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全球治理“筒倉式思維”的認知門檻*

2021-12-05 23:16陳緒新張晶晶
關鍵詞:筒倉復雜性共同體

陳緒新,張晶晶

(江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無錫214122)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幾乎一切文明的碰撞或宗教沖突都或多或少與復雜性問題的懸而未決有關。文藝復興以來,人類社會在經濟沖動力和權力沖動力的雙重驅策下,沉迷于生產的無限擴大、財富的無限增長和消費的恣意狂歡,沉溺于無盡的征服感、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然而,指數級增長的事實、不飽和狀態的假象、物欲背后的狂歡往往使得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個人對增長假象背后所積累的復雜性矛盾和問題視而不見。作為個體的普通民眾,在物欲狂歡后略顯孤寂和無助,不得不選擇行為的“理性的無知”。妨礙人類應對復雜性問題的那些頑固且僵化的模式、思維、態度或信仰,即文化基因,如同生物基因一樣流淌在人類文明有機體的血液里。當某種文化基因對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具有宰制性時,它就升級為“超級文化基因”,成為應對和解決諸如核威脅、恐怖主義、生態環境危機、高致病性傳染病等全球公共危機與后危機時代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巨大障礙?!巴矀}式思維”就是其中最常見也是較為頑固的一種。

一、“筒倉式思維”:概念、緣起與后果

非此即彼、厚此薄彼或者“非我族類,雖遠必誅”等狹隘的思維方式是“筒倉式思維”的典型特征。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在資源稀缺性或稀少性這個永恒的主題面前,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于緊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放,并試圖制定各式各樣的約定、規則和制度來規約彼此的行為界域,以確保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受外界的侵擾。久而久之,非此即彼、厚此薄彼,甚至你死我活的“筒倉式思維”就應運而生。

(一)“筒倉式思維”的規定性

“筒倉”是那些又高又厚并且沒有窗口的密閉結構的統稱。在管理學上,“筒倉式思維”是指那些阻礙部門之間共同協作或合作的——處理高度復雜性問題時所必需的——條塊分割的思維和行為。[1]122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且形成固有的信息壁壘,使每個部門出現安于現狀的“井底之蛙”;部門之間的信息或知識的絕緣,導致每個部門針對同一復雜性問題所指定的計劃方案、法律法規出現低級的重復和相互的抵牾,復雜性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眾人努力的結果。相對于“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知識和財富的累積速度而言,個體的我們永遠是跟不上的。在人類社會進步發展和復雜性問題累積面前,在日常生活中,目光永遠是那么短淺的我們,常?!耙驗槲覀兊拇竽X還不能將那些復雜的聯系進行關聯”[1]122,每個人對某個公共事件背后的事實及其相關信息、知識的獲得與理解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局限性,信息的壁壘、知識的鴻溝在所難免且很難打破。

(二)刪繁就簡的自然傾向

信息的壁壘和知識的鴻溝,使人類對自己生命存在的過程及這個過程存在的不確定性難以預測。我們既渴望自由、一路向前和狂歡,也希冀一路前行、自由狂歡的我們有更多的秩序、安全和庇佑。為了使不可預測的、極不確定的復雜性世界在自己面前變得有那么一點秩序、安全、可預測或可確定,刪繁就簡就像趨利避害一樣成為人腦的一種自然傾向,成為人類解釋自己生命存在的狀態、意義,以及應對生命存在過程出現的各類矛盾和危機的慣習。在資本宰制下,人類習慣于將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簡單化為“自然資本”、社會關系簡單化為“社會資本”、生命個體簡單化為“人力資本”、倫理道德簡單化為“道德資本”。如果“1+1≧2”的話,那么把“2”分解成兩個“1”又有何不妥呢?這聽起來非常有道理,但事實遠非如此。

(三)過度“專門化”的后果

“隨著領域被劃分得越來越細,全才被‘專家’代替?!盵1]122分工和部門的細化導致我們獲取的信息或知識具有高度的專業性,以及該領域的專家對知識和信息的壟斷地位。信息的不對稱使今天的人們很難獲得信息而且對信息難辨真偽,對“專家”的過分依賴,致使編造或歪曲事實真相的“專家”變成“磚家”。在事實真相沒有曝光之前,我們對“磚家”所說的話還是深信不疑的。各個領域的那些具有戰略眼光的“長期主義者”的領袖人物逐漸被那些急功近利的“短期主義者”所替代。過度、細化和“專門化”的后果就是,“戰略性目標被劃分為非常細碎的可測量的小目標”[1]122。這雖然有利于短期責任落實和績效管理,但往往是內部問題解決了,外部問題被忽略了;短期目標實現了,長期目標被擱置了;局域性目標實現了,全局性目標被遮蔽了;工具技術性的外在手段實現了,精神價值性的內在意義被虛擲了。

