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碩士生選導師決策過程對其導師滿意度的影響

2021-12-02 07:24張虎李靚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1年11期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因子分析滿意度

張虎 李靚

摘? ? 要: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研究生導學關系的相關研究中,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一直處于“黑箱”之中。文章聚焦研究生選導師的決策過程,對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大學G學院的碩士研究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發現,碩士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受到個人自我目標、制度類信息、決策過程的獨立性以及他人意見等因素影響,這些因素亦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碩士研究生對其導師的滿意度。

關鍵詞:決策過程;碩士研究生;因子分析;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1-0053-05

一、研究問題

21世紀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漸從外延式轉向內涵式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保障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主要采用導師制,“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研究生進行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1]。研究表明,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2],因而良好的導學關系成為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的關鍵。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研究生選擇導師主要依托“雙選制”的模式,即導師與研究生之間具有雙向選擇的權利?!半p選制”強調要關注師生之間的個體性差異和匹配性問題,從而建立更合適的師生關系并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但在實踐中,“雙選制”的實施似乎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導師與研究生雙方關系緊張的狀態時有發生,甚至存在師生矛盾激化的極端案例。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去重新審視“雙選制”以及導學關系等問題。

在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的相關文獻中,研究討論的焦點更多在于導學關系的影響因素。有學者認為,師生雙方的個人特征是影響導學關系的重要因素。例如,朱迪思(Judith)先后對1 088名教授和177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年齡是影響師徒評分的顯著預測因子,而雙方的性別、導師的職稱等變量并不顯著[3-4] 。阿杜拉(Abdullah)和埃文斯(Evans)也指出導師的背景和資歷,研究生的心理屬性、學習能力、研究動機和信心等都會對師生關系產生影響[5] 。此外,師生雙方溝通的中介或環境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林似非認為,除師生的自身特質之外,學校的相關制度、學科文化等都會對導學關系產生影響[6]。張靜也指出,院校的研究生培養特點對師生關系具有決定性作用[7]。而對于研究生導學關系的建立問題,已有研究相對較少。諾埃(Noe)對影響研究生師生關系建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發現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在理論上包括一系列廣泛的行為或功能,例如贊助、保護、挑戰、咨詢、接受、確認等,而決定師徒關系分配的因素則往往是由這些功能的子集而構成[8]。沈銓林等則指出,導師的學術造詣、指導水平、管理風格,研究生的研究意向、風格偏好以及雙方所處環境的信息豐裕度、雙方信任度、需求熱度等內容均會影響研究生選導師的決策[9]。此外,部分學者還就如何優化研究生與導師的互選工作進行了探討。例如,羅斯(Rose)提出在確定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理想導師量表(IMS)來優化博士研究生與導師的雙選模型[10]。王鎖梁等認為,碩士生與導師的成功匹配與師生對互選工作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需要在前期做好相關宜傳工作[11]。

通過文獻梳理和分析發現,已有研究更多關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導學關系,而對導學關系最初的建立過程關注較少。尤其是在國內文獻中,盡管有研究從理論層面對研究生選擇導師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但相關的實證研究卻較為有限,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實際上還是處于“黑箱”之中。因此,本研究將深入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情境中,通過實證研究去分析研究生是如何選擇導師的,及其是否會影響研究生對導師的滿意度。

二、研究設計

(一)個案研究對象

我國實施的是國家學位制度,研究生的培養處于“政府—國家—高?!合怠钡捏w制之中。在國家的統一制度安排下,高校和院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因而“雙選制”的具體實施過程在不同的高校和院系之間也存在差異。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個案研究的方法,選取A大學G學院作為研究場域,重點考察了該學院碩士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

A大學是我國教育部直屬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入選了我國首批“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在A大學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研究生選擇導師的工作由各個院系具體負責,研究生院只承擔監督作用。本研究中的G學院目前是A大學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工科院系。截至2019年9月,G學院的教職工總數為186人,其中碩士生導師有139人。學院共有2 500余名在讀本科生,900余名在讀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男女比例約為7∶2,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的比例約為1∶1,統考生與推免生的比例約為1∶1。另外,G學院每年約有13%的本科畢業生通過推免方式繼續在本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其中,專業型碩士所占比例約為18%,學術型碩士所占比例約82%。

