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發展理念的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
——以韶山市為例

2022-01-22 09:35閻友兵歐陽旻
旅游研究與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紅色旅游高質量旅游

閻友兵,歐陽旻

(湘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0 引言

從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再到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這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近年來,我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數量已增至300家,“十三五”期間,紅色旅游占據著11%以上的國內旅游市場份額,目前紅色旅游已成為我國治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同時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紅色旅游博覽會等活動開展,更是將紅色旅游推向了大眾和國際視野,充分展示了紅色旅游的時代氣息和文化魅力。但隨著《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等政策文件相繼發布,也讓我們意識到目前紅色旅游在品牌塑造、內涵式發展、教育功能凸顯等方面亟待加強。因此,紅色旅游在政治、文化、經濟工程建設中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質量提升的現實困境,下一步應思考如何促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從與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相關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外雖無專門研究,但旅游發展質量研究多關注目的地和游客兩要素[1-2];國內目前主要關注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認為旅游產業融合、文旅融合、科技化發展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3-4],同時也認同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要有國家、游客和目的地視角[5],但尚未明確界定其定義和內涵。而反觀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起初何建民認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系統是旅游活動各要素相互作用并達到和諧狀態的綜合體[6];隨著研究的深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正逐步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為目標,張新成等、閻友兵等均基于五大發展理念闡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內涵以及構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7-8]。再從紅色旅游相關指標體系構建成果來看,現有研究多從游客、居民、旅游企業、數理統計等視角評價紅色旅游發展情況,已經構建了紅色旅游資源[9]、競爭力[10]、績效[11]、滿意度[12]、產業融合度[13]、共生發育水平[14]、網絡關注度[15]等指標體系,但尚未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高質量發展綜合視角重新審視紅色旅游發展現狀。這說明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基于此,本文在文獻梳理基礎上,將重點圍繞五大發展理念構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該指標體系評價與分析韶山市紅色旅游發展現狀,以期為我國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1 理論基礎

現有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多遵循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思路,主要依據發展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理論,其中發展經濟學強調如何優化高新科技、旅游資源、生態環境等要素投入和組合提升旅游經濟增長質量,注重旅游經濟與社會公平、生態環境等因素的緊密聯系,但核心仍是旅游企業、旅游行業的經濟增長,關注微、中觀層面;而政治經濟學強調旅游發展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作用強度,注重旅游發展所處的新時代社會環境及其與經濟發展的聯系等方面,關注宏觀層面。這看似是兩個方面,但彼此又相互聯系交織在一起,旅游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綜合概念,應包含這兩方面,所以需要依據統一理論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沙掷m發展理論作為綜合性的包容理論,在強調旅游產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強調旅游發展對整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帶動作用[16];同時旅游高質量發展也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延續性討論,是一種強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可持續發展理論可作為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的理論依據;而紅色旅游除了具備旅游的基本屬性外,還具備獨特的教育功能和革命老區扶貧功能,可持續發展理論同樣適用于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

1.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框架

新發展理念是對中國新時代經濟社會各領域未來發展方向的重點把握,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準則,其內涵與可持續發展理論保持一致,也強調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實現,且更符合中國發展實際。本文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高質量發展提出的要求,即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并結合現有高質量發展研究成果[17-19],發現高質量發展的概念與內涵均聚焦于主要矛盾變化、五大發展理念、供求與產出、速度與質量等方面,因此在參考紅色旅游相關定義的基礎上[20-22],將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定義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是以紅色旅游資源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為內涵,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提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綜合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結合上述定義并參考已有紅色旅游指標體系,認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應當涵蓋發展活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發展效益,且各系統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概念模型

充分激發發展活力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①。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直接促進了旅游消費增長,其中紅色旅游在“十三五”期間占據著11%的國內旅游市場份額,說明紅色旅游目前具有較高的旅游需求活力。但要想持續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除了在需求側挖掘市場新群體外,還必須在供給側一端發力,加大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以及提高紅色旅游產品、服務供應主體的工作積極性,使紅色旅游供給與需求活力相匹配。

