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空間生產理論的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研究*
——以湖南偉人故里為例

2022-01-22 09:35朱東國張偉偉黃志武
旅游研究與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故居紅色旅游紀念館

朱東國,馬 偉,張偉偉,黃志武

(湘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2021年3月11日,全國“兩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紅色旅游發展均提出了要求,著重強調了革命文化的弘揚和傳承[1]。旅游者在紅色文化旅游中能夠獲得一般旅游景點無法提供的精神層面的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可以同時接受紅色文化的精神熏陶與政治教育[2]。旅游體驗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議題,被認為是旅游的本質,旅游產品或服務的核心[3]。由于紅色旅游發展規劃不完善,造成了旅游形式及活動內容單一、新業態嵌入不夠、產業鏈條短及經濟效益和聯動效益差等問題,影響紅色旅游體驗實效。目前國內關于紅色旅游體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紅色旅游體驗產品設計[4]、體驗導向型紅色旅游[5]、游客體驗感知分析[6]、紅色旅游體驗營銷[7]等方面,對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研究多從某一角度予以解析,尚缺乏對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系統分析。

紅色文化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空間和空間生產場域[8]146,但當前鮮見從空間生產理論視角研究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問題。因為空間生產理論具有高度抽象化特征,所以具有更多元的解釋視角[9]1742,在理論應用方面,當下的空間生產研究者越來越傾向同現實熱點和人文地理學傳統問題對接[10]。桂榕等認為,旅游空間生產包括“旅游物理空間生產”“旅游景觀符號空間生產”及“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11]157,這一旅游空間生產是以旅游者為中心的,通過旅游體驗建構,提高游客滿意度。朱曉翔等認為,旅游空間生產包括“旅游經濟空間”“旅游制度空間”及“旅游社會空間”[12]156,這一旅游空間生產是以旅游地為中心的,通過旅游地開發,實現旅游可持續。本文正是承接這樣的趨勢,聚焦于紅色旅游空間生產,從多維視角系統分析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問題。通過對傳統的空間生產理論進行辯證性思考及理論深化,構建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以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及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以下簡稱“3處故居和紀念館”)為研究對象,從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及旅游參與體驗空間三重維度展開辯證性分析,為解讀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理論提供了新視角;從紅色旅游三元空間互動視角探討旅游體驗建構內在機理,為建構紅色旅游體驗提供了新思路。

1 文獻與理論基礎

1.1 空間生產理論

“空間轉向”(spatial turn)思潮起始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學者列斐伏爾是這場轉向中最具影響力的先驅,他以馬克思的實踐生產理論為基礎,提出了“空間生產理論”??臻g生產理論三元辯證分析法是歷史性、社會性和空間性的有機融合,為了更系統化地分析,列斐伏爾建構了“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空間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space)、“表 征空間”(space of representations)的三維一體的空間架構[13]?;谙嚓P學者對三元空間的不斷解讀,空間實踐被認為屬于社會空間被感知的維度,擔負著社會構成物的生產和再生產職能[14]??臻g的表征屬于一個構想的空間,是政府官員、外來投資者、規劃專家等所設想或設計的空間,主要通過政策、制度、規劃、符號等形式來體現文化與意識形態[12]155。表征空間則體現了復雜的象征作用,是居住者及使用者的空間,也是被動體驗的空間以及想象試圖改變調試的空間[9]1743。三元空間是彼此不可分離且同時并存的三個面向維度,相互影響并形成一種互動關系。三元空間辯證法是不斷自我生產和膨脹的,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被廣泛應用于地理學、社會學以及旅游學等各個領域。2010年后空間生產理論開始應用到旅游研究,有學者對旅游空間生產內涵、方式、主體、特征、過程進行了相關分析[12]155。旅游空間生產具有物理性、社會性、符號性、可生產與可消費性[11]155。作為新馬克思主義空間生產思想在旅游研究領域的重要體現與延展,旅游空間生產理論繼承了空間生產理論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時表現出的整體性、徹底性和說服力,也成為中國學者重新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旅游空間實踐及其在本體論上的重要轉折點[15]。通過回顧學者們關于旅游空間生產的研究,本文構建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從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及旅游參與體驗空間三重維度辯證性分析3處故居和紀念館的旅游空間生產,其中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是歷史建筑的原真性保護與新興景觀的紀念性開發,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是標志性景觀符號系統的制造和符號性旅游產品的舞臺化表演與產業化開發,旅游參與體驗空間是游客與當地居民的良性互動及游客與紅色文化的深入對話。紅色旅游三元空間分別是不同性質的空間,旅游物質景觀空間屬于顯性可見的物理性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和旅游參與體驗空間則是較隱性的抽象空間,旅游三元空間在影響紅色旅游體驗建構中相互作用并相互依存。

