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構建與創新研究

2022-01-22 09:35唐海燕
旅游研究與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生態圈紅色旅游紅色

馬 勇,唐海燕

(湖北大學a.旅游發展研究院;b.旅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0 序言

紅色旅游將“紅色元素”與傳統旅游有機結合。其中,紅色精神是內核,旅游是形式。紅色旅游資源記憶并承載著我國革命歷史、先進人物、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1],是支撐紅色旅游目的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2],對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3]、助力鄉村振興、加快產業結構高質量升級轉型有著重要影響。自2004年黨中央推進開展紅色旅游以來,紅色旅游市場呈上升態勢,全國紅色旅游人數從2004年的1.4億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14.1億人次,市場規模達萬億級,成為旅游行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全國現今培育建設了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①、3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②和588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③,推出10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④。但在紅色旅游開發過程中,多數景區合力不足[4],配套軟環境建設水平不高[5],存在片段化、破碎化開發[6]等問題。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指出要深化紅色文化價值挖掘和創新利用,著力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紅色旅游品牌⑤。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提升革命老區創新驅動發展能力⑥?!丁笆奈濉蔽幕吐糜伟l展規劃》強調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提升紅色旅游發展活力⑦。在“十四五”規劃新時期,紅色旅游面臨新的發展契機,探究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成為一項重要課題。而加快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構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解決方案。

“生態圈”概念1875年由奧地利地質學家Eduard Suess首先提出。根據相關學者的定義,生物圈是由生命物體及其生存環境所組成的一個較為穩定的整體,具有自我調節功能,強調了組織或個體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特征。隨著對生態圈學術研究的推進,生態圈被廣泛拓展應用到經濟、社會、旅游、企業管理、互聯網、科技創新等領域,構建了金融生態圈[7]、平臺生態圈[8]、創新生態圈[9]、產業生態圈[10]等。其中,產業生態圈作為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和空間布局形式,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形成的以某產業為主導的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產業多維網絡體系[11-12]。相關學者對物流產業生態圈[13]、茶產業生態圈[14]開展了研究。在旅游研究領域,2014年,馬勇教授等學者將產業生態圈引入旅游研究[15],并進行了積極探索研究[16-18],但關于旅游產業圈的研究仍然不夠深入,尚處于初步階段。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雖亦是對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有益延伸探究,但目前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研究較為稀少[19]。從當前紅色旅游的研究看,隨著三期《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先后出臺,有關紅色旅游研究的數量和范圍不斷擴大,學者們圍繞紅色旅游概念范疇[20]、功能價值[21-22]、品牌建設[23]、資源開發[24]、市場競爭[25]等方面開展了深入討論。這些研究局限于紅色資源自身價值提升、旅游開發等問題,尚未涉及從紅色旅游產業視角研究其高質量發展路徑,難以深入探索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圈層”結構和產業多維網絡體系的構建。在產業加速融合發展和旅游消費需求升級轉型驅動下,提升紅色旅游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需要加強與市場消費者、政府、旅游服務商等聯動,促進資源要素的有序流動和高效利用?;谏鲜鲅芯勘尘?本文通過文獻梳理和理論辨析,基于對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價值的探析,構建了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機制模型,并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創新策略。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在新時代、新經濟背景下構建紅色旅游健康發展新格局的有益嘗試,對促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其一,在理論層面上探索式地界定了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概念內涵、一般構成,將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相關要素、作用機制框架模型具體化,并在此基礎上解析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循環共創、協同發展的新興路徑,拓展了生態圈理論的內涵與外延;其二,在實踐層面,有助于旅游企業、政府部門等通過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作用機制和創新發展策略不斷培育、壯大紅色旅游發展新動能,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紅色財富,實現紅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未有明確定義,本研究參照有關學者對生態圈、產業生態圈概念內涵的剖析嘗試界定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概念。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以紅色旅游資源為基礎,以促進紅色旅游發展作為核心,通過與其他相關產業、部門良好有序協作,依托相關環境不斷促進資源要素流動,實現互利共贏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網絡。通過對相關文獻梳理和理論解讀,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兩個理論:一是共生理論,共生是指不同產業基于生存、發展需要,在一定共生環境中遵循某種共生模式建立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產業生態圈作為一種共生現象[26],構建目的在于提高整個產業系統的持續競爭力和生存能力。二是產業聚集理論,產業生態圈是產業集聚的高級表現形式[27],是指一定區域內的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相互之間資源的優勢性、共性和互補性而緊密聯系,從而形成一組在地理空間上集中的協同合作產業群。一定空間內產業的數量和種類越豐富,企業越容易獲得相關資源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自身可持續競爭力。

