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罐聯合電針刺激對面癱患者面神經功能的影響

2021-12-17 05:22吳彩玲
中醫外治雜志 2021年5期
關鍵詞:中樞性波幅面神經

吳彩玲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骨傷科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面癱是由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引發的一種神經內科常見疾病,具有急性起病的特點,本病患者主癥為口眼歪斜[1]。中樞性面癱為腦卒中常見并發癥,是中風后面神經傳導通路受損所致面部肌肉癱瘓。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對于改善中樞性面癱預后效果至關重要,治療時機一旦延誤,永久性面癱風險提升。常規西醫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從祖國醫學角度分析[2~3],中樞性面癱被歸于“吊線風”“歪嘴風”等范疇,病機在于風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經氣阻滯,治療原則為祛風通絡、活血行氣。中醫外治作為補充替代醫學的重要手段,對腦卒中后中樞性面癱的治療效果明顯。為研究易罐和電針刺激聯合治療面癱的效果及對患者面神經功能的影響,本文選取診治的78例腦卒中后中樞性面癱患者進行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78例腦卒中后中樞性面癱患者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采用隨機雙色球法分為兩組。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對照組(39例)中,男18例,女21例;年齡40歲~75歲,平均(58.67±2.47)歲;病程8 d~26 d,平均(16.20±3.21)d;面癱部位:左側19例,右側20例。觀察組(39例)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41歲~77歲,平均(58.42±2.24)歲;病程9 d~27 d,平均(16.41±3.03)d;面癱部位:左側20例,右側1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面癱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經MRI、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且符合中樞性面癱臨床診斷標準者[4];單側面肌麻痹;存在流涎、口角歪斜等癥狀者;知情本項研究并簽署意向書者。

1.3 排除標準

繼發于腦外傷、腮腺炎等其他疾病面癱者;周圍性面癱者;合并嚴重原發性系統疾病者;精神障礙者;哺乳期婦女或妊娠者;皮膚病或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給予電針刺激治療,選取聽宮穴、頰車穴為主穴,太陽穴、風池穴、印堂穴、地倉穴為輔穴,將電針刺激儀(型號:XYD-I,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電極置于主穴,波形選疏密波,刺激頻率2 Hz~5 Hz,25 min/次。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聯合易罐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面部經酒精常規消毒后,捏住易罐排除空氣,以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纖維走向和面神經投影為依據,進行拔罐治療,5 min~10 min/次,1次/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3 療效分析

3.1 觀察指標

①面神經功能[6]: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經功能分級評估患者面部神經功能障礙程度。Ⅰ級:面部功能正常;Ⅱ級:靜止狀態時,面部對稱,但運動時,嘴角稍微不對稱,眼瞼閉合狀態下無力;Ⅲ級:面部兩側差異明顯,但面部外觀形態不受影響,無明顯聯動運動;Ⅳ級:運動時眼瞼無法完全閉合,額部無法運動,面部明顯不對稱,肌肉無力;Ⅴ級:靜止時面部不對稱明顯,可觀察到輕微運動,同時具有Ⅳ級別癥狀;Ⅵ級-面部完全無運動。②患健側波幅比值:采用肌電圖/誘發電位儀(型號:NDI-092型,上海海神醫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測定口輪匝肌、鼻肌、眼輪匝肌患健側波幅比值,患者取平臥位,保持環境安靜,溫度26 ℃~30 ℃,接地線,用同芯針電極,先后刺入患者口輪匝肌、鼻肌、眼輪匝肌作為記錄肌肉,分別加大電刺激,記錄工作電位波幅。

3.2 療效標準[5]

根據口角歪斜等癥狀改善情況,治療后House-Brackmann(H-B)量表提高分數,將患者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癥狀基本消失,H-B評分較治療前提高25分以上;有效:癥狀有所減輕,H-B評分較治療前提高10分~25分;無效:癥狀未見改善,H-B評分較治療前提高不足10分。

3.3 統計學方法

3.4 治療結果

3.4.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療效總有效率94.87 %,對照組總有效率79.49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治療后面神經功能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面神經功能良好,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面神經功能比較 例(%)

3.4.3 兩組治療后患健側波幅比值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口輪匝肌、鼻肌、眼輪匝肌患健側波幅比值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患健側波幅比值比較

4 討 論

中樞性面癱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后遺癥,以對側下部面肌癱瘓為主要表現,患者常見臨床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大部分患者伴有進食時口腔存食、刷牙漱口時患側漏水、口角流涎等癥狀。中樞性面癱是臨床常見的核上性面癱,主要為面神經核上行至大腦皮層中樞的通路部位損傷。其中,頸內動脈系統閉塞為中樞性面癱最主要的發病因素,一般為大腦動脈主干和分支閉塞,尤以顱內出血常見。腦卒中后中樞性面癱易出現吞咽和構音障礙等,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中醫學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機體正氣欠缺,衛外不固,風寒濕邪侵襲后,脈絡氣血閉阻,瘀滯經脈,氣血不和,經絡因缺失濡養,肌肉縱緩不收。從面部經絡分析,陽明經是面部三陽經中的主經絡,具有調節面部各經絡血氣興衰的作用。

在結構和功能上,中樞神經系統具可塑性,是中樞性面癱電刺激治療的理論基礎。電針刺激將傳統針刺療法和現代電刺激療法相結合[7],一方面,通過傳統針刺疏通經絡、調整氣機;另一方面,神經末梢在刺入局部組織的針尖放電作用下,肌肉收縮力增強,病灶處血液循環改善,有助于炎性介質的吸收。中醫學是中樞性面癱治療中重要的補充替代治療方法,易罐療法是新型中醫外治療法,其以傳統火罐原理為基礎,選硅膠或橡膠等材料,規避了火罐易碎、點火等缺點,且易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變形性強,使用范圍廣泛,在小關節及不平整區域中均可使用[8]。負壓牽拉皮膚和局部組織,對局部經絡具有梳理的作用,有助于減輕對神經血管和肌肉筋膜的壓迫作用。且現代醫學認為,易罐的負壓吸引有助于微循環,使有代謝廢物堆積的局部組織處于高供氧低消耗的狀態,有助于代謝物的排出,恢復受損組織。

本文中,聯合治療的患者療效總有效率94.87 %。采用H-B面神經功能分級評估患者面部神經功能障礙程度,結果顯示,聯合治療患者面神經功能優于電針刺激單一治療患者,提示易罐有助于改善患者面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易罐和電針刺激聯合治療有助于提高腦卒中后中樞性面癱患者療效,改善面神經功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猜你喜歡
中樞性波幅面神經
針藥并用對卒中后中樞性疼痛患者痛覺和感覺閾值的影響
基于勢流理論的內孤立波追趕數值模擬
大型聽神經瘤手術:如何平衡腫瘤全切和神經功能保留
前庭神經鞘瘤術后面神經功能損傷影響因素分析
聽神經瘤術后面神經功能損傷危險因素分析
開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紋鋼板剪力墻抗側性能
解剖面神經下頜緣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術中的應用
軀體感覺誘發電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的診斷價值
損傷功能梯度材料的波傳播特性研究
腦卒中后中樞性疼痛相關血漿氨基酸篩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