G學院的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選擇導師的過程都遵循一套相同的雙向選擇制度,但不同錄取方式的考生在導師選擇的時間節點和持續時長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依據錄取方式,G學院碩士研究生可分為統考生、外校推免生以及本院推免生三大類別。在研究生選擇導師的制度規定中,這三類學生選擇導師的流程都包含了以下幾個環節:公布導師和初具資格的學生名單,召開會議介紹情況,進行考核篩選,師生自行溝通協調,確定匹配結果。具體而言,G學院會在每年7月份初步開始研究生招生工作,通過組織夏令營活動以對外校推免生形式進行預招生,在這一活動中學院會提供導師與學生交流的平臺。9月份,G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正式開啟。首先,學院會針對校內推免生召開宣講會議,介紹學院的推免政策、研究生培養基本情況等信息;其次,待具有推免資格的學生名單確定之后,學生可自行聯系心儀的導師,并于10月份完成推免生預錄取協議的簽訂,從而最終確定師生的正式關系。而對于參加全國統一招生考試的碩士生而言,在次年3月份初試成績公布后才會開始選導師的相關工作。在正式復試前,G學院也會針對入圍考生組織一次會議介紹學院研究生培養方面的一些基本情況。最終通過復試被錄取的考生也需要通過自行聯系導師的方式確定導師人選,這一過程的持續時間為10天左右(見圖1)。

(二)問卷設計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和對前期調研結果的分析,本研究基于有限理性決策理論內容自編了《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調查》的調查問卷。問卷編制的前提假設根據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提出的“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經濟人”觀點,認為碩士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也是一種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行為”,即作為決策者的碩士生在個人生理條件和其他客觀情況的限制下,只會集中精力去搜尋有效、合適、滿意的信息來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會為了追求最優解去搜尋全部備選方案。

問卷主要通過將西蒙提出的“不完全信息、處理信息的成本、決策者的特殊性”三要素引入碩士生選導師的決策行為分析,除了對碩士生的個人基本信息進行收集之外,重點調查了碩士生為完成選導師決策所做的前期準備工作和進行決策時的具體行為等內容,并在最后一部分調查了碩士生入學后對其導師的滿意度。

選擇導師前的準備工作部分主要指學生在選擇導師之前對相關信息的收集、編輯及評價等工作,例如在選導師之前,學生是否提前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過導師信息、是否詢問過他人的建議、是否查閱和了解過相關政策文本等,即學生在作出選導師決策過程中的準備。

選擇導師時的行為情境調查即學生在進行選導師決策時所面臨的具體情境和心理活動等相關內容,如碩士生在作決定的時候是否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碩士生自身對于未來學習的期望如何、在決策情境中對自我決策正確性的判斷等。

研究生選擇導師之后的滿意度則主要關注碩士生對其導師的態度和評價,包括是否仍舊愿意跟隨目前的導師學習,是否認為自己與導師的關系良好,是否認為導師的科研與教學水平、指導方式與風格、指導時間與頻率,以及自己在導師指導下的學習收獲等內容與作決策時的預期相符合。

本調查問卷中被試的基本信息部分采集的數據都是定類變量,并未對其進行計分和運算。問卷主體部分的題項計分方式采用了李克特五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計1~5分,分數越高表明題項所述越接近被試的實際情況。

(三)數據收集

本研究對A大學G學院碩士研究生進行封閉式問卷調查,通過發放電子問卷的形式回收了257份有效問卷。通過對問卷回收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發現問卷的克隆巴赫系數為0.842,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其樣本構成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綜合G學院碩士生的總體統計特征可以發現,樣本在性別、年級、培養類型等維度的分布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四)數據處理過程

問卷回收后,本研究采用SPSS24.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和處理。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因子分析是指“通過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探求觀測數據中的基本結構,并用少數幾個假想變量來表示基本的數據結構,這些假想變量能夠反映原來眾多的觀察變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并解釋這些觀察變量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12]。為了具體分析碩士研究生選擇導師時的決策過程,本研究首先通過因子分析法進行“數據濃縮”,將問卷第二、三部分的各個測量值分別標合成幾個綜合性的指標,通過最大方差法旋轉處理以尋求各個指標的實際意義?!白畲蠓讲罘ㄐD處理主要通過改變坐標軸的位置來實現,目的是重新分配各個因子所能解釋的方差比例,使因子結構更加簡單,從而能夠更容易解釋各個因子的實際意義”[13]。然后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探究決策過程與導師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即以碩士研究生對導師的滿意度作為因變量,決策過程中所提取的各個主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探討碩士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與其對導師的滿意度之間的具體關系。

三、研究結果

(一)有關決策過程的因子分析結果

對數據進行初步分析發現,問卷第二、三部分的16個變量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2573.652,P=0.000,KMO=0.915)。通過前兩次因子分析依次刪除2個不合理題項之后,進行第三次主成分分析和極大方差旋轉的因子分析,可從剩余的14個題項變量中提取4個主因子,變量相關系數矩陣的前4個特征值解釋了原始變量標準化方差的75.723%,具有比較好的解釋力,故選取前4個主因子,將影響碩士研究生選導師決策過程所涉及的因素分為四大類(見表2)。并根據每一部分的題項內容,對這4個主因子給予適當的命名,以便更好地進行探究。