1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價值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多次強調,要切實做到“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記錄著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上的成功經驗,承載著寶貴的歷史積淀,彰顯了鮮明的時代主題與特色,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作為一種特殊而又重要的旅游形態,紅色旅游在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能夠增強人民精神文化力量,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隨著新時代紅色旅游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活力,以消費者新觀念、新期望、新需求為主的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加速發展。

1.1 價值理念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本著主客共享、共同發展的理念,強調共建、共創、共享、共生。紅色文化、紅色精神鐫刻著中華民族在百年滄桑中奮起抗爭、百折不撓的奮斗征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與寶貴傳統,凝聚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實踐探索,傳遞著豐富厚重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時代精神,是開展紅色旅游的重要吸引點。紅色旅游不僅增強了紅色文化亮色,更凸顯了紅色精神底色,是繼承發揚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和生動課堂。目前紅色旅游市場持續升溫,有力地帶動了國內經濟復蘇。形式多樣的紅色旅游活動和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消費者重溫紅色記憶,增強精神力量提供途徑。但紅色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產品同質化、景區間合作交流薄弱、忽視紅色文化內核等問題。

遵循旅游產業圈主客共享、共同發展的建設理念,發展紅色旅游就必須打破區域劃分界限和行政壁壘,立足區域整體發展效益,以協同發展思想進行產業布局。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建設通過深挖紅色優勢資源、協調產業布局,充分發揮“紅色旅游+”功能,能夠在市場與消費者間、主客間、經營主體間建立共建、共創、共享、共生的生態系統,從而促進區域的多產業協同發展,成為帶動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其中,社區居民深入參與是主客共享的基礎。需要充分圍繞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價值挖掘、紅色文物保護,積極開展紅色文化精神繼承與當地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活動;區域協調是實現城鄉共同發展的保障。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多數地處較為偏遠的革命老區和鄉村地區,在其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的情況下,紅色旅游正在成為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有效路徑。紅色旅游作為紅色資源較豐富的貧困地區扶貧富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形式,為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1.2 價值傳承

紅色旅游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國家認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的通知》指出要加強組織宣傳系列活動,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價值的內涵,設計推出一批精品展出展覽、學習體驗線路、紅色旅游精品線路⑧。要在紅色旅游活動中感悟紅色文化教育,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動產學研用深度結合。近年來,紅色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紅色旅游消費年輕化特征凸顯。依托紅色旅游資源稟賦,在場景體驗中切實感受革命歷史和時代變遷,增進對紅色文化的親近感,成為年輕一代重溫革命歷史、追思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方式之一,展現了獨特的社會教育功能。

紅色旅游的價值傳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層面:從個體角度看,通過旅游活動體驗能夠激活個體潛在紅色基因,進而提升個體的情感歸屬需要、心理安全感以及自我完善感;從社會角度看,紅色旅游能夠引起社會情感共鳴,促進社會團結,承載著傳遞社會價值觀、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特殊功能;從國家層面看,親身參與紅色旅游活動能夠將臨場體驗內化為個體的國家認同和政黨認同;從全球視野看,紅色旅游體現了全球價值觀,彰顯了人類反對戰爭、謀求和平發展的共同價值追求,同時也包含“人性”“理性”“民主”等價值。而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構建為紅色文化價值傳承提供了有效保障機制,促進社會人才、技術、金融、信息等資本對紅色旅游建設的投資,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1.3 價值提升

