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班本化教學的實踐探索

2021-12-02 15:30
江蘇教育 2021年78期
關鍵詞:興趣小組道德與法治法治

康 泉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班本化與校本化類似,即師生以班級為單位,雙方共同建構、創造富有本班兒童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的課堂。

一、將教材變為學材

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以下課例皆出自該教材)主要是基于經驗論課程觀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編寫的,是激活兒童自我發展的“活性因子”。從某種意義上說,《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雖是教材,但更應定位為學材。在班本化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本區域的實際情況,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特征,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延伸與拓展,如把教材看作是“活性因子”,關注教材中編者獨具匠心的問題、留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激活作用。為此,在班本化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參與到對諸多話題的個性化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去,并對學生的經驗進行喚醒、運用、整理、交流、提升。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最后,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留有充足的空間,要關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努力做到為兒童的生長而教。

以二上《我愛我們班》的教學為例,導入環節,教師播放班級九月集體生日會的視頻,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讓“集體感”生根。在后續教學中,教師沒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插圖,而是通過兩個有趣的小游戲,讓學生輕松自由地回憶快樂的班級生活。

游戲一:我來說,你來猜。教師提供關鍵詞,學生猜是哪件事或哪一次活動。教師出示“缽池山、親子接力、大風車”,學生會自然想到秋游、做游戲等。

游戲二:看圖畫,說活動。教師出示被遮擋的活動圖片,學生通過回憶,還原活動現場,分享快樂。

游戲后,教師設計了分享、交流環節:(1)和組員分享一件自己在班級生活中快樂的事,并說一說哪里最快樂?(2)小組選出一件大家都覺得快樂的事并和全班同學分享。

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在對自己和伙伴都熟悉的事情的回憶、交流、分享中明白:這一份份溫暖與快樂都來自班集體生活。相互配合解決難題是快樂的,一起玩耍是快樂的,共同勞動也是快樂的……

在班本化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提供的素材出發,關注兒童的生活,將課本中的話題拉到真實生活中,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而教材與學生生活的串聯,也讓教材變成了鮮活生動的學材。

二、將教材衍化為體驗

在班本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一定的生活事件使抽象的活動情境化。在《我愛我們班》的教學中,要設計讓學生熱愛班集體的學習活動,教師就要尋找一個又一個生活事件。在這些生活事件中,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感會逐漸深刻起來,會將教材潛移默化地演變成自己鮮活的生活體驗。如在該課“團結友愛的同學們”部分,教師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夸夸我的好朋友,說說閃光點。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好朋友、說他們優點的過程中,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此外,這還能引起其他學生的共鳴,也想去和這些同學交朋友。

小組活動展示,同學來點贊。班級中有共同愛好的學生會聚在一起,形成興趣小組。教學中,教師事先指導學生結合本小組的特點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如繪畫組可以帶來他們的繪畫作品,手工扎染小組可以請教師、家長幫助拍攝扎染制作過程的視頻并帶到課堂中,英語小組可以進行現場展示。展示完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可以自己為自己點贊,可以為組員點贊,也可以為觀眾點贊??隙ㄅd趣小組的表現,能激發更多的學生加入不同的興趣小組。

自主選擇興趣小組。你想加入哪個興趣小組?你想成立什么興趣小組?因為有了上一環節的展示、交流,學生想與別人交往、想加入興趣小組的意愿被激發了出來,所以,此時鼓勵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就顯得自然合理。

在以上教學中,教師注重利用兒童的生活事件來激發他們的情感:引導兒童用發現的眼睛去夸一夸自己的好朋友,用真誠的心去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學生相互欣賞、相互幫助、相互合作、共同進步,這就是團結友愛的表現,更是共同成長的見證。

接來下,教師相機引導:之前的集體生日會都是老師為你們策劃的,即將到來的十月集體生日會,老師想把策劃的主動權交給各個興趣小組,你們準備怎么策劃呢?對此,教師需要進行必要的引導,如分工和合作的方法等。緊接著,小組討論、策劃并進行匯報。與以往的集體生日會相比,本次集體生日會學生自主策劃、自主參與,大家相互協作、團結一致,為他人和集體服務,收獲快樂,這樣班級的榮譽感和凝聚力會逐步提高。

以上教學,教師將一些和教材內容相關的生活事件轉化為一個個活動,將教材衍化為學生的體驗,保證兒童思考在場、情感在場、收獲在場,進而實現自主成長。

三、將體驗轉變為行動

英國哲學家波蘭尼說:“各種級別的新手對言述經驗的種種龐大體系的吸收只有通過預先入伙行為才能進行。通過這一行為,新手成了培育這種經驗、欣賞其價值并努力按照其標準行事的共同體之學徒?!苯處煹囊延薪涷灁盗繉τ趦和瘉碚f是龐大的,要想通過經驗影響兒童,教師首先要放下身段,先“入伙”兒童。所謂“入伙”兒童,就是教師主動進入兒童的經驗當中,成為兒童的“自己人”,從兒童的經驗內部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

如教學統編《道德與法治》六上《人大代表為人民》一課時,課前,教師請學生通過調查、采訪等,初步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課上,教師和學生一起觀看視頻,直觀感受選舉的過程,同時結合課前搜集的材料,了解公民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內容和方式。核心活動是沉浸式體驗選舉,教師出示學校少代會的圖片和提案,然后宣布本節課上我們要選出3名代表參加全校少代會,本次參加選舉投票的是六年級(3)班的50名同學,候選人有5人。然后候選人進行自我介紹、學生投票、唱票、統計,最后公布獲選代表名單。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少代會代表的選舉為載體,和學生一起參與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有效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教師要始終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將教材進行班本化處理,從兒童的起點出發,讓教材走向生活,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猜你喜歡
興趣小組道德與法治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戰“疫” 法治為要
周末加油站(V)
法治護航 守護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不落心外的雨
妙求人數
失蹤的十元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