綜合實現發展效益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①。這對所有產業而言,都是最終發展目標,但反映到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上,應當是綜合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并且由于紅色旅游特性,在效益實現上也有著獨特之處。首先是把實現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除了促進就業外,更關鍵的是通過紅色旅游加強各利益主體對中國共產黨、國家、歷史的認同,擴大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其次才是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在經濟效益上,由于紅色旅游日益成為我國治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所以更關注紅色旅游治貧效果、投入產出效率,在環境效益上,注重紅色旅游地自然和人文環境質量的共同提升,最終提升當地生活環境質量和營造紅色文化氛圍。

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發展方式。其中:

創新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①。近年來,紅色旅游在發展規模擴張的同時,也面臨資源開發單一、體制機制運行不靈活、融合發展創新不足等問題,這表明紅色旅游正經歷從“環境—資源驅動”到“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發展動力從資源稟賦轉向人才、科技等創新要素。要通過引入紅色旅游創新人才、現代科技以及建設相應體制機制,利用知識、創意、科技等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推動創新要素與紅色旅游發展深度融合,提升紅色旅游發展核心競爭力。

協調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①。我國紅色旅游地多位于革命老區,區域發展相對落后,而紅色旅游作為紅色旅游地的相對優勢產業,能促進當地就業和帶動產業發展,關聯效應和規模報酬遞增優勢明顯,有利于解決紅色旅游地發展相對落后問題。所以紅色旅游協調發展不僅要考慮紅色旅游自身的產業結構協調,還應考慮區域內和區域間紅色旅游協調發展,通過紅色旅游帶動紅色旅游地全面發展。

綠色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①,這一理念將紅色旅游發展與資源保護緊密相連?!蛾P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推動革命文物利用保護與旅游發展相結合,這有利于增強紅色文化生命力和促進紅色旅游持續健康發展。所以對紅色旅游而言,在綠色發展過程中要加強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共同保護,尤其要注重革命文物這一人文資源的保護,以期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紅色旅游體驗,也為目的地居民提供優良的宜居環境。

開放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①。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場。對紅色旅游而言,開放發展的關鍵就是傳播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培養國際友誼,做到內外聯動發展。所以紅色旅游在開放發展過程中,對內要做好紅色文化傳播的準備工作,對外要做好紅色旅游國際交流工作,講好中國故事,探討合作共贏模式,真正使紅色文化為世界所了解。

共享是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紅色旅游而言,其發展落腳點就是要使其利益相關主體(目的地居民、游客和旅游企業)獲益,其中目的地居民最關注生活水平提升,游客最關注紅色旅游體驗,旅游企業最關注經營收益和經營可持續性。紅色旅游共享發展的關鍵在于處理好各利益相關者的核心利益訴求,讓各利益相關者在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更有獲得感、更滿意。

1.3 評價指標篩選

基于上述框架,首先通過文獻梳理和專家咨詢,初步確定54項評價指標;隨后運用德爾菲法,邀請10位旅游領域專家對這54項指標的重要程度打分,1~5分分別表示“非常不重要、比較不重要、一般、比較重要、非常重要”,并結合專家意見修改和增減指標。經過三輪專家評判后,最終選取平均得分在3.5分以上的指標,形成包含43項指標的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1.4 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權重,首先構建包含1個系統層指標和7個要素層指標的8個綜合判斷矩陣,并邀請10位旅游領域專家進行評判打分;然后檢驗專家判斷的一致性,當檢驗未通過時,則與專家協商修改打分,直至一致性檢驗通過;最終在一致性檢驗通過(即C.R<0.1)基礎上,確定各系統層和要素層指標權重,相關權重確定結果如表2所示。由于指標層指標過多,在與專家協商后,決定對其平均賦權。由表2可知,在系統層中,指標權重排序為發展效益>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協調發展>發展活力>共享發展>開放發展;在要素層中,權重最高的指標為社會效益、核心競爭力提升、人文資源保護,權重最低的指標為旅游企業滿意、經濟效益。

