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師生教學關系的重構

2021-12-02 07:24楊富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1年11期
關鍵詞:思政課信息化建設

摘? ? 要: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深度融合趨勢下,思政課教學呈現出新特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師生教學關系顯著增強,推動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向著多維度多層面發展。新趨勢下要針對思政課教學的新特征,把握趨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動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的變革與重構。通過構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核心教學關系下的教學與學習任務合作、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開放課堂共同體、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主導等多維度多層面的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思政課;信息化建設;師生教學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1-0012-04

新時代思政課信息化迅猛發展,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被信息化重塑,師生教學關系的“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發展趨勢顯著增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國高校廣泛開展思政課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全力保證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掀起了思政課信息化建設的新浪潮。教育部“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讓全國大學生和思政課教師接受了一次厚重雋永的愛國主義教育,把思政課信息化建設推向了高潮,有力推動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多維度發展。

一、信息化趨勢下思政課教學特征

思政課信息化建設改變了傳統思政課教學空間,將傳統的教師、學生、課堂的固定空間,轉變為開放的、動態的、靈活的網絡教學空間,傳統思政課教學被重塑,思政課教學呈現出新特征。

(一)思政課教學信息化程度加深

新時代高校積極探索推動互聯網、全媒體、自媒體和大數據+思政課的教學模式,思政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趨勢深度強化。在教育部主導和推動下,高校和思政課教師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思政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思政課信息化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也讓疫情防控下思政課大規模線上教學成為可能。傳統思政課以“教材為中心、教師為主體、課堂為平臺”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導,在課堂中輔以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下以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提供影音形式自學資料,或借助網絡平臺完成作業及測試,信息技術還僅是思政課教學“時髦”和“現代化”的手段和包裝。信息化趨勢下,線上教學最大限度和最大程度上推進了思政課教學信息化,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形式、手段、評價等被信息化全面深度重塑,思政課教學信息化進程全面加速。

(二)思政課教學資源共享程度加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教育部從政策支持、資金保障、項目支撐等方面,加強思政課教材、課程、教學、研究、師資等全方面建設,有效豐富了思政課教學資源[1]。如教育部推動共建共享的高校思政課程網、高校思政課教師信息庫、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建設聯盟網、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測評系統、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庫等,有力推動了思政課信息化建設。各省市和高校在全國性思政課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開發建設了大量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開放共享,極大豐富了思政課教學資源。全國的、地方的、高校和教師個人的思政課信息化教學資源呈現出集中性、開放性、共享化的增長,實現了高校間和教師間思政課教學的互通互鑒,促進了全國范圍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思政課教學內容實效性增強

教育部以思政課信息化建設平臺為依托,開展的“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把正在發生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為重要的鮮活的教學內容引入課堂,以疫情防控貫穿和盤活了思政課教學內容,以思政課理論內容透視了疫情防控戰役,呈現了一堂鮮活的思政大課。借助信息化建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最新內容通過信息技術高效融入課堂教學,把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開展著動態“直播”的思政課教學。思政課信息化建設打破了單一的“固定化”的教材體系和內容,社會熱點成為教學的重要內容,教材和社會實現了互動和結合,形成了思政課教學的“大課堂”。

(四)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多維度發展

傳統思政課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為主體的單一教學關系弊端日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為主”的“自主—探究”式教學理念,替代“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成為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趨勢之一[2]。但長期以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關系發展緩慢,“教師主體在場”而“學生主體空場”、學生主體性被遮蔽的現象仍然存在,教師為主的主動、施動,學生相對被動、受動的教學關系并無明顯變化[3]。思政課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中,思政課教學環境發生了變化,促進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信息化教學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學生,學生的網絡環境、學習的時間地點資料等保障條件、媒體使用偏好、教學內容有效呈現、熱點問題討論、思想引導、教學效果等都是基于學生主體視角要深思熟慮的,學生的主體性逐漸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發展趨勢顯著增強。

二、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師生教學關系的發展趨勢

思政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促進了以教為主的“教—學”傳統模式向以學為主的“學—教”模式轉變,回應了教育信息化的時代要求和全媒體時代的學生個性化學習訴求[4]。隨著思政課信息化建設的深度推進,以“教師為主體”單一的主導的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向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維度方向發展。