1.2 紅色旅游體驗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旅游體驗研究也慢慢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學術界對旅游體驗內涵的認識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類:一類研究者認為,旅游者的整個旅游過程就是旅游體驗[16]38,如Volo將旅游體驗定義為在慣常環境和工作時間之外,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任何事件[17];另一類研究者則認為,旅游體驗是旅游者個體的心理感受,強調旅游體驗的心理層面[16]38,如謝彥君認為,旅游體驗是指處于旅游世界中的旅游者在與其當下的情境深度融合時所獲得的一種身心一體的暢爽感受[18]。紅色旅游是以“紅色文化”為內涵,以“旅游形式”為載體,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的一種活動形式,其在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體驗化需求以及找準黨史文化與旅游產品契合點的同時,更要實現從“觀光旅游”向“體驗旅游”的轉變[5]40。紅色文化及其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是傳承紅色文化的時代載體,是革命文化的直觀載體,更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立體化呈現[19],游客通過體驗紅色旅游的政治本色以及歷史本色可以親身感受到黨史文化的精神內核,進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與知識底蘊[20]。因此,關于紅色旅游體驗的研究受到了學者們的持續關注,學者們主要從紅色旅游體驗產品設計、體驗導向型紅色旅游、游客體驗感知分析、紅色旅游體驗營銷等方面分析紅色旅游體驗。然而,目前關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研究多從某一方面予以解析,缺乏系統的多角度綜合分析,但紅色旅游體驗建構涉及物質、符號、文化及心理等因素,使得從單一角度難以對其完整認識;旅游空間生產理論具有系統性與綜合性的特點,不僅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還能從更加全面的角度探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問題?;诖?本文從旅游三元空間生產及其互動影響與協同視角,全面而系統地探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內在機理。

2 研究區域與方法步驟

2.1 研究區域概況

湖南偉人故里“紅三角”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均為湖南省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處故居和紀念館地處湖南的經濟中心,三者相距較近,劉少奇故居距毛澤東故居37 km,彭德懷故居距毛澤東故居50 km,劉少奇故居距彭德懷故居70 km,交通便利,形成了一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鄉韶山沖,經過國家的保護性開發,成為著名的紅色旅游紀念地。這里紅色旅游發展迅速,每年接待游客達1 000多萬人次,為國家5A級景區,基本形成以毛澤東故居、毛澤東銅像、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等53個人文景觀為主體,以韶峰、滴水洞、黑石寨等29個自然景觀為基礎的綜合旅游區。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坐落于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是全國唯一一座系統而全面介紹彭德懷同志生平業績的傳記性人物專館,主要包括彭德懷故居、陳列館及仿古牌樓等紀念設施,每年吸引游客達160萬人次,著力建設生態景區及智慧景區。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位于湖南省寧鄉市花明樓炭子沖,是全國劉少奇文物資料收藏研究中心和思想宣傳陣地,經過國家對故居的保護修繕,現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主要景區包括劉少奇銅像廣場、花明園等,是全國重要的紅色文化旅游紀念地,每年有200多萬游客參觀①。

2.2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是文獻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將非系統和非定量的符號內容(如文本、圖像、圖片等)轉化為定量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對材料的內容進行定量分析、判斷、推理[21]。本研究以ROST CM 6.0文本分析軟件為依托,它能夠針對互聯網點評、微博、論壇等信息實現分詞、詞頻分析、語義網絡分析等功能。

主題分析方法是質性分析方法的一種[22]。運用Nvivo12質性分析軟件對網絡文本數據進行編碼,并根據編碼內容總結出與研究問題相關且意義明確的特點。

對比分析法是把客觀事物加以比較,以達到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并做出正確評價的方法。它通常是把兩個相互聯系的指標數據進行對比,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系是否協調。

