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職生邏輯思維培養的微寫作策略探究

2022-02-01 04:38福建省廈門信息學校邵秋香
亞太教育 2022年24期
關鍵詞:邏輯推理銘記審題

福建省廈門信息學校 邵秋香

邏輯思維是指人們在認識事物過程中,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進行的理性思維?,F實生活中,人們需要用邏輯思維判斷、分析、解決一個又一個現實矛盾和問題,進而正確地認識客觀世界,但中職生卻普遍存在邏輯思維缺失的情況。

一、中職生微寫作過程中常見的邏輯缺位問題

(一)違反邏輯思維規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們是正確的思維必須遵循的規律。寫作過程中,如果違反這些邏輯思維規律,那么文章表達就有可能出現中心無法確定、前后自相矛盾、觀點模棱兩可等邏輯錯誤。

1.違反同一律,作文離題、跑題或偏題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命題(判斷),不能在不同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命題(判斷)。

筆者在平時的學生微寫作習作批改過程中發現,學生由于同一律的邏輯缺位出現了不同問題。

其一,核心概念不同一,作文離題。筆者曾讓學生閱讀《郁離子·馮婦》改編的寓言材料,然后以“語言與溝通”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一篇題為《學習語言》的作文這樣寫:

人的一生總在不斷地學習新的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應克服種種困難,掌握好新的語言。英語對我來說,學起來特別難……

這里的“語言”是指某一門具體的語言。題目提示語中“學習語言的體會”中的“語言”結合作文語境來看是指巧妙的語言,能促使有效溝通的語言。很明顯,學生習作中的“語言”與題目核心概念“語言”所指概念不同,導致該習作一下筆就離題了。

其二,命題、論題不同一,作文跑題或偏題。筆者曾讓學生練筆學測模擬試卷中的微寫作,批改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因行文中無法始終保持論題的同一,導致論題發生轉移或被偷換,整篇文章寫作中心(觀點)都被帶偏了。曾讓學生練筆一篇《學會______》的半命題作文,有一部分學生把題目補全后,寫著寫著不自覺就把“學會”二字拋掉,如何“學會”的重點過程被忽略了,“學會成長”“學會堅強”“學會快樂”等就寫成了介紹“成長”“堅強”“快樂”的文章了。

2.違反矛盾律,行文前后自相矛盾

矛盾律就是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互相否定的思想同時為真,必有一假。在行文過程中,如果違背了矛盾律,文章就會出現前后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

筆者曾讓學生以“忘記和銘記”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微寫作。學生在闡述忘記與銘記的關系時,無法遵循矛盾律,出現了很多表述上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一篇題為《忘記與銘記》的文章這樣寫:

如果忘記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層,那銘記就是灼灼其華的桃花;如果忘記是暴雨天的雨停,那銘記就是五彩斑斕的彩虹;如果忘記是凋零的美艷鮮花,那銘記就是累累的碩果。

我們可以忘記鮮花和掌聲,但我們必須銘記淚水和荊棘……

該生第一段用對比和排比修辭手法闡述了“忘記”與“銘記”各自的內涵和兩者的關系。根據第一段的判斷,“忘記”是凋零的鮮花等不美好的事物,“銘記”是碩果等美好的事物。但到了第二段,“忘記”的對象又變成了鮮花和掌聲這些美好的事物,“銘記”的對象也變成了淚水和荊棘這些不美好的事物。這個學生將美好的事物和不美好的事物這兩種互相否定的思想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同時用于“忘記”和“銘記”這兩個同一思維對象身上,造成了前后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

3.違反排中律,觀點模棱兩可

排中律是指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時為假,必有一真。例如,“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和“有的事物并不是變化發展的”這一對命題,必須明確表態,承認其中之一是真的;而不能同時給予否定,即不能既不肯定前者,又不肯定后者,否則就會違反排他律的邏輯要求。在寫作過程中,如果違反排中律的邏輯要求,文章中心就會在互為矛盾的觀點之間模棱兩可,無法明確。

(二)邏輯推理缺位

邏輯推理是人們一種正確的思維過程,寫作過程中常用到的邏輯推理類型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因果推理等。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邏輯推理,或不符合正常的邏輯推理,就有可能出現審題立意不夠深刻、行文思路混亂等邏輯錯誤。