紅色旅游既是社會文化活動,也是消費過程,在滿足人民休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社會關注度持續提高,紅色旅游展現出廣闊發展前景。紅色旅游價值提升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紅色旅游教育功能深化。近年來,國家持續增加紅色旅游的資金投入,有效引導和支持全國紅色旅游健康有序發展,并不斷拓展深化紅色旅游教育功能。通過深入挖掘紅色精神財富,搭載豐富多樣的體驗形式,將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進而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第二,紅色品牌價值凸顯。目前,紅色旅游已成為一些地區最核心的旅游資產和最具吸引力的品牌,當地不斷加強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滿足了持續增長的紅色旅游需求,在供給端為提升紅色旅游品牌價值提供了堅實基礎。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市依托豐厚的紅色資源,在打響紅色文化品牌上持續發力,推出“開天辟地·革命啟航”等十條精品線路,不斷創新紅色旅游品牌。第三,紅色IP價值提升。紅色IP是構建中國特色符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能夠促進新時代文旅融合深化發展。紅色IP的創新傳播,充分彰顯紅色文化的時代活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打造經典紅色IP來展現紅色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仍需要深度挖掘。旅游產業生態圈為促進紅色旅游發展、提升產業價值提供強有力支持。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技術支撐體系能夠強化科技創新對文化旅游的支持作用,不斷發展紅色旅游新業態,提供與紅色旅游活動相配套的應用體驗場景。依托大數據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優勢,結合先進的AI、VR、AR等技術手段創新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將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需求體驗。

2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構建

在國內旅游消費與供給需求驅動下,紅色旅游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逐步具備形成細分市場的基礎,正成為促進國內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紅色旅游具有廣闊發展空間,但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紅色旅游產業體量不大,發展合力不足。目前紅色旅游產業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和政策推動,雖初具規模但市場吸引力存在局限性。紅色旅游區域聯動發展探索有限,未實現區域內紅色旅游資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二是紅色文化挖掘不深,旅游產品形式單一。作為將紅色精神和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的特色吸引物,紅色旅游有其相對優勢,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但多數紅色旅游景區在開發紅色旅游的過程中,出現陳列展覽形式傳統、開發利用不足、“紅色”內核展示不充分等問題,使游客紅色旅游體驗不深刻,未能將紅色價值和紅色精神很好地傳遞給大眾。三是紅色旅游產業配套要素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多數紅色旅游資源優勢明顯地區的旅游發展起步較晚,市場投入不足,旅游接待的基礎條件與設施不完善,是限制紅色旅游發展的主要因素。當前紅色旅游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態創新、機制創新水平不高,而發揮好紅色旅游育人傳薪文化工程、凝神聚力民心工程、改善民生富民工程作用需要不斷創新其形式與載體。

作為文化旅游的重要板塊,國內紅色旅游發展環境日益優化,紅色旅游產品供給體系不斷完備,在國民旅游需求不斷高漲的帶動下,紅色旅游正逐漸成為文旅經濟新熱點。面對管理機制不完善、產品競爭力不足、產業融合程度不深等問題,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轉型升級瓶頸。高質量發展需要借助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產業結構優化則離不開以產業融合為主線的產業生態圈布局設計。因此,將紅色旅游供給主體、紅色旅游消費主體、紅色旅游生態圈功能活動、紅色旅游要素等納入一個“產業生態圈”中,從概念內涵、體系框架、作用機制等方面出發探索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高質量發展應是當前及未來紅色旅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參照自然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方式構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能夠增強紅色旅游產業內各要素間的聯系,推動紅色旅游產業由傳統的單一發展模式向產業集群化發展,進而建立一個系統化、多元化、多維度、高效益的產業生態系統,實現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概念的提出聚焦紅色旅游發展實踐,為紅色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指明方向,豐富了生態圈和產業生態圈的研究,同時也為后續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2.1 構建導向