基于上述3種方法,首先,根據文獻參考資料對比分析3處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空間生產,明確3個案例地在紅色旅游空間生產3個維度上的差異;其次,根據內容分析法的語義網絡分析粗略地了解游客對3處故居和紀念館旅游空間生產的體驗情況,為下一階段的主題分析提供分類依據和參考信息。然后,參考內容分析法的研究結果,使用主題分析法對3處故居和紀念館進行編碼,詳細分析游客對紅色旅游空間生產的體驗情況。最后,結合主題分析法的編碼情況與紅色旅游空間生產情況,從旅游三元空間生產的角度,系統分析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內在機理。

2.3 研究步驟

2.3.1 樣本選取

研究者使用網絡爬蟲工具抓取馬蜂窩、攜程及去哪兒網站中與3處故居和紀念館相關的游記及網絡評論文本數據(網絡評論作為補充),共獲取游記323篇,評論654條,共計124 567字,發表時間為2016年11月7日至2021年6月20日。根據以下步驟對數據進行篩選和處理:首先,剔除內容相同的游記和評論,剔除與研究區域無關的評論,剔除復制粘貼無意義的評論;其次,將剩下評論和游記進行規范化處理,保證分析的準確和便捷,如將“毛主席故居”及“主席故居”等表述統一替換為“毛澤東故居”,最后去除數字、表情等無法分析的字符。據此獲得可用游記120篇,評論450條,共計42 256字,其中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游記52篇、評論143條;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游記28篇、評論180條;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游記40篇、評論127條。

2.3.2 構建語義網絡與文本編碼

首先,使用內容分析法,將整理好的游記和評論輸入ROST CM 6.0軟件中,提取高頻詞后剔除無意義詞語,然后通過社會語義網絡分析工具生成3處故居和紀念館語義網絡圖,初步了解游客對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的體驗。其次,應用主題分析法,遵循Ca-milleri等提出的編碼策略[23],采用Nvivo 12軟件對整理好的游記和評論進行編碼。首先,通過內容分析法初步熟悉樣本后,基于旅游三元空間生產理論形成編碼的一級節點,即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然后,采用人工編碼方式對網絡游記和評論文本進行多步驟編碼(初步編碼、分類、合并),形成最終編碼結果。需要說明的是,以往研究證明了旅游三元空間理論在旅游研究的可適用性和科學性[11-12],同時聚焦于這一理論在紅色旅游場域中的拓展。因此,樣本中與一級節點無關的信息不納入最終編碼結果。為驗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隨機抽取其中10篇游記由兩位研究者分別編碼,采用Cohen’s Kappa統計量檢驗編碼結果一致性。Kappa值為0.735,表明兩位研究者的編碼分類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24]。

3 紅色旅游空間生產對比分析

3.1 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對比分析

3處故居和紀念館在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對歷史古建筑的原真性保護及紀念地和節慶場所的因地制宜開發,完成了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滿足游客的可感知需求。歷史古建筑的原真性保護具有一致性,在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對3處故居進行了原真性保護和修繕,盡可能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保護故居原貌。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景區將南岸私塾修復,對游客開放;祠堂文物按照當年原貌進行了維修和復原,歸入毛澤東故居范圍內,實行有效保護。紀念地和節慶場所的因地制宜開發具有創造性,以紅色旅游的嚴肅性和政治性為原則,政府對不同故居和紀念館均進行了創造性開發,如毛澤東詩詞碑林、毛澤東紀念館和劉少奇銅像廣場等。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及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豐富多彩且富有特色,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相對單一,游客活動范圍較集中。

3.2 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對比分析

旅游文化符號空間生產是指標志性景觀符號系統的制造和符號性旅游產品的舞臺化表演與產業化開發[11]158。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的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由靜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與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共同構成。靜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方面,均包括靜態的文物藏品、文獻資料及偉人銅像等。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方面,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推出大型山水實景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在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舉行過大型文藝演出。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并未組織過文藝匯演和節慶活動。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每年舉辦的節慶活動豐富了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但大型山水實景劇具有短暫性和難以普及性,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具有短暫性和單調性。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僅包括靜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彭德懷銅像、文物藏品、文獻資料等,尚未涉及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

