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育人體系的五點延伸

2021-12-02 07:24龐偉靳祥鵬陳澤曼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1年11期

龐偉 靳祥鵬 陳澤曼

摘? ? 要:高校思政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一環,但目前人才培養體系的部分問題制約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提升和優化。文章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提出的“全周期管理”理念和管理學中的“產品生命周期”理念,從高校育人與學生成長雙周期的視角,創新性地提出了高校育人體系的五點延伸,并提供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案。通過探索建立由點到面、層層遞進的全員、全程、全方位、全周期育人體系,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經驗,以期構筑高校育人大格局。

關鍵詞:全周期管理;思政體系;實踐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1-0062-04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刻回答了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以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始終,綜合教學體系、管理體系等多個系統,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但目前人才培養體系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進一步提升和優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為高校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當前,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主體、培養客體和培養模式上均存在部分問題。從培養主體上看,專職思政輔導員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瑣碎的日常事務管理中,而相對忽視了思政教育工作;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實踐相對較少,仍需長期實踐并將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相融合。相對容易的責任分工與難以實現的績效評價之間的矛盾沖突,不僅消減了不同主體的育人自覺,也阻礙了各育人要素合力育人內在動力的生成[1]。從培養客體上看,部分大學生存在信念不堅定、思想迷茫、社會壓力較大等問題,需要通過思政教育堅定其思想信念;并且近來娛樂化氛圍過重和僅以升學就業為目標的導向易使部分學生忽視思政教育,進一步加劇了思政教育的難度。從培養模式上看,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存在培養體系割裂、教育效果短效等問題,要求高校思政工作隊伍轉變思維。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育人,既包括方向上的同向,也包括行動上的同行[2]。在傳統人才培養體系中,思政教育體系和教學體系相互獨立,各培養主體缺乏統籌協調,導致各培養體系割裂,未能達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在思政教育模式中往往通過單一舉措來進行教育,育人舉措缺乏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效果不顯著,未能達到全程長效育人效果。各高??梢酝ㄟ^機制融通、內容融入、方法融合和平臺融合貫通思政教育[3],有文獻指出也可以創造介入式協同發展路徑[4]。

針對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的問題,本文借鑒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提出的“全周期管理”理念和管理學中的“產品生命周期”理念,從高校育人與學生成長雙周期的視角,創新性地提出了“高校育人體系的五點延伸”,讓思政教育體系貫穿育人體系全過程和學生成長周期,推動育人體系各類子系統相協調,形成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全周期管理體系,以期為高校思政教育突破瓶頸和優化成效提供可借鑒經驗,構筑中國高校育人大格局。

二、“雙周期視角下高校育人體系五點延伸”的設計思路

(一)理論來源

1.“全周期管理”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中談到如何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時,提出了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高校作為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涉及思政、教學、管理等多個方面,自成社會生態系統。因此,高校的發展也應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結合學生成長周期,實現全周期的動態管理、閉環管理。

2.“產品生命周期”理念?!爱a品生命周期”理念是管理學中廣泛運用的概念,是指將產品從投入到成熟的時期劃分為多個階段。對于高校而言,育人體系是高校的“產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劃分不同階段采取多樣化舉措,其發展階段可分為植入期、深化期和成熟期;學生是高校育人體系的“產品”,有其獨特的成長周期和明顯的階段特征。其發展階段可分為學習期、內化期和升華期。

(二)模型構建

如圖1,該模型突出“雙周期”特點,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上進行全周期管理。相較于以往的模型,該模型的創新點在于首次將思政教育的時間和空間維度相融合。在時間維度上,針對高校育人周期和學生成長周期進行“雙周期”綜合考量,以階段為劃分提出不同舉措;在空間維度上,突出“五點延伸”,即從聚焦學生到全員行動、從第二課堂回歸第一課堂、從點到面、從教學到科研和從主題教育向日常行為,可概括為群體全員化、范圍全面化、體系聯動化、教研深入化和機制長效化?!拔妩c延伸”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對傳統思維進行突破,從培養主體、培養客體和培養模式上定點解決問題,貫穿于“雙周期”,相互聯系和貫通,共同實現由點到面的突破。

