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1-12-02 07:24林軒鄭海春謝維成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1年11期
關鍵詞:軌道交通軌道專業

林軒 鄭海春 謝維成

摘? ? 要:隨著我國鐵路行業的蓬勃發展,傳統鐵路院校培養的人才數量已無法滿足軌道交通行業發展需求,部分沒有鐵路行業背景的地方高校開始培養軌道交通專業人才。文章以西華大學為例,針對地方高校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從就業數據、人才培養定位、培養方案三方面研究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的既有優勢;基于專業建設實踐,分析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地方高校辦學特點提出解決方案,以進一步完善地方高校軌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地方高校;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1-0058-04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文件指出:構建以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為導向的城市群一體化交通網,并且培養一批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1]。2020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逆勢增長,年開行列車數量達1.24萬列,首次突破“1萬列”大關,同比增長50%。其中,成渝兩地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約占全國開行量的40%[2]。2020年12月,成都地鐵一次性開通運營5條線路,以557.8km地鐵運營里程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的地鐵第三城[3]。由此可見,由于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來,軌道交通行業的各項數據指標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與此同時,國家和社會亟需一大批具有軌道交通背景的專業技術人才,傳統鐵路院校(“路內”院校)培養出的軌道交通專業人才數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因此,本著以社會發展為本位的專業設置理念[4],部分沒有鐵路背景的地方院校(“路外”院校)也積極開設軌道交通專業。

地方院校承擔著為所在城市、所在省份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任務,而軌道交通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發展行業,如何就地培養大量優質軌道交通專業技能人才,關系行業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本文以筆者所在的四川成都省屬高?!魅A大學為例,通過研究該校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以下簡稱“軌道專業”)近四年本科生的培養情況,分析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旨在進一步明確地方院校軌道專業的培養定位,為“路外”地方本科院校開設軌道專業提供辦學經驗和啟示。

一、地方高校軌道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根據教育部2019年統計數據,全國本科院校共1 265所,其中地方教育部門和其他地方機構直屬本科院校708所,約占56%,因此地方高校對于當地人才培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是服務地方、輻射全省;而傳統部屬高校,如西南交通大學,其辦學定位則是服務全國。此外,一些“路內”院校,雖屬于地方管轄,但由于其常年深耕鐵路行業,積累了大量行業資源,其辦學定位則是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對象西華大學是沒有鐵路行業背景的地方院校。

(一)軌道交通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以西華大學為例,本文跟蹤統計了自軌道專業開辦以來,共四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圖1所示。專業開辦之初,由于沒有畢業生,大多數“路內”單位對西華大學軌道專業并不了解,因此2017屆、2018屆畢業生在就業時,不僅需要尋找專業對口的工作,而且也肩負著向社會大眾宣傳學校新專業的使命。最終在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2017屆、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但專業對口就業率仍有待提高[5],前兩屆畢業生在“路內”單位就業的比例僅為50%左右。經過前兩年的探索與實踐,軌道專業畢業生在“路內”單位就業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專業的社會認可度逐漸提升,用人單位更加了解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第二,專業課程內容更加貼近“路內”單位需求,培養模式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因地制宜”的人才培養定位。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一般是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地的經濟水平、產業結構將影響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于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西部地區經濟總量、產業結構與東部沿海城市存在較大差異,各地方高校為滿足當地企業的人才需求,在長期探索過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西華大學作為四川省屬地方高校,擁有較為齊全的學科專業體系,但是在開辦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之前,學?;緵]有鐵路行業背景。通過綜合研判自身辦學特點和當地產業發展現狀,學校采取了“因地制宜、校企聯合、校內校外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四川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以擴大軌道交通有效供給,實現由裝備制造大省向先進制造、智能制造強省轉變,創造繼航空、旅游等產業之后省內經濟新的增長點,四川省已將軌道交通產業列為未來支撐性產業大力發展,目前已初具規模。成都市已建成新都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新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等重要軌道交通生產制造基地,加快培育金牛區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在2020年底成都地鐵通車運營里程已位居全國第三。四川省正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戰略機遇,參與到全國軌道交通產業的競爭中去。軌道交通產業的競爭,其核心在于軌道交通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的競爭。