3.3 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對比分析

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在紅色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的過程中,節慶活動體驗、健康成長體驗、勵志教育體驗、激情歲月懷舊體驗及導游講解服務體驗等構成游客紅色旅游體驗的核心,是典型的旅游體驗空間生產。首先,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開發體驗產品的嘗試提高了游客的參與性,改變了紅色文化靜態博物館模式,促進游客與當地居民的良性互動,實現游客與紅色文化的深入對話。其次,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體驗產品在開發過程中關注游客體驗的個性化差異,針對少年兒童、青年及中老年游客,開展健康成長之旅、勵志教育之旅及激情歲月懷舊之旅,融匯了韶山“偉人故里,紅色圣地”的紅色文化形象,建構紅色旅游參與體驗空間。再次,游客與當地居民共同參與“萬人同唱東方紅”“萬人同吃福壽面”及“萬人健身長跑”等節慶活動,促進游客與當地居民的互動。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體驗空間生產主要包括英雄故事、照片、愛國教育,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的旅游體驗空間生產涉及研學活動體驗、英雄故事、照片、導游解說服務、愛國教育。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通過豐富的旅游體驗活動,構建了多元化的旅游參與體驗空間,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旅游體驗空間相對簡單。

表1 3處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空間生產

4 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對比分析

4.1 語義網絡分析

利用ROST CM 6中的社會網絡和語義網絡分析模塊,分析3處故居和紀念館的網絡游記和評論文本數據,生成語義網絡圖。

根據3處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與評論語義網絡圖(圖1、2、3),可以發現,語義網絡呈現多中心結構,“毛澤東”“故居”“彭德懷”“劉少奇”“紀念館”等構成網絡核心,語義網絡圖圍繞網絡核心節點展開和延伸,與游客的旅游物質景觀空間體驗相關的核心詞主要包括“毛澤東故居”“毛澤東紀念館”“彭德懷紀念館”“毛澤東銅像廣場”及“花明樓”等,與游客的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體驗相關的核心詞主要包括“偉人”“中國”“革命時代”“將軍”及“元帥”等,與游客的旅游參與體驗空間體驗相關的核心詞主要包括“體驗”“教育”“導游”及“敬佩”等,根據語義網絡歸類后,主要總結出歷史古建筑、新興紀念地和節慶場所、學習培訓活動、紅色文化體驗、解說服務體驗、紅色文化標志性符號等因素。

圖1 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與評論語義網絡圖

圖2 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與評論語義網絡圖

圖3 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與評論語義網絡圖

通過構建語義網絡,粗略地了解了游客對3處故居和紀念館的紅色旅游空間生產的體驗情況。與游客的旅游物質景觀空間體驗、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體驗及旅游參與體驗空間體驗相關核心詞的存在,既證明了3處故居和紀念館具有研究紅色旅游空間生產及旅游體驗建構的價值,也為分析紅色旅游體驗建構情況提供了分類依據,為下一階段主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

4.2 主題分析

通過主題分析,能更準確地了解游客對3處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空間生產體驗情況,運用Nvivo 12質性分析軟件對3處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和評論進行編碼分析,從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及旅游參與體驗空間3個維度及其互動關系展示了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建構的具體情況(表2、3、4)。

表2 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和評論編碼分析結果

4.2.1 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的體驗對比分析

根據現有文本分析,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通過原真性保護歷史古建筑及創造性開發新興紀念地和節慶場所,承載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強化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歷史古建筑主要包括毛澤東故居、滴水洞、彭德懷故居、劉少奇故居和花明樓,承載游客的愛國情感及無限的敬仰,強化了偉人故里及偉人功績等紅色文化符號。游客對于歷史古建筑的原真性保護、修繕較為滿意,為游客帶來原真性的紅色旅游體驗。

新興紀念地和節慶場所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與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景觀類型豐富,承載游客紅色文化體驗,強化偉人故里符號,游客在大氣雄偉、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更能體會到一代偉人不平凡的精神氣度,為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增加了內容和厚度。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主要包括彭德懷銅像廣場、彭德懷紀念館、彭德懷墓碑、德懷亭,景觀形象有待提升和修繕,以提升莊嚴肅穆感。