二、全球治理的“筒倉式思維”現代性之隱憂

西方現代性道德謀劃及其后果就是世俗化、去人格化、去傳統化。人格、傳統都是在從“我”到“我們”、從“私”到“公”、從“個體”到“共同體”的過程中形塑和獲致的。優秀的傳統、健全的人格都是“共同體”內部“共同的善”的結果。馬克思指出:“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瓎蝹€人的歷史決不能脫離他以前或同時代的個人的歷史,而是由這種歷史決定的?!盵2]99在“共同體”內部,因為一榮俱榮、一毀俱毀,在共同體面臨來自內部或者外部的威脅和危機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挺身而出,采取一致的行動。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處于“共同體”內部的我們,可能會因為資源的稀少性或者性情的差異性而內訌,但是在危急關頭,我們都會“一笑泯恩仇”,用“合作”代替“對抗”。

(一)各自為政的協作困境

隨著人類復雜性問題的不斷累積和公共性危機的不斷升級,受根深蒂固的“筒倉式思維”影響,國家、組織、部門獲取有關公共事務或危機方面的關鍵性知識、數據和信息變得更加困難;跨越“筒倉式思維”高墻并實現國家間、組織間或部門間合作的各種努力也會因為嚴重缺乏相互信任,以及相互協作的成本過高而變得十分困難?!跋啾扔诠膭顡碛泄餐繕说膫€人和團體一起合作,筒倉式思維會引起內斗、競爭和分裂。由于筒倉式思維阻止各組織之間共享信息和共同協作,本來就很難獲取的復雜信息,變得更加難以獲得?!盵1]122當系統或組織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時,最起碼也能夠“一個和尚挑水吃”;當系統或組織被分解為兩個隔空相望的部門時,當復雜性問題出現或者公共危機發生時,彼此的第一反應雖然是指責對方并將己方責任推卸給對方,但最終還是會選擇“兩個和尚抬水吃”;當系統或組織被分解成三個部門時,指責對方和“甩鍋”的對象變成了密閉循環,演變成“三個和尚沒水吃”;當系統或組織被肢解成孤立無援的一個個小部門時,毫無意義的爭吵、連環性的相互推諉和扯皮、嘈雜的聲音逐漸掩蓋了有意義、有價值的正確發聲,這些使得共同協作、共享信息變得幾乎不可能。因為系統或組織被肢解后而形成的彼此孤立、各自為政的各個部門之間業已形成堅不可摧的邊界。部門間的邊界像一座座高墻,使得信息壁壘和知識門檻越壘越高,部門間的協作儼然形同虛設。久而久之,沒有哪個國家、組織、部門會對整個問題主動承擔責任——它們只關注自己的“日程”,甚至不惜破壞其他部門或組織的目標。當全球性公共危機事件發生之后,某些國家的一些政客只關注自己的目標——為了盡快從不利于自己的輿論旋渦中抽身,不惜編造假新聞來詆毀其“主觀上的”敵人,玷污他們的名聲。這些政客一方面是為了掩蓋政府應對國內公共事務危機不得力的事實真相,轉移國內民眾的猜忌和不滿情緒;另一方面借此打壓自己的對手,誘導或誤導世界輿論導向,嫁禍于他人。那些只為達到本國目標的政客根本沒有任何誠意在第一時間開展全球的共同協作,最終,不僅耽誤了其國內公共事務危機應對的最佳時機,也錯過了全球公共危機處理和全球治理的最佳時機。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捏造事實攻擊他國的非理性做法,會在那些處于全球公共危機旋渦中心的國家和充滿焦慮和恐慌情緒的普通民眾心里埋下對其他民族國家的猜忌和不信任。

(二)自我保護的治理困境

生物進化論者認為,動物為確保生存,往往會通過“圈地盤”劃定分界線以保護食物、飲水、配偶與幼仔不受侵犯,并為自己的利益而捍衛領地邊界。社會進化論者則認為,隨著人類社會生產與生活、交往與交換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個體一般都會選擇寄身于某個組織,棲身于某個社會群體。每個組織或者社群為了組織自身的生存、發展和安全,就會本能地選擇捍衛自己的“社會地盤”。出于對“自我利益最優化”的追求,個體行為選擇的內部選擇一致性向組織或者社群的內部選擇一致性邁進。然而,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當自身的生存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時,這種經濟的理性選擇行為就會走向它的反面,變成一種頑固的、近乎瘋狂的保護自己“社會地盤”的非理性?!巴矀}式思維”就是這種“出于為了提高我們的生存機會而捍衛‘地盤’的非理性本能”[1]130。