西華大學面對四川省和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契機,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與運達科技、成都國鐵電氣有限公司、成都地鐵等單位簽訂了聯合培養協議。學生不用離開成都,就可以在當地的軌道交通企業進行實習,使學生提前了解企業需求、找到感興趣的專業點、學以致用,回到學校后將更加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與此同時,企業也可以隨時掌握高校軌道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并及時反饋給學校,最終達到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的局面。另外,在學生大四進行畢業設計時,引入校外導師負責制,聘請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深厚專業理論的企業導師或兄弟院校導師,開展校內校外導師協同指導,全程對學生畢業設計題目、內容進行把關,確保學生論文題目的前沿性和實用性。

2.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方案。軌道交通專業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其綜合性、應用性、行業針對性極強。鑒于此,學校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其專業定位為:依托本??刂乒こ桃患墝W科、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定位于“國內知名”水平,確保在國內同類專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是自動化類專業中的一個特色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具備鐵路自動控制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力,掌握軌道交通與信號控制系統理論基礎知識和工程中的專門知識,培養具有過硬專業知識水平的軌道交通行業高素質人才。

我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可分為三類: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6-8]。傳統軌道專業注重應用型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諸多“路內”單位,特別是地鐵公司更加青睞“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企業需求,量體裁衣地培養專業技能人才[9-10],從而快速解決地鐵運營公司的人才缺口問題。但是,從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后勁的角度考慮,單一地追求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將由于理論知識的欠缺而失去進一步上升的機會。反之,如果一味地強調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出的學生由于缺乏動手實踐能力,也不會得到各用人單位的青睞。在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地方高校應采取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并且考慮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和所處區域的優勢資源,以實踐知識的傳授為主、兼顧理論知識的講解傳授,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軌道交通專業技能人才。該培養模式不僅能滿足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和他們職業生涯中后期的發展,也可以為需要進一步深造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儲備。

以西華大學為例,教育部自2012年增設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2013年,西華大學成為首批招收軌道專業本科的普通高等學校,專業成立之初,學校結合當時行業需求、經濟發展特點,制定了第一版軌道專業學生培養方案。隨著近些年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的迅猛發展,原有的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已不能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因此學校在2019年重新制定了培養方案。兩版培養方案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

對比表1和表2可知,新版培養方案在總畢業學分數被壓縮的情況下,專業課的畢業學分和占比卻不降反升,新版培養方案突出了軌道專業課程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究其原因,新版培養方案通過增加學分、專業選修改必修等手段,進一步強化了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相關課程地位。同時,新版培養方案在專業課和學科基礎課中增加了人工智能、Python編程等課程,并且新增了6個學分的通識教育課,對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傊?,新版培養方案在科學性、先進性、社會效用等方面均有較大改進,有利于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軌道交通專業技術人才。

二、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地方高校開辦軌道專業的時間都較短,在探索人才培養方式的過程中,積累軌道專業人才培養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有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本文結合西華大學人才培養實踐,通過研究發現地方高校軌道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聯系不夠緊密

軌道專業工程應用性較強,地方高校在開設該專業的時候,一般會積極聯合當地軌道交通企業,為學生提供各類實習機會。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學生人數多,安全風險大。隨著近年來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赴企業實習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管理負擔。加之部分企業由于自身管理混亂,缺乏一套完整實訓方案。實習期間學生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企業運營成本上升,實習效果差。企業必須為實習生安排專人管理,同時考慮實習生的衣食住行等問題。學生作為學徒,由于自身操作失誤容易造成產品物料的浪費。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必然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企業為了生存和長遠發展,在生產、銷售、研發等方面,必然會不斷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因此,企業在“逐利”的過程中,可能會忽視對實習生的培養,最終,實習大多流于形式,學生無法得到專業技能方面的系統培訓。