由表2和表3可得,第一個主成分方差解釋的貢獻率為21.427%,在第一個因子中負荷大于0.5的項目有4個,包含了以下變量:選導師時,重視高年級學長學姐建議、重視本科相關教師建議、重視同年級同學和朋友建議、重視報考學校相關教師建議。因此,把第一個因子命名為“他人意見的參考性”。

第二個主成分方差解釋的貢獻率為19.582%,在第二個因子中負荷大于0.5的項目有4個,按照負荷大小排列的次序為:選導師時,對研究生學習有設定初步目標、有信心完成研究生期間科研學習任務、對自己選導師決策正確性有信心、對未來學習的收獲損失進行過權衡。因此,將第二個因子命名為“自我目標的明確性”。

第三個主成分方差解釋的貢獻率為18.191%,在第三個因子中負荷大于0.5的項目有3個,按照負荷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為:選導師時,了解選導師制度的具體操作流程、了解雙向選擇政策文本、了解導師學術信息,即主要是學生在決策時已完成的與決策相關的準備工作,故將第三個因子命名為“制度類信息的充分性”。

第四個主成分方差解釋的貢獻率為16.523%,在第四個因子中負荷大于0.5的項目有3個,包含的變量有:選導師時,決策沒有受過往經驗影響、決策不易受所報導師選擇的影響、決策不易受其他考生影響。故將該因子命名為“決策過程的獨立性”。

此外,還可以得出因子分析的成分得分矩陣如表4所示,由此可以得出, F1=-0.105X1-0.065X2-0.092X3+0.336X4+0.373X5+0.328X6+0.389X7-0.057X8-0.015X9-0.024X10-0.097X11-0.054X12-0.032X13-0.083X14,同理可得出F2、F3、F4的得分表達式,最終可將決策過程F分解為4個主因子之后的關系表達式,即:F=(21.427F1+19.582F2+18.191F3+16.523F4) / 75.723,該式表示工科碩士生選導師的決策過程會受到四個主因子的影響,其中每個主因子對于決策過程的影響力則由其各自在表達式中的系數決定。

(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由因子分析結果可知,因子2和因子4反映了決策者個人某些內在的穩定特質對其決策行為所產生的主導性作用,因子1和因子3則更多地表現出外界環境中所傳達的各種信息對決策者選擇造成的影響。因此,在對各因子的基本分析和命名工作完成之后,可以運用多元線性回歸的數學模型來探討這4個因子如何影響碩士研究生對其導師的滿意度,其中,碩士生對其導師的滿意度主要由問卷第四部分相關題項的數據標準化處理后求平均值得出。

在本研究中,由于問卷中的數據均已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且主要關注點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而非對于因變量的預測性探究,故可以對擬合的多元回歸曲線直接構建模型標準方程為:Y=β1X1+β2X2+β3X3+β4X4+ε。其中,Y表示“碩士研究生對其導師的滿意度”,X1、X2、X3、X4分別表示“他人意見的參考性”“自我目標的明確性”“制度類信息的充分性”“決策過程的獨立性”等四個要素。

最終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每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的Sig值都接近于0,小于臨界值α=0.05,故該擬合的線性回歸模型的回歸系數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標準方程的表達式為:

Y^=0.263X1+0.448X2+0.417X3+0.333X4,該式即碩士生的導師滿意度與決策過程四因子之間的關系表達式。

可以發現,工科碩士研究生的導師滿意度會被選導師決策過程的四類因子所影響,分別為“自我目標的明確性”“他人意見的參考性”“制度類信息的充分性”“決策目標的獨立性”。其中,碩士生對導師的滿意度受“自我目標的明確性”因子的影響最大,其次為“制度類信息的充分性”和“決策過程的獨立性”因子,而“他人意見的參考性”因子對工科碩士生導師滿意度的影響最小。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的基本結論

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反映了不同指標對導師滿意度的影響程度,由上面的分析結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工科碩士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可以分解為“他人意見的參考性”

“自我目標的明確性”“制度類信息的充分性”“決策過程的獨立性”四個主因子,其中“他人意見的參考性”因子對決策過程的解釋力度最大,而“決策過程的獨立性”因子的解釋力度最小。

第二,在研究生選擇導師的過程中,其個人“自我目標的明確性”對于工科碩士生入學后的導師滿意度影響最大。這表明,在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中,碩士生選導師之前的目標、規劃、信心等內容所反映出的個人特質與其對導師的滿意程度密切相關。此外,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研究生選擇導師時往往還會接收到很多輔助性信息,這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生在選擇導師決策中的獨立性,研究結果顯示,“決策過程的獨立性”也會對工科碩士生的導師滿意度產生一定的正向作用。

