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未婚女性的婚姻態度的成因分析

2022-01-31 09:47陳思思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婚姻生活態度子女

陳思思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2018年民政部數據就已經顯示,中國已有2.4億單身人士。目前中國女性的未婚率也在不斷增高,而在這些未婚女性中很多人表示對待婚姻要“順其自然”“不將就”“不強求”,有人甚至安于現狀,享受單身的快樂。

對待婚姻,她們有著自己的顧慮和擔心。她們對婚姻的結果有擔憂,在看到周圍朋友的婚姻經歷或是社會新聞中有關失敗婚姻的報道后,她們也會擔心自己的婚姻有失敗的風險,擔心遇不到那個真正與自己契合的人。她們對婚姻生活也有擔憂,柴米油醬醋茶的生活瑣事、婆媳之間微妙的關系、妻子和母親身份的適應不良等等,這些都讓未婚女性對婚姻感到焦慮、恐懼和畏縮。

未婚女性對于“要不要選擇結婚”這件事,一方面認為要深思熟慮,不要沖動,另一方面她們更加看重選擇的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婚姻的權利,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讓婚姻帶上功利性和目的性。除了結婚自主之外,她們也支持離婚自主。隨著社會思想的不斷發展,對于離婚這件事,大眾的接納度在提高,認為婚姻不應該束縛一個人,如果真的彼此不合適,過不下去,離婚也是一種放手,一種成全,并不可恥。

對待婚姻,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那很多人寧愿等待。而理想的婚姻又是怎樣的呢?女性是感性的,她們期待婚姻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無愛的婚姻會讓生活失去色彩。她們看重伴侶與自己的適配性,現在,隨著女性能力、地位、經濟實力等方面的不斷發展和提升,尤其現在高學歷女性的數量在不斷提高,使得女性對于配偶的要求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不僅看重經濟方面,更注重精神層面上的“門當戶對”?;橐霾皇且粋€人的事情,它需要兩個人,甚至是兩個家庭共同維護,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已經逐漸弱化,當代女性更在意兩性在婚姻關系中的平等和責任共擔。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不斷提升,她們在婚姻中也更加在乎個體的獨立性,希望夫妻雙方既能融為一體,又有各自獨立的空間,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獨處,享受屬于自己的自由時光。

婚姻態度的定義

婚姻態度是指個體對婚姻的主觀看法,包括一般婚姻觀念、自我婚姻評價或展望(Braaten &Rosén,1998)[1],這是目前關于婚姻態度定義使用比較普遍的一種。除此之外,我國研究者對于婚姻態度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定義。比如賈黎齋(2009)認為婚姻態度包括婚姻心理準備態度、家庭關系態度和婚姻控制態度三個方面[2]。

中國未婚女性婚姻態度的成因分析

家庭環境與婚姻態度

Moos(1981)認為可以從家庭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獨立性、成功性、知識性、娛樂性、道德宗教、組織性和控制性10個方面評價家庭環境的特征[3]。肖三蓉和徐光興(2009)認為家庭環境主要指家庭所生活的物質條件、社會地位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語言、行為和感情的總和,主要包括家庭的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4]。

我國研究者的研究發現父母婚姻關系親密度、矛盾性與大學生對將來婚姻生活的期待顯著相關,父母關系越親密,相處時矛盾處理的越恰當,大學生的情感表達越積極主動,更愿意維護兩性關系使之更長久和穩定(李祖嫻,2009)[5]。家庭環境對婚姻態度的影響,主要包括個體原生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情感交流與表達、子女對父母婚姻狀態的感知和家庭的物質條件及其變化等方面。家庭成員間的親密性會影響個體以后對待他人時的表現,如果一個家庭的互動氛圍是和諧、融洽的,那么子女長大之后,在與他人交往方面也會比較自如;相反,如果一個家庭的互動很少,甚至有父愛或者母愛的缺失,那么子女在長大之后在人際交往上可能會出現畏縮,被動的傾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子女對父母關系的感知其實是很敏感的,父母的感情如何,婚姻關系是否和諧穩定,他們都是可以感覺出來的,所以這也會影響她們在將來擇偶的時候以父母的婚姻作為參考,明確自己的擇偶偏好。家庭的物質條件也會影響子女的婚姻態度,如果一個家庭本來生活小康,但是經過重大家庭變故后,她們有可能會意識到物質基礎的重要性,在將來選擇結婚對象時也會更加看重這方面。除此之外,家庭催婚壓力對女性婚姻態度的影響開始弱化,有研究者的研究發現未婚女性因父母催婚而被迫結婚的可能性非常小,她們大多數仍以自己內心的需要來決定是否結婚(夏燕,2012)[6]。

