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基礎理論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實踐
——以“走進物流”為例

2022-02-01 04:38浙江省舟山職業技術學校陳一琦
亞太教育 2022年24期
關鍵詞:案例物流思政

浙江省舟山職業技術學校 陳一琦

一、“走進物流”課程“思政映射”提煉的重要性

習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僅依賴于德育課程是遠遠不夠的,要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每門課程之中。本文以物流專業基礎理論核心課程“走進物流”為例,挖掘“課程思政”思政映射點提煉的突破點,主要有如下因素。

第一,本課程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通過案例將物流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案例的解析與任務的實踐中掌握現代物流相關基礎知識,了解物流行業與未來的工作環境。但是,書中原有的案例缺乏情感,因此,筆者將優秀的故事帶進課堂,在真實、感動、溫暖的敘事情境中與學生產生思想共鳴,收獲他們發自內心的贊同感,具有一定的應用性和可行性。

第二,本課程通過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在任務的分析與實踐中提升能力,每一個任務從案例導入到任務實施都有著完整的體例。另外,在原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開課儀式、企業實踐、技能比拼三項活動拓展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趣味性。

第三,本課程涉及物流歷史、現狀、發展前景等知識點,能夠提煉出較多與社會熱點相符的思政映射點,組建多個教學思政專題,形成思政教學資源庫,具有一定廣泛性和實用性。

二、“走進物流”課程“思政映射”提煉中存在的困惑

首先,在進行專業課教學時,教師的重心往往在是否達成知識技能目標上,而思政目標則是點到為止,甚至是忽略。將職業素養的內容落實到知識和技能中,這是完整教學課程和完美設計的必然要求。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走進物流”這門課程并不是每個任務都映射了思政內容,思政往往成了擺設。其次,專業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思政課程學習,通常是借助新聞、報紙等媒介而得知一些碎片化的思政內容,因此在應用思政內容方面具有不確定性,導致講授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選擇思政故事、開展思政活動、建立思政專題等方面通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度較低,導致思政內容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在教學場景、教學評價方面也存在缺陷。教學情境單一化,理論課以室內教室為主,脫離真實工作環境,使得學生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較低;教學評價靜態化,缺乏發展性教育評價思維,評價導向性不明確,評價視角片面,評價過程無法量化。思政教學內容零散,并不是每個任務都涉及思政教育,思政元素融入生硬,內容碎片,不利于學生鑄就良好的職業素養。

三、“走進物流”課程“7+3+N”教學模式介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以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走進物流”為例,邀請學生共同參與,師生合作提煉思政映射點,保證學生在夯實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意識?!?+3+N”育人模式始終秉承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并重的理念,即把握課堂命脈,講好“7”類故事;豐富課程內涵,開展“3”項活動;聚焦當下熱點,構建“N”個專題。其具體邏輯如圖1所示。

圖1 “7+3+N”教學模式

(一)把握課堂命脈,講好“7”類故事

通過前期的調查研究,師生共同確定20余則故事應用于本課程,并將其歸類為歷史、安全、抗疫、勵志、環保、法德、科研這7類故事。在7類故事中挖掘7個以上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關注學生沖突、情緒宣泄、生活排序、學習復盤等問題,在重視思政教育的同時也顧及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豐富課程內涵,開展“3”項活動

通過在操場舉行開課儀式、在交流中心開展課程沙龍會、師生共同選故事成集冊這三項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鞏固專業技能,增加勞動意識、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在開放自由中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建立課程認同感;在智慧教室、物流綜合實訓室開展各類技能小競賽,仿真訓練、實操練習、智能測評、合作探究的智慧學習環境能夠滿足學生沉浸式、體驗式、活動化、智能化學習的多方需求。

(三)聚焦當下熱點,構建“N”個專題

課程以培育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縱軸建立以7類故事為載體的思政案例集,以N個專題為橫軸補充完善思政案例集,做到縱向發展、橫向融合,切實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建立以疫情當下、科學發展、品味人生、愛國主義等多個教學專題組成的思政案例集;在案例集的基礎上編寫《借故學才傳道,揭開物流面紗》校本教材,并制作配套微課、微視頻,形成具有系統性、實踐性、時代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學資源積極回應社會熱點和教材難點,讓立德樹人回歸生活,讓課堂革命聚焦熱點。其具體邏輯如圖2所示。

