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講復習課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2021-12-29 07:06李國娟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21年35期
關鍵詞:暗線小數體積

□李國娟

復習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價值。復習不是“炒冷飯”,也不是“堆習題”,而是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復習課要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發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新課學習中所學的知識連成線、結成網,更系統地納入自身原有圖式中。

“串講復習”指的是把一定范圍內彼此相關的內容,用“問題串”的形式沿著一條主線串聯起來進行整體復習的方法。在進行串講復習課教學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重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關聯,逐步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

一、串講復習課的基石——了解學生現狀

相比新授課,復習課更應注重對學情的分析。在設計串講復習的內容前,既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了解學生對知識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程度。如在設計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串講復習前,教師進行了如下調查分析。

(一)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以后,教師設計了請學生自己編寫題目并解答的測試題,以了解學生對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意義是否理解,計算是否過關。

測試內容:根據圖1提出一個簡單的和一個稍難的用分數解決的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注意,要把條件和問題都寫完整。

圖1

通過測試,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創編簡單的分數應用題,并能正確解答。這說明學生能夠理解分數的意義,分數乘除法的計算也基本過關。但學生編制的復雜應用題的難度及解答正確率均有所下降。

(二)了解學生對知識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程度

在對學生的測試卷進行分析后,教師找了一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之間關系的理解程度。通過訪談發現,“單位1”是串起分數乘除法問題的關鍵點,學生對這一點的理解不夠確切,解決問題的方法呈現碎片化孤立狀態,缺少方法之間的溝通聯系。

通過對學生現狀的了解,教師明確了本節串講復習課的內容:以“神奇的單位‘1’”為主題,以“深入理解‘單位1’”為目標,以“等量關系”為串講主線,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等量關系獲得分數乘除法的解題經驗,建立分數乘除法問題之間的聯系。

了解學生是實踐串講復習課的基本要求,了解學生的現狀,以此為出發點進行串講復習課的教學設計,能讓教學進行得更加扎實、有效。

二、串講復習課的架構——選擇、組織材料

如何選擇與組織學習材料對串講復習課的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原有材料”進行再加工,幫助學生構造知識整體性。

如在進行四年級“計數單位”串講復習時,教師為了把局部的、零散的知識點合理有序地串珠成線,使得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據可依、有規可循,選用了“0.3,0.03,0.30”這幾個數作為基礎素材貫穿整節課。教師以“計數單位”作為本節課的主線,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原有材料”,將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等知識融合在一起,串聯成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小數與小數、小數與整數之間關系的內容,從它們的相關、相似、相異、相對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將“小數的認識”逐步納入“數的認識”的大知識系統中。

材料的選擇與重組,有利于學生通過串講復習課更好地把握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更好地掌握知識結構之間的關系。

三、串講復習課的核心——提煉學習“主線”

這里的“主線”可以理解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提供的教學活動“脈絡”?!爸骶€”有明線與暗線之分。明線是指課堂教學中師生都能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線索,可以直接參與教、學,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明線往往指向數學知識。暗線則是指摸不著、看不到,要從教學中分析得到的線索,暗線往往指向數學能力、數學思想等。

教師在進行串講復習課的“主線”提煉時,可以從明線入手,也可以從暗線入手,還可以明暗兩條線交織著思考。如二年級串講復習課“分一分吧”,教師將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第六單元“有余數的除法”這三個單元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用“平均分”這條明線串起整堂復習課。四年級串講復習課“由長方形引發的思考”,教師則以“對一個長方形的無限聯想”為基礎,讓“類比”“推理”等思想方法成為整節課的暗線,將“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三個單元的內容統整在一起。三年級串講復習課“小明媽媽的一天”,教師以“小明媽媽在社區挨家挨戶為居民測量體溫”為線索,用媽媽的行動軌跡為明線,用“建?!睘榘稻€,串聯了“方向與位置”“速度”“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等相關知識的復習。

教師提煉串講復習課主線的過程,既是對教學環節進行設計的過程,也是深入思考教學內容、厘清知識內在關系、自身不斷成長的過程。

四、串講復習課的設計——搭建“問題串”

