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視角下中國綠色貿易路徑選擇

2022-02-02 22:50楊東勝
中國商論 2022年2期
關鍵詞:低碳高質量

摘 要:全球低碳時代來臨,綠色貿易集貿易、環保于一體,是世界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復雜且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的國際形勢,中國必須樹立科學的可持續貿易觀,以綠色低碳轉型為導向,通過技術創新,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提升綠色競爭力,引領世界各國共同構筑崇尚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態體系,同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低碳;綠色貿易;高質量

本文索引:楊東勝.低碳視角下中國綠色貿易路徑選擇[J].中國商論,2022(02):-009.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1(b)--03

貿易與環保協調發展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綠色貿易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強調環保低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利于全球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 綠色貿易全球發展趨勢

目前已有歐盟及27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或者明確提出“碳中和”,包括2個已實現、6個已立法、6個處于立法狀態、14個發布政策目標,另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討論“碳中和”目標。

1.1 全球價值鏈不均衡

出口產品價值鏈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分工中的價值鏈定位。美日歐基本處于全球價值鏈上游,負責高附加值的產品設計、研發及核心零部件生產。比如日本,金融危機之后采取“斷舍離” 策略,放棄白色家電、電腦甚至手機等下游產品,致力于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并取得驚人成就。全球18種新材料,日本占有16種,半導體領域19種關鍵材料中有14種材料由日本占據50%以上產能;2019年日本限制三種半導體材料對韓出口,使韓國電子產業遭受重創[1]。韓國、中國臺灣等負責關鍵部件制造,處于全球價值鏈中游,中國、墨西哥等完成產品基礎部件的生產和組裝,處于全球價值鏈下游。2019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達百萬億元,但凈利潤僅有五萬億元左右,上榜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利潤僅為美國的一半,堪稱利比紙薄。

1.2 發達國家壟斷品牌

發達國家利用文化和技術優勢,培育了大量的世界級品牌。據測算,美國品牌創造價值占GDP60%,而中國不足20%。美國寶潔公司基本上擠垮了中國整個洗滌品行業,中國兩萬多家茶企一年的茶葉出口總量僅相當于立頓一個品牌;財報顯示,蘋果公司凈利潤率達到21.6%,而代工廠富士康凈利潤率僅為1.62%;豐益國際旗下金龍魚食用油作為一家徹頭徹尾的外資企業,國內市占率超過30%,憑借資本和經驗優勢,取得了對原料、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全產業鏈的絕對控制權;中國90%以上的咖啡產自云南,星巴克、雀巢等國際名企都在此布局,卻鮮見國產品牌。代工廠品牌意識淡薄,研發能力欠缺,信息來源和銷售都依靠國外品牌商,長期的路徑依賴容易被鎖定在壁壘低利潤薄的低端環節。

1.3 綠色標準日益嚴苛

為了保護環境,越來越多的國家對綠色產品實行價格支持政策,有些綠色產品售價比普通產品高出50%~200%,不少發達國家通過產品標準、環境標志、綠色包裝、貿易制裁等政策措施,構筑形形色色的綠色貿易壁壘。歐盟市場針對茶葉制定了相當苛刻的進口標準,僅農殘就有470多個檢測項目,國內企業很難達標。新冠疫情可能永久性地改變了消費者行為,埃森哲2020年4月初對五大洲15個國家的3000多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50%的消費者在購物時更注重健康,45%的消費者會做出更可持續的選擇。全球范圍內92%的千禧一代會選擇沒有倫理爭議的品牌,56%的企業會因為不履行可持續戰略而被排除在外,而75%的消費者愿意為可持續產品花更多的錢[2]。綠色經濟概念已經滲透進大多數世界公民的生活方式中,新冠疫情僅是加速蛻變的外因之一。

1.4 減碳已成全球共識

歐盟已通過近千億美元的研發項目“地平線歐洲”,支持有關綠色發展研究和創新。全球目前有121個國家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近180個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政策。至于成本效益,IMF指出減少1噸碳排放量,太陽能成本近130美元,離岸風力達100美元以上。而根據美國奧巴馬政府時期估算,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社會損失,每噸成本約50美元,意即各國政府及企業沒有足夠誘因花費逾100美元減少碳排放,以抵換50美元社會成本。全球氣候變暖的受害者大多是地處熱帶且相對貧窮的國家,碳中和氛圍下要兼顧發展和減碳,GDP增長成本將會更高,如果減碳政策過激,可能因為大量上馬風電光伏等不穩定清潔能源而影響經濟。因此,雖然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諾實現凈零排放,但是效果仍有待觀察。

