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功能探討

2021-12-29 12:13劉志騰
科學咨詢 2021年38期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資源環境保護

劉志騰

(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96)

一、水土保持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

(一)減少自然災害

大量數據顯示,森林能夠大量吸收太陽能,所以森林日溫差較小,夏季可以削弱高溫,冬天可以減弱嚴寒,冬暖夏涼。同時,森林由于綠植較多,空氣濕度相比正??諝獾臐穸却蠹s要高20%,有助于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加快植樹造林,減少自然災害。在發生洪澇災害時,可以減弱水流速度,從而降低災害影響。

(二)對土質進行改善

保護生態環境的方式有很多種,改善土質是其中最有效果的方式之一,通常人們使用一些方式來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例如建造防護欄、防護林等,這些措施極大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另外土地可以吸收落葉等腐爛之后的物質作為大樹的養分,從而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質量,不僅減少水土的流失,還改善了土壤中有機物質流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態環境。

(三)凈化空氣

凈化空氣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當前的工業排放物對空氣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且這種影響幾乎無法避免,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由于工廠的工業污染物質排放量較大,導致個別地區的空氣質量完全無法達到標準,因此需要針對這種情況進行科學的管理。如今隨著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開展,對空氣凈化有很大的益處,并且還改善了周圍的生態環境。地球的主要碳庫是森林,不僅可以釋放大量氧氣,還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凈化空氣的主要方法是植樹造林,同時森林還可以通過吸收空氣中是有害物質改善空氣質量美化環境。所以,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能夠凈化空氣,促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四)涵養水源

人類的生命之源就是水,水資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是維持人類生活的基礎物質。但是目前我國水資源極度匱乏,這一重要問題無法忽視。因此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成為我國保持水土工作的重要課題。之所以森林有涵養水源的能力,是因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其根部會吸收地下水分儲藏水分,同時在發生洪澇災害時,森林能大幅度減緩水流速度,不僅能降低災害影響,還能吸收水分,在枯水期防止河流干涸。因此,科學的退耕還林保持水土能夠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

(五)防風固沙

沙塵暴是嚴重的自然災害,若沒有植被遮擋破壞力極強。為發揮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的基本功能,需要我們合理科學地進行樹木種植,利用綠植減緩自然風力的風速,從而防止風塵天氣的產生,保護地表資源。干旱地區采用耐寒耐旱的綠植,能有效提高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效率,有助于恢復生態,而且灌木根部不僅能穩固土壤顆粒,還能轉化固定沙土,有效防止土地荒漠化。

二、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

(一)水土流失嚴重

我國雖然土地遼闊,資源豐富,但由于人類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現已成為我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我國作為全球水土流失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約1/3的土地資源面臨著水土流失問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同的地區水土流失的表現各不相同,解決水土流失要根據地區特點進行針對性治理。我國已經加大對水土流失問題的重視,采取了多方位的治理對策,然而部分地區仍然沒有解決,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水土流失一方面破壞了土地資源,降水不能被充分利用,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對水資源也造成破壞;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植被、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地面植被覆蓋率降低,徑流改變方向,生態環境失調,遇到暴雨后,洪水肆虐,極易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澇等自然災害。

(二)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嚴重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居世界第六位。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地區分布不均勻,水土資源組合不均衡,造成水資源嚴重短缺。此外,由于水量年內及年際變化大,大部分水資源集中在汛期,以洪水的形式出現,通常難以利用,反而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南方在伏秋干旱,北方在冬春干旱,此時降水量少,河流斷流甚至枯竭,造成旱災。水旱災害不僅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也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土地荒漠化

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進行生產生活活動必要的一項自然資源。地球上約1/3的土地是干旱的荒漠地區,以沙漠為主。由于對沙漠邊緣地帶的不合理開發,導致流沙向外侵蝕,造成土地荒漠化,引起更多土地良田被侵蝕。目前土地資源被破壞和毀滅的問題十分嚴重,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土地沙漠化。根據大量數據顯示,我國土地荒漠化面積已達總面積的1/3,形勢不容樂觀。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開發活動導致的土地退化,任由其不斷發展擴大,就會演變成大面積的沙塵暴。

三、水土保持對生態環境的意義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重要意義。第一,推動了社會環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的內涵包括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減少水土流失帶來的不利影響,從社會層面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從經濟層面上,減少水土流失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從環境層面上,對生態環境作出修復,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第二,促進了環境保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改變。為了使生態文明建設順利展開,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方式要進行全方位的改變。比如:國家需要制定出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期發展規劃,應用現代的地理信息技術對周圍的環境保護的情況進行有效的檢測工作。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保護方式的轉變,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有重要意義。第三,推動了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不僅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保護了森林資源和水資源,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水土保持手段