推動構建產業生態圈是打造地區經濟增長點、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紅色旅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水平亟待提升,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產業體系建設。探索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健康有序發展道路,首先要明確構建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第一,堅持正確導向。要把準紅色旅游發展方向和著力重點,即以加強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力量。要用好用足用活紅色資源,達到社會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經濟功能最大化。第二,強化規劃引領。要堅持統籌規劃,加強紅色旅游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對紅色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重大項目要重點謀劃,因地制宜制定紅色旅游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明確紅色旅游產業開發流程,指導各地區有序推進紅色旅游發展和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建設。第三,推進深度融合。在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旅游的發展迎來巨大機遇,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智慧經濟時代到來均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構建奠定了發展基礎。要推動紅色旅游實現產業融合、區域融合,聚焦重點區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不斷豐富紅色旅游產品供給,實現紅色旅游產業統籌發展。第四,加快創新賦能。要加強紅色旅游產業形式創新、載體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業態創新。積極圍繞構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目標導向,把握好發展機遇,不斷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感染力。

2.2 要素分析

按照生物圈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作用規律,生物圈的組成成分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環境四大部分。模仿生態圈中生態系統組成成分和功能運行,將產業按照各類主體進行系統劃分被學者廣泛認同。治丹丹從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支撐環境等方面分析了科技期刊創新生態圈組成要素[28]。何里文等分析指出,政府、文化企業、消費者以及文化產業研究機構是特色文化產業生態系統的相關主體[29]。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紅色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自然形成的產業生態系統,結合生物圈的特性,本文從相關主體、相關環境、功能構成這三個方面歸納分析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要素(如圖1)。

圖1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要素

2.2.1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相關主體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主體主要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是指為滿足消費者紅色旅游消費需求而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是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有序運營和高效運轉的實施主體及參與者。消費者可以劃分為兩個層級[30],中間商是一級消費者,他們將在生產者處購買的紅色旅游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旅游者,并不直接生產有形產品和提供相關服務;二級消費者即紅色旅游消費者,購買相關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目的是滿足自身旅游需要,其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能夠推動紅色旅游產業的多元融合發展。分解者包括政府機構、行業管理協會、金融機構、信息技術平臺等組織或機構,對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起到監督管理、調節控制的作用,保障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穩定、協調、高效運轉。這三個構建主體圍繞紅色旅游資源進行信息交流、物質轉換、能量流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2.2.2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相關環境

相關環境是指影響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發展的各種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涵蓋政治、經濟、生態、文化、社會、技術環境等,對生態圈產業運作和發展走向有著重大影響。政治環境是指國家政府部門對紅色旅游產業發展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管理辦法、規章制度等。紅色旅游是推進革命教育和旅游業協調發展的一種形態,具有特定的政治性。近年來,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對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構建紅色旅游產業體系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制定政策文件,為開展紅色旅游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是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結構、發展動力都朝著更高級、更優化的方向發展,能夠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生態環境是指社會生態環境文明可持續發展,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要與生態環境協調?!凹t色”是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綠色”是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必然要求。文化環境包括地區特有的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等。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構建提供文化土壤。社會環境主要包括社會公眾的受教育水平、價值觀等,而紅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對培育塑造社會價值觀與引導公民堅定國家信念、民族信念、文化信念有著重要意義。技術環境是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當前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5G等技術快速發展,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新發展時期,政治環境決定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經濟環境決定紅色旅游產業發展的層次,生態環境為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文化和社會環境為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注入活力,技術環境決定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跨度。

2.2.3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功能構成

物質、能量的流動構成了物體間的“營養關系”,而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有效運行同樣離不開“營養”的供給。市場之間的信息、資金、人才、技術不斷循環流動,支撐旅游產業發展。其中,信息流是指與紅色旅游發展相關的各種信息的相互傳輸,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的傳遞渠道日益廣泛。資金流是指隨著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而產生的資金往來,多發生在相關主體間。人才流為推進紅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技術流是指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流動、產品流通、金融支持等,諸如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在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中起著橋梁作用,是紅色旅游產業合理運行的驅動力,它們之間環環相扣,緊密聯系,任何一條“營養流”的缺失都會使生態圈的發展陷入困境。因此,要建立保障機制,確保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在相關主體間、產業環境中能夠暢通流動,讓生態圈實現穩定運轉。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與政治、經濟、生態、文化、社會、技術環境緊密聯系,通過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為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提供路徑。產業生態圈中各要素有序競爭與合作,推動紅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才能夠促進人、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價值最大化。

