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退伍復學大學生就業適應與職業發展研究

2022-01-15 08:36趙棟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復學就業指導職業

趙棟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工作部(處)、人民武裝部,廣東 廣州 510225)

伴隨高校征兵力度的不斷增強,退伍復學學生逐漸成為我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要群體。雖然該群體接受較高層次的教育,并且具備基本的軍人素質,榮譽感、忠誠度、團結意識、責任感及吃苦耐勞等品格。然而在“學校-部隊-學校-社會”的經歷與過程中,大學生的工作內容與生活環境卻發生了深刻的轉變。特別在社會競爭日漸嚴峻的背景下,退伍學生的社會適應與心理狀態也都有所不同,且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容易導致退伍學生出現難以適應社會、學業等現象。而深入探究退伍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適應,可以幫助退伍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并參與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

一、高校退伍復學大學生就業適應與職業發展的調查

為深入探究高校退伍復學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就業適應狀況,筆者通過制定并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對高校退伍學生的專業、性別、參軍動機及就業狀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調查。其中共發放調查問卷250 份、有效回收234 份,有效回收率為93.6%。在問卷調查的層面上,筆者從退伍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適應的角度出發,將問卷內容劃分為基本信息、服役狀況及職業發展狀況4 部分。首先是退伍學生的基本狀況,本調查將學生性別、年級、專業作為退伍學生職業發展調查的基本內容,分析當前大學生參軍入伍的基本狀況與總體趨勢。其次是服役狀況,從榮譽獲得、入伍動機、國防教育程度、部隊適應狀況等層面探究退伍復學學生在部隊中的表現情況及其所擁有的基本素質。最后是職業發展狀況,筆者從經歷分享、就業打算、就業單位、就業形勢、主要困難、問題成因及解決辦法等角度探究退伍復學學生在就業適應與職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基本問題和狀況,明確高校退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方向及主要目標。其中有關就業狀況的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的比重較大,所涉及的方向和內容也較為廣泛,從就業方向、就業單位性質及就業問題等層面,充分探究退伍復學大學生當前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和職業發展問題,可以為我國其他院校更好地開展退伍復學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支持和建議。而為探究退伍學生的職業素養、思想及理念,本調查還做了相關方面調查,譬如經歷分享,價值發揮等,可以從學校教育和部隊生活的層面上,探究與分析退伍大學生的發展狀況,對推動退伍學生的職業發展及提高就業適應性擁有較高的作用。

二、高校退伍復學大學生就業適應與職業發展狀況

1.退伍大學生的基本狀況與服役表現

根據調查結果能夠發現,234 個個案中,男生(208 人)占總參軍人數的88.89%,女生(26 人)占11.11%。在年級分布上,大二、大三均是58 人,占比為24.79%,而大一、大四及已畢業學生人數分別為37、37、44 人,占比依次為15.81%、15.81%、18.8%。但在專業分布上則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特征,占比最高的三個專業分別是工學、藝術學、管理學,所占比例分別是工學40.6%,藝術11.11%、管理學17.95%。而占比最少的專業為農學、教育學、文學、哲學等專業。結合該調查數據能夠發現,我國理工科男生參軍積極性最高,但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哲學等入伍積極性較低。且男生要普遍多于女生。而在入伍動機上,高校大學生的入伍動機主要有報效祖國(80.34%)、鍛煉自己(82.91%)、增長見識(70.94%),而經濟回報和曲線就業等動機的占比卻相對較低,分別為17.95%、34.62%等。而在服役表現上,77.78%的大學生能夠很快適應“部隊生活與校園生活的不同”,37.18%的學生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8.55%的學生成為中共正式黨員,而58.97%的學生成為優秀士兵,38.03%的學生榮獲一般嘉獎。通過分析大學生的服役狀況及表現能夠發現,高校退伍學生在部隊期間能夠快速地適應部隊生活,并受到部隊思想的影響,積極加入中共黨組織。雖然沒有獲得一、二、三等功,但在部隊訓練中,卻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