圖2 構建“N”個思政教學專題

四、“走進物流”課程“思政映射”提煉途徑和實踐過程

“走進物流”課程以現代物流基礎知識為主線,主要內容包括邁上物流之路、走進物流企業、解讀物流模塊、探索物流業務、初識物流管理、分析物流地理六個項目。針對六個項目進行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設計,提煉思政的映射點,挖掘職業素養的提升點,尋找滿足崗位能力的技能點,通過整合教材、優化教法、完善評價體系、應用信息化元素等方式,達成教學三維目標。其具體邏輯如圖3所示。

圖3 “走進物流”課程思政內容開發邏輯圖

(一)設定“走進物流”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

“走進物流”課程引導學生走進、了解物流,使其具有一定的物流基礎和基本技能,讓學生知曉物流崗位的要求及所需要的職業素養,促進學生形成職業意識,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該課程“課程思政”的具體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走進物流”課程思政目標

(二)“走進物流”課程“思政映射”提煉途徑

教研組全體教師進行“走進物流”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選擇思政故事,制作教學微課視頻,查閱有效資料,形成適合本校、本課程的思政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方案。這是一個集計劃、實施、反饋的閉環式方案,具體實施如圖4所示。

圖4 “走進物流”“思政映射”提煉途徑

(三)“走進物流”“課程思政”的實踐

1.將7類故事與專業理論知識相融合。課程以故事為載體,通過選好、講好、用好故事,讓思政映射點貫穿整個課程,形成思政閉環教學。課前:“析”思想需求,選好故事,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優質資源,激活學習狀態。課中:“解”思想困惑,講好故事,將物流專業的特色和學生思想特點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同發展到具體實踐。課后:“揚”思想風帆,用好故事。結合社會熱點及學生學習情況,開展實踐教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例如模塊三“解讀物流模塊”,本模塊主要講解了物流中最重要的7個功能: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包裝、裝卸搬運和信息處理。7類故事分別對應7個物流功能,從中挖掘7個以上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在重視思政教育的同時也顧及學生的心理健康。表2為授課要點所對應的故事類型、思政映射點、融入方式和延伸模塊。

表2 授課知識點對應7類故事、思政映射、融入方式、延伸模塊

續表2

2.將3項活動與專業技能相融合?;顒?開課儀式,告訴學生無須因來了職高而感到自卑,無須因家庭生活中的一絲落后而灰心喪氣,人生并不是一場百米賽,而是一場馬拉松,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贏在前6步;活動2拓展學習空間,知識的殿堂除了課堂還有千千萬萬個地方,以爭做包裝達人、小小配送員等比賽為載體,將教學點拓展到企業,將所學技能運用到實處,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水平;活動3選故事成集冊,學生共同參與,匯總學生的心得體會,建設一個有深度、有廣度的物流專業課程思政案例集。

3.將N個專題與思想意識相融合。師生頭腦風暴,以項目為縱軸建立以7類故事為載體的思政案例集,以疫情當下、科學發展、品味人生、愛國主義等多個教學專題為橫軸補充完善思政案例集,做到縱向發展、橫向融合,切實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

五、反思與改進

“走進物流”課程不僅是要讓學生具備物流人的基礎專業知識,更要讓學生成為有技術、有思維的職業物流人。本課程選用歷史、安全、抗疫、勵志、環保、道德、科研7類故事,在“7+3+N”的育人模式下,使得教有故事、學有榜樣、用有參照,讓立德樹人回歸生活。設計中重新確定思政目標,新目標補充過往課程目標對思政育人模塊的缺失,讓課程目標更加豐滿,能讓學生有更實實在在的收獲。

目前,收集的7類故事及教學專題,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要,但是隨著課程內容的遞進,接下來的教學模塊需要尋找更多合適的故事、制作更多類型的專題予以支撐。思政目標是否達成比較難評價,今后的課程設計應邀請學生加入選故事、講故事的任務中,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更加注重課堂討論、課后實踐應用等環節的設計和實施,爭取做到有活動必評價。

本文重點闡述“走進物流”課程中思政映射點的提煉和實踐。在教研組教師、物流專業的學生共同嘗試下,做到了“將思政元素融入每一項目”。下一步,筆者將繼續努力,對每一個項目按照任務進行深層次挖掘,努力做到“將思政元素融入每一課時”。在提煉和實踐過程中,也加強了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思政意識,提高思政教學能力以及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進而實現教學相長。

猜你喜歡
案例物流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本刊重點關注的物流展會
思政課“需求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智”造更長物流生態鏈
企業該怎么選擇物流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