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勞動觀教育:價值意蘊、問題審思與解決路徑①

2022-02-05 09:39
勞動哲學研究 2022年0期
關鍵詞:勞動青少年價值

李 磊

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即“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正確理解勞動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認識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價值、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1)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2021年10月25日檢索。?!毒V要》強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勞動觀念教育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觀包括勞動者的勞動認知水平、勞動價值態度、勞動行為規范。青少年群體正處于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勞動觀也正處在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能否擁有科學的勞動認知、正確的勞動價值態度、合理的勞動行為規范不僅對于他們的成長成才非常重要,而且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也極為重要,雖然他們現在是祖國的花朵,但未來他們卻是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因此,本文的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一、青少年勞動觀教育的價值意蘊

勞動觀是勞動者對勞動的根本觀點、看法和認識,是對勞動的本質、價值、功能和目的的整體理解。青少年勞動觀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為基礎,貫穿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教育之中的一整套科學的教育體系。青少年正處于勞動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積極幫助其樹立科學的、全面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勞動觀。因為,勞動觀作為人的一種意識而具有意識的能動性,會對人的勞動行為產生直接影響,正如馬克思所說:“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著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性地存在著?!?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頁。這就是說,人的勞動首先是一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在具體勞動之前,人其實就已經在頭腦中對勞動進行了觀念性的模擬。這種能動的觀念性模擬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勞動觀教育正是要讓青少年自覺意識到這種為人所特有的勞動意識特性及其對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奠基性的作用。

(一)完善青少年對勞動的認知:勞動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

勞動觀教育可以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勞動認知。恩格斯指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頁。,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人”是指“現實的個人”,正如馬克思、恩格斯說:“這里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4頁。正是通過勞動,“歷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的基礎上”(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頁。??梢哉f,勞動是人類歷史的真正出發點。因此,正確的勞動認知能夠使勞動者自覺地把對世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正確地認知和把握世界的客觀規律,為進一步自覺地改造世界提供普遍性指導。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勞動具有自由而全面發展人的功能。勞動作為一種人之為人所特有的活動,它具有體現并兌現人的價值的創造性功能,能夠使人擺脫動物性一面,而實現自我超越,即使得人的存在越來越具有屬人屬性,能夠實現與“德、智、體、美”的協同發展。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人的功能得到了最終體現和實現,正如同馬克思所說,那時“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頁。。因此,勞動觀教育能夠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勞動的真正含義,使得他們明白:人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自覺培養和形成科學的勞動認知,理解并認同唯有通過勞動才能實現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二)使青少年明白勞動是個人幸福和社會發展的紐帶,能夠促進二者統一發展

隨著分工與交往的發展,勞動不僅越來越成為個人發展的直接力量,也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說,勞動不僅創造了人本身,還創造了整個人類社會,勞動是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紐帶。特別是在個體生存全面社會化和勞動的創造性要求日益凸顯的當今時代,勞動,尤其是創造性勞動越來越直接地成為推動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勞動觀教育不僅要使得青少年理解勞動之于人生幸福和發展的根本性和重要性,也要使青少年明白勞動之于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根本性和重要性,并且使他們認識到個人的幸福與社會的發展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其實,越是個人的勞動越應當體現勞動的社會性,這不僅是由勞動的本質所決定的,也是由人的社會本質所決定的。一個人的勞動越具有自覺的社會性,就越意味著個人的社會性得到了彰顯、個人的價值得到了實現。此外,不難看出,人的社會本質決定了個人勞動要自覺服務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的發展同時也要為個人幸福和發展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對于個人來說,應當自覺把個人幸福與社會發展統一于自己的勞動奮斗中??傊?,勞動觀教育就是要讓青少年認識到:個人的發展要自覺地服務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的發展也最終會體現和實現個人的幸福。沒有離開個人幸福的社會發展,也沒有離開社會發展的個人幸福。個人幸福與社會發展是統一的,二者統一于勞動。離開勞動,不僅個人幸福無法實現,社會發展也無法實現。