2 中國進出口貿易結構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為促進創匯和規模增長, 中國實施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數量型模式, 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而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

2.1 高能耗產品進口過多

2021年1—5月,中國進口鐵礦砂4.72億噸,均價每噸1032.8元,同比上漲62.7%[3]。有研究表明,與國際貿易相關的PM2.5跨界污染遠大于長距離大氣輸送的污染,從而改變大氣污染的時空分布,并進一步影響各地空氣質量和人群健康。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體量大、用能需求高、路徑依賴強,作為最大的資源進口國,同時具有高能耗高碳排的能源和產業結構,2019年煤炭消費比重達58%,碳排總量占全球29%,人均碳排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短期內實現減排目標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努力。2023年開始,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將逐步覆蓋電力行業以及水泥、鋼鐵、煉油、造紙、玻璃、化工和肥料等高能耗產業,碳關稅的征收將對中國高碳行業出口形成巨大壓力。

2.2 高端產品對外依賴嚴重

2019年,中國工程院對26類有代表性的制造業產業進行國際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差距巨大的有5類,有8類產業對外依賴度極高。第三屆進博會上海16家市級醫院采購28臺進口大型醫用設備,包括最先進的CT、磁共振、數字血管減影造影系統、PET/CT、直線加速器和手術機器人等[4],然而進口大量高端產品無助于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就節能環保產業而言,多屬小微企業,產業集中度低,規模效益不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具有一體化解決能力的大型綜合性環境服務企業稀缺,行業供給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復雜的核心技術嚴重依賴進口。監測和檢測大氣、水、土壤以及食品、服裝、電子產品等制成品中有害物質含量的儀器設備基本依賴進口,一些環保節能生產工藝使用的裝備也需要進口。

2.3 出口產品不夠優化

中國經濟發展和就業高度依賴工業與制造業,而工業與制造業的能源消費需求很大,其占比高于增加值占比,單位GDP能耗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5]。大多出口產品能源密度較高,其中不少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以及污染較重的中間產品,如化工、農藥、制革等,生產同樣單位價值的商品需要耗費更多能源,直接和間接出口的一次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4。在資源型(煤炭、石化、木材等)制造業中,中國處于價值鏈分工上游,而且上游化趨勢明顯,但是資源型行業地位高端化意味著提供較多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耗費了原本稀缺的資源,加劇了環境污染,而出口附加值并未相應增加??傮w上,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在不斷提高,但距實現全球產業鏈創新鏈中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還有很大差距。

2.4 產品技術有待創新

通過測算發現,國際產業鏈低端產品較中端和高端產品更快地轉移到低收入國家。中國出口產品技術復雜度無論在高端、中端還是低端其層次都不高,關鍵技術設備很多都屬于一般水平。從制造業各行業來看,出口主導行業中不少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下游,電子和光學產品、機械以及運輸設備等產品甚至出現下游化趨勢。光伏產業屬于出口導向型產業,但沒有掌握核心太陽能電池技術;鋼鐵行業粗鋼年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每年仍需進口約兩千萬噸優質特種鋼;為了助力海外抗疫,不少企業跨界轉產,但因技術受限,主要是生產口罩、防護服、外科手套等簡易防護用品。在國際分工鏈條上,看似從事高端產業,實際卻處于專業化分工的“低端環節”。

3 綠色貿易發展建議

在資源與環保約束條件下,中國有義務有責任也有能力通過綠色貿易提升國際競爭力,引領各國共筑崇尚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態體系。

3.1 全方位樹立可持續貿易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6]。對外貿易應當與經濟、環保、生態、健康、安全等協調發展,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實踐證明,出口增長過多過快,會造成資源承載率過高。目前地球環境資源已無法承受粗放型大進大出,如果保持目前模式不變,到2030年,人類將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滿足需求,因此,必須加強低碳綠色循環經濟宣傳,改變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相對立的慣性思維,構建符合中國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要求的可持續貿易觀;外宣要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環保、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3.2 立體化構建綠色貿易體系