1.時間維度描述。(1)高校育人體系周期:植入期 深化期 成熟期。植入期:該時期注重通過多元化的手段將思政因素植入針對群體,探索育人體系發展路徑。深化期:該時期應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擴展延伸,建章立制以深化育人體系效果。成熟期:該時期注重構建平臺,為育人體系后續發力提供指導和保障,形成閉環管理。(2)學生成長周期:學習期 內化期 升華期。學習期:該時期應重點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層面的學習。內化期:該時期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感悟,在思想層面實現升華。升華期:該時期應引導學生知行合一,以行動展現成長、成才,以自身經歷感染身邊人。

2.空間維度描述。(1)從聚焦學生到全員行動——群體全員化。在培養群體上,要實現從聚焦學生到全員行動的轉變,即包含培養主體和培養客體,將紅色基因注入師生全體,提升一線思政工作隊伍的水平。(2)從第二課堂回歸第一課堂——范圍全面化。在覆蓋范圍上,要從第二課堂回歸第一課堂,落實課程思政建設。每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3)從點到面——體系聯動化。在體系建設上,要從點到面進行體系化、模式化提升,擺脫原有單一、孤立模式,構建全周期、全方位紅色文化培養體系,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和學生管理三大系統聯動并有機結合。(4)從教學到科研——教研深入化。在教學科研上,要從課堂教學走進實驗室、融入大團隊,將課程之“鹽”散播到科研的土壤,探索把支部建在實驗室、建在科研團隊的新模式。(5)從主題教育向日常行為——機制長效化。在工作內容上,要實現從主題教育向日常行為和日常工作的延伸,在日常工作中借鑒主題教育的做法經驗,通過建章立制使主題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

三、 具體實踐方案

基于前文所述的“雙周期視角下高校育人體系的五點延伸”,本文第三部分將為該模型的具體實踐提供可行方案。

(一)從聚焦學生到全員行動——群體全員化

高校思政教育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學習中可以更深入的思考,起到共同促進發展的良性交互作用。因此,思政教育的培養對象應覆蓋全體師生,從理論學習到感悟深化,再到實踐育人,將紅色基因注入師生全體。

1.育人體系植入期與學生學習期。這一階段著重引導師生積極進行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思政水平。高校應在人才引進初期重視人才的思政水平,并推動師風師德建設工作。引進之后進行系統化的思政理論培養。運用行動學習法,以學習原著、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研討等形式開展思政教育,同時讓學院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參與到學習研討中來,師生同步學習,全面加強師生的理論學習工作。

2.育人體系深化期與學生內化期。這一階段鼓勵師生在紅色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思考,可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學和現場體驗式教學。案例分析式教學鼓勵師生針對國家時事熱點進行探討,以此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執政方針的理解。同時舉辦主題討論會、“紅色演講”為師生提供交流平臺?,F場體驗式教學鼓勵師生開展參觀革命基地等活動,促進實踐教學。在此階段師生共同對所學理論內化感悟,將紅色信念根植于心。

3.育人體系成熟期與學生升華期。這一階段鼓勵師生開展“介入式”協同發展,選取一批具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綜合協調能力的教師,與各黨支部形成“一對一”指導關系,讓教師“引路人”與黨政專職輔導員統籌完成黨支部指導工作。教師以自身成才經驗指導學生發展,實現教學一體、師生互動。在各年級學生中開展網格化管理,由思想政治水平較高的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團支部形成指導關系,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增強思政教育的說服力和親切感,同時體現育人成效。

(二)從第二課堂回歸第一課堂——范圍全面化

范圍全面化旨在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實現德育與智育相統一。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通過有效方式傳遞,凝練立體化課程資源,將課程思政的成果進行深化。

1.育人體系植入期與學生學習期。在這一階段,高校應注重課程設置,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紅色基因,深入探索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的結合點,梳理學科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納入課程教學大綱,作為課堂講授內容和學生考核關鍵知識。