其一,邏輯推理缺位,審題立意過于膚淺,不夠深刻。筆者曾讓學生以“紀念”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微寫作。有些學生缺乏認識事物客觀世界的邏輯思維,沒有透過現象抓本質,沒有深挖紀念的人或物背后的紀念深意,也沒有借紀念的人或物寄托自己的某種情懷或思想,而是隨意地截取提示語中的一小部分開始立意,寫成了單純紀念一個節目、一個旅游紀念品等,單純為了紀念而紀念。例如,有些學生紀念的是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節日慶典,文章中首先提到之所以紀念這些節日是因為這些節日可以放長假,印象深刻;然后簡單地介紹這個節日的由來和習俗;最后總結這些節日值得我們紀念。

其二,構思不符合邏輯思維習慣,缺乏邏輯推理支撐,行文思路混亂。筆者曾讓學生寫過一篇以“理想”為題的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有些學生行文中,因果邏輯推理不合理,說理層次不夠清晰,導致思路混亂,毫無章法。一篇題為《理想》的學生文章這樣寫:

理想是人生的基礎,有了基礎,才有信心繼續努力下去;理想是對岸的燈,有了目標,才會勇敢地往前沖;理想又是人生的墊腳石,有了助你一臂之力的東西,你才想繼續爬下去。所以,理想非常重要。而人生也因為有理想,有奮斗的目標而更精彩、更輝煌。

……理想有無數個,確定自己的理想,體驗美好的人生吧!

此篇由于缺乏邏輯推理,導致行文思路混亂。首先,第一段第一句構成排比的三個分句不符合邏輯順序,應該是先有前進的目標和方向,勇敢往前沖,然后在前進路上遇到困難時需要有助力、有支撐,鼓勵你繼續前行。其次,第二段第三句出現得很突兀,沒有任何事實依據支撐?!叭松惨驗橛欣硐?,有奮斗的目標而更精彩、更輝煌?!蔽恼轮懈緵]有哪些地方能得出這個觀點或哪些例子能論證這個觀點。最后,結尾段表述也不合事理邏輯,“確定自己的理想”就能開始“體驗美好的人生”了嗎?

二、中職生微寫作過程中邏輯缺位的原因分析

結合近幾年的微寫作教學經驗和學生訪談,筆者認為中職生微寫作過程中出現邏輯思維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其一,中職生缺乏基本的“邏輯”知識。大部分中職生受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本身邏輯思維偏弱,加上目前中職院校沒有開設“邏輯”這門課,導致大部分中職生缺乏基本的“邏輯”知識。他們不懂如何準確地界定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如何準確判斷題目核心概念,他們無法系統地了解同一律等基本邏輯思維規律和正確的邏輯推理知識,以致在微寫作過程中出現“概念(判斷)不同一,作文離題(跑題、偏題);審題立意過于膚淺;寫作思路混亂;行文前后自相矛盾;觀點模棱兩可”等邏輯錯誤,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師可借助學習平臺補充相應的“邏輯”基礎知識,或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相機滲透“邏輯”知識,為學生奠定邏輯知識基礎。

其二,教師缺乏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意識。不少語文教師還沒有樹立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意識,他們認為思維是無形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自發增長,無須特別培養。因此他們在教學中重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輕邏輯思維培養。教師應有意識地增強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并輔之有效的培養策略,以推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三、培養中職生邏輯思維的微寫作教學策略

針對中職生微寫作過程中邏輯思維缺位的問題和原因,筆者嘗試探索一種基于學生寫作學習需求、能夠有效促進中職學生寫作邏輯思維培養的微型化寫作教學策略:聚焦學生微寫作邏輯缺位的核心困難,把培養邏輯思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教學內容的確定和教學目標的細化,用各種策略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確定性、深刻性、條理性、嚴密性和準確性。

(一)補充邏輯學基本知識,奠定邏輯思維基礎

中職生寫作過程中邏輯缺失現象比較普遍,而學校的教學實施計劃里又沒有安排專門的邏輯學課程。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借助學習通平臺上傳邏輯思維基礎知識學習資源,在寫作教學前先引導學生熟悉、了解一些基本的邏輯思維基礎知識,學習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等推理方法、同一律等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奠定一定的邏輯思維基礎。

(二)挖掘教材中的邏輯思維,掌握邏輯思維方法

學習平臺上的邏輯學基礎知識屬于比較抽象的知識點,中職生的理解水平有限,可能無法理解透徹。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邏輯思維,課堂教學中側重從邏輯思維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學習作品的謀篇布局和結構思路,借鑒其中所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原理。

