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的探索

2022-01-31 09:47張嗣堯
時代人物 2021年35期
關鍵詞:理論課黨史思政

張嗣堯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0)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1]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通知明確指出,充分發揮思政課在進行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2]思政理論課是高校對大學生系統傳授黨的思想政治理論、開展校園黨史教育的主陣地。探索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的新機制新方法,講深講透思政理論課中蘊含的黨史道理學理哲理,提升黨史教育育人實效是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重要課題。

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勢在必行

百年黨史是一部生動的思政教科書,具有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作用。把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是破解歷史虛無主義困境的時代訴求,是深化思政理論課守正創新的自覺追求,是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應然要求。

破解歷史虛無主義困境的時代訴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揭露和批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歷史虛無主義并沒有絕跡。而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歷史虛無主義非但沒有放棄對話語權的爭奪和對政治訴求的表達,反而利用碎片化的自媒體信息傳播和多樣化的歷史表現方式,呈現出新手法。如碎片化解構歷史、抽象化混淆歷史、惡搞戲謔革命英雄與領袖人物等,潛移默化的將特定的政治取向和歷史觀傳遞給大學生。消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毒害大學生的心理和精神家園,讓大學生精神虛無、信仰坍塌,陷入困惑迷茫。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毒蝕”,學好百年黨史是最銳力的武器。如何用好思政理論課主渠道,在高校筑牢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防火墻”,樹起唯物史觀“防護網”,擊碎兜售錯誤思想的“跑馬場”,是破解歷史虛無主義困境的時代訴求。

深化思政理論課守正創新的自覺追求。思政理論課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是知識教育、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統一,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3]。這個成功經驗就是及時把黨的指導思想融入高校課程,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推動思政理論課內涵式發展。然而,在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實踐中,也存在著“一個問題兩種傾向”,即“硬植入與兩張皮”的問題,和“或重深刻性、或重趣味性而淡化政治性與價值導向性”的兩種傾向。如何在“兩個大局”新環境下,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深入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準確認識和把握黨的指導思想發展新境界,是深化思政理論課守正創新的自覺追求。

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應然要求。一個國家的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關鍵取決于一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精神狀態和綜合素質。了解和把握當代青年的思想心態和價值觀念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多是在網絡“興奮劑”環境下成長的“00 后”青年。他們生活在物質資源充裕、和平美好的時代,對于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體驗不深,對中國共產黨歷經的艱難困苦了解甚少,缺乏系統的黨史知識;他們思想活躍、勇于探索未知,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具有極強的學習興趣;他們心智逐漸健全,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崇拜革命英雄,極其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對于學習黨史的熱情度極高。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4]如何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增強大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和擔當,是培養更多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應然要求。

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的新要求

黨史教育與思政理論課本質上高度同源,內容上相互契合,具有極強的耦合性和良好的融合基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黨史教育進入新階段,也對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提出了新要求。

注重思想性,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思想性是前提。注重思想性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百年黨史是一部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歷史。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注重思想性是思政理論課的本質要求。思政理論課是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修課和營養劑,是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陣地的關鍵課程。思政理論課越有思想,就越能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要注重思想性,就是要培養大學生透過表象把握本質、摸清規律的思維能力。尤其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百年奮斗歷程中,辯證認識和把握百年黨史的主流本質與經驗教訓,用歷史思維科學評價黨史人物和事件,擊碎歷史虛無主義的種種面相。從百年黨史中尋找理論滋養、精神支柱,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

注重政治性,繼承好紅色根脈。政治性是核心。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和政治優勢。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挑戰、考驗,究其根本是它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敢于刀刃向內進行自我革命。講政治是思政理論課的首要要求。思政理論課是傳授知識的價值課,政治引導是思政理論課的基本功能,政治要強是思政理論課教師的首要素養要求。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要注重政治性,就是要講深講透思政理論課中蘊含的黨史道理學理哲理。思政理論課教師要做科學理論的傳播者、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者。繼承好紅色根脈,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扎實的理論功底,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堅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注重實踐性,傳承好紅色基因。實踐性是歸宿。注重實踐性是黨史教育的最終落腳點。百年黨史是理論與實踐反復證明、相互轉化、促進交融的歷史。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踐知始終是中國共產黨推動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注重實踐性是思政理論課的內在要求。思政理論課是實踐滋養的理論課,其思想性和政治性正是通過實踐得到驗證、獲得升華的。思政理論課越貼近學生實際、指導學生實踐,就越能回應學生的困惑、啟發學生思考,就越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和說服力。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要注重實踐性,就是要教育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鼓勵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把從百年黨史中學到的知識、總結的經驗、掌握的規律應用到實際,提升解決現實問題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在實踐中傳承好紅色基因,不斷檢驗和豐富黨的創新理論,讓紅色基因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的新實踐

總書記強調,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要在思政理論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礎上,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實效,增強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的親和力、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融學理入教材,優化教學內容。學理即學術理性與理論價值,是對知識的傳授和規律的揭示,體現黨史教育的理論深度。百年黨史是一部理論探索史,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豐富的黨史著作和捍衛真理的黨史故事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素材。融學理入教材,優化教學內容要堅持理論為本,內容為王。在遵循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要融入進程與規律。用大歷史觀的視野讓大學生在黨的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三大規律、兩大優勢、一個必然等歷史性規律,回答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命題?!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要融入價值與立場。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視野,引導學生感悟紅色精神譜系中蘊含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法理精神與倫理價值,回答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命題?!靶蝿菖c政策”課程要融入自信與力量。用國際國內大視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回答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命題。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全、講透、講實,以理服人、入腦入心。

融政理入課堂,創新教學方法。政理即政治理性與思想價值,是內容的價值定位,體現黨史教育的政治高度。百年黨史是一部不懈奮斗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崇高價值。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的核心是政治引導和價值塑造,實現這個核心關鍵要提升“放鹽”的藝術,用黨史情景復盤、沙盤和羅盤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課前實施黨史情景復盤,在教師供給端開展學生座談、問卷調查、教師學情專項教研等調研活動,精準診斷學生之需,根據學生所需選好故事,還原黨史事件。課中,運用黨史情景沙盤,突破理論難點。抓住學生思想興奮點,講好故事講出精彩。突破學生的思想困惑點,解好故事講明道理。撬動學生的思想成長點,用好故事講出高度。把握理實結合點,讓學生在演好故事中感知、領悟革命精神與理想信念。課后,實施黨史情景羅盤,通過師生交流體驗感悟和收獲,啟智寓情勵行,增強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讓大學生形成自覺的道德追求。

融事理入頭腦,提升教學實效。事理即現實理性與實踐價值,是用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實踐,體現黨史教育的情感溫度。融事理入頭腦,提升教學實效,就是要用好實踐這座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聚為合力的橋梁,拓展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的實踐空間。用活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在供給側教師的指導下,將需求側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自選實踐項目匯編為一場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成果展演,讓黨史教育在有知有味的實踐中立起來。用好校園文化育人主陣地。借助AR技術和金職馬院等新媒體平臺,實現師生共講紅色故事、微黨課大賽、微視頻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全媒體傳播,以新形式新傳播讓黨史教育潮起來。建強黨史教育實踐基地,打造紅色文化品牌。讓黨史教育在志愿服務、研學實踐等各類社會實踐中熱起來。切實提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的鮮度、活度和效度,讓黨史教育走心入心直抵人心。

猜你喜歡
理論課黨史思政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獨立學院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