2.退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就業適應情況

通過分析退伍學生的基本狀況與服役表現,能夠明確大學生在現代就業中所擁有的基本資源和品質,可以為其更好地開展職業發展與就業活動提供支持與抓手。首先是就業形勢,認為就業形勢嚴峻及就業困難、非常困難的學生分別為47.44%與17.95%,而認為就業形勢較好的學生只占3.42%。因此對大部分退伍復學學生來講,當前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就業困難程度較高。而在原因分析上,11.11%的學生認為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專業不對口;29.06%的學生認為缺乏企業所需求的職業能力。而34.19%的學生則認為“高校擴招激烈”。但當談及畢業打算時,38.03%和22.65%的學生選擇考取公務員、研究生,只有29.49%與9.83%的學生選擇就業和創業。其中選擇就業的學生,普遍選擇政府機關、國企等單位,占比約為42.31%和32.48%,選擇私企的學生僅占22.65%。由此可見當前高校退伍學生的就業發展狀況不夠明朗,就業適應情況較差。究其原因在于就業競爭較大,學生普遍選擇國企、政府機關或公務員,難以真正參與到就業創業的過程中,無法真正地為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支持和力量。

三、高校退伍復學大學生就業適應與職業發展問題

1.退伍學生職業能力不足

結合高校退伍大學生的“就業困難原因”,能夠發現,大部分高校退伍學生普遍將“不具備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與“高校擴招”作為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并將“年紀偏大”與“專業不對口”作為次要原因。其中缺乏企業所要求的職業能力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原因。但這種原因并非學生的綜合素質及道德品行,而是現代企業發展所需求的專業能力、判斷能力及應用能力。因為,退伍大學生在部隊普遍獲得良好的表現,無論在思想與品行上都有顯著的成長和提高,且擁有較強的責任感、榮譽感及集體感等企業所重視的職業能力,所以退伍學生所反映的、所欠缺的職業能力,是專業層面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及復合能力。而“高校擴招競爭激烈”則指退伍由于缺乏較高的專業實踐能力及技術應用能力,導致其在就業市場中難以獲取優勢。但我國高校在退伍大學生就業指導,以及復學教育的過程中,通常以理論補充為主,忽視學生在職業能力上所存在的欠缺,致使退伍大學生缺乏市場競爭力,進而面臨嚴峻的職業發展困局。

2.退伍學生職業適應性差

根據數據調查結果能夠發現退伍大學生在就業方向及選擇上,普遍選擇政府機關、國企等較為穩定的就業單位,而對競爭最為激烈的現代企業則“避之不及”。從就業心理的層面來分析,退伍學生并沒有做好進入社會企業的心理準備,或者對現代企業存在某種程度的偏見。譬如工作不穩定,競爭激烈等。而在職業發展的層面上,則由于缺乏企業所需求的職業能力,導致工作效率、工作速度不盡如人意,嚴重影響到退伍學生參與社會工作的效率。通常來講職業適應性主要指社會個體從事特定職業所需要的心理素質與生理素質等特征,其中生理特征,主要指個體的身體素質,而心理特征則指個體的職業意愿、歸屬感和滿意感。雖然退伍大學生的職業生理特征,能夠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但其在心理適應性上卻難以幫助企業獲得經濟發展和成長,因此,要切實解決退伍學生的職業適應性差問題,還需要從心理疏導的角度出發。

3.就業指導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高?,F有的、針對退伍復學學生的就業指導體系與普通學生的就業指導體系沒有本質的區別和差異,通常以就業指導、理論講解、問題答疑等環節為主,忽視了退伍復學學生的專業特征及性別差異,難以從退伍學生的優勢、劣勢出發,探究退伍大學生就業適應能力差及職業發展效率低等問題,導致就業指導工作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甚至部分就業指導依舊從退伍大學生已有的道德品質出發,重復教育、過度教育,致使退伍學生對就業指導工作失去信息和希望。譬如退伍大學生普遍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認同感,但部分高校依舊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聯系,并反復強調學生要擁有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等精神。而就業指導體系的不完善,和高校缺乏對退伍學生的深入研究與理解,有密切的關系。即由于缺乏對退伍復學學生特性的了解,導致就業指導體系,難以滿足退伍學生的就業發展需求。

四、高校退伍復學大學生就業適應與職業發展策略

高校退伍學生在就業能力與職業適應性所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難以提升自身的職業發展質量和效率,需要學校和企業通過制定扶持政策與幫扶機制的方式,幫助“退伍大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職業適應性,破解就業困境,提高就業成功率。然而在推動并促進退伍復學大學生就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從就業指導體系出發,從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的層面上,提出針對性較強的就業指導與幫扶策略,幫助退伍大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1.加強職業能力訓練和培養