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貿易標準,提高綠色壁壘門檻,減少高載能產品進出口;進口要立足國家環境安全的戰略高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生物健康標準,引進環境友好型的產品、技術與設備,尤其是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產品如污染防治技術及設施,以促進國內環境良性發展;加強進口商品的檢測和管理,禁止有害廢棄物、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樣性的野生動植物進口,禁止消耗臭氧層的受控物質及其制品進口。目前許多國家都已出臺有關綠色包裝法規,中國作為快遞大國,也須努力減少包裝廢棄物。資料顯示,中國快遞業消耗的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年,跨境快遞量約占全球總量的38%,可想而知其資源浪費之嚴重。

3.3 多層面推進綠色生產

中國年碳排放量達100億噸,約占全球28%,必須大力發展新型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勘探及開發水平。政府層面要整合綠色激勵、資源約束和生態環保機制,通過綠色基金、信貸、債券、租賃等多渠道融資方式,確立環境出口導向,扭轉規避環境的傳統貿易觀,督促雙高企業抓緊治理污染排放,加大環境成本約束力并逐步使其內部化,不宜長期利用碳市場誘導排污單位購買碳排放權;企業應加快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強化節能減排,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注重把消費者、企業和環境利益三者進行有機結合,引導消費者從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看待綠色消費。薄利多銷目前已不適應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價值鏈下游國家不僅浪費資源、環境污染,而且還會遭到國際環保組織批評。

3.4 綜合性提升國際分工地位

2019年全球制造業GDP為13.81萬億美元,中國制造業GDP近4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近29%。同期,中國GDP為14.36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經濟總量16.5%,即中國比重過高的制造業造成GDP高能耗。全產業鏈不等于強產業鏈,要以提高競爭優勢為目標,在技術進步、結構優化方面加以創新,逐步推進制造產業低端環節外遷。品牌創建與培育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機構成,也是綠色貿易的重要載體,以品牌為標志的研發和營銷環節所創造的附加值大大高于生產環節,因此要努力創建大量的國際知名品牌。品牌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日本在2003年實施“日本品牌”戰略,美國在政府扶持、財稅金融支持、國家采購等方面給予本國品牌發展保障,德國每年評比“德國品牌50強”。

3.5 多渠道開展服務貿易

近年來,發達國家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速較快,美歐日等國服務性消費分別占個人消費總額的66%、40%和57%,個人消費服務化使服務出口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服務出口大大滯后于貨物出口,具有持續性顯性比較優勢的部門主要集中于勞動和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出口競爭力較弱,附加值增量有限,尤其是教育、醫療、公共管理以及國防等典型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更是如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在穩固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以金融、計算機信息、通信等領域為主導的現代服務貿易,擴大優質服務進口,發展數字、智能和共享服務貿易,積極參與ISO、IEC等工作,將中國比較優勢項目納入國際標準體系,有效提高服務貿易的技術層次。

4 結語

綠色貿易不僅蘊含人與自然的和諧,更蘊含了人類社會的和平共處。在全球經濟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的情況下,通過引領綠色貿易發展,實現全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統一,是實現“氣候雄心峰會”承諾的上佳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曉喻.日本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傷害了誰?[EB/OL].中國新聞網,2019-07-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 741124455801373&wfr=spider&for=pc

[2]周以君.全球消費者行為,正在被疫情加速變“綠”[EB/OL].荷蘭在線中文網,2020-07-21.https://www.163.com/dy/article/FI33FIQI05148686.html

[3]夏旭田,史輝.5月中國進出口“剪刀差”擴大[N].21世紀經濟報道,2021-06-08(2).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 id=2309404600903113245030

[4]顧泳.上海簽約采購28臺進口大型醫用設備[N].解放日報,2020-11-09(2).

[5]章玉貴.把準綠色金融發展與全球產業變遷的脈搏[EB/OL].中國證券網,2021-03-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 473043563404699&wfr=spider&for=pc

[6]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03.

Path Selection for China’s Green T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YANG Dongsheng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global low carbon, green trade integrates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trade. With the significant increasing of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hina mus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sustainable trade, guid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een low carbon, and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import and export products, and improve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ycle, 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jointly build and advocat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words: low carbon; green trade; high quality

猜你喜歡
低碳高質量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兩場活動預熱 凝聚區域高質量發展共識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提升對策研究
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研究
引發“失敗”實驗中蘊藏的正能量
學佛能使世界變的更“低碳”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