平臺的作用,開發圖文融合、聲情并茂的網絡新產品,充分運用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等網絡新技術,組織線上情境體驗、成果展示、互動接力等,讓“四史”教育在大學生中間活起來、火起來,激發大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熱情,從而以更加自信昂揚的青春風貌投身民族復興的宏偉實踐。

總之,加強大學生“四史”教育應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從歷史史實出發,引導大學生摒棄片面、孤立、靜止的歷史虛無主義態度,運用全面、聯系、發展的眼光科學審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讓大學生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知古鑒今、開創未來。

① 對于民國初年政黨數量的研究,存在著多種說法,學術界公認臺灣學者張玉法的研究成果最具權威性。他認為,武昌革命爆發后,迄于1913年底,新興的公開黨會,據初步統計,凡682個。計政治類312個,聯誼類79個,實業類72個,公益類53個,學術類52個,教育類28個,慈善類20個,軍事類18個,宗教類15個,國防類14個,進德類9個,其他10個。在312個政治性黨會中,有突出性的政綱者共35個。本文采用了張玉法這一研究成果(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政黨》,岳麓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8頁)。

[1]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2-21(01).

[2] 尤學工.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101,246.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1471.

[4]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13,55,70,76.

[5]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2,4-5,37.

[6] 易鑫鼎.梁啟超選集(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106.

[7]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575,495-496.

[8]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9]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

[10]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4.

[11] 李大釗.李大釗史學論集[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246.

[12] 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N].學習時報,2011-09-05(01).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編輯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59.

Three dimens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LIU Can1,2

(1.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1, China)

History is the best textbook. Strengthening the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confidence in the road,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in "learning history and cherishing the present", understanding history and being wise in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the main theme, focus on the struggle course and spiritual pedigre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great changes an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arduous exploration and major innov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magnificent and ups and downs of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master the method of contradiction, adhere to the vision of development, and use the viewpoint of connection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know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nd create the futur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ies”; dimension of value; dimension of contents; dimension of practice

G641

A

1009–2013(2021)02–0090–07

10.13331/j.cnki.jhau(ss).2021.02.012

2021-03-06

2020年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攻關課題(2020CX010);2020年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05);2019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項目(sztsjh2019-2-17)

劉燦(1987—),男,山東濟寧人,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安徽農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

責任編輯:黃燕妮

猜你喜歡
四史改革開放歷史
提高少先隊員“四史教育”有效性 輔導員可以怎么做
“四史”教育——我們這樣組織少先隊活動
“誦讀學傳”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夢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