2.育人體系深化期與學生內化期。教師應在授課過程中將價值理念潛移默化滲透給學生,將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三者合一,使學生從專業學習中得到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理性思考,深化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將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課堂,通過行業發展和面臨挑戰等方面內容的講授,將學科發展與國家興盛相結合,鼓勵學生學習科學家精神,激發報效祖國的熱情,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3.育人體系成熟期與學生升華期。要建立“課程思政”的立體化課程體系,即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家獨唱的角色轉換為哲學社會科學課和專業課程與其合力育人的立體化育人格局,需要協調專職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的協同合作機制,也要建立各類專業課教師的對話機制。在同一專業的不同課程上,要根據各類課程的特點凝練思政教育資源,讓各類資源既互有特色又相互補充。在具體實踐方面,可讓學生具體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付諸實踐,實現從教學到科研的轉變,將愛國報國情懷轉化成研究熱情。

(三)從點到面——體系聯動化

高校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體系的聯動化需要高效的組織建設、體系設計和多維聯動機制相結合,從聯動的組織建設到聯動的活動項目,再到聯動的子體系逐步提升。

1.育人體系植入期與學生學習期。在育人體系初期,學院應注重建設結構精簡、功能完備、一體貫通的有效系統。學院應注意統籌黨建、團建和班級集體建設,從學生工作的宏觀布局與微觀設計著眼,構建黨—團—班—宿舍—學習小組五位一體化工作理念。

2.育人體系深化期與學生內化期。高校在育人體系建設上應以黨建引領為出發點,豐富思政教學內容。在具體舉措的設計上,應注重多維并舉,讓各類舉措之間具備銜接性。在實踐中打造“五維聯動”育人計劃,即錨定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項目,同時又相互承接和呼應,讓學生全方位綜合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專業課程學習和社會實踐能力。

3.育人體系成熟期與學生升華期。在這一階段,高校應注重育人體系各子系統之間的聯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學習和學生工作管理間同向同行。單一子系統定點精準解決問題,體系內統籌協調,各子系統既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以中山大學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抗疫時期防控方案作為案例分析,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圍繞“紅色、專業、高效”三大關鍵詞,統籌聯動,全方面利用線上條件開展育人活動。

中山大學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疫情防控期間體系聯動化案例分析。

學院在疫情防控期間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思政教育工作鼓勵學生堅定必勝信心,將理想信念轉化為認真學習以報效祖國的動力;專業學習工作滲透課程思政意識,將微電子專業學習與大國力量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微電子學術前沿與國內外形勢等角度的認識,深化“凝微電力、鑄愛國芯”理念;學生工作管理及時掌握和了解師生情況,為思政教育工作和專業學習工作保駕護航。

(1)思想政治教育——豐富紅色微電內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疫情防控期間,學院積極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在防疫抗疫實踐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助力紅色基因在學院傳承弘揚與升華。

a.講好抗疫故事,提振必勝信心。學院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內容覆蓋國家重大新聞、正面人物事跡、防護知識以及疫情最新動態等,重點宣傳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

b.品讀紅色經典,內化精神力量。學院直屬黨支部督促黨章學習小組閱讀紅色經典并提交感悟,黨章學習小組通過閱讀紅色經典,將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利用假期以精神力量促進自我成長。

c.唱響青馬之聲,探索愛國內涵。學院青馬學堂開展“微電戰‘疫,愛國力行”的活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主題,多角度探討“愛國”內涵,倡議學生針對疫情中的國家舉措、英雄榜樣和感人事跡結合自身體驗抒發感悟。

(2)專業課程學習——強化專業微電力量,溫故知新提升自我。學院制訂線上精品課程建設計劃,通過線上指導等方式幫助學生預習;組建課程學習線上互動小組,鼓勵學生主動跟教師、同學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3)學生工作管理——延續微電高效作風,推進網格化管理。學院定期聯絡師生,推進網格化管理,在班級內,黨員、積極分子、班長直接對接全體學生,實現全覆蓋,及時掌握每位學生的思想、心理、身體狀況。

(四)從教學到科研——教研深入化

在教學科研上,要堅持學科與專業一體兩面建設。興趣拓展橫向形成基礎知識面,實驗室和科研團隊縱向延伸知識面,并提供實踐指導提升學生能力。探索將黨支部建在實驗室、建在科研團隊的新模式,培養具備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術精英和行業領袖。

