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城市視域下蘇州體育健康促進發展策略研究*

2021-12-05 23:16張天宏
關鍵詞:蘇州青少年社區

張天宏

(蘇州科技大學 體育部,江蘇 蘇州215009)

一、健康城市視域下體育健康促進的內涵

1984年,“2000年健康多倫多”會議首次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隨著“健康城市”理念的引入,我國將“衛生城市”理念逐漸拓展為“健康城市”,并于1994年啟動健康城市建設項目試點。[1]那么何謂“健康城市”?有學者給出了這樣一個易于理解的定義:“所謂健康城市是指從城市規劃、建設到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保障廣大市民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成為人類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健康人群、健康環境和健康社會有機結合的發展整體?!盵2]

1986年11月,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會議通過了《渥太華憲章》,指出“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健康促進行動的內涵包括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環境、強化社區行動、發展個人技能、調整衛生服務方向五個方面。[3]健康促進“是協調人類與環境之間的戰略”[4],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種更高級別的生活方式,促使人類社會最終達到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發展。2016年11月在上海召開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以“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為主題,會議目的之一是“交流改善健康素養的國家級經驗,加強跨部門行動和社會動員,建設健康城市、社區和人居環境”[5],大會成果文件《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和《健康城市上海共識》的發布,表明健康促進與健康城市建設緊密聯系、相互融入,也為健康城市、健康促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體育是以發展體力與增強體質為主要任務的教育[6],人們通過參與體育運動養成體育健康行為、錘煉健全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體育運動能夠有效促進健康,體育健康被人們日益重視。例如:20世紀50年代末期,日本開始提出注重民眾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體育運動事業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推出健康公民(Healthy People)系列計劃,旨在提高國民體質健康水平;德國作為傳統的體育強國,其體育發展經歷了從納粹的政治體育到“黃金計劃”的實施,再到當下以俱樂部體制為基礎的社會主導型體育體制的完善和確立。[7]

體育健康促進是健康促進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健康城市建設密切相關。有學者提出:“體育健康促進是利用體育手段來優化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過程;通過針對不同人群特點科學選擇和參與體育活動,達到增強體質、控制疾病的發病率、改善慢性病病人的疾病狀態、提高生命質量、延年益壽的作用?!盵8]人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運動,“運動促健康”“運動是良醫”等觀點在當下日益盛行,因此體育健康促進的提出與實施具有現實意義與價值。

健康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熱門話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它逐漸呈現具體化、人性化、多元化特征?!敖】党鞘小眲t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健康構建方式。在全球健康促進倡導下,“健康城市”被賦予更高的標準。在此背景下,體育健康促進體系的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且具有挑戰性?!绑w育健康促進體系是一個能夠為人們提供體育健康服務和改善體育健康促進環境條件,滿足人們能夠科學健身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服務和保障系統?!盵9]體育健康促進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健康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在“健康中國2030”“全民健身”等政策指導下促進“體育強則中國強”行動指南的實現。因此,體育健康促進體系應該是從理論到實踐、從不同維度進行思考與規劃的過程,它能凸顯體育健康促進的各個層面,并為健康城市的公共建設服務?;诖?筆者擬借鑒體育健康促進研究的相關經驗,探討蘇州在健康城市視域下發展體育健康促進面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以期為健康蘇州的創建提供理論參考。

二、蘇州市體育健康促進發展存在的問題

1.政策執行力不強

“十三五”期間,蘇州先后出臺了《“健康蘇州2030”規劃綱要》《關于落實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推動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提出以全民健康及健康公平為中心,以建體系、強能力、促健康、轉模式、強保障、激活力為著力點,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為“健康蘇州”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10]然而,在蘇州體育健康促進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的治理意識與能力、執行政策的尺度與方式、監督與評價機制等存在不足,使相關政策的執行效度不高。例如,政策執行主客體的目標利益有沖突,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政策執行者通常以自身利益(如績效考核、職業晉升)作為重要考量標準,能獲益或獲利多就積極執行,反之則采取觀望、敷衍的態度,使政策執行力大打折扣;經費、人力、物質(如運動場館、體育設施、健身器材)等資源的不足阻礙了政策的有效執行;政策的執行缺少科學合理的監管與考核制度,難以形成高效的政策執行力。[11]

2.社會支持力度不足

社會力量與環境支持是體育健康促進相關活動開展的基礎保障。知識、技能、承諾和資源是社會力量與環境支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泛開展家庭、學校、社區等體育健康促進工作的保障。但是,個體、集體、社會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使家庭、學校、社區之間的體育健康促進工作銜接不順暢,也使“健康蘇州”建設中健康優先的制度安排、相關部門健康促進的職責履行、衛生行業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給、市民百姓健康主責的共建共享4個維度[12]發揮不了“主動健康”的作用,阻礙了健康城市建設中體育健康促進體系發展的進程。體育健康促進發展與社會環境(顯性或隱性)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諸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育場館設施、體育活動方式、城市居住或外部環境等。這些社會力量與環境支持的不足制約了體育健康促進活動的開展。