首先,加強對退伍學生的發展需求、就業特征及專業特點的分析,明確學生職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路徑,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針對退伍大學生普遍反映的缺乏“企業所需求的職業能力”的問題,高校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科特點、年級特點及性別特征,制定相應的能力訓練和培養體系。譬如針對大二學年入伍的學生,高校需要在做好理論傳授工作的基礎上,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使學生更好地、更充分地掌握專業技能和本領。而針對大三年級入伍的學生,高校則需要從校企合作的角度出發,通過實踐實訓的方式,引導學生充分了解企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需求,明確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從而在學校與企業的幫助下,切實補齊自身在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上所存在的短板。其次,構建專門性的能力訓練與培養機制。由于我國退伍復學大學生普遍以工學、管理學等專業為主,在能力培養上,應結合理科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制定出與學生發展特征相切合的培養方法或培訓措施,增強能力培訓的時效性和有效性。當然在此過程中,高校還需要從專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方向上,確定學生在未來就業中所需要的能力,并以構建能力培養目標、內容、方法、體系、模式為抓手,增強大學生能力培養的時效性與有效性。最后,將能力培養過程與軍隊紀律相結合,引導退伍復學學生以部隊的標準或方式,來掌握并運用專業技能,磨煉職業本領。此外,對學生已有的職業能力,如團隊合作能力、分辨能力及交往能力,則需要以鞏固為主,而對綜合能力、方法能力,則需要以提升為主。

2.注重退伍復學學生的心理輔導

通過問卷調查數據能夠發現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明顯的適應性問題,難以適應當前的“就業環境”與“學習環境”,甚至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對自身失去希望,進而選擇國企、政府機關等就業單位。使其在心理上,難以適應當前的就業環境和職業發展生態。而要想切實解決此類問題,我國高校和政府部門就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了解退伍學生在復學與就業過程中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職業適應情況”,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手段,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社會經濟建設的不同環節中。首先,制定一套基于退伍復學學生的心理測評機制,充分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了解其在學業適應與就業適應上所存在的問題。其次,注重心理引導,針對存在職業適應問題的學生,高校應將軍隊的集體主義思想、責任感及榮譽感,應用到職業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認識普通企業在國家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優化學生的就業方向,使其在心理層面上深化對現代企業的認識和了解,緩解學生普遍選擇考取公務員、研究生或進入國企、政府機關等部門的心理傾向。

3.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體系”的建立健全,能夠幫助退伍復學大學生更好地提高職業發展質量,適應當前的就業競爭環境,引導學生在職業發展與專業成長中,獲得更好的發展。首先,高校、軍區與政府應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交接體系,充分發揮各大主體在學生就業中所擁有的功能和作用。其中高校應負責學生的能力培養、知識鞏固及就業指導等層面上的工作;軍區負責提供學生在部隊訓練中的成績及表現,并在退伍復學前,從心理、思想等層面,強化學生的價值觀及道德理念,使其始終以國家繁榮作為自身發展的終極目標。而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則需要以政策制定的方式,引導企業提高對退伍學生的接收效率,使更多的企業了解到退伍學生對企業經濟發展和建設的價值。譬如制定接收退伍大學生,便可減免相關稅收的政策。其次,構建預警機制,即針對學生在就業、學習上所存在的不適應問題,制定出相應的預防機制或控制機制,通過心理輔導、學習輔導、溝通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對學校和社會的適應能力。譬如構建就業信息跟蹤機制,明確退伍學生的就業情況,并通過數據分析,明確學生所存在的就業問題,探究其在心理、生理、思想上所存在的不足。最后,構建質量評價機制,為切實提高就業指導體系的完整性與實效性,高?;蛘块T應對當前的就業指導工作進行評價與監控,發現當前評價機制存在的不足,診斷問題的成因,以此滿足退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

結語

退伍復學學生在職業發展與就業適應上存在能力層面與心理層面的問題,導致學生融入到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存在一些困難。對此,高校需要結合退伍復學大學生的基本特征和特點,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應對手段和措施,從而提升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及就業適應性,切實滿足退伍學生的能力需求和心理訴求,推動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猜你喜歡
復學就業指導職業
花開疫散復學日,少年逐夢正當時
——長春市赫行實驗學校小學部一至五年級師生重返校園
案例教學法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初探——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例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開心復學
王偉平書記對學院返校復學防疫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指導
嚴把“四關”唱復學大戲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