2.3 機制模型

2.3.1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機制模型的構成維度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指圍繞紅色旅游產業形成的以紅色旅游為主,帶動其他產業部門協同發展的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多維結構體系。因此,參照學者袁政提出的產業生態圈的多維構成體系[11]36和有關學者的實證分析[30]346,本研究從生產維、服務維、資源維、驅動維、公共維這五大維度入手更好地理解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機制模型。其中生產維是指從事旅游產品開發的生產企業和行業機構,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相關主體提供有形的產品和無形的服務。服務維主要體現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滿足消費者旅游需求提供的服務產品,包括交通、住宿、餐飲、娛樂、購物、旅游休閑等服務。資源維是指紅色旅游產業發展的資源稟賦情況,是紅色旅游發展的現實基礎。我國富集的紅色旅游資源為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旅游活動提供了沃土。驅動維包括人才、資金、信息和技術,是生態圈發展的驅動力。人才資本、金融資本、信息資本和技術資本的注入使生態圈暢通運轉,保證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優化升級。公共維又叫政府維,為維護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在制定政策法規、加強基礎公共設施建設、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做出重大努力,一方面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也為消費者打造舒適的體驗環境。

2.3.2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模型作用機制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由不同要素構成的一個自然生態系統,生態圈內的各部分各司其職又相互影響。生態圈內資源共通互享,在競爭合作的過程中創造價值,促使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內循環運作和穩定發展。如圖2所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一種循環共創、競爭合作的作用機制。

圖2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作用機制模型

循環是生態系統的首要特征,生態圈的循環共創機制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一方面,生態圈的核心思想就是為參與紅色旅游產業發展的相關主體提供交流平臺,使得參與成員能夠通過平臺獲取收益,從而不斷發展生態圈的覆蓋范圍,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另一方面,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生產維、服務維、資源維、驅動維、公共維五大維度構成的循環體推動生態圈內部的能量流動和物質交換,維持紅色旅游產業的正常運轉。循環機制不僅指整個生態圈內部的大循環,還包括每個部分組織內部的小循環。生產維是服務維開展活動的物質基礎,服務維是對資源維的轉換利用,驅動維和公共維為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智力支持、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等。這些維度在各自的內部循環中推動物質、能量的轉換和流動,同時維度之間的循環又為產業圈的良好發展疏通道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環發展脈絡。生態圈的循環作用使得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各個成員間聯系緊密,推動產業穩定協調發展,從而創造更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競爭是生態圈中各個成員間的基本關系,而合作是實現生態圈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式。生態圈中企業之間的競爭合作,能夠促進生態圈的良性成長。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中的各個成員都存在著競爭者和替代者,面臨著資源、市場、產品、服務、顧客的競爭壓力。競爭使得生產者的危機意識加強,生產者通過不斷改進生產方式、更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應對市場的優勝劣汰,提升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市場活力和運轉效率。同時,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各個成員的有效合作能夠實現價值傳遞,優勢互補。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圈層間、成員間的合作包括縱向的上下游合作和橫向的同業合作,他們共同組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構架,使得各個要素通過這個合作網絡流通運轉。競爭合作機制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的協同發展、優化升級蓄勢增能,不斷催生新的發展動能。