表2 系統層和要素層指標權重

1.5 評價綜合得分計算

由于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標,每一指標均從不同側面反映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現狀,所以必須將其納入同一分析框架。首先,確定指標層指標的評分標準,本文評分設定為5分制,其中定量指標的評分閾值劃分以及定性指標的評價描述是在查閱《旅游設施與服務質量評分細則》《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驗收標準》等相關資料基礎上,與專家商討得出,具體評分標準如表3所示。其次,確定評價綜合得分計算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線性加權法,將目標層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綜合得分(P)計算公式設定為:

表3 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分標準

表3(續)

其中,Ci、Wi、n分別為指標層第i項指標評分、指標權重,指標總數。

2 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應用

2.1 應用區域選擇及數據來源說明

韶山市是偉人毛澤東的故鄉,區域內旅游資源豐富,人文和自然景觀眾多,擁有七大景區和82個景點,是一個集旅游、瞻仰、研學于一體的知名紅色旅游地,其中韶山景區、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分別為我國5A級旅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近年來,韶山市被評為“首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首批紅色旅游國際合作創建區”“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單位”,紅色旅游已成為韶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因此,選擇韶山市作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測評對象,極具代表性和參考價值。

在本次測評中,定量指標的數據來源于《2019年韶山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3]、當地相關部門統計資料以及已有韶山市旅游企業共生發育研究成果[14]136;定性指標的數據來源于對韶山市紅色旅游熟知的專家(包括科研和工作人員)、游客、居民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設置以指標層指標為基礎,以Likert 5點量表為衡量尺度,評分標準如表3所示。本次測評分別發放18、325、182份專家、游客和居民調查問卷,最終分別收回18、310、165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分別為100%、95.38%、90.66%,同時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分別為0.875、0.841、0.740(均大于0.7),KMO值分別為0.712、0.865、0.751(均大于0.7),顯著性均小于0.01,符合信效度要求,說明調查結果有效。

2.2 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水平測評結果分析

2.2.1 目標層測評結果分析

根據公式(1),計算出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目標層和各系統層的得分,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水平測評得分為3.79分,等級介于一般和較高之間,未達到較高水平,說明目前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從系統層測評結果看,韶山市紅色旅游在發展效益方面達到了較高水平,但在其余方面均未達到較高水平,并且發展活力測評得分只有3.158分,可見深入分析各系統測評結果、找準紅色旅游發展現存問題很有必要。

表4 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水平測評結果

2.2.2 系統層測評結果分析

(1)發展活力分析

韶山市紅色旅游發展活力得分最低,為3.158分。具體來看,在供給活力方面(2.722分),韶山市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力度(4.167分)已經較大,但旅游企業(2分)、紅色旅游從業人員增長率(2分)得分均較低,說明目前韶山市紅色旅游資源已被大力開發,現有業態體系下旅游企業和紅色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增長較慢;同時在需求活力方面(3.5分),紅色旅游總支出增長率(4分)較高,但紅色旅游出游人次增長率(3分)不夠高,結合人均旅游消費增長率來看,近5年均未超過5%,且消費水平較低,說明現有業態體系下旅游消費水平未能顯著提升,需求活力亟須進一步激發。綜合來看,如果不深度挖掘韶山市現有的紅色資源內涵,催生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核心特色業態體系,將難以持續有效激發韶山市紅色旅游供給和需求活力。