例如,《師說》一文第二段在批判士大夫恥學于師的惡劣風氣時,就用到了因果思維和對比思維的方法。作者第一步先對比分析“古之圣人”和“今之眾人”對待“從師”的不同做法:圣人超過一般人很多仍然從師而問,現在的一般人低于圣人很多卻恥學于師;接著引出這一做法帶來的結果是“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然后探究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在于恥學于師。第二步,對比“對待孩子從師”跟“自己從師”的不同做法及其導致的結果。第三步再對比“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對待“從師”的不同態度,探究“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原因及其結果。三組鮮明的對比,深入的因果推理,嚴密地論證了要從師學習的道理。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因果推理連用;學會如何正反對比推理論證論點;學會如何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嚴密論證自己的觀點,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原理和思辨技巧。

(三)滲透邏輯思維訓練,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培根說:“寫作使人嚴謹?!狈催^來,嚴謹的思維也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思維嚴密了,那么寫作表達也就能概念準確、思路清晰。而寫作過程中的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論證展開又無不伴隨著思維活動,審題—立意—構思—擬稿—修改的過程也是邏輯思維逐步合理、縝密、深刻的過程。因此,我們也可聚焦學生微寫作中的邏輯缺位核心困難,將邏輯思維的培養滲透到寫作過程的訓練中。

其一,審題訓練,培養邏輯思維的確定性。概念和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可滲透于審題訓練中。審題過程中側重訓練學生對題目核心概念的準確判斷和把握,確定正確的寫作中心和重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確定性。如“犯錯之后”的話題作文,論述的重點應放在“后”字,而非“犯錯”,應略寫犯錯的過程,詳寫犯錯之后發生了什么,犯錯后我們應該如何做,好的做法會使我們怎么樣,不好的做法會使我們怎么樣,一定要有具體的事例做論據,正反對比后再歸納推理出犯錯后正確的處理方式和做法。只有正確地判斷和把握題目核心詞,才不會一下筆就離題。

其二,立意訓練,培養邏輯思維的深刻性。推理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可滲透于事件或現象類作文的立意訓練中。這類作文立意時可側重引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問題要處,深入挖掘,剖析出材料現象、事物表面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深刻性。例如,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的作文,教師可引導學生不要簡單就物論物,要仔細深思“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這些文字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從具體的尋常細微之物身上思索其蘊含的抽象的、精神層面的深意,從有限的事物身上去探究蘊藏其中的無限情意。只有學會深度推理,透過現象抓本質或深挖材料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才能寫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其三,謀篇布局訓練,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謀篇布局是寫作的又一重要步驟,寫作思路和順序要符合邏輯思維習慣,邏輯推理要合理,否則文章就會思路混亂、雜亂無序。謀篇布局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用“三步式法”搭建寫作思路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學生通過審題立意確定寫作對象和中心后,可運用邏輯思維謀篇布局,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或這么做有什么重要意義?”的“三步式法”層層推進,形成思維導圖,讓學生的思考過程趨于形象化、圖示化。如命題作文《感恩》,運用“三步式法”形成的文章思路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圖1

“三步式法”,實際上就是遵循思考問題的思維順序,理清思維的“路徑”,引導學生沿著路線一步一步思考下去,快速搭建自身的事理順序鏈,避免了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的行文思路混亂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

其四,擬稿成文訓練,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嚴密性。擬稿成文環節若不遵循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和邏輯思維推理,那么行文中就有可能出現觀點與材料不同一,前后自相矛盾,觀點模棱兩可、不明確,思路混亂,論證不成立或不嚴密等邏輯錯誤。因此,擬稿成文是整個邏輯思維綜合運用的重要寫作環節,教師可在引導學生擬稿成文寫作環節中融入邏輯思維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邏輯思維選取與觀點相同一的材料、組織語言、合理推理論證、完成習作,培養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其五,課后作文評價和修改訓練,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準確性。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微寫作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還應重視課后作文的評價和修改環節,引導學生在專題訓練后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修改作文中的邏輯錯誤,小到語言上的邏輯錯誤,大到結構上的邏輯錯誤,可自行修改或同學間互相修改。學生通過不斷自查和互查作文,及時發現自身語言組織表達和邏輯思維方面的問題,查缺補漏,從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邏輯思維的準確性。

總而言之,中職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可滲透到微寫作教學中,只要學生積極配合,教師輔以有效指導,長期堅持,循序漸進,中職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指日可待。當然,這只是筆者培養中職生邏輯思維寫作策略的初次探究,其中也存在不足之處,筆者將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繼續摸索,不斷改進,以期更好地完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微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猜你喜歡
邏輯推理銘記審題
一生銘記
邏輯推理初步思維導圖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觀看演出銘記使命
“三招”學會審題
小議邏輯推理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山河銘記
再談立體幾何教學中邏輯推理素養的培養
七分審題三分做
認真審題 避免出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