4.2.2 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的體驗對比分析

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主要包括靜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和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主導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影響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靜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方面,3處故居和紀念館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均包括靜態的偉人功績、偉人故里等標志性文化符號,主導毛澤東紀念園、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彭德懷銅像廣場、彭德懷紀念館等的創造性開發,但由于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陳列簡單,導致游客的負面評價較其他兩處多,造成游客體驗感較差。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方面,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舉辦動態的實景演出、舞臺表演,使“領袖故里”的符號深入人心,但由于舞臺表演的水平有待提高,難以有效提升游客體驗。

4.2.3 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的體驗對比分析

紅色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包括紅色文化體驗、教育成長體驗、解說服務體驗,依賴于物質景觀空間生產,響應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3處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文化體驗與解說服務體驗均依賴故居和紀念館,響應偉人故里紅色文化符號。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通過老照片、英雄故事、穿紅軍裝、唱紅歌、戰場場景復原,促進游客與紅色文化的深入對話,提升游客體驗。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主要包括老照片和先烈故事,處于靜態博物館模式,影響游客的沉浸式體驗。

教育成長體驗方面,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及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均依賴故居和紀念館舉辦研學活動,響應“偉人故里”“偉人功績”等紅色文化符號,為景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參與研學活動的游客在莊嚴肅穆的環境中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使游客更好地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學習中,豐富紅色旅游體驗空間生產。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文本分析結果中未出現教育成長方面的評價。

解說服務體驗方面,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依賴故居和紀念館提供導游解說服務和多媒體展示服務,實現了與游客的雙向溝通,讓游客更為詳細地了解紅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僅提供多媒體展示服務,難以高質量響應“偉人功績”等紅色文化符號。

表3 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和評論編碼分析結果

表4 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網絡游記和評論編碼分析結果

5 紅色旅游三元空間互動下旅游體驗建構機理

根據前文的網絡文本分析和主題分析,可以看出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承載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強化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影響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主導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依賴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響應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通過對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的互動關系及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相關分析,文章總結了實現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內在機理(圖4)。

圖4 紅色旅游三元空間互動下旅游體驗建構的機理

5.1 旅游體驗建構的基礎

紅色旅游體驗在特定旅游物質景觀空間中構建,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為旅游體驗構建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首先,通過保護修繕歷史古建筑如毛澤東故居、彭德懷故居及劉少奇故居,實現對偉人故居的原真性保護,游客在歷史氛圍濃厚的故居所塑造的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中完成對偉人的敬仰與緬懷,實現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其次,通過創造性開發新興紀念地和節慶場所,實現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通過開發豐富的新興紀念地和節慶場所,增加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的深度和厚度,游客在旅游地塑造的豐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旅游物質景觀空間中更加詳細地了解偉人故事,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和愛國教育,完成旅游體驗建構。然而,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景觀老舊,內容單一,影響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造成游客體驗不足。

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的可進入性及有效利用性影響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對比分析3處故居和紀念館的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和體驗,發現紅色文化旅游物質景觀空間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如毛澤東詩詞碑林、韶山烈士陵園、劉少奇文物館等,在網絡文本分析中并未出現對上述場地的體驗感知,說明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的可進入性及有效利用性出現了問題,造成游客的預期值和體驗值出現差異,影響游客的體驗建構。因此,內容豐富且可進入性強的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是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建構的物質基礎。

5.2 旅游體驗建構的支撐

除了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的生產有利于幫助完成紅色旅游形象和文化意象的建構,滿足旅游者的紅色文化“凝視”取向[8]148。根據主題分析結果,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涉及靜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和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即建構主義表征,彌補了旅游物質景觀空間靜態博物館模式的不足,為旅游體驗建構提供了支撐。3處故居和紀念館均供給靜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如銅像、照片、資料等,內容形式單一,游客單向學習紅色文化,影響旅游體驗建構;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涉及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但由于品質原因,影響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并未助力旅游體驗建構。

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生產的可持續性及高品質性影響紅色旅游體驗。對比分析旅游物質景觀空間生產和體驗,發現3處故居和紀念館的動態標志性紅色文化符號缺失或不足,如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大型實景演出并沒有出現在網絡文本分析中,說明該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具有暫時性,而韶樂表演品質受到游客的質疑,降低了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質量,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需求。因此,形式多樣、高品質且可持續性強的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是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建構的支撐。