(2)發展效益分析

韶山市紅色旅游發展效益得分最高,且明顯高于其他系統層,達到了4.475分,其中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得分分別為4.644、3.5、4.776分,可見經濟效益亟需提升。具體來看,在社會效益方面,韶山市紅色旅游在促進當地就業(5分)以及加強思想政治(4.522分)、愛國主義(4.53分)、革命傳統(4.524分)教育方面均做出突出貢獻;在經濟效益方面,韶山市紅色旅游治貧(5分)成績顯著,當地80%以上貧困戶成功通過紅色旅游穩定增收,但從紅色旅游資本產出率(2分)來看,表現為“投入多、產出少”狀態,產業經濟收益不佳,這主要由于:一是,韶山市長期提供免費觀光瞻仰型旅游產品,無法直接帶來門票收入,且前期投資多用于基礎設施和經典景區建設,銀田特色小鎮、“最憶韶山沖”等新興項目尚處于成長與開發階段,現有旅游產品類型較為單一;二是,雖然來韶游客逐年遞增,但人均旅游消費提升緩慢,且過夜游客較少;三是在環境效益方面,當地優良的生活環境質量(5分)能為游客和居民帶來舒適的游覽和居住體驗,紅色文化活動的舉辦(如毛主席誕辰紀念)更是讓人們近距離感受韶山紅色文化,沉浸于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4.552分)中。

(3)創新發展水平分析

紅色旅游創新發展權重為0.186,僅次于發展效益,但韶山市紅色旅游創新發展得分只有3.58分,遠低于發展效益。結合測評結果可知,在創新投入(3.002分)方面,問題主要體現在創新專項資金投入不足(1分)、人才隊伍建設不夠完備(3.667分)、相應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不完善(3.167分);在核心競爭力提升(3.852分)方面,雖然韶山紅色旅游解說效果良好(4.397分)以及具有較高品牌影響力(4.511分),但也存在相應問題,即紅色旅游新業態類型不多(3分)以及文旅融合程度不夠高(3.5分)。這綜合反映出目前韶山市紅色旅游發展更多依靠財政支持,未能撬動足夠社會資本和創新要素參與其中,同時也未能建立起持續解決紅色旅游發展問題的韶山專屬智庫,導致紅色旅游產學研結合程度不高,紅色旅游發展質量提升緩慢。如何通過社會資本、人才、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要素投入,促使創新要素與紅色旅游發展深度結合,真正把韶山市從一個資源型紅色旅游地轉變為產品型紅色旅游地,需要重點思考。

(4)協調發展水平分析

韶山市紅色旅游協調發展得分為3.5分,在產業結構(3.5分)和區域協調(3.5分)方面得分均不高。具體來看,在產業結構協調方面,韶山市紅色旅游產業關聯效應(4分)良好,但2019年韶山市紅色旅游產業結構合理化(3分)系數大于1,且近幾年需求彈性均大于供給彈性,表明目前當地紅色旅游發展更多依靠旅游需求拉動,紅色旅游供給側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亟待提升;在區域協調方面,韶山市與鄰近區域的紅色旅游關聯效應(4分)良好,但區域內核心景區輻射效應(3分)一般,這表明,雖然韶山景區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但由于知名度和影響力遠高于區域內其他景區,造成大部分來韶游客僅游覽核心景區而忽略了周邊銀田生態旅游區等新建景區。所以綜合來看,韶山市紅色旅游在產業聯動和區域間協調發展方面做得較好,但整體紅色旅游供給質量以及區域內景區、景點間的銜接還有待提升和加強。

(5)綠色發展水平分析

韶山市紅色旅游綠色發展得分為3.953分,未達到較高水平。韶山市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注重當地自然資源保護(4分),這從PM2.5年均濃度持續降低可知,但在人文資源保護方面(3.917分)還有待加強,主要體現在革命文物資源整合(3.833分)上。雖然韶山市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革命文物保護體系(4分),但革命文物資源整合并不只是系統梳理革命文物,還要考慮其利用途徑、展示陳列和傳播方式。在利用途徑方面,韶山市結合歷史人物(如毛澤東)、歷史事件和傳統節慶等,依托革命文物資源組織開展重大紀念活動,也建設研學基地、開發文創產品和開展演藝創新,如推出研學實踐課程、紀念品、實景演出等,刺激了文化和旅游消費,目前已產生成效,但為滿足新時代多元旅游需求,其利用途徑還可進一步拓寬;在展示陳列方面,更多只是簡單展示和專人講解革命文物,缺乏互動體驗性;在傳播方式方面,更多只是通過“天下韶山”等官方網站簡單介紹和宣傳革命文物,缺乏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革命文物全景、延伸、立體式展示宣傳。