3 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創新策略

目前,我國旅游業正由傳統的大眾旅游時代向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的消費需要轉型,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產品的品質內涵和體驗深度。紅色旅游熱的出現折射出游客對精神文化需要、品質型旅游的追求,實現了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的統一。然而,當前市場上大多數紅色旅游產品并未跟上消費需求的腳步,存在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創新創意不足、產品服務雷同等問題,游客在旅游活動過程中的共情感和參與感不強。紅色旅游必須在新時期謀求突破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紅色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需要不斷完善紅色旅游產品供給,優化紅色旅游產業布局,構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既要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把握紅色旅游的發展方向,也要立足于各地的文化和資源稟賦。品牌引領策略、融合推進策略、價值共創策略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創新、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

3.1 品牌引領策略

紅色旅游是一項挖掘激活紅色資源、保護展現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紅色精神的重大工程。因此,要利用好紅色文化,激活紅色資源,以品牌引領為導向,以建設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為目標,推進紅色旅游品牌建設,讓紅色旅游產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亮點,成為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加強紅色旅游品牌引領作用可以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實踐。第一,拓寬紅色旅游產品線。目前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還處于靜態展示的初級階段,不少紅色旅游產品注重形式,忽視質量,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體系較為單一。豐富的產品供給為旅游品牌的打造奠定基礎,因此要充分利用重點紅色旅游區、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些資源,開發有亮點、有深度、有特色的紅色旅游產品。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將紅色歷史和旅游充分結合,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滿足了國民休閑旅游和精神文化需要。第二,深化紅色旅游產品內涵。深挖紅色旅游的文化內涵能夠提升放大紅色旅游的社會教育功能和經濟價值。在當前文旅融合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各地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對紅色文化內涵挖掘表面化、紅色文化價值利用不夠深入等問題。如何正確把握紅色文化內涵、傳播好紅色故事是紅色旅游品牌建設的關鍵。因此,要加強對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研究,挖掘好“紅色”內涵,為紅色旅游品牌建設提供動力支持。第三,提升紅色旅游產品品質。提升紅色旅游產品的品質就是要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市場吸引力,豐富紅色旅游體驗形式,推動紅色旅游由傳統的“場景參觀”到“活化旅游”的轉變,實現旅游動態化體驗。例如,技術加強是提升旅游品質的主要路徑??梢猿浞掷眯屡d科技手段進行配套設施智能化建設,如智慧地圖、全景VR、智能語音廣播系統等技術的融入將極大增強紅色旅游體驗感,提升消費者紅色旅游消費品質。第四,擴大紅色旅游品牌知名度。目前紅色旅游品牌傳播媒介覆蓋面較窄,缺乏對數字媒體的充分利用。要拓寬紅色旅游宣傳渠道,充分運用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提升紅色旅游品牌的社會知名度??梢酝ㄟ^紅色旅游網站、旅游服務平臺、手機App等形式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實現品牌宣傳多維發聲。

3.2 融合推進策略

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是加快轉變旅游發展方式、優化旅游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紅色旅游的融合推進策略需要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實現紅色旅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第一,加強區域間協同合作,構建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在全域旅游時代,區域間的協同合作是推動紅色旅游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區域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能夠優化紅色旅游產業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構建平衡發展新格局。紅色旅游產業發展主體共享資源、共拓市場、共贏客源、共創品牌,不斷強化紅色旅游示范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實現信息交流平臺互聯、市場管理互動,從而構建有序化、統一化、特色化的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第二,推動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多位于偏遠的革命老區和廣大的農村地區,其發展相對落后。而發展紅色旅游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紅色旅游資源,惠及當地群眾,打造鄉村振興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鄉村地區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方向發展。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為當地帶來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能夠用好用足當地資源,豐富產業鏈,有力提升鄉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要對紅色旅游和鄉村振興融合進行科學的規劃布局,將紅色旅游產業融入鄉村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現代化全局中。第三,堅持“紅色旅游+”,建設功能融合載體。融合性是旅游最突出的特征,要加快推進紅色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豐富產業生態、延長產業鏈、助力新發展。堅持“紅色旅游+”就要深入融合多元業態,發揮旅游的聯動效應,促進紅色旅游與休閑旅游、生態旅游等多種旅游產業的發展。要探索“紅色旅游+研學”“紅色旅游+休閑康養”“紅色旅游+演出展覽”“紅色旅游+科技”等旅游業態的發展模式,不斷創造新的消費體驗、消費場景,打造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的新亮點。