3.系統性健康干預方案缺失

2011年,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頒布了我國第一部《中國成人身體活動指南(試行)》,針對成人群體的身體活動提出了每日活動量、活動方式、活動指導等內容。[13]2018年制定的《全國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2018版)》對體系中涉及的5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42個三級指標給出明確定義,其中有關體育健康的指標包括:(1)城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比例;(3)學生體質監測優良率;(4)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5)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14]2019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了實施全民健康促進行動。國家層面不同程度地強調全民健身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健康環境促進行動等,并圍繞健康城市、身體活動、健康促進三者展開系列健康干預行動。對體育健康促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干預,可以提高體育健康促進工作的效果,保障其良性發展。盡管蘇州市的體育健康促進干預在體育鍛煉人群中略有涉及,但是缺乏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實踐性的體育健康促進行動健康干預方案,也沒有明確提出體育健康促進行動發展的有效策略,從而不利于蘇州體育健康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體育健康促進研究與實踐經驗

1.學校體育健康促進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盵15]強調體育健康促進在學校的重要性,體現體育健康促進體系的作用與價值,是學校體育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學校體育健康促進的研究與實踐涉及政策支持、促進模式、干預策略、課程設置等方面。其一,學校體育發展維度下的健康促進是個體生命全過程的教育、運動情感、運動技能、體育文化的多元傳遞關聯,創建一種從健康干預到健康促進教學的學校體育健康促進范式[16],可以推動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從健康角度創建學校體育健康促進模式,能夠促進現代健康觀與健康意識的形成,為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融合發展提供借鑒,為實現“終身教育”奠定基礎。[17]其二,在學生體質下降的情況下,強化政策引導功能、加大保障性支持、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完善學生運動傷害保險機制是提升學校體育開展力和對學生體質干預力的重要策略。[18]學校體育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體質健康進行積極干預,有助于實現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目標,即培養學生運動技能、養成鍛煉習慣、減少與預防學生運動損傷。其三,學校開設體育健康教育課程,講授體育健康促進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體育與健康的關系、體育促進健康的手段。體育健康促進體系是建成小康社會與創建健康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構建。其四,體育健康促進政策是學校開展體育健康促進系列活動的重要保障。我國學校體育健康促進政策的建立健全應滿足政策引導與體系探索相結合、模式創新與質量追求相結合、課后活動與積極休息相結合、樞紐建立與環境支持相結合。[19]

2.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

目前,我國青少年普遍存在體育鍛煉時間少、學習時間長的現象,各年齡段學生因身體活動不足導致的肥胖等慢性疾病發病率持續上升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吧倌陱妱t國強?!眹覍η嗌倌牦w育健康促進非常重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盵15]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研究具有范圍廣、內容深、針對性強等特點,學界從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的框架構建、干預實驗與評價、管理體系、學習動機激勵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一,開創身體干預、營養膳食和心理調適的多維發展格局,確立學校、家庭、社區聯動的多維發展策略,形成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檢測、評價、管理的多維監管機制,從而完善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框架體系。[20]其二,基于社會生態模型組織系統對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的干預研究表明,運動場所的可使用性、可及性、綠化情況,以及體育政策的認同、執行、宣傳與體育文化氛圍對青少年身體活動有顯著影響。[21]其三,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青少年為中心”,管理體系的構建應以針對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為原則,從完善組織機制、優化目標定位導向、激勵師資隊伍、形成多樣化的體育素養評價方式等方面著手,最終形成家庭、學校、社區互聯的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管理體系。[22]其四,在體育健康促進背景下,伴隨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變化,應以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教育技能為目的,從物質、制度、精神、自我實現等方面建立激勵機制,以理論指導實踐,實現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可持續發展。[23]

3.社區體育健康促進

社區是由個人與集體組成的基本單位,也是體育健康促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良好的社區環境能為社會群體(居民)提供健康行為場域。學界從組織管理、互動關系、不同參與人群等方面為社區體育健康促進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對策建議。其一,依托社區健康促進委員會,構建社區體育健康促進的組織管理體系,有效整合社區內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積極開展社區體育健康促進活動,改善和提高社區中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24]其二,社區居民生命質量與社區體育健康促進之間存在互動關系,尊重“生命為本”“健康第一”理念,積極開展具有自主性、娛樂性、觀賞性、靈活性和功能性的社區體育健康促進活動,體現人的生命在體育健康促進活動中最真實的自然本性。[25]其三,體育健康促進行動者——體育人口是健康城市建設評價的重要指標,其中社區老年人體育健康促進工作應以搭建健康服務平臺、優化服務供給、加強服務監管、加大人才建設四個方面為抓手,遵循多層次、多樣化、多領域方針,因時、因地開展諸如廣場舞、太極拳等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各項體育健康活動。[26]