(6)開放發展水平分析

韶山市紅色旅游開放發展得分為3.355分,在紅色文化傳播(3.648分)和對外交流(3.074分)方面得分均不高。近年來,韶山市大力宣傳紅色文化(4.111分),通過舉辦國際馬拉松賽等大型國際交流項目(3.5分),以及與列寧、戴高樂家鄉等國際知名城市開展合作,并搭建相應交流平臺(3.222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韶山市紅色旅游的國際知名度,但收效并不明顯,來韶外國游客占比還很低,可見國際化營銷渠道還有待拓展;同時還存在紅色文化文本翻譯標準化程度(3.667分)不夠高、國際化演繹效果(3.167分)欠佳、國際化交流人才嚴重缺乏(2.5分)等問題。

(7)共享發展水平分析

韶山市紅色旅游共享發展得分為3.998分,也未達到較高水平,其中游客、居民、旅游企業滿意度得分分別為4.405、4.228、2.964分。具體來看,在游客滿意方面,雖然游客在和預期旅游效果相比(4.384分)、重游和推薦意愿(4.394分)以及投訴處理(4.438分)這三方面感覺良好,但對比主要紅色旅游城市(瑞金、遵義、井岡山、延安)的人均旅游消費后,發現韶山市最低,表明韶山市旅游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參觀、瞻仰為主,游客難以在韶山市長久停留。在居民滿意方面,雖然居民在正常生活秩序維持(4.067分)、公共服務體系完善(4.394分)、家庭生活水平提高(4.224分)方面感覺良好,但自2016年韶山換乘中心建成以來,劃分了居民和游客通道,有效規范了當地旅游市場秩序,重要節假日交通擁堵等問題得以緩解,也給部分自主經營的居民帶來了挑戰,在招攬客源時失去了以往的便利。在旅游企業滿意方面,旅游企業在共生獲益(2.487分)、公平(3.78分)、順暢(2.626分)[14]方面得分均不高,尤其是共生獲益和順暢,這反映出目前韶山市旅游企業總體滿意度較低,且不同企業有著不同境地,一是在不同類型旅游企業間,旅行社、娛樂、購物等旅游企業獲益水平相對較高,而其余旅游企業(交通、景區、餐飲、住宿等)則相對較低;二是在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旅游企業間,成熟旅游企業(如滴水洞景區)相較新興旅游企業(如非遺博覽園),在共生獲益和順暢方面有著絕對優勢。造成旅游企業滿意度較低的最關鍵原因就是客源分配不均衡。

3 對策及建議

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應繼續堅持紅色文化主基調,全面實施“紅色旅游+”戰略,加強創新驅動,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紅色旅游供給側改革。具體建議如下:

(1)針對供給活力較低問題,應找準韶山紅色旅游與關聯產業的資源、市場、功能和技術融合點,將農業、文化、教育等產業價值鏈的活動環節部分或全部融入到紅色旅游中來,促進鄉村休閑、體育旅游、夜間經濟等新業態生成,并加強游憩商業、特色小鎮、文化體驗等互動參與項目建設,促使紅色旅游綜合價值鏈增值,形成新型業態體系,持續吸引從業人員和旅游企業參與其中。

(2)針對經濟效益不高問題,應以滿足多元旅游體驗為目標,圍繞韶山景區等核心景區,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建立多業態集聚的旅游服務功能區,并通過政策引導相關組團、地接旅行社合作策劃韶山過夜游產品,以韶山換乘中心為樞紐,延伸游客換乘線路,連接各景點和服務功能區,完善游覽服務設施建設,并進一步深化紅三角、湘贛紅色旅游等區域協作,形成多元主題的旅游線路,吸引游客過夜和刺激多元旅游消費。