(一)提升綜合治理水準

隨著經濟發展的進步,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和水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環境不能被無限制地破壞,提高治理能力需要與現今的科學發展相結合。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結合治理環境的實際情況,這樣才會更好地提高環境治理能力。因此,相關部門應根據當地情形選擇借鑒國外優秀的管理經驗,并用現代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來制定符合真實情況的保持水土的方法。另外,政府機構還要大量引進專業人才到當地做探究,以專業人才的探究成果為基礎,進一步使用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1]。

(二)健全完善管理體系

“三分靠治,七分靠管”,保護生態環境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體系。健全完善管理體制能夠加快水土保持工作,促進改善生態環境。健全完善的管理體系內容有很多,第一,在進行生態修復工作過程中,必須和實際情況相結合,以此為前提才能做出合理規劃,然后進行實施;第二,對生態修復工程進行監督工作,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必須將不合理行為第一時間上報并予以解決,遇到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現象要及時停止,避免損失。第三,結束修復工程后要對工程進行再次檢查、審核,堅決防止污染環境的現象發生[2]。

(三)加強監督管理

我國重要工作的其中一項就是水土保持,因此政府部門要在城市管理當中加入水土保持的治理、監督工作。水土破壞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人為因素占主要原因。城市在發展經濟的時候過度開墾,大量工業污水的排放、垃圾等廢料的產出,這都是影響生態環境,破壞生態環境的因素。城市在進行水土保持工作時,要從城市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監督管理,對于破壞生態平衡、污染環境的現象嚴懲不貸。在城市環境建設中,水土保持是提升土壤質量的前提,應選擇種植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的植被,以此來保障水土流失速度減緩,久而久之使得生態環境得以改善。

(四)有關機構配合完成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個單一的活動,為了改善水土流失、防風固沙,恢復生態環境的目的,它必須要相關機構高效配合。水土保持工作不僅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工作時間也要很漫長。另外,工作人員為了獲取外力幫助,要及時同相關部門進行交流并打好配合,對于當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解決,并對產生的錯誤加以改正。合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進而改善生態環境,恢復生態平衡。

(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經濟落后區域通常只關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措施匱乏,對水土保持工作及生態環境保護毫不重視,為了增加經濟效益大量開發土地資源,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呈遞增趨勢。需要政府把更多的資金扶持和援助給到這些落后地區,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不僅要引入相關人才來協助完成水土保持工作,還要給足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資金,進而可以通過人為因素使得生態環境可以恢復。城市方面也要為環境建設作出貢獻,綠植種植率要大幅度提高,加大城市的綠化面積。為了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加高效的開展,有關部門也要出臺相應政策并予以完善,提升對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視度,進一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五、加強水土保持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水土保持的監管工作

對水土保持的監督管理工作應當與城市管理結合起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對水土流失負有一定責任。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土地資源,因此許多農田被毀,加劇了生態系統的負擔,而且城市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工業的不達標排放、森林的亂砍濫伐以及資源的過度開采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使得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對城市治理造成了很大困難。因此,在進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時,應當與城市管理相結合,針對不同城市的不同特點對癥下藥,對不合法不合規的污染環境的行為加以懲治,向城市居民宣傳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將城市向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發展。為了加強水土保持工作,要積極植樹造林,選取生存能力強、適應性良好的植被進行覆蓋,減輕水土流失的狀況[3]。

(二)完善管理體系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管”,健全的管理體系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完善管理體制對加強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健全的管理體系包括很多內容,首先是工程規劃,在進行生態修復工作前,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規劃,通過后方可進行行動;其次是工程進行中的監督工作,對生態修復過程中的不合理行為要及時報告、及時解決,在發現有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情況時要及時止損,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最后是在修復結束后要再一次對工程進行審查,堅決杜絕環境污染行為的發生。此外,進行規劃時要進行實地考察,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判斷規劃是否科學合理,再進行動工[4]。

(三)提高綜合治理能力

經濟要發展要進步,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環境不能無限制地被破壞,嚴重的水土流失狀況必須加以解決。因此,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有關部門應當結合現代科技和成功的治理經驗,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進行水土保持工作。如大面積被開墾的地區要退耕還林,水資源緊缺的地區采取小流域治理等,同時地方政府也要積極歡迎科研人員到當地做研究,根據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更加了解自己腳下的土地,從而可以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六、結束語

水土保持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具有減少自然災害、改善土質、凈化空氣、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作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進行改善生態環境。

猜你喜歡
水土保持水資源環境保護
《水土保持通報》第七屆編委會章程
《水土保持通報》第七屆編委會成員名單
環境保護
辛店溝水土保持示范園
生態水利工程在水資源保護中的運用
水資源(部級優課)
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水土保持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