第三,在選擇導師過程中,征求他人意見也會提升碩士生對導師的滿意度,但這種促進作用并不是十分明顯。這可能是因為:首先,選擇導師的行為是一種有限理性決策,決策者往往在決策時僅滿足于已有的備擇方案,加之各種條件的約束性、信息不對稱性等原因,學生選定的導師與期望存在一定誤差,從而間接影響其導師滿意度;其次,碩士研究生在尋求他人的意見時,他人意見往往帶有較強的個人偏好,從而出現他人意見與個體主觀需求的匹配度存在偏差的問題,導致他人意見對碩士生的實際幫助并不大。

第四,除了“自我目標的明確性”以外,“制度類信息的充分性”對碩士研究生導師滿意度的影響也是較為顯著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那些對于選擇流程、政策文本、導師的基本學術信息都有所了解的學生,往往對導師的滿意度會更高一些。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這一部分學生對選擇導師的決定更為重視,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搜集此類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對他們作出最終的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性意義。

(二)相關對策和建議

為了提升碩士研究生對其導師的滿意度,幫助碩士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本研究基于上述結論,針對其選擇導師的決策過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在選導師之前,碩士研究生應明晰自己的求學目標。首先,碩士生需要端正自身的學業態度。明確的學業目標,充足的學習信心,以及濃厚的求知興趣十分重要,學生個體所具備的這些方面的特質對其導師滿意度的影響是最大的。其次,碩士研究生還應重視信息的獲取。碩士生要以認真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即將作出的選擇,可以提前搜集有關的政策文本與操作流程等相關信息,對于決策過程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等有最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再次,碩士研究生應提升信息辨識能力。碩士生在征詢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立足于自身實際,形成自己獨立的認識和判斷。最后,碩士研究生要學會積極主動地與導師溝通。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是促進其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碩士生在進行決策前可嘗試主動與導師聯系,通過多渠道了解導師的學術信息與指導風格等,從而形成相對合理的決策判斷,并能為自己的最終決策負責。

第二,在碩士研究生進行選擇之前,碩士生導師應及時在相關網站平臺上更新個人信息,有必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導師的研究興趣與方向、指導風格以及對學生的要求和期待。由于“制度類信息的充分性”因子會對導師的滿意度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碩士生導師及時更新個人在學校官網的介紹信息,可以讓學生更加便捷地了解導師在學術方面的基本情況。另外,碩士生導師還要盡可能地通過多種渠道來幫助學生獲取全面的信息,促進他們克服導師選擇過程中的盲目性,從而作出更為理性的決策。例如,G學院每年針對外校推免生的夏令營活動、針對本校推免生召開的宣講會議和針對統考復試生召開的學生會議,導師都可以借機主動與學生見面,使學生在選導師的過程中獲得的信息更加充分。

第三,在研究生選擇導師的實踐過程中,學院應保障相關文本信息的可獲得性和文本內容的清晰明確性。政策介紹人在前期介紹“雙選制”的相關政策要求時,也要確保信息的全面、客觀。此外,也可以提前為學生安排一些與選擇導師相關的咨詢或輔導活動。在選導師時,學院還可以從制度上為碩士研究生和導師提供了解雙方的機會,為雙方搭建直接溝通的平臺。例如,可以在研究生選擇導師之前組織一個研究生與導師的見面會,讓研究生與導師可以有一個交流互動的機會,從而方便研究生及導師相互了解并作出相對理性的決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EB/OL].(2013-03-29)[2020-0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304/t20130419_154118.html.

[2]鞏亮,張萬紅,李卿,等.研究生科研能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12).

[3]Wilde Busch Judith.Mentoring in graduate schools of educ-ation:mentors' perception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Journal,1985(2).

[4]Wilde Busch Judith,Schau Candace Garrett.Mentoring in?graduate schools of education: mentees' perceptions[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1(2).

[5]Melissa Abdullah,Terry Evan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st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and their?supervisors' supervision train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2(10).

[6]林似非.導師與研究生關系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

[7]張靜.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9).

[8]Raymond A Noe.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successful assigned mentoring relationships[J].Personnel Psy-?chology,1988(3).

[9]沈銓林,張大亮,刑以群.研究生選擇導師的影響因素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10).

[10]Gail L Rose.Enhancement of mentor selection using the??ideal mentor scale[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3(4).

[11]王鎖梁,陳耀奎,戚建敏.碩士生導師和碩士生互選工作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0(6).

[12]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99.

[13]沈華.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國際比較研究.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北京: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2008:11.

猜你喜歡
碩士研究生因子分析滿意度
多感謝,生活滿意度高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籃球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內容設置研究
高校碩士研究生對學校和導師水平能力的評價分析
基于主導產業視角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識別以及實證研究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研究
實證分析會計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我國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現狀研究
高校碩士研究生消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