(二)教學模式單一

近年來,軌道專業作為新開專業陸續出現在地方高校,由于學校投入經費有限,一些本該進行實驗和現場教學的課程,不得不采取講授法。例如,在講授信號繼電器時,如果僅通過PPT展示各種不同類型繼電器、繼電器控制電路,而忽視實物教學,學生在實踐中即使面對真實的繼電器,也不明白如何使用、如何將其接入信號系統。

講授法能夠讓教師充分發揮課堂主導作用,易于控制所傳遞的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其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獲取系統性的專業知識[4]。講授法適用于特定的專業和課程,然而軌道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且又需要一定理論知識作為支撐的交叉專業(涉及控制、計算機、通信、電子等學科),如果所有專業課程都采用講授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會受到抑制,甚至會導致學生厭學情緒。

(三)缺乏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帶一路”暢議的提出已有八年時間,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日益加深。2020年,“一帶一路”的重要考察指標“中歐班列”,其年開行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可以預見國家對軌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地方高校在制定軌道專業學生培養目標時,由于國際化意識不夠強,往往忽視區域優勢和自身特點,培養的學生在就業時基本把目標放在鐵路局、地鐵公司等單位,軌道交通類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無人問津。地方高校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內涵和知識結構的認識不足,是導致學生缺乏國際化意識的主要原因。當然,對于國際化軌道交通人才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專業建設時加強國際化意識,通過大量實踐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三、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與完善

(一)校企共建工程實訓基地

第一,需求分析。為減輕學生現場實習給企業帶來的負擔,地方高校應開展廣泛調研,了解一線企業對軌道專業人才的需求。第二,共建共管。學校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尋求合作單位,簽訂合同,共同建設、管理工程實訓基地,制定實訓規章制度,由學校和企業的主要負責人負責監督實施,建立一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的專業指導團隊。第三,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訓方案。企業負責人全程參與學生實訓方案的制定,從用人單位的角度提出實訓要求,學校應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認真把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規律,制定科學、切實可行的基地實訓方案,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系統性的實訓機會。

(二)建立多元智能教學體系

美國教育學、心理學專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對事物的認知方式是多元化的,并且不同的智力領域有其特有的發展規律和符號系統[11-12]。因此,針對不同的軌道專業課程,教師應該分析課程的特點,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授課,如演示法、練習法、學導式教學法。以上方法屬于“備教材”,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備學生”。正是由于人類思維、認知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授課之前,應充分了解授課對象,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思維習慣等方式進行研究,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三)利用區域優勢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

地方高校應充分挖掘區域資源優勢,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級技術人才。以西華大學為例,學校地處西南腹地成都,而成都市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近年來與歐洲、中亞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增多,中歐貨運班列開行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學校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首先,在制訂軌道交通專業培養計劃時,可以將部分專業課程設置為雙語或全英文授課方式。其次,在通識教育課程中,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文化、習俗等方面的介紹,增進對相關國家的認識和了解。最后,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校簽署合作協議,通過交換生、夏令營等項目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建立兩國青年學子的溝通交流渠道。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軌道專業應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改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人才培養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方高校軌道專業也會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特色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EB/OL].(2019-09-19)[2021-03-1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19/content_5431432.htm.

[2]電商數據局.2020年全國中歐班列共開行數據統計[EB/OL].(2021-01-07)[2021-03-11].http://k.sina.com.cn/article_6012993323_16666ff2b00100oq8m.html.

[3]馬玉寶.軌道上的幸福線[N].成都日報,2020-12-18.

[4]傅林.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7.

[5]吳忠觀.人口科學辭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314.

[6]何瑾.“一帶一路”戰略視域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7.

[7]張阿櫻,李志平.地方本科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特色范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0).

[8]屈霞,韓學超,萬軍.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7).

[9]余鋼.城市軌道交通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9(7).

[10]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11][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視野(紀念版)[M].沈致隆,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16.

[12]鐘志賢.多元智能理論與教育技術[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猜你喜歡
軌道交通軌道專業
軌道交通產品CE認證論述
高速軌道交通發展趨勢
基于單純形法的TLE軌道確定
CryoSat提升軌道高度與ICESat-2同步運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軌道”?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軌道交通門禁環網中的應用
太陽軌道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