3.3 價值共創策略

近年來,價值共創受到管理學、營銷學研究的廣泛關注。根據傳統觀點,生產者是產品和服務附屬價值的創造者,而消費者是價值的享用者。但價值共創重新定義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固有的關系,雙方不僅僅只是產品和服務的買賣方,更是合作共贏的伙伴。價值共創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把生產者、消費者融合起來,增加雙方的互動程度,推動雙方交流合作,成為價值的促進者和價值的創造者。Prahalad等提出的“DART”模型強調價值共創需要溝通(dialogue)、體驗(access)、風險預估(risk assessment)和透明化(transparency)[31]。因此,根據價值共創的主體邏輯,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價值共創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第一,生產者間合作實現價值共創。紅色旅游產業的生產經營者之間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平臺,開展跨生產領域、跨開發領域、跨營銷領域的合作,通過生產者之間的持續合作實現價值共創,最終外顯為紅色旅游產品設計、紅色旅游品牌塑造、紅色市場共拓的價值產出。第二,消費者參與實現價值共創。紅色旅游的生產者的責任是提供體驗平臺,為游客創造具體的體驗場景。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消費者將自身的時間、精力、知識、創意、技能等資源投入到產品開發中,通過開發式參與把消費者價值創造和生產者價值創造緊密聯系起來,在對話互動、創意交換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共創。第三,消費者間互動實現價值共創。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溝通互動減弱或者停止,而消費者之間通過社群和社交圈平臺,不斷交換意見觀點、分享知識,促使新價值的產生。消費者之間互動創造的價值,實際上是其基于使用體驗之后產生的衍生價值,與旅游產品的再生產、價值再造有關。以上三種價值共創方式要求紅色旅游產業價值的創造者樹立平臺思維、共享思維,敏銳捕捉消費者需求,推動紅色旅游產業興旺發展。

4 結語

紅色旅游一方面傳承弘揚了紅色文化、紅色精神,承載著鑄魂育人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促進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為我國旅游業的壯大培育了新增長點。新時期紅色旅游品質化、多樣化、產業化的發展態勢逐漸顯著,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成為發展的主旋律,數智化時代更為紅色旅游發展注入活力,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建設邁上新臺階。以主客共享、共同發展為理念的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是實現產業融合、統籌發展的積極模式,能夠實現紅色資源共享、紅色價值共創、紅色產業共建。構建紅色旅游產業生態圈必須加快品牌化建設、堅持融合推進策略,圍繞價值共創有序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全方位發展。

注釋

①中辦、國辦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04年).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zhonggongzhongyang/201202/t20120222_513800.shtml,2012-02-22.

②全國已有紅色旅游經典景區300個紅色旅游蓬勃興起.http://www.gov.cn/xinwen/2019-08/07/content_5419596.htm,2019-08-07.

③中宣部新命名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http://www.gov.cn/xinwen/2021-06/19/content_5619600.htm,2021-06-19.

④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展示.http://www.redtourism.com.cn/hstt/content/2021-06/01/content_105216.html,2021-06-01.

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http://www.gov.cn/zhengce/2018-07/29/content_5310268.htm,2018-07-29.

⑥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0/content_5587874.htm,2021-02-20.

⑦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通知.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hjh/202106/t20210602_924956.html,2021-04-29.

⑧中辦印發《關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的通知》.http://www.mca.gov.cn/article/xw/tt/202105/20210500034162.shtml,2021-05-25.

猜你喜歡
生態圈紅色旅游紅色
優化人才“生態圈”——延安增強人才與產業的匹配度
Red tourism sees boom 紅色旅游正“青春”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紅色在哪里?
《紅色系列之一》、《紅色系列之二》
重視生態圈建設 打造生態圈體系
傳統產業也要擁抱生態圈
年輕人漸成紅色旅游主力人群
追憶紅色浪漫
信陽紅色旅游帶動6.5萬人就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