綜上所述,體育健康促進體系融入學校教育,作用于青少年體質健康與教育技能教學,扎根于社區健康生活全過程,從而推進健康城市建設穩步發展。這些研究為蘇州市體育健康促進行動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建構合理、科學的體育健康促進體系提供了思路、拓寬了視角。

四、健康城市視域下蘇州體育健康促進發展策略

體育健康促進是健康促進行動系統的重要環節,是通過科學的觀念與手段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建設健康城市的重要舉措,以服務于社會大眾為最終目標。作為健康城市試點建設單位,蘇州于2001年提出健康城市建設目標,成為中國首個向世界衛生組織申報的城市。[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蘇州市健康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市民參與健康城市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健康城市建設理念緊跟世界健康城市發展目標。然而,目前蘇州體育健康促進發展與“健康中國2030”“健康促進行動體系”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制度、精神、物質、健康文化層面有待進一步提升。

1.促進科學施策,提升體育健康促進的制度效能

制度即管理,制度體系的制定與實施是開展體育鍛煉必要的計劃條件、環境條件和法規制度保障?!督】抵袊袆?2019—2030年)》指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分別不少于90.86%和92.17%;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超過70%和9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達到1.9 m2及以上和2.3 m2及以上;城市慢跑步行道綠道的人均長度持續提升;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于1.9名和2.3名;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基本實現全覆蓋和覆蓋率100%?!盵27]基于此,蘇州應進一步細化與完善體育健康促進發展的目標,科學合理地制定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應用性的體育健康促進制度,從政策層面提升制度的執行力;關注以社區為單位的體育健康促進工作的發展,建立專門的體育健康促進機構,采取有效的評價與考核措施,使社區體育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充分發揮基層體育組織的社會堡壘作用。

2.注重意識傳導,強化體育健康促進的精神品質

體育健康促進精神影響著健康素養、健康行為與健康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也就是說,良好的體育健康促進精神與有效的體育健康促進行為密不可分。蘇州體育健康促進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依靠政府引導,以社會支援、集體參與、個體聯動為契機,強化良好的社會體育精神品質;其次是個體通過身體鍛煉與心理調節達到健康水平,激發自身形成由內而外的體育健康行為和健康意志品質;最后是將個體通過一定的平臺機構吸引到一起,使其置身于集體活動氛圍,相互帶動與作用,形成良好的健康傳播渠道。

3.夯實保障基礎,豐富體育健康促進的物質需求

物質的充裕是健康活動開展的基礎保障。蘇州體育健康促進的物質體系應以場館設施、營養康復、運動處方為依托,充分發揮三者的協同作用,使體育健康促進穩步發展。其一,圍繞蘇州健康城市發展主題,體育健康促進的場館設施構建應該根據不同的人群(可按年齡段、職業結構、社會需求劃分)有機地組合與發揮健康城市核心力量,統籌推進社會資源,形成場館設施社會服務的安全保障網絡,為蘇州體育健康促進行為提供基礎條件。其二,依據健康城市理念的實施與健康衛生標準,蘇州體育健康促進應注重構建以預防為主的營養康復方案,提高體力活動在行動過程中的機能訴求,通過提供合格與放心的營養補給保障機體的運動效率。其三,根據體育健康促進的行為特點,蘇州體育健康促進可以制訂涵蓋健康運動的機體內平衡與機體外平衡的運動處方,其中機體內平衡指人體健康的生理系統調節,機體外平衡指運動方式的多樣性及針對性,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制定科學、定量化的周期性運動方案可以有效實現體育健康促進發展目標。

4.加強文化建議,構建體育健康促進的健康文化體系

健康是永恒的發展主題,健康的尺度與維度多種多樣。構建蘇州體育健康促進的健康文化體系應包括健康素養、健康行為、健康氛圍等方面。其一,蘇州體育健康促進工作應重視人們體育健康素養的形成、發展和水平,通過不同形式的組織與引導增強市民健身意識。其二,健康行為屬于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通過組織不同人群參與體育鍛煉健康形成市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理念。其三,加強市民健康的生活環境意識,普及健康知識,通過制作體育題材的影視、動漫作品,弘揚群眾身邊的健身文化,營造良好的健康氛圍。

五、結 語

《“健康蘇州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要超過45%,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3.5 m2,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人人享有高質量的健康服務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28]面對快速發展的健康城市建設,蘇州市實施了全民健康促進行動、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科學健身健康促進指導以及全民健康鍛煉計劃等舉措。而體育健康促進是健康蘇州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個體、集體、社會融合發展的潤滑劑,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目標踐行的關鍵環節。從長遠考慮,蘇州可以圍繞物質、制度、精神、健康文化等層面,通過保障基礎、科學施策、意識傳導、文化建設等措施開展體育健康促進工作,形成良好的體育健康氛圍,使體育健康促進在健康蘇州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猜你喜歡
蘇州青少年社區
Pingtan in Suzhou 蘇州評彈,值得一聽
蘇州伴宅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關愛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發明家
社區大作戰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