(三)使青少年明白勞動能夠實現個人、自然和社會三者和諧統一

勞動不僅是實現個人幸福與社會發展的紐帶,也是實現人與自然相統一的橋梁,更是實現個人、自然和社會三者和諧統一的主體性中介。筆者以為,勞動過程其實是雙重關系形成的過程:既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過程,也是個人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人化的過程。前者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的生成過程,后者表現為個人與個人的社會承認關系的構建過程。在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即自然的人化過程中,其實人也在同等程度上被自然化,即人越來越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逐漸學會了尊重自然,并自覺地按照自然規律辦事,認識到自然的發展與人的發展是統一的,同時磨練了勞動意志并形成了勞動審美情趣。而人在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個人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認識到為了實現個人幸福的最大化,必須形成聯合的勞動共同體,結成勞動倫理關系,自覺、主動地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共同合作。在這一過程中,人逐漸學會了相互尊重,并能夠自覺地按照道德法則行事,認識到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統一的,同時形成了勞動美德并提高了勞動境界。勞動的雙重關系表明:個人一方面要通過社會(與他人的聯合勞動)來間接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并完成向自然的復歸,實現個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又要通過社會(與他人的聯合勞動)來間接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并完成向社會的復歸,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不過,在階級社會中,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關系的雙重性卻表現為勞動關系的雙重對立,即人與自然的對立和人與社會(自身)的對立,人不是向自然的復歸,而是遠離自然,人不是向社會(自身)的復歸,而是遠離社會。這是人和自然的雙重異化,即自然的異化和人自身的異化,本質上是勞動的異化。而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勞動關系的雙重性則表現為勞動的雙重統一,即人與自然的統一和人與社會(自身)的統一,那時人實現了向自然和自身的復歸,實現了個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因此,勞動教育要使青少年全面認識和把握勞動關系的雙重性特征及其重要性,并以人類社會的視野正確認識勞動異化現象,為消除勞動異化、實現勞動自由以及個人、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統一而不懈奮斗。

二、青少年勞動觀教育的問題審思

重提并重視青少年的勞動教育工作,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內在的應有之義,也是糾正當前青少年群體中存在著的不良、錯誤和扭曲的勞動觀的必然要求。當前青少年在勞動觀上主要存在認知偏頗、價值失衡、行為失范等方面的問題,原因主要在于勞動形態變化的沖擊、價值多元化的沖擊、家庭與學校勞動教育的不全面。

(一)青少年勞動觀問題之表征

青少年正處于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以及知識的獲取、觀念的塑造、行為的養成的重要時期。對于青少年勞動觀的形成來說,這一時期尤為重要??梢哉f,青少年有什么樣的勞動認知就會有什么樣的勞動價值取向,也就會導致什么樣的勞動行為。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從青少年的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行為中推知其勞動認知的情況。進一步說,勞動認知上的偏頗必然會導致勞動價值上的失衡和勞動行為上的失范,反之,勞動價值上的失衡和勞動行為上的失范也必然會反映出勞動認知上的偏頗。

1.勞動觀念認知上的偏頗

首先,從勞動的本體論上來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里,“勞動”是一個人類學本體論概念,勞動不僅創造了整個人類歷史,而且生產和再生產著整個人類社會,正如馬克思指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頁。人正是在勞動中使得自己的內在本質得到了外化、對象化和現實化,這一外化、對象化和現實化過程,也就是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所以,可以說勞動具有與上帝同等的地位,只不過勞動并不如上帝那樣是從無中創造了世界,勞動不是語言創世,而是在建筑學意義上創造世界的。也就是說,勞動必須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前提下和前人勞動成果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新的創造,由此才形成人類社會接續不斷和生生不息的人類歷史圖景。