(3)針對創新投入不足問題,地方和上級政府應設立韶山紅色旅游創新專項資金,重視和鼓勵紅色旅游創新,并通過社會招聘、校企聯合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等途徑建設人才隊伍,構建韶山專屬紅色旅游智庫;強化紅色旅游創新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權責利,并建設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加強高新科技賦能,共同推動產學研多主體相結合的紅色旅游協同創新。

(4)針對對外交流水平不高問題,應借助紅色旅游國際合作創建區建設契機,清晰展示韶山紅色旅游形象,并繼續與國際知名城市合作共建紅色文化展示和交流平臺,重點策劃紅色經典歌曲、劇目等;加快建設紅色旅游國際交流人才隊伍,重點制定與當地全國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研究基地、地方高校等的聯合定向培養計劃,做好國際化人才交流輸送工作。

(5)針對旅游企業滿意度較低問題,在打造多元核心業態體系基礎上,加強區域旅游環線建設,吸引游客在韶山過夜,提升交通、景區、餐飲、住宿等旅游企業獲益水平,同時同類型成熟與新興旅游企業之間應展開品牌打造、產品研發、人才交流等合作,如景域集團與綠色集團等合作打造平里村田園綜合體,共同提升獲益水平。韶山旅游行業協會應協助地方政府管理旅游市場秩序,促進各旅游企業在客源吸引、客源分配、定價等方面達到相對一致,并簽署合作協議,保障旅游企業運營的公平和順暢。

4 結論與討論

本文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了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往研究多從宏觀、中觀、微觀等單一層面探討紅色旅游發展問題,未結合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綜合視角重新審視紅色旅游發展質量,所以和已有研究相比,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理論依據,以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實際為現實依據,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基本遵循,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分析框架,并結合相關文獻、專家咨詢結果和紅色旅游發展特點構建了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等進行指標篩選、指標權重確定以及指標評分標準確定;創新性主要體現在綜合宏觀、中觀、微觀視角審視紅色旅游發展質量,既將紅色旅游發展置于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增強文化自信高度,又考慮了紅色旅游產業本身可持續發展以及各相關利益主體(游客、居民、旅游企業)的滿意度,更為全面具體地審視紅色旅游發展質量,并運用該指標體系測評韶山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水平,有利于為其他紅色旅游地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主要結論有:(1)本文從發展活力、發展效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七方面構建了包含43項指標的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2)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分為3.79分,發展水平有待提升,其中發展效益(4.475分)>共享發展(3.998分)>綠色發展(3.953分)>創新發展(3.58分)>協調發展(3.5分)>開放發展(3.355分)>發展活力(3.158分)。(3)目前韶山市紅色旅游發展已產生良好社會和環境效益,但存在供給活力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創新投入不足、對外交流水平不高、旅游企業滿意度較低等問題,表明韶山市紅色旅游供給側亟須提質增效。

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值得系統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問題,未來本研究仍存在可進一步改進、深化之處:一是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面,本文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考慮了我國紅色旅游發展的普遍特征,尚未結合各地紅色旅游發展實際差異進行調整,未來可繼續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綜合多方專家意見,篩選出關鍵評價指標和確定更為合理的指標權重;二是評價指標體系應用方面,本文僅開展了韶山市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測評,未來可進行多案例地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對比分析,如通過對比分析韶山、遵義、井岡山等地的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測評結果,從而更直觀、清晰地發現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三是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相對成熟時,可結合紅色旅游實地調研數據和相關統計數據,進一步開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研究。

注釋

①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11-03)[2021-02-11].http://www.gov.cn/zhengc 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猜你喜歡
紅色旅游高質量旅游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Red tourism sees boom 紅色旅游正“青春”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年輕人漸成紅色旅游主力人群
旅游
信陽紅色旅游帶動6.5萬人就業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