(一)師生單一主體關系的變化

思政課信息化建設給予了更多教學相關者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可能,線上教學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使得同一堂思政課可以有其他思政課教師、學校管理人員、家長、其他班級學生等輕松走進課堂。他們可能是學習者、監督者、管理者、受邀共同授課者,教學相關方借助信息媒介能夠順利進入網絡思政大課堂。信息化技術有效實現了思政課教學的開放共享,多個教學相關方參與到教學中,擴大了思政課教學涵蓋的范圍,“教師—學生”的單一線性關系向“教師—學生—教學相關方”的網狀關系發展。

(二)教學資源供需關系的變化

傳統思政課教學主要以教師依據教材提供教學資源,學生相對被動接受,存在教師提供的資源無法精準滿足學生需求的供需差異。信息化建設推動思政課教學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集中呈現,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多方面視角和資源選擇空間。一方面教師從多角度借鑒參考,豐富自身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資源質量,與其他可供學生選擇的教學資源展開競爭;另一方面學生有了更廣泛的自主選擇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選擇,能夠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在資源供需關系層面,教師不再是單一的供給者,學生在思政課教學資源選擇和學習中主體性顯著增強。思政課教學資源選擇渠道的打破、開放性競爭的形成,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提升,學生的“選擇”也成為評價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重要參考,有利于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三)教師指導者作用更為顯著

網絡教學的異彩紛呈,原來“只有一個老師”的局面被打破,媒體世界中的“教師”比比皆是,博人眼球,打破傳統認知、論斷另辟蹊徑的“教師”和信息往往更容易受到學生的關注、喜愛乃至“仰慕”[5]。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師生教學關系被延伸和拓展,思政課教師不僅要上好課,還要指導學生從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中進行選擇,選擇積極的、健康的、有益的信息進行學習,屏蔽和批判低俗、有害的信息。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客觀冷靜分析,讓學生以科學認識、辯證思考、理性行動參與到網絡學習生活中。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思政課教師擔負著信息過濾器、防火墻的職責,發揮著信息使用和學習指導者的重要作用。

(四)師生信息能力不對稱凸顯

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教師實現了與學生一對一的有效溝通,打破了一對多的單向信息傳播,為教師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教學提供了可能。思政課教學一對一的師生教學關系初步實現,但思政課教學效果還受到師生雙方信息應用能力的制約。當前大學生均為“90 后”與“00 后”群體,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和居民,虛擬的網絡世界是他們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獲取信息資源上占據優勢。傳統思政課教學中信息能力的應用是被預先“設定”的,教師信息能力也相對“固化”。而動態開放的信息化教學,與教師的信息能力競爭中學生更具優勢,甚至比教師掌握的信息和知識更全面、更詳實。教師除了加強信息技術學習外,還要了解學生的媒體使用偏好、信息獲取與應用習慣、信息化學習特征等,才能在信息能力對稱條件下更好地開展教學。

(五)教學話語主導受到較大影響

思政課信息化建設把海量的網絡信息資源引入到教學中,增加了教學便利、提高了教學效果,但也打破了傳統思政課堂教師教學話語主導,出現了話語體系不一致現象。理論專家和教學名師的優質思政課教學資源、疫情防控中的生動感人事跡、權威媒體的精彩評論、戰役英雄的現身講課等,豐富了思政課教學活動。但以誰為“師”,誰的話語更有力量,更具權威和主導,如何有效整合多方話語,如何有效統一和增強思政課教學話語權是思政課師生面對的重要問題。信息化的開放共享兼容,使學生的自主選擇、自主學習和自我實現感大幅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權威性出現被解構的趨勢[6]。

三、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師生教學關系的重構

“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7]。教學環境的改變,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也相應改變,統一于信息化的思政課教學實踐中。思政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要求變革傳統課堂,創建新型思政課教學結構,核心問題在于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重點在于重構師生教學關系。教學環境的改變、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加速了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的變革?!稗k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信息化是思政課教學變革的重要環境因素,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教學變革的主導因素,重構師生教學關系的關鍵在于思政課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要圍繞思政課教師這個關鍵點,重構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的師生教學關系,激發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構建以“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為核心的教學關系

“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8]。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師生教學關系發展變化的主要趨勢是學生主體性顯著增強,看似是對教師主體性的沖擊、削弱和挑戰,但并不必然等于教師主體性的喪失,不是對立性的矛盾,“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為構建思政課新型師生教學關系提出了原則、方法和方向。針對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的變革趨勢,構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思政課新型師生教學關系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能夠促進思政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能夠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思政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信息技術為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重構提供了技術支持,思政課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推動以“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為核心的多維度多層面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深入發展。

