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對青少年的價值引領研究①

2022-02-05 09:39魏艷平
勞動哲學研究 2022年0期
關鍵詞:勞動價值觀青少年

魏艷平

一、價值引領:價值多元和沖突背景下青少年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馬克思看來,價值是指客觀事物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其實質是人和客觀事物之間的利益關系。價值并非靜止狀態,它代表著主體對客體的動態判斷,人們用此觀念判斷是非善惡,并且對事物的發展狀況闡發自己的見解。從此種意義上看,價值與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耙I”一詞與“灌輸”相對,“引領”更加強調主體的主動性,它不是將某種價值直接傳授給受教育者,而是旁推側引地讓受教育者感受到正確的價值,主動澄清自己原有的價值,進而樹立一種與黨和國家發展相一致的新價值觀。

我們在探討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時,需要與“價值中立”相區分。韋伯主張的價值中立,其基本含義是不要依靠學術研究向他人尤其是學生灌輸自己的價值觀,價值中立可以運用于科學研究、社會治理和評價三方面。在科學研究方面,社會科學家在從事研究時,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愿和情緒帶入其中,應強調客觀性、嚴謹性和事實性。在社會治理方面,公職人員應遵守回避原則,體現出公平正義性。在評價方面,尤其是教學評價中,評價主體不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以防止因教學評價擾亂了正常的教學活動,評價作為一種特殊的活動,評價雙方都希望能夠以評促進。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發揮價值引領的作用,而在評價勞動教育的成果時則需秉持價值中立的原則。

在社會發展變遷的過程中,不同的價值觀念與價值評價的激烈碰撞造成了青少年價值觀的紊亂,并且產生了一系列的價值沖突。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影響了人們的價值選擇,尤其是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青少年是處在人生特殊發展階段的群體,他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發展呈現出成熟化的傾向,但并未完全成熟。因此,他們在思想、行為習慣以及價值取向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首先,在思想方面,他們喜歡獨立思考,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其次,在行為習慣方面,他們激情四射,充滿活力,對身邊的一切事物抱有極強的好奇心,喜愛追求刺激的感覺;最后,在價值取向方面,他們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時期,由于缺少人生經驗以及受到市場經濟環境下不良風氣的干擾,他們極易形成盲目攀比的心理以及產生眼高手低的現象,企圖不勞而獲。學校對應試教育的重視與對德育、勞動教育的忽視使得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產生了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在此種背景下,我們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勞動教育并發揮其價值引領作用。

二、勞動教育的哲學意蘊

(一)實踐、勞動、勞動價值

實踐作為重要的哲學范疇,其主要形式包括:改造自然以滿足人們需要的物質生產活動、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活動以及探索未知領域的科學實驗。實踐是主體作用于客體的中介,然而,從教育角度出發,實踐被賦予了特殊含義?!吧鐣嵺`”是指在學校的帶領下倡導學生參與社會性的公益活動,此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社會,形成服務社會的良好意識。社會實踐的形式豐富多樣,其核心功能是發展學生的美德,因此,該活動也是學校開展德育的一個重要方式。

“勞動”作為勞動教育的出發點,首先要追溯馬克思的勞動概念,方能站在馬克思主義的角度開展勞動教育。探討馬克思的勞動概念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人與自然:勞動作為物質交換活動

人作為自然存在物,為滿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必須通過勞動完成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才能保證人自身的生存?!叭丝孔匀唤缟?。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頁。自然界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原料,勞動則是將自然界提供的原料轉換為可供人們直接利用的物質生產活動。作為人類生存條件的勞動不會因為社會狀況的改變而有所變化。勞動是“一個社會擺脫自然力量的統治”的起點,在這一過程中創造出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世界。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人們在勞動中學會直立行走,由于勞動需要分工協作,人類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在勞動過程中,人類不僅能維持自身存在,而且與動物相區別,獲得了不同于動物的主體性特質。

2.人與社會:勞動是社會聯系的紐帶

勞動不僅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活動,更是人與人相互聯系的紐帶。人對自然界的改造并非是孤立封閉的活動,勞動過程本身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個人由于能力有限,無法單獨完成改造自然界的活動,因此,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完成。協作會產生人的交流與互動,社會關系不是通過外在強加于人,而是內含在勞動之中,是勞動的內在因素。在馬克思看來,任何勞動“都是個人在一定社會形式中并借這種社會形式而進行的對自然的占有”(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頁。,因此,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是勞動無法脫離的兩個方面。勞動離不開社會中的人們,它是社會關系中的人根據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并創造出價值的活動。同時,勞動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人的社會性,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3.人與自身:勞動確證人的本質

