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實踐演進與路徑創新

2022-01-31 09:47吳月喬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政治建設文化

周 濤 吳月喬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409099)

黨內政治文化既是一種政黨性的政治文化,也是一種組織文化,在內容上主要包括黨內成員的政治心理、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觀點等感性和理性構成因素。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是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貫徹黨章和黨規、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礎。在新時代,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需要在總結黨內政治文化實踐演進的基礎上,探索其建設發展的創新路徑,從而為培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為了救國救民,中國先進分子、仁人志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和努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革命的面貌也為之一新?!皬慕h到大革命時期,黨內政治文化開始孕育和萌發”[1],正是在革命的千錘百煉中,鑄就了共產黨人堅定的黨性,形成了以革命文化為源頭的黨內政治文化。

1921年7月,黨的一大綱領明確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等。在黨的二大上,我們黨進一步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即“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它在當前階段的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大制定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也明確提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都“必須是不離開群眾的”[2]。1929年12月,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基本原則,首次提出了“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的重要論斷,成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源頭。

隨著革命斗爭的發展,毛澤東在1928至1930年發表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對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政治形勢作了客觀分析,創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理論。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毛澤東對中日情況做了對比分析,對中國革命戰爭特點,中國共產黨革命任務、動力以及戰略戰術問題作了具體闡述。這些關于中國革命戰爭、抗日戰爭的科學分析成果,指明了中國革命方向,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并成為當時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革命失敗后,黨內開始滋生一種“左”的急躁情緒,出現了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盲動錯誤、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和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特別是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對中國革命造成極大損失,也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造成極大沖擊和破壞。為糾正這種錯誤,在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重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表明,我們黨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注意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遵義會議后,紅軍長征取得了勝利,并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3]

1937年夏,毛澤東發表的《實踐論》《矛盾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角度,揭露了黨內存在的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問題,深刻論證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和要求,是我們黨內破除教條主義、樹立實事求是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獻。在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明確提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4]。通過延安整風運動,黨內錯誤思想基本被清除。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內政治風氣也得以極大好轉??梢哉f,正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和形成的革命文化,成為我黨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須臾不能缺的精氣神,是不忘初心的主心骨,是永不變色的護身符”[5]。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然而,由于對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缺乏經驗,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巨大建設成就的同時,也不可避免會走些彎路,特別是黨內部分同志的思想開始發生變化,一些脫離群眾甚至背離群眾的現象時有發生,“新中國成立時,中共已成為一個擁有近450萬黨員的具有廣泛羧眾性基礎的大黨,黨內也出現了怡想作風不純等問題”[6]。

對此,1950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在全黨全軍進行大規模整風運動的指示》,要求重點克服黨內首先是領導干部中的居功自傲情緒、命令主義作風,以及少數人貪污腐化、政治上墮落頹廢、違法亂紀等錯誤。經過半年左右時間的整黨整風運動,有效克服了部分機關干部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再一次鞏固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不斷提高。然而,不正常的個人崇拜現象開始出現,部分黨員干部的驕傲自滿情緒也不斷滋生,“家長制”“一言堂”等不良作風開始露頭。為此,中共中央于1960年11月發出《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對之前所犯的錯誤開始有步驟地予以糾正,對黨內的命令風、干部特殊風和生產瞎指揮風進行反思與糾正,重新恢復黨的實事求是和民主集中作風,這對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面對“文化大革命”對黨內黨外造成的嚴重沖擊,撥亂反正,重建黨內健康政治文化生態,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和使命。1977年5月,鄧小平明確指出“兩個凡是”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也不是真正的毛澤東思想。同年7月,鄧小平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號召,“要對毛澤東思想有一個完整的準確的認識,要善于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盵7]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突破了“兩個凡是”給人們設定的思想禁區。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講話,號召“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提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8]。

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吹響了我們黨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制定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黨在長期政治生活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進行了總結,強調堅持黨性,要講真話、言行一致,發揚黨內民主、正確對待不同意見,保障黨員權利不受侵犯,接受黨和群眾的監督、不準搞特權”[9],為撥亂反正、恢復和健全黨內政治生活、推進黨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綱領,“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10]。作為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其豐富的內容、生動的形式推動著黨內政治文化的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2016年10月,《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制定,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模范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了進一步規范,對于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系統化、科學化將發揮重要作用。

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當前,我黨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置于一個新的高度,其地位更加突出、建設方向更加明確。然而,一個時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也面臨諸多挑戰。這些問題,嚴重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損害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新時代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培育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愈發重要而緊迫。

加強黨性教育,引導發揮政治心理的能動作用

黨內政治文化充分體現我們黨的黨性,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形成正確的政治認知、政治情感和政治立場,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新時代的青年沒有經歷過戰火硝煙的洗禮,對艱苦歲月缺乏切身體會,對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情感認知也沒有那么強烈。對此,我們需要結合黨員隊伍的代際差異特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讓黨性教育的內容能夠直接和受眾“接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發揮政治心理的能動作用,力求產生情感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共鳴。同時,通過對比歷史中的假丑惡現象,利用反面素材,在比較、鑒別中培養正向的歷史情感和政治觀念。

正風肅紀,保障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先進性純潔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就必須要“注意辨別黨內政治文化哪些是先進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腐朽的;哪些是要堅持、弘揚的,哪些是要清理、改造的;黨應該吸收、培育哪些先進文化,抵制、清除哪些落后文化?!盵11]同時,把紀律挺在管黨治黨最前沿、挺在國家法律前頭、挺在全體黨員面前、挺在正風反腐最前線[12],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黨的紀律立起來、用起來、嚴起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而保障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豐富傳播內容和形式,提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效性

長期以來,黨內政治文化傳播多依賴線下模式,即一般通過會議、培訓和教育等途徑,傳播和培養黨內政治文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探索黨內政治文化傳播的線上模式成為必然。

所謂線上傳播,就是通過利用新興通訊技術和新媒體進行傳播,賦予黨內政治文化傳播以新的渠道和形態。例如,可以借助新的通訊技術,融合應用現代傳媒技術的影音傳播,豐富傳播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生活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傳播,如通過微信平臺對黨的相關理論、方針、政策以圖文或微視頻的形式進行推送,力求實現傳播對象上的廣泛性、傳播時間上的靈活性和內容呈現形式上的多元性,提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實效性。

猜你喜歡
政治建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誰遠誰近?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