學生有好奇心,也有好勝心。用問題串的形式引領復習是學生喜歡的方式。好的“問題串”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幫助學生將知識串成線、聯成網,對學生建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如教學一年級串講復習課“有趣的圖形”時,教師確定了以下內容:(1)本節課要復習的知識點包括“認識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分類與整理”;(2)用一幅包含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的主題圖(如圖2)作為引入時的學習材料;(3)以“認一認、做一做、想一想”等課堂活動作為明線,以理解“數據中包含信息、信息可以幫助解決問題”作為暗線來組織教學,在此基礎上搭建了問題串。

圖2

問題1:你能一眼就看出圖中有多少圖形嗎?

問題2:如果想讓別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你有什么好辦法?

問題3:請你將每種圖形的個數填入統計表中。

問題4: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嗎?

問題5:請你解決“總個數里面去掉紅色和黃色的個數,還留下多少個”這個問題。

問題6:你能將20以內退位減法不重復、不遺漏地寫下來嗎?

問題7(呈現減法表):看一看,你能在減法表中找到這些退位減法的位置嗎?你發現了什么?

問題8:如果在減法表中把這些退位減法題都“框起來”,你又發現了什么?

這一問題串從辨認圖形開始,將圖形的認識、分類、根據數據完成統計表、根據統計表提問、問題解決、計算等知識點串聯起來,并在課的結束部分回到對“形”的認識上,整節課渾然一體,妙趣橫生,教學整體性顯現得淋漓盡致。

五、串講復習課的實踐——課堂實施

經過實踐,研究團隊逐步建構了“引疑、討論、展評、拓展”四環節的串講復習課教學模式。如六年級“奇妙的體積之旅”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疑

上課伊始,教師呈現點動成線、線動成面(畫面停止時是一個正方形)的動態圖,引導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

(二)討論

1.如果以這個正方形為基本圖形,讓它繼續運動,把它的運動軌跡保留下來,會形成哪些立體圖形?

2.如果把正方形換成三角形,三角形的運動會形成哪些立體圖形?

3.什么樣的平面圖形運動后會形成圓錐?

4.這些圖形的體積怎么計算?

(三)展評

師:現在我們把這張正方形紙折成一個直角梯形(如圖3)。

圖3

1.小組合作。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先操作再討論:這個直角梯形通過旋轉能得到什么立體圖形?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怎么求?

2.匯報交流。

生:以CD邊為軸,旋轉一周后得到的圖形是這樣的(如圖4),它就是一個圓柱里少了一個圓錐。所以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我們可以用“圓柱體積-圓錐體積”來求。

圖4

生:以AB邊為軸,旋轉一周后得到的圖形是一個圓柱加上一個圓錐的組合體(如圖5)。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可以用“圓柱體積+圓錐體積”來求。

圖5

(四)拓展

師:這個梯形有4條邊,剛剛我們以它的上底和下底為軸,旋轉后得到了兩個立體圖形,可以以它的腰為軸旋轉嗎?會得到什么圖形?新圖形的體積你能算嗎?

本節串講復習課中,教師從點、線、面的運動開始,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體會各種圖形的聯系,又借助一個梯形的運動,將組合圖形體積的計算方式串聯進來,整節課起點低,容量大,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不斷得以提升。

“引疑、討論、展評、拓展”四環節的串講復習課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師沿著設計主線,順著教學核心,幫助學生逐步感受知識的整體性,讓學生的思維逐步走向結構化。

總之,串講復習課能讓學生習得的知識更具整體性、思維更顯結構化,“串講復習”這種復習方式有其獨特的價值。

猜你喜歡
暗線小數體積
課堂教學的“明線”與“暗線”
1立方厘米與1立方分米
我國古代的小數
小數的認識
小數的認識
小體積帶來超高便攜性 Teufel Cinebar One
談擬柱體的體積
誰的體積大
《清水洗塵》的網狀結構分析
例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暗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