(二)構建教學與學習任務合作關系

在“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為核心的師生教學關系之下,有效完成思政課教學和學習任務,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學生主體性主要體現在信息化教學之下學生中心更為顯著,在海量教學資源供給中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成為教學關鍵,在學習中學生作為探究者、實踐者的特征更為明顯。在思政課教學任務中教師主導體現在教師更大程度上以指導者、引領者和啟發者的角色發揮作用?!敖處熤鲗А焙汀皩W生主體”之間并不矛盾,也不存在天然的“鴻溝”,教學與學習任務是兩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構建教學與學習任務合作關系結成更為緊密的師生教學與學習共同體。信息時代社會飛速發展,不斷為思政教學提供新的素材,信息技術深入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師生需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加強合作共享才能實現成長進步。新時代“教學相長”詮釋著新的意義,“教師”和“學生”要結合、要合作才能實現發展,教學和學習任務要在共同體關系中才能有效完成[9]。建設師生教學與學習任務共同體、構建教學與學習任務合作關系,成為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路徑,也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師生教學關系的突出特征。

(三)構建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關系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化能力素養,推動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按蛟煲慌颊n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探索建設融媒體思政公開課,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思政課教學資源在全國范圍的共建共享,課堂范圍單一教學資源供需關系被打破,思政課教師和學生更為自主地選擇教學資源。思政課教師需要借助思政課教學資源共享共建的政策支持,針對思政課教學資源供給多渠道和開放性競爭的發展趨勢,推動師生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關系的發展。以全國思政課教學資源為依托,深入挖掘區域性和自身積累的教學資源優勢,針對學生個性化需求,與學生共同開發建設高效滿足課堂教學需求的高質量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主體和重要的參與者,在全國“大課堂”教學資源基礎上共建共享“小課堂”的教學資源,形成思政課師生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關系,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四)構建開放課堂共同體關系

教育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要求,“按照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鞍藗€相統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思政課教師教學的重要遵循。在信息化建設推動下,思政課堂發展成為網絡課堂,延伸成為開放共享的思政課社會大課堂。做到“八個相統一”,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思政課教師需要通過信息化建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庭、社會等思政課教學相關方整合到思政課大課堂中,構建開放課堂共同體關系,形成強大的教學合力。

(五)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導的話語關系

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深度融合的趨勢下,思政課教學出現了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下的教材話語向教學話語轉化,并向網絡語言、生活語言轉化的現象,雖然提高了對學生的吸引力,但思政課教學話語主導權難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7]。思政課教學話語要具有容納大眾話語和網絡話語的人本性,并適應學生網絡語言特點,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鮮活度和感染力,但也要凸顯教學話語的政治性、嚴肅性和嚴謹性[10]。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媒體使用偏好、學習生活及交際話語特征,通過吸收、融合與整合學生的網絡語言,積極重塑鮮活的教育教學話語。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導,有效統御多方話語,整合網絡話語和生活話語,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征鮮明的鮮活教學話語體系。以有力的教學話語體系統御各種“聲音”,讓正義之聲匯聚于課堂教學話語之中,以批判和亮劍之聲抵制歪理邪說,增強思政課教學話語主導力量,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徹底”說服學生。

思政課高度信息化趨勢下,師生教學關系多維度發展,對思政課教學和改革創新提出了挑戰。高校必須深入推進思政課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主導作用,構建以“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為核心的多維度多層面思政課師生教學關系。以思政課信息化建設中師生教學關系的重構,促進思政課改革與創新,全面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實現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范軍.“05 方案”實施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建設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5).

[2]趙浚,張澍軍.高校思政課與移動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耦合與進路[J].學術探索,2018(5).

[3]朱巧英.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探賾[J].現代教育科學,2017(5).

[4]高奇,周向軍,韓文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需把握好的若干重要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2).

[5]許慎.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綜合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2019(12).

[6]石若坤,胡宜安.“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態[J].高教探索,2018(6).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9.

[8]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9]楊富.西藏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共同體構建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

[10]陳卓國.論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

猜你喜歡
思政課信息化建設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關于新時期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研究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