此外,從人與動物的勞動行為區別上來看,任何一種人類勞動,看得見的雖然是勞動行為和勞動結果,但其實勞動動機或目的已經以觀念形態表象了勞動行為和結果。也就是說,在勞動行為和勞動結果之前,勞動者已經在意識中大致模擬了勞動行為過程并評估了勞動結果,而具體的勞動行為及其結果只不過是把觀念或意識形態的勞動加以對象化和現實化而已,這一觀念或意識形態的勞動正是人類勞動的獨特性。動物不存在這樣一個觀念或意識形態的勞動行為。動物的勞動行為完全受本能的支配,動物不會自覺地在觀念或意識中先行對勞動行為和結果進行模擬。正確的認識是:人的勞動雖然有其動物屬性的一面,但其本質上是超越動物性的,即人的勞動能夠使人逐漸擺脫動物性而越來越具有屬人屬性。

當前,一些青少年在勞動認知上出現了偏頗甚至混亂,他們把勞動片面地理解為一種沒有尊嚴的行為而產生了鄙視體力勞動的錯誤認知,甚至出現了“勞動可有可無、勞動意志淡薄、勞動情感缺失”等精神層面的反面案例。他們往往認為勞動課就是“走形式、走過場”,勞動完全是一種“體罰的手段”等。另外,他們對勞動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勞動就是賺錢的手段,勞動等同于人的可利用的工具”等實用論層面,而對勞動的屬人屬性、勞動創造美、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等價值缺乏足夠的認識與認同。這些都是勞動認知上偏頗的表現。

2.勞動價值取向上的失衡

勞動是手段與目的或工具與價值相統一的活動。勞動既具有類動物性的謀生性,又具有屬人屬性的需要性。在階級社會中,勞動創造了人,但這種創造具有二重性,勞動既發展著人,同時也折磨著人,既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福的,也就是說勞動的目的性和手段性并不是直接統一的,而是間接統一的,是在對立基礎上的統一。勞動在創造著人的同時,人也被動物化、物化和異化了。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本身才成為一種需要,并且成為人的第一需要,勞動的謀生性或被迫性才完全被消解,或者說勞動的手段性和目的性實現了直接的統一。而就當前來看,由于工具理性的盛行,勞動的工具性或手段性的作用被極大抬高,而勞動的目的性和價值性卻日漸消隱。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撕裂和對立鮮明地體現在人們的勞動取向上: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擇手段、不注重勞動過程、片面追求勞動結果、勞動動機不純、誠實勞動愿意度低。當前,青少年“勞動價值失衡”極端地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愿意勞動,認為勞動無價值和意義,如“空心病”、佛系文化、“躺平”等現象盛行;二是一味地追求不切實際的勞動報酬,企圖一夜暴富,不勞而獲;三是持有“物質第一,金錢至上”的扭曲價值觀,重物質勞動,輕精神勞動。

3.勞動行為上的失范

青少年體認勞動,從知到行,知外化于行,知在行中得到了確證,行又推動了知的深化。因此,行是勞動認知的重要表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8)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民日報》2018年9月11日第1版。這表明了勞動精神最終要在勞動實踐中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力量,這同時也對青少年從行為上表達自己的勞動觀提出了要求。勞動觀包括勞動的知與勞動的行,是知行合一。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知之不甚,行而不篤,都會導致勞動行為上的失范,青少年應當在行中不斷反思、總結以提升認知,并用提升的認知不斷指導行,形成相互促進、不斷提高的良性循環。當前,一些青少年因勞動觀念教育不足出現了勞動動力不足、懶于勞動等現象,這又導致他們不屑勞動、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他們因勞動認知偏頗而出現了勞動行為失范,也就更談不上熱愛勞動了;另外,雖然一些青少年受到了良好的勞動教育,但從知到行的轉化能力的不足導致了其勞動行為上的失范,這就在客觀上妨礙了他人勞動幸福和價值的實現,因而也就出現了勞動倫理問題,如在勞動過程中出現的個體的勞動價值與集體的勞動價值的沖突、對他人的勞動行為協調不力以及勞動分配不合理等現象,這些現象主要是由于主觀認知偏頗和客觀能力不足而導致的勞動倫理問題。