古典經濟學家把勞動僅僅視為創造物質財富的手段,馬克思的進步之處在于他發現了勞動的本質屬性,即通過勞動確證人的本質。馬克思發現,人通過勞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著的潛力發揮出來,并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制”(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頁。。人在“自由自覺的活動”中不僅產生了人化的自然界,建立了人與人之間豐富多樣的社會關系,而且在整個過程中確證并發展了人自身。人在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中,一方面將自己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于客體之中,另一方面,人在這一過程中創造并發展了自我,倘若沒有對象性的活動,人將無法確證自身的本質力量,勞動正如一面鏡子,讓人們認清了自身。因此,馬克思認為,勞動作為物質交換活動不僅滿足了人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人在勞動過程中確證并發展了自身,人借助勞動創造自身、維持自身、豐富自身。

價值的經濟學意蘊是指勞動者通過勞動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勞動的目的是讓使用價值產生增值,價值的哲學意蘊是指客觀事物呈現給主體的意義。在教育方面,勞動價值包含兩層含義:勞動的價值和勞動對教育產生的價值,前者指的是勞動對人的生活產生的意義,后者指的是勞動對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意義。勞動價值觀是人們對勞動價值的主觀認識,下文會對勞動價值觀展開論述。

(二)勞動教育的本質屬性與育人功能

以上部分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身關系層面探討了馬克思的勞動概念,上述探討的勞動必須是積極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勞動創造的產品能被勞動者自己占有。倘若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自由勞動,就需要徹底消滅分工,在自由人組成的聯合體中借助“聯合勞動”實現,這種“聯合”形式的勞動“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頁。。勞動的本質是發展人、解放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塑造人,將勞動與教育結合起來開展勞動教育符合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正是因為勞動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所以,我們可將勞動教育視為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推動力。人在勞動教育中獲得生產生活的知識和技術,掌握勞動技能,將勞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融合在一起,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勞動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能夠引導人復歸自身的本質。人要獲得自由解放,需要以高效率的勞動創造出強大的社會生產力為基礎,高效率勞動的實現首先需從根本上揚棄異化勞動,消除異化的根源——分工。而消除分工需要依靠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逐步將社會制度過渡到自由勞動狀態的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是人類通向共產主義的過渡形態,這意味著人類仍需要持續提高自身的生產力,培養具有崇高理想的新時代勞動者。勞動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實現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增加人的勞動體驗,培養人艱苦奮斗的勞動意志以及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情感,樹立追求創新的勞動精神,為實現人本質的復歸做好思想和實踐方面的準備。

三、勞動教育對青少年進行價值引領的路徑分析

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論證了勞動創造人的觀點,認為教育的源泉是勞動。他在《反杜林論》中批判了杜林所秉持的拘于形式的勞動與生產相結合的思想,認為唯有將勞動與教育真正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符合生產力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勞動價值觀教育、勞動育人觀教育以及勞動實踐觀教育中,我們需要切實發揮價值引領的作用,使青少年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價值取向,促成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目的。

(一)勞動價值觀教育: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價值取向

勞動價值觀是勞動者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其決定了勞動者對待勞動的認識與態度,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是勞動教育的內核,因此,可以說勞動價值觀教育關系到勞動教育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口號?;诖?,筆者認為勞動價值觀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價值取向。