5.3 旅游體驗建構的核心

旅游參與體驗空間是在物質景觀空間和文化符號空間基礎上的生產,反映旅游地居民的真實生活,也包含旅游者亦真亦幻的參與體驗,既要提高游客的參與性,又要關注體驗的個性化差異[7],是旅游體驗建構的核心。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開展紅色文化體驗、教育成長體驗及解說服務體驗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實現游客與紅色文化的深入對話與雙向溝通。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紅色旅游體驗空間僅涉及紅色文化體驗和解說服務體驗,內容單一,影響游客對紅色文化旅游體驗的建構。

紅色文化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的可落實性與多元性影響紅色旅游體驗。根據旅游參與體驗空間生產的對比分析情況,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具有節慶活動體驗、健康成長體驗、勵志教育體驗、激情歲月懷舊體驗及導游講解服務體驗活動共同構建了多元化的紅色旅游參與體驗空間,但網絡文本分析中僅出現了紅色文化體驗、教育成長及解說服務體驗相關評論,影響了紅色旅游體驗空間生產。因此,可落實且多元化的紅色文化旅游參與體驗空間是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建構的核心。

6 結論與討論

6.1 結論

基于對空間生產理論“三元空間方法論”的理論深化,形成了由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及旅游參與體驗空間構成的旅游三元空間分析框架,其中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是歷史建筑的原真性保護與新興景觀的紀念性開發,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是標志性景觀符號系統的制造和符號性旅游產品的舞臺化表演與產業化開發,旅游參與體驗空間是游客與當地居民的良性互動及游客與紅色文化的深入對話,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本文結合內容分析法和質性主題分析法,基于紅色旅游空間生產視角,探討了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問題。

空間生產理論提出從空間實踐、空間表征和表征空間三維視角去理解空間,這種三元空間辯證法屬于三維一體的思維,強調對不同空間的聯系與影響分析[12]。在此基礎上,基于物質、符號及體驗三重維度從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和旅游參與體驗空間及游客對旅游空間生產的體驗展開分析,可較好地分析紅色文化旅游空間生產與旅游體驗空間的關系,同時也為紅色文化旅游發展及其他類型旅游體驗建構提供借鑒。

本文還從旅游三元空間生產及其互動影響與協同視角,探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機理。旅游空間生產與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具有密切的關系,內容豐富且可進入性強的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是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基礎,形式多樣、高品質且可持續性強的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是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支撐,可落實且多元化的紅色旅游參與體驗空間是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核心。旅游三元空間之間相互影響,彼此不可分離,不同的旅游空間具有重疊性,通過不斷優化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實現旅游三元空間互動影響下的正向有序協調發展,完成紅色旅游體驗建構。

6.2 討論

當前學者們對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的研究較多從某一角度予以解析,缺乏系統且多角度的綜合分析,但紅色旅游體驗建構涉及物質、符號、文化及心理等因素,造成單一角度難以對其完整認識,而旅游空間生產理論因其系統性與綜合性,不僅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還能從更全面的角度探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問題。本文通過構建紅色旅游三元空間生產,從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及旅游參與體驗空間三重維度探討紅色旅游體驗建構問題,為解讀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理論提供了新視角;從紅色旅游三元空間互動視角探討旅游體驗建構內在機理,為建構紅色旅游體驗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質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紅色旅游空間生產和旅游體驗建構的關系,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將紅色旅游物質景觀空間、旅游紅色文化符號空間、紅色旅游參與體驗空間及紅色旅游體驗用較多指標定量化,采用耦合協調模型,定量分析兩者關系,以驗證本研究的結論。

注釋

①旅游人次、故居面積等數據來源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毛澤東故居、彭德懷故居、劉少奇故居等官方網站。

猜你喜歡
故居紅色旅游紀念館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掠影
衛立煌故居
在宜興徐悲鴻故居
Red tourism sees boom 紅色旅游正“青春”
蕭軍紀念館
新四軍統戰紀念館隆重開館
黃顯聲故居紀念館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沈南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
年輕人漸成紅色旅游主力人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