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披露、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

2022-01-09 15:45劉誠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2年2期
關鍵詞:研發投入企業績效信息披露

摘要:本文采用深交所2012—2019年上市企業的數據,實證分析了信息披露、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信息披露質量的改善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績效,信息披露與企業研發投入之間呈負相關關系,研發投入的提高明顯降低了企業績效且存在滯后效應。最后,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信息披露;研發投入;企業績效

為促使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公眾的參與權與知情權,中國證監會要求上市企業必須進行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可以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促使企業進行研發投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能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也能助力企業高質量的發展,獲取源源不斷的創新收益,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由此可見,信息披露對企業績效具有一定的影響,研究信息披露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研究假設

(一)信息披露與企業績效

陶文杰、金占明(2013)發現媒體關注度是其中的重要中介,媒體對企業正向經營行為的高度關注和報道能使公眾對企業的認知度和好感度大幅提高,從而提升公眾對企業活動的響應程度,媒體關注進而成為企業借助良好的社會表現實現企業績效的重要途徑[1]。褚盈盈(2019)發現融資約束也是另一有影響力的中介,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企業內外的信息是有差異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高,企業獲取的融資成本越高,企業融資難度的提高進而降低了企業的績效。而信息披露有效降低了投資者的信息劣勢,緩解了信息不對稱,進而促進企業績效的提高[2]。由此,提出以下假設:

H1: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績效

(二)信息披露與研發投入

李樹斌等(2017)研究發現信息披露降低了企業信息不對稱水平,更多的信息披露減少了外部投資者對信息缺失索要的風險溢價,緩解了企業的融資約束[3],由此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企業的生產決策中。盡管信息披露緩解了企業的融資約束,降低了企業的代理成本,但研發投入具有高風險,不確定性收益的特點,它會受到行業異質、政府政策、管理者特征的影響,不同類型的管理者對于風險投資的態度不一致,最終也會影響企業的研發支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信息披露質量與企業的研發投入呈非正相關關系

戴小勇、成力為(2013)基于我國工業企業數據,使用門檻面板數據模型,研究發現只有當研發投入強度達到第一門檻值時,才能對企業績效產生顯著促進作用;而超過第二門檻值時,對企業績效的作用變得不顯著,研發投入強度對企業績效影響的門檻效應存在行業差異[4]。陳建麗等(2015)采用面板門限回歸模型對研發強度和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 研發強度對當期企業績效有顯著負向影響。研發強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存在滯后一期,并且存在雙門檻效應[5]。由此,結合本文情況提出以下假設:

H3:研發投入的提高顯著降低了企業績效,且存在滯后效應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2—2019年深交所的主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為初始樣本,并剔除以下樣本:(1)剔除了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2)剔除了ST和*ST類型的上市公司;(3)剔除了數據缺失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946家有效企業。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和CSMAR數據庫。為消除極端值的影響,本文對所有連續變量采取了1%和99%分位的winsorize縮尾處理。

(二)變量定義

1.企業績效

現有文獻評價企業績效的指標主要有總資產報酬率(Roa)、凈資產回報率(Roe)[6]、托賓Q值。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處于弱勢有效狀態,還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中,TobinQ值在我國的應用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此,本文將總資產報酬率(Roa)來作為企業績效的代理變量。

2.信息披露

本文直接引用深交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一年一度的考評結果,考核結果A、B、C、D按不同的層級分別賦值為4、3、2、1。

3.研發投入

R&D是促進企業持續創新能力進而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績效的重要源泉,它包含資金、技術人員等企業資源的投入。本文采用研發費用/營業收入這一指標來衡量。

4.其他控制變量

影響企業績效的變量除了信息披露和研發投入外,還包括其他變量。為了得到更真實的結果,本文引入資產負債率(Lev)、企業規模(Lnsise)、現金流(cash)、等控制變量。

(三)模型設定

根據上述研究的需要,構建以下的模型用以檢驗:

模型一:

模型二:

模型三:

模型一用來檢驗信息披露質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模型二用來檢驗信息披露質量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模型三用來檢驗滯后一期的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如表2所示,為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由表2可知:各連續性變量的均值和中位數十分接近,各變量的標準差也較小,說明數據相對集中,不存在嚴重偏離的狀況。

(二)回歸結果

Hausman檢驗結果是, P值為0.000,chi2(6 )= 189.08,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表3是各模型的固定效應回歸結果。

從各模型整體回歸結果來看,回歸效果非常顯著,大多數模型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模型二在5%的水平下顯著。從單個模型回歸結果來看,模型一的系數為0.019,顯著為正,說明信息披露顯著促進了企業績效的增長,假設1得到證實。模型二是信息披露對研發投入的影響,回歸結果顯著為負,證明了信息披露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投入水平,即假設H2得到驗證。模型三驗證了滯后一期的的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結果在1%的置信水平下都顯著為負,假設H3得到證實。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啟示

本文利用深交所2012—2019年上市企業的數據,實證分析了信息披露、研發投入和企業績效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績效,信息披露質量與企業的研發投入呈負相關關系,研發投入的提高顯著降低了企業績效且存在滯后效應。

基于本文的實證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增加企業的信息透明度。二是政府應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提高扶持力度,優化補助體系,緩解資金壓力,大力促進企業研發投入。三是優化社會營商環境,提高專利保護力度,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陶文杰,金占明.媒體關注下的CSR信息披露與企業財務績效關系研究及啟示——基于我國A股上市公司CSR報告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3,21(04):162-170.

[2]褚盈盈. 環境信息披露、融資約束與企業財務績效[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

[3]李樹斌,何云,郭明晶.信息披露質量、融資約束與企業研發投入關系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7(23):161-164.

[4]戴小勇,成力為.研發投入強度對企業績效影響的門檻效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3,31(11):1708-1716+1735.

[5]陳建麗,孟令杰,王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非線性關系[J].中國科技論壇,2015(05):67-73.

[6]李增泉.激勵機制與企業績效——一項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0(01):24-30.

作者簡介:劉誠(1997.10-),男,漢族,四川廣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猜你喜歡
研發投入企業績效信息披露
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研究
國產車與合資車未來發展走向
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投入分析
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投入分析
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知識管理導向與企業績效
中央房企國家持股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薪酬差距與企業績效分析
創新視角下企業吸收能力、冗余資源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國內外證券注冊制比較研究
商業特許經營法律制度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