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需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崇尚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價值以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以此才能培養出學生對勞動的真摯情感,營造出崇尚勞動的氛圍。同時,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使青少年認識到勞動不僅能創造出一切財富,而且能夠推動個人的發展。崇尚勞動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的高度概括與凝練,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內容均與勞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其本身就涵蓋了崇尚勞動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目的是希望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念,崇尚勞動就是積極的價值觀念的直接表現?!扒嗄甑膬r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5)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第1版。在廣大的青少年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確保其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取向。以勞樹德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過勞動教育塑造勞動道德和素養,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深刻領悟到勞動改造人主觀世界的強大力量,最終讓勞動教育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新時代勞動教育要加強尊重勞動的價值引領,這意味著“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頁。。從以上這段話可以看出,尊重勞動解答了對待勞動的態度問題,筆者認為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的情感,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需要闡明尊重勞動的邏輯思路。一方面,尊重勞動是指尊重勞動者及其勞動。社會中存在的利益至上的觀念、忽視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地位、過分強調勞動生產的結果等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這些都遺忘了勞動成果的創造主體在勞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7)習近平:《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4月29日第1版。,開展勞動教育需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尊重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勞動者以腦力或體力形式創造的成果都值得被尊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腦力勞動逐漸成為主流的勞動形式,部分人頭腦中萌生了鄙視體力勞動者、輕視體力勞動的想法?;诖?,新時代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形成勞動平等的思想,認識到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對于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同等重要。黨的十六大之所以將尊重勞動放在“四個尊重”的首位,是因為勞動是產生人才、知識和創造的首要條件,只有如此認識勞動,尊重勞動才能在全社會形成愛才惜才的風氣。另一方面,尊重勞動是實現勞動幸福的前提。尊重勞動不僅需要思想層面的努力,更需要通過制度落實到具體層面,通過制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并且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敢于維護自身合法的勞動權益。當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的風尚、制定完善的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后,勞動者在進行創造性勞動后才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和收獲,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新的勞動中,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勞動幸福。

(二)勞動育人觀教育:價值引領的形成過程

勞動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一同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并且勞動教育相比其他四育具有強烈的現實參與感,德、智、體、美這四種教育已經融入青少年參與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因此,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可以通過勞動教育被潛移默化地塑造,同時,在勞動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智慧、使其強身健體、提高審美水平,從而達到以勞樹徳、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目的。

實現以勞樹德的目標需要從復歸人的類本質和實現人的社會性兩方面入手。在馬克思看來,人在生產勞動中不僅改造對象世界,而且實現了類本質的對象化過程。學校在進行勞動教育時,應相應地引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勞動歷史觀以及實踐觀,以此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人無法脫離社會關系而存在,因此,勞動教育不應只局限于學校,而是應將其擴展到社會領域。人的主觀世界隨勞動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而發生改變,尤其是青少年易于在勞動中塑造自身的價值觀,從這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勞動創造了道德主體。通過“以勞樹德”發揮對青少年的價值引領,其中“以勞樹德”可以分為錘煉青少年的品德意志和培養他們的勞動情感兩部分。人在勞動中改變了對世界的認知、展現出自身的優秀品德、磨煉出人的意志。辛勤的勞動能夠磨煉人的意志、深化人的思想,同時培養人勇于擔當的優秀品格。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正是最深刻、最直接的證明。青少年在勞動中逐漸對勞動主體和勞動客體產生獨特的情感,這種濃厚情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必備的素養。青少年在勞動中一方面勞有所得、勞有所獲,獲得幸福的體驗;另一方面感受到他人的幫助和關心,對他人以及勞動心懷感激之情,以此培養勞動情懷和情感。

青少年在勞動互動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合作、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智慧,最終促成“以勞增智”的目的。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需“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8)轉引自劉猛:《勞動教育:從陶行知到毛澤東》,《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第19頁。。在勞動的過程中激發出青少年的智慧,被激發出智慧的青少年又可以不斷豐富和發展勞動,不斷提高自身勞動水平,在良性“循環”中青少年的智慧和勞動能力朝著共同的方向進步。人類從野蠻時代發展到人工智能時代,腦力勞動逐漸占據主流,“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做強做大實體經濟、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等任務也隨之被提出,這些都要求勞動教育必須突出“以勞增智”的功能。勞動教育是連接理論知識與生產生活的橋梁,青少年在勞動中檢驗知識、發展知識、增強自身的動手能力,他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了成就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頁。勞動以人的身體為載體,促進血液流通、促使骨骼肌發育、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因此,開展勞動教育不僅鍛煉學生的腦力,而且讓學生的四肢得到伸展,最終達到“以勞強體”的目標。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學校通過與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創造多種勞動機會,比如,家務勞動、班級勞動和社區服務等勞動形式。但是,勞動教育并不意味著讓學生簡單參與體力勞動,體力勞動通常伴隨高強度的體力消耗,將勞動教育片面地等同于體力勞動既違背了青少年生理的發展規律,也違背了勞動教育的初衷,因此,要避免勞動教育成為一種懲戒機制和變相體罰的手段。

