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二十四節氣 豐盈習作教學

2021-12-08 03:28陳香英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關鍵詞:立夏節氣詩詞

陳香英

(長樂區實驗小學,福建 福州 350299)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勞作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規律,反映大自然氣候和物候的變化。每一個節氣都蘊含著豐富的物候文化、民俗文化和詩詞文化等,是語文習作教學的重要資源。以認識二十四節氣為載體開展習作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感知節氣變化,留心觀察生活

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養成觀察習慣,積累生活素材。為了解節氣特點,讓學生從不同側面細致觀察花草蟲魚的細微變化,感受大自然的寒來暑往,感知氣候的變化多端。例如,春分時節,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氣溫回暖,雨水增多,自然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在家長的帶領下,學生到大自然的廣闊空間——花園、田野、菜地等實地感知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豐富知識,了解古人的智慧,用眼睛觀察,用小手觸摸,用耳朵傾聽,用文字記錄,更重要的是用心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學生將觀察所得轉化為日記的形式,記錄對大自然的認識和喜愛。一位學生運用充滿童真的語言,描寫春分時節:“春風輕撫著我的臉頰,柳樹抽出嫩黃的葉子,竹林里鉆出筍芽兒,燕子在勤快地筑巢,我似乎也變得生機盎然起來……”在感知節氣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養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提升了觀察能力。

將二十四節氣融入習作教學,以觀察資源為藍本,以觀察方法和記錄為支撐。經過長期積累訓練,學生就不會因沒有東西寫而困擾,也不再因沒有方法寫具體而望而生畏,而是從課堂中習得觀察方法,并在真實而鮮活的實踐活動中進行觀察,為習作能“言之有物”提供有力的保障。[1]

二、認識節氣特征,主動探究學習

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認識二十四節氣特征,以多元化的生活為基礎,讓生活實際與語文學習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氣活動,給予開放的空間與視野,讓學生在觀察、感受和探索中豐富習作素材,為習作課程搭建廣闊的平臺。[2]

每個節氣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民俗特色。學生雖然對《節氣歌》朗朗上口,但由于生活在城市,通過農耕來感受季節變化的機會有限,因此對于每個節氣的具體含義、特征以及習俗的理解并不深刻。于是,舍棄有關節氣知識性的直接傳授,轉為側重學生的探究體驗。當某個節氣來臨時,教師利用教室里的黑板報布置“節氣專欄”,圖文并茂,營造濃厚的節氣氛圍,深化學生對節氣的感知。利用釘釘軟件錄制節氣微課,介紹節氣傳說、節氣物候、節氣飲食、節氣農諺以及節氣詩詞等。通過收集、整理資料,使學生主動將有關節氣的美麗傳說、氣象知識、經典詩詞與自己生活中的氣象、環境、動植物的變化等知識融合起來。例如,一次分享會上,一位家里開茶店的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谷雨茶”:谷雨是種茶人采茶制茶的大好時機,此時雨水多且急,使得茶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香氣怡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歡喝谷雨茶。

認識二十四節氣的特征后,學生深刻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有關節氣文化的習作欲望。有的學生提出做《舌尖上的“二十四節氣”》系列報道,探究節氣的飲食文化,為每個節氣撰寫一篇文章;有的提出要搜集整理出一本《二十四節氣諺語集》;有的想在每個節氣日到戶外郊游一次,記錄當時的所見所聞……每個學生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并宣傳節氣文化,一篇篇略顯稚拙卻真情流露的習作便誕生了。探究節氣文化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鮮活的習作素材,使習作內容更加真切翔實,習作表達更加生動流暢。

三、體驗節氣民俗,完成創意作業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常常因缺少真實生活體驗而難以下筆。創設情境體驗,增加情感參與,是提升寫作效果的關鍵。體驗學習相對于接受學習來說,更多布置創意作業,改變以往作業布置多為背誦、抄寫或做配套練習的枯燥、機械與乏味。[3]二十四節氣有不同的民俗活動,如春分豎蛋、清明祭祀、立夏畫蛋、立秋啃秋等,教師應充分挖掘課內外資源,結合民俗文化,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完成創意作業。

例如,在立夏時節,設計以下創意作業:1.出游迎夏,寫文抒情:請學生和家人共同“做夏”,并用文字記錄下來。幾位家長商量一起去戶外農莊,籌備熱鬧的“立夏”活動?;顒舆^后,藝霖同學寫道:“鍋邊糊煮好了,我端著碟子坐在桌子邊,一邊吃著自己炸的‘丑’蝦酥,一邊配著熱氣騰騰的鍋邊糊,以及前面斗裂的蛋,別提有多好吃了……吃飽喝足后,我還和同學們一起斗詩,每人都要寫一首詩,讓大家評評誰寫得最好……立夏,怎能讓我不喜歡呢?”2.立夏感懷,詩畫美景:讓學生征集古詩詞中有關立夏的圖片,照片必須是自己拍攝的有關立夏的農事活動、民間習俗、自然風景等,并用一段文字抒發自己的立夏之感。3.立夏吃蛋,互送祝福:“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教師布置學生在立夏這天自己煮雞蛋吃,把雞蛋的外殼用彩筆繪制圖案并寫上自己的祝福語,然后拍照上傳。根據每個節氣的風俗,結合當地的習俗設計創意作業,不僅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也為學生的生活增添儀式感。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通過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體驗感受節氣民俗文化的魅力,如此既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豐厚學生的習作積累。

四、品讀節氣詩詞,遷移仿寫訓練

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語言精練,意境廣闊。古代文人們留下大量關于節氣文化的詩詞,教師可以節氣為主題,賞析詩詞作品,利用節氣文化知識,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讓學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音韻美和意境美,激發其創作詩歌的靈感;從仿寫練筆入手,遷移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學生詩化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立冬來臨之際,選擇李白的《立冬》這首詩進行寫作教學。在指導讀通詩文,讀懂詩意,了解節氣特點后,引導學生對其中詩句“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抒發感悟:“立冬時節,李白懶作新詩,寄情于美酒,別有一番情趣;而現代民謠歌手在寒冷的立冬時節,和奶奶一起悠閑地聊天、曬太陽?!睂W生一邊聽著純樸自由的民謠《在冬天和奶奶一起曬太陽》,一邊想象自己在立冬時節里的故事,感受溫馨的立冬畫面。一位學生據此仿寫詩歌:

在立冬和爸爸一起喝肉湯

香氣引來了窗外的小狗

小狗趴在窗戶上汪汪叫

我暖暖的我暖暖的

想著爸爸做的肉湯

怎么這么香這么香

我想著下次再吃爸爸做的肉湯

便一頭扎倒在床上

心中氤氳著甜蜜的滋味

不一會兒我就睡著了

還夢見那碗香香的肉湯

至真的情感,至純的語言,在濃厚的節氣氛圍中自然醞釀出來。在特定的節氣里品讀關于節氣的古詩,營造真實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感悟詩人情感,理解詩歌表達。教師應找準寫作契機,鼓勵學生在仿寫中加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有感而發。

總之,二十四節氣凝結著古人的智慧,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跟隨節氣的步伐,我們一路尋找,一路收獲,古老的節氣文化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得到審美的熏陶,在學生心里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引導學生在濃厚的節氣文化中感知生活、積累語言,以文字記錄節氣的變化,留住心靈的觸動,豐盈習作教學。

猜你喜歡
立夏節氣詩詞
立夏嘍,碰碰蛋
立夏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立夏
Début de l’été
詩詞之頁
24節氣
24節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