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摭探

2021-12-23 06:07楊映
成才之路 2022年3期
關鍵詞:班杜拉道德與法治應用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德育的關鍵期,在道德形成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習、榜樣示范和自我效能感獲得道德行為,能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文章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三元交互決定論、觀察學習理論以及自我效能感理論的具體內容出發,分析“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現狀及問題,并結合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對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成果的有效方式進行探討,以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道德與法治;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G63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3-0046-03

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的理論。班杜拉強調人類行為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而初中生正處于德育的關鍵期,在道德形成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習、榜樣示范和自我效能感獲得道德行為,能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下面,本文對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1.三元交互決定論

三元交互決定論指的是人、環境與行為之間的關系表現出相互獨立與相互決定共存的狀態,是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心態體現。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不是單純受個人內部因素、行為以及環境的影響,而是由這三者共同決定個人的走向,凸顯出社會環境因素與個人內部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通過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可以發現,人的行為在受內部因素驅使的同時,又會對人的內部因素產生反向作用,而此時,社會環境就成為兩者相互影響的媒介。由此可以看出,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還符合唯物論,即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對于初中生而言,其道德素質的形成,既與外部環境有關系,也與自身的道德認知有關系。初中生會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認知來調節自身行為,這屬于內部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社會現象會塑造初中生不同的道德品質,這屬于外部環境的影響。由此可見,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的三元交互理論適用于初中生道德認知水平的提升。

2.觀察學習理論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是觀察學習理論,觀察學習理論指的是人們在不同的條件刺激下會進行不同的數據篩選,產生不同的反應,最終形成自己獨有的思想與習慣。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將學習分為兩種,即直接學習與觀察學習(間接學習)。直接學習就是通過刺激直接強化人的思維與意識,以此來達到學習的目的。但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主體意識,這就導致直接強化效果是有限的,人們更多的是通過觀察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并且進行模仿來學習,而其中的榜樣就是大多數人觀察與模仿的對象。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對學習過程進行了劃分,分別是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重復過程與動機過程。

3.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理論是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關于學習動機研究的理論,指的是人們為了完成某件預期事情所形成的預期期望或者主觀評估,這是一種主觀認知,但是對客觀行為也具有調節作用。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會在活動過程中充滿自信,活動結果也會更加符合預期;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會較差,導致活動實際情況與預期相差較遠,甚至會對其造成打擊,進一步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自我效能感的高低需要通過適當的調節機制進行調整,主體可以通過進行正確的自我觀察、樹立恰當的行為目標來完成自我效能感的調節。

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狀

1.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程度較低

要想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教學現狀及成因有所了解。從實踐情況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受重視,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較差的主要原因,而其中,學校與教師對于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而學生對于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依舊很低,僅僅是當作學習任務在進行學習。當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程度較低時,其備課質量就會降低,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缺少趣味性,缺乏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使學生不能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深層次內涵。而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時,就會缺少學習動機,不去主動思考和實踐,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校和教師都非常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而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則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引導。

2.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因而對于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也較低,不具備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可以發現,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過程是注意過程,而學生在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缺少興趣的情況下,也就不會注意教師及教師傳授的內容。這樣,就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的狀態。除了主觀因素之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失去興趣,也與一直以來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歷史淵源有關系。當前,新課改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還處在教學探索階段,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得現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不大,這也是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興趣的原因之一。

3.忽略學生情感教育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極易出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脫節的問題,這使得學生不能深層次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結合生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但是,現實中一些教師對各種教學方式掌握得不夠熟練,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程度低,最終沒能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通過榜樣教學提高學生認知

如前面所說,學生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及興趣低,是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較差的主要原因。班杜拉社會理論認為通過榜樣的力量,可以從內部改變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認知狀態,進而改變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與興趣。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痹诔踔小暗赖屡c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和學習生活中的榜樣。當然,對于榜樣的定義是需要明確的,如日常生活中的闖紅燈等行為是不能被定義為榜樣的。在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身邊同學的優點進行觀察,如有的同學樂于助人、有的同學團結友善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其學習的榜樣。除了身邊的同學外,學生還可以對家長以及周邊的親人進行觀察,如有的家長具有良好的行為舉止和談吐習慣,這可以成為學生的榜樣,使學生養成文明行為,塑造溫文爾雅的形象。當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些網絡上的榜樣。如有的學生愛追星,則可以讓學生對該明星進行分析,明確該明星的優點,從而學習明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通過不斷的引導,教師最終會發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所有內容都會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所體現,并且“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也會在一個又一個榜樣的鼓舞下得以實現。

2.通過觀察學習促使學生具備正確的道德意識

要想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不斷增強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可以通過行為觀察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主體人自身對于行為的調節,因此,對于正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而言,應用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可有效幫助他們對道德行為進行識別,并且通過對比反饋來觸動他們的思想感情,提升他們的道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見到很多優良的道德行為,如讓座、幫助有需要的人過馬路等,而當學生觀察到這些行為時,就會對自身行為進行對比,將自身融入其中,通過感情的共鳴,調整自身的行為。當然,這種行為調節還需要強化,需要教師通過引導、反復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行為意識,從而確保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

3.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新課標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并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已經在其他學科得到了廣泛應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可以借鑒這些方法,并結合課程特點進行改進。因此,教師在應用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要注重課中與課后對學生的引導。比如,在課中引導學生對道德行為和不道德行為進行理論分析,在課后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道德行為和不道德行為進行觀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總之,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在初中生德育中的應用,不僅僅是對該基本理論的闡述,更重要的是將該理論應用到初中生德育中,理論聯系實際,發揮該理論在初中生德育中的最大優勢,解決初中生德育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在兒童德育的應用上有過許多的實驗和研究,但在初中生德育的應用上還未全面展開,這說明該理論在由兒童德育向初中生德育的轉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多研究和探索該理論的應用,將該科學理論全方位地應用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以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解決學生德育中出現的問題,使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艷,譚亞莉.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視角下朋輩引導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J].學術探索,2020(07).

[2]陳曉晨.巧設情境,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低年段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03).

[3]王曉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J].江蘇教育,2018(40).

[4]張慧玲,石一晶.社會學習理論視角下的中學女生校園暴力現象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2).

[5]Melody L. Bethards. Applying Social Learning Theory to the Observer Role in Simulation[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4(02).

[6]Seungbum Lee,Keunsu Han. Understanding soccer team supporters' behavior and culture in a globalized society from social learning theory[J].Asia-Pacific Journal of Health,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12(01).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Yang Ying

(Lijing Middle School, Licheng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1300, China)

Abstract: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formation, they can improve their moral quality by observing and learning, example demonstration and self-efficacy. Starting from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ternary interactive determinism, 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nd? self-efficacy theory of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nd combines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to improv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he effective ways of teaching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Key words: Bandur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pplication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探究與分享'欄目的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編號:ZC202008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映(1988-),女,廣東廣州人,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班杜拉道德與法治應用
班杜拉觀察學習法視域下學生文明教育探析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淺議心理學在鋼琴教學中的體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