探討勞動中蘊含的美學意蘊是開展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一方面,勞動是產生審美觀念的必要因素。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勞動過程中不僅認識了世界,而且形成了對美的認識和評判尺度,基于勞動形成的審美觀念不僅滿足了人的精神追求,更為人們提供了想象的空間,使人性得到進一步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審美觀成為勞動教育“以勞育美”的理論來源。另一方面,“以勞育美”體現出美在社會層面的價值。人在勞動中塑造自我并且展現出屬人的特性,為社會傳播正能量,促使社會產生美的共識,這體現了“以勞育美”的社會價值。在各行各業涌現出了一批批如王進喜、焦裕祿、黃大年等優秀勞動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做出了不平凡的功績,他們的事跡被人人傳頌,他們在勞動中凸顯的優秀品質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并且這些優秀品質引領了社會發展,在全社會形成了“勞動者最美麗”的普遍價值認同,這正是“以勞育美”的社會價值表現。青少年在創造勞動作品的過程中獲得對美好事物的直觀感受,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同時,他們也在此過程中產生了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進一步促成了其大“美”概念的形成,使他們將帶有大“美”的價值觀念投入到以后的學習及工作里。

(三)勞動實踐觀教育:價值引領的最終實現

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并將這種觀念和態度帶入勞動實踐中,勞動實踐觀教育既是勞動教育的最終環節,也是勞動教育價值引領功能的最終實現。

青少年進行勞動實踐觀教育首先要端正勞動態度,參加勞動實踐。勞動者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勞動結果的好壞以及社會的勞動風氣,因此,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積極參加勞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指出了新時代對待勞動該有的態度,辛勤勞動既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又是人類勞動的基本特征之一??v觀歷史發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需要人們付出辛勤的汗水。即使在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的情況下,技術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但人們換來的卻是因發明和維護機器而付出的更繁重的腦力勞動??梢?,辛勤勞動不會因為勞動方式的變化而消失,在每個人實現全面發展以前,辛勤勞動作為勞動的特征之一是不會消失的。誠實勞動要求勞動者在從事勞動時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規范,對自己的勞動能力擁有正確的認識并且實事求是地對待勞動過程和勞動結果,力戒好高騖遠和不勞而獲的思想。創造性勞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支撐,這要求我們必須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同時創造性勞動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也發揮著重大作用。青少年的思維和身體正處于成長的黃金時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倡導創造性勞動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

其次,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榜樣意識,增強學生的精神引領。開展勞動教育與弘揚勞動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向勞動模范學習,使學生在勞動中弘揚并傳承勞模精神,爭取讓勞模精神成為師生道德建設的推動力量。敬業、實干不僅是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內核,更是學生道德建設的目標。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弘揚勞動光榮的責任。為了樹立青少年勞動榜樣意識,學校應邀請勞動模范進校園,讓學生直觀地、近距離地聆聽和感受勞動模范的光榮事跡和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優秀品質,引導學生向勞??待R、向勞模學習、爭做勞模。勞模教育為勞模精神的發揚和繼承提供了載體,勞模精神為勞動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源泉。因此,應引導青少年將勞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其融入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最后,拓寬勞動參與的范圍,增強青少年勞動實踐的能力。青少年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素質須在勞動實踐中得到提升,一方面需要拓寬勞動教育的參與范圍,勞動教育作為學校組織的課程之一不僅僅需要學校的努力,更需要社會和家庭兩方面的協同努力,讓青少年在實實在在的勞動中付出辛勤的汗水,感受到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以此增強他們勞動的獲得感和體驗感,杜絕所有虛假勞動。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鞏固勞動教育的成果、夯實勞動價值觀念、增強勞動能力,才能讓青少年得到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需根據青少年自身的發展規律制訂詳細的勞動教育方案,在兒童時期應讓學生做簡單的家務活動,以此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在青少年時期應讓學生參加生產活動或志愿活動,以此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在青年時期應培養學生專業性的勞動技能,以此使學生獲得社會生存的能力。勞動教育的成果需要在勞動實踐中檢驗,因為只有在勞動實踐中才能發揮出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只有讓學生參與勞動,才能夠培養出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情感,進而才能實現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

不過,在勞動教育成果的評價中需堅持價值中立的原則。通過觀察青少年在勞動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情緒變化以及勞動能力,對勞動教育成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量化考核的方式觀察學生參與勞動的全過程,從而在整體上做出不帶有個人主觀意志和情感的評價,青少年應當以此為依據,不斷改進,使自己努力成為尊勞、愛勞、繼承并發揚勞動精神的新時代青少年,從而才能在勞動過程中收獲可喜的勞動成果和幸福感。

猜你喜歡
勞動價值觀青少年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我的價值觀
青少年發明家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