自我意識與婚姻態度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指主體對自身的意識。它包括對自身機體及其狀態的意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意識,對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自我觀念、自我知覺、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內容(車文博,2001)[7]。既往研究發現自我意識和女性的婚姻態度也有一定關聯,比如自我認知和婚姻態度相關,研究者發現單身女性知曉外界對他們的消極評價,但他們仍持有積極的自我認知,而當單身女性的自我認知更加積極和正向時,她們可能更傾向于保持單身狀態(習雪蘋,訾非,2018)[8]。當代社會中,年輕人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不少人都十分注重自我的感受,把自我放在考慮問題的第一位。尤其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中西方思想的碰撞,女性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過去,“相夫教子”“家庭婦女”等對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認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思想,但是現在不同了,女性開始認識到不能一味地為家庭、為婚姻妥協,不能失去自我,也更加追尋自身的實際需求,所以她們的婚姻態度表現出明顯的“向我性”,會在意自己從婚姻中得到什么或者可能會失去什么,以此權衡利弊得失。如果一段關系讓自我丟失了,那么她們可能寧愿選擇繼續等待,甚至是安于一個人的生活,也不愿打破生活的平衡,為了結婚而結婚。而且女性對自我的評價相比較過去,有個更大的范圍,不再把自己局限于家庭當中,會從工作、社交、學習等各個方面來看待和評價自己,肯定優勢,接納不足。

社會環境與婚姻態度

廣義的社會環境包括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和心理環境等方面。除了社會環境包含的內容很多之外,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社會上對于婚姻的一般性看法、對于女性角色的認識和期待、網絡媒介的迅速發展等等都會影響未婚女性的婚姻態度。比如說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女性就應該結婚、生子”“女性應該多照顧家庭和孩子”,這些觀念從我們的父輩、祖輩就開始了,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包括部分女性也是這樣覺得的,可是他們卻沒有過多的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就去做了,就好比現在很多父母催婚催生一樣,他們就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現代社會互聯網地飛速發展,一方面大家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看到其他城市或國家的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事業上的女強人和全職爸爸的生活、單身女性環游世界的生活等等,這些內容的呈現讓大家,尤其是未婚女性看到人生或是婚姻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現在很多電視劇、情感類綜藝節目、社會新聞等都暴露出婚姻生活的消極的部分,比如報道的失敗的婚姻案例,“奇葩說”“90婚介所”等節目關于婚姻話題的討論,都讓現代女性對婚姻有了更大的思考,讓她們意識到婚姻除了有甜蜜幸福的一面,也有負面消極的一面,而那些負面的部分可能是她們畏懼、不想承受的,由此她們原有的婚姻態度和觀念也可能會受到沖擊或者發生改變。

總結和建議

由于現代女性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展,同時她們也受到來自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影響,所以未婚女性的婚姻態度相較于過去有了一些變化,她們更注重在婚姻中的自主選擇權,遵從內心的需要,更加在意自我在婚姻關系中的地位和婚姻生活的質量,并且以一種更加包容和開放的態度看待婚姻,對待婚姻嚴肅慎重,不將就,不強求。

所以在社會各界關注婚姻問題的同時,更需要考慮到現在未婚女性對待婚姻的態度究竟是什么以及她們為什么這樣想,然后給予她們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為她們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而不是對未婚女性,尤其是大齡未婚女性持有偏見或者歧視。另一方面家庭給予的情感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雖然父母希望子女獲得幸福的心情都是能夠理解的,但是作為家人,過于頻繁的催婚會讓她們感覺到有壓力,而后產生排斥和逃避,無法打開心扉。她們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得到尊重,尤其是得到親人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是子女最先開始學習的場所,父母就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所以父母要給她們傳達正確的婚姻觀,不逼迫,不施壓,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做好子女的榜樣。也許這樣會對現代未婚女性的婚姻選擇有更好的幫助。

猜你喜歡
婚姻生活態度子女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從高雅中來 到世俗中去
態度
別人對你的態度,都是你允許的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
王海鸰作品中的婚姻生活
從《無聲告白》看邊緣人家庭及其子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