“圈層文化”既是動物性的自然選擇的本能,也是社會性的內部選擇的必然。無論是家庭、家族和宗族,還是城邦和國家;無論是社會階層、階級、其他利益集團,還是網絡社會空間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圈層文化,都是人類為了應對生存困境、捍衛生存機會的自然選擇結果,例如,古代人在城市或城堡的四周挖護城河,現代人出于財產權的邊界保護而創制出諸如契約、協議以及為了確保這些人為設計能夠得到某種強制性或非強制性保護而做的道德或制度的體制安排等。人類通過人為設計而建立一道道圍墻——道德的或法制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都是為了能使生活在組織或社會內部的人們免于來自外部力量的侵犯。眾所周知,以自我為中心、將自己封閉、與外部世界近乎隔絕的人們,不但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共同體內部的公共事務管理,而且缺乏與他人、外界交流和交往的熱情,更談不上對組織或社群外部的社會公共事務感興趣。

執著于“社會地盤”的自我保護不利于組織或群體的長期利益和長遠發展。一個組織或者群體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組織或群體內的團結合作。因為在復雜性問題和公共危機面前,任何個人、組織、群體都無一幸免。對自己的社會領地或地盤的執著保護,使一個個組織或群體變成一個個密不透風、難以逾越的“筒倉”,久居于“筒倉”的人們既不愿意進行組織或群體內部的合作,也不愿意進行組織或群體外部的協作?!氨Wo數據、能力和各自的勢力范圍導致我們陷于目前的困境……由于每個機構都試圖獨自重復獲取另一個機構的成果,浪費了時間和資源,這樣一來,解決我們最復雜最危險的問題所需的協作方案越來越遙不可及?!盵1]127因此,經濟領域的重復生產、社會領域的重復建設、官僚機構的重復設置、學術成果的重復研究等隨處可見,多部門共管變成沒部門來管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對“社會領地”自我保護的另一個后果。當“筒倉式思維”獲致的認知門檻越來越高且高不可攀的時候,它就演繹成為“超級文化基因”。信息的壁壘有時比貿易的壁壘更難打破,知識的門檻、信仰的門檻有時比珠穆朗瑪峰還難翻越。

三、跨越“筒倉式思維”的認知門檻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世界已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花園。只要我們愿意跨越“筒倉式思維”的認知門檻,破除知識和信息的壁壘;在人生道路上疾步行走的我們就不是獨步芳庭,在為人生目標奮斗打拼的我們就不是孤軍奮戰。

(一)并肩作戰總是比單打獨斗好

從某種意義講,生態環境惡化、核安全、饑荒、恐怖主義、大流行病甚至是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等人類復雜性問題和公共危機,是“筒倉式思維”等“超級文化基因”的副產品,因為“筒倉式思維”阻礙了人類對復雜性問題和公共危機及時有效的解決,經年累月,復雜性問題或危機超越了人類社會可控的范圍?!巴矀}”越堅不可摧,“筒倉式思維”就越有宰制性,人類社會應對和解決復雜性問題和公共危機的集體行動策略和系統性科學方案就越來越遠。如果我們把人類社會想象成認知能力有限的多兵種部隊,如果這支部隊的各兵種之間各自為政,不能很好地協同作戰,那么在阻擊經年累月累積起來的復雜性問題和突發性的全球公共危機等強大的入侵者時,他們很難有得勝的機會。阻礙人類社會創新復雜性問題解決方案的不是技術而是觀念,今天的技術進步已經完全超乎人類自己的想象,但是信息的壁壘、認知的門檻、觀念的隔閡等“筒倉式思維”并沒有隨著知識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而有所緩解。破除“筒倉”的壁壘、跨越“筒倉式思維”的認知門檻是人類社會應對復雜性問題或危機、開展全球科學治理的必然選擇?!拔覀儽仨毾炔鸬糇约旱耐矀}?!覀儽仨毤俣?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的人們應該共享信息和資源,而不是互相競爭。我們必須放下自我保護的原始本能,為了人類更大的利益而協同奮斗?!盵1]129這是最大限度地促進個人利益的最佳選擇,更是促進人類社會共同利益和福祉的最佳方案。今天的人類需要共同應對很多復雜性問題和挑戰,而成功地應對和解決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全人類共同協作或采取集體行動的廣度和深度。面對復雜性問題,單打獨斗總比不上并肩作戰更好、更安全;惡性競爭總比不上協同合作更穩、更有效;自我保護總比不上資源共享更優、更經濟。