1.育人體系植入期與學生學習期。興趣是推動學生投身科研的關鍵。低年級學生由于知識面較窄,難以形成對本專業知識的全面理解,可將專業知識分解成易于學生理解的內容。如通過將專業熱點與名詞以趣味化的故事形式加以包裝,提升專業知識的趣味性;通過分享學習資料的形式為學生補充課堂之外的知識。橫向延伸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降低學生對科研的“畏懼感”。

2.育人體系深化期與學生內化期。內化是推動學生投身科研的動力。在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之后,應組織更加具有感染力的活動,促進學生找到堅持科研的動力。高??赏ㄟ^開展以“科學與科學家的精神”為主題的黨日團日活動,重點介紹行業內具有榜樣意義的科學家故事。同時可組織專業程度較高的論壇,就特定專業話題進行深入分享,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內容縱向延伸。通過精神上的內化和知識上的深化勉勵學生勇于創新、追求卓越。

3.育人體系成熟期與學生升華期。實踐是推動學生投身科研的核心。在實踐中學生近距離接觸科研,全方面了解過程,并切身感受參與感和獲得感。高校應加大學生參與科研課題、學科專業競賽等實踐環節的培養力度,提供經費等相關保障,促進師生更加高效地進行相關科學研究。在這一階段,可鼓勵本科生提前進入教師科研實驗室,做到“三早”,即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

(五)從主題教育向日常行為——機制長效化

機制長效化建設以主題教育為新起點,把主題教育向日常行為和日常工作進行延伸,持續推動成果轉化,在日常工作中借鑒主題教育的做法經驗,通過建章立制使主題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通過新媒體宣傳的“潤物細無聲”滲透成果,多樣化平臺和特色制度鞏固成果,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讓主題教育擴大影響范圍。

1.育人體系植入期與學生學習期。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方式,新媒體具有生動靈活、媒介豐富、傳播高效等多個優點,符合師生獲取信息偏好。在這一階段,高??刹捎眯旅襟w加強紅色宣傳,占領網絡新媒體的思政陣地,創新思政工作平臺,在長期的紅色宣傳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使主題教育成果常態化、長效化。

2.育人體系深化期與學生內化期。在主題教育檢視問題和落實整改之后,應聚焦問題所在,進行建章立制。在理論學習上建立常態化定期學習教育、研討交流、成效檢測的長效制度。結合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生活制度,定期開展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定期檢視、工作提醒反饋制度,通過群眾議查、檢視自查、會議評查、工作倒查、上級點查等形式,確保問題查準、查實、查透。

3.育人體系成熟期與學生升華期。成熟期旨在以高效組織結構的明晰職能為擴展力量將主題教育的影響范圍擴大。積極構建黨委領導下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以團委為核心和樞紐,以學生會組織為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體組織,以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為外圍延伸手臂,通過思政組織大格局的平穩運行,將主題教育的成果延伸。以黨建帶團建,黨委為團員開展入黨宣講大會與主題黨課等相關工作。以團建促黨建,青馬工程為黨組織培育有生力量。學生會開展一系列學術、實踐、體育及文娛活動,著力打造符合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優秀學生文化。各組織在日常工作中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擴大輻射范圍。

四、總結與展望

總體上看,基于雙周期視角的“高校育人體系的五點延伸”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都提出了較為完善的實踐舉措。在時間維度上深刻把握高校發展和學生成長各個重要節點,遵循階段特征;在空間維度上從五個延伸進行探討,結合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提出具體舉措。其中部分舉措也已被實踐證明其可行性,可為高校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新時代要求高校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可以盡快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培養聽黨話、跟黨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構筑中國高校育人大格局。

參考文獻:

[1]劉志.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需突破三方面關鍵瓶頸[J].思想教育研究,2019(6).

[2]燕連福,溫海霞.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育人的問題及對策[J].高校輔導員,2017(4).

[3]閆麗莉,邵莉莉.試論高校學生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9).

[4]黃銘心.高校思政“介入式”協同發展的創新路徑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