(二)發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思維

馬克思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说谋举|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3]只有在這種“關系的存在”中,個人才能獲得人格同一性認同,才能獲致對自我生命存在的過程及其意義的理解和詮釋;只有在這種“關系的存在”中,個人才能獲得做人的尊嚴,獲得身份和角色的認同及其基礎上的成就感。概括地講,我們每個人都寄身于不同層級的命運共同體,它們分別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庭命運共同體、以職業關系為紐帶的職場命運共同體、以生活關系為紐帶的社區命運共同體、以文化認同為紐帶的民族國家命運共同體、以安全共享為紐帶的網絡命運共同體、以和諧共生為紐帶的生態命運共同體、以主權尊重為紐帶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復雜性問題和全球公共危機,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唯一出路。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條件向著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主張,世界各國人民只有以合作代替對抗,以共贏代替獨尊;才能化危機為生機,才能使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福祉、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國際核安全時指出:“在互聯互通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在尊重各國主權的前提下,所有國家都要參與到核安全事務中來,以開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盵4]在全球性公共危機面前,世界各國需要摒棄成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從整體性思維的角度出發,人類文明總是從許多單個文明或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并生成無數的相互交錯的力量,在這些無數個相互交錯的力量所構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就會產生一種合力。正如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文明乃是整體,它們的局部彼此相依為命,而且都互相發生牽制作用……這是處于生長過程中的文明的特點之一,它們的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和一切活動都彼此調合成為一個社會整體,在這個整體里,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都保持著一種非常美好的平衡關系?!盵5]

(三)持守一種對話或商談的視野

“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單個人的歷史決不能脫離他以前或同時代的個人的歷史,而是由這種歷史決定的?!盵2]99傳統脈搏和現時代的“重要的他人”共同塑造了一個可理解的“說話的語境”、一個“對話性視野”,這些語境與視野旨在使文化自我和文化他者在文化多元對話和交互融合的視景下,形成一種各種文明和不同的文化因子競相生長的文化生態。文化自我與文化他者之間真正的建設性的平等對話,要求所有參與對話或商談的行為者必須嚴格遵循三個有效性原則:“所作陳述的真實性”(真實可信而不是虛假捏造的事實)、“與一個規范語境相關的言語行為是正確性的”(準確無誤而不是肆意歪曲的表達)、“言語者所表現出來的意向必須言出心聲”(心口如一而不是口是心非的真誠)。[6]也就是說,真實的命題、正確的言語和真誠的態度,一個都不可缺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及其宰制下的各種文化形態,固守著非此即彼或主客二分的價值原則,以自我為中心,堅持西方文化中心主義,漠視文化他者的存在及意義,人為制造文化自我與文化他者的對立,以文化自我的霸權行徑對文化他者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經濟制裁,甚至武裝入侵,肆意侵犯他國公民的自由權?!拔磥碛袃蓚€選擇:死亡或者對話?!裉?如果沿著只顧自己說話而罔顧他人的路子走下去,那么離核戰爭、生態破壞或別的災難也就不遠了。我們必須竭力擺脫自我中心的自語之思想架構,而與他人進行對話,不是以我們在自語中猜測的樣子來認識他人,而是按照他或她本來的樣子來認識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這種毀滅性災難。簡言之:我們必須脫離自說的年代,進入對話的年代?!盵7]人類文明從沖突逐步走向融合的基本趨勢和客觀規律不會改變?!爸袊幕陌l展歷程就是在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延續、壯大和成熟的,并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和風格?!盵8]站在跨文化比照的立場上,有著集體意識、家國情懷、天下觀念等樸素情感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在社會公共事務的處理上展現出令人稱奇的合作和冷靜,在應對復雜性國際事務中始終持守一種對話或商談的視野,在自我和他我的平等對話中進行國際間合作,與他國共同開展全球科學治理。

猜你喜歡
筒倉復雜性共同體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新時代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復雜性挑戰與路徑優化——基于復雜性理論
愛的共同體
筒倉施工中滑模技術的應用實踐探討
非接觸廣角鏡聯合玻璃體切割系統治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的療效及預后
矮胖式筒倉集群爆破切口參數設計及預處理技術?
復雜性背后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筒倉—貯料—地基系統地震響應研究及優化設計
筒倉結構的設計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