(二)青少年勞動觀問題之原因

面對以上青少年群體中出現的勞動觀問題,必須找到其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據以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筆者以為,對于青少年群體中出現的勞動認知上的偏頗、勞動價值上的失衡和勞動行為上的失范等問題,可以從勞動形態變化的沖擊、價值多元化的沖擊、家庭與學校勞動教育的不全面等方面進行分析。

1.勞動形態的急劇變化沖擊傳統的勞動認知觀

隨著分工的日益普遍化和數字信息時代的縱深發展,勞動日益呈現出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特征,勞動的非物質性越來越顯著,傳統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界限日益模糊,這給傳統勞動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造成了劃分勞動主體、勞動對象、勞動形態以及勞動評價標準等的困難。在人們的傳統勞動中,勞動主體、勞動對象、勞動形態以及勞動評價標準的界線是分明的,具有一定的時空性,而現代的勞動形態,特別是智能勞動和數字勞動的出現,已經打破了時空的界線,打破了生活與工作的界線,而具有了無主體性和超時空性等特征,由此而產生諸如:誰在勞動?勞動對象是什么?勞動成果是什么?按何種標準分配勞動成果等一系列新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因為勞動的明晰性問題是一個根本性問題,這涉及勞動分配正義的根據和合法性問題。筆者以為,勞動形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趨勢并沒有改變勞動創造價值的科學論斷,而只是使得勞動創造價值變得日益復雜化,特別是創造價值的勞動主體日益復雜化,因此首先必須確定勞動的主體。因為只有找到勞動生產的主體,才能找到勞動分配和勞動正義的主體性根據。當前勞動認知領域的偏頗、甚至混亂,主要原因就是勞動主體不清晰,從而導致勞動者的勞動所得與實際的勞動付出嚴重不相稱,而不勞者卻以勞動者的名義獲得遠超應得的份額,這就導致勞動價值論受到很大質疑、勞動正義問題日益突出并進一步扭曲了人們的勞動認知觀。而青少年群體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傳統的勞動認知觀并沒有在他們內心完全確立,另一方面新型的勞動形態又在沖擊和瓦解著他們已經部分確立的傳統的勞動認知觀。

2.社會價值的多元化日益消解勞動價值觀

隨著網絡自媒體等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各種附帶主義傾向和消極意識形態價值取向的信息(視頻、圖片、文字)迅速占據人們的頭腦,表現為極端的個人主義、精致的利己主義、金錢至上主義、價值虛無主義、躺平或佛系的人生觀,并不斷地沖擊、動搖、瓦解著人們的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等價值觀。勞動非但不能創造幸福和美好,反而創造不幸和痛苦,勞動似乎成為一種原罪,成為低賤者的標配。不可否認,我們雖然消滅了階級對立的矛盾,但階層之間的矛盾還是大量存在的,雖然這是一種人民內部的矛盾,但如果不謹慎、正面地回應和解決,很可能在各種消極思潮的沖擊與裹挾下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因此,有關部門一方面應當大力整治網絡環境,在阻遏各種消極思潮自由泛濫的同時大力弘揚以勞動創造價值為核心的主流價值觀,并且還要著力縮小貧富差距,大力推進共同富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成果落實在每一個人身上,使得全體勞動人民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要特別加強對于青少年勞動價值觀的引導,因為當前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和消費主義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勞動創造價值的具體過程及其艱辛程度,這不僅使當今青少年群體缺乏對勞動的真實體認,而且使得他們難以體會勞動創造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崇高性。

3.家庭與學校勞動教育的不全面導致勞動行為失范

青少年科學勞動觀的樹立,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勞動觀教育。但是當前無論從家庭來看,還是從學校來看,勞動觀教育都存在不全面的問題。勞動觀教育既是勞動行為的教育,也是勞動知識的教育,是勞動的知與行的統一性教育,本質上是勞以成人的教育,二者不可偏廢,否則都會造成青少年勞動行為上的失范問題。從家庭來看,家長出于心疼或愛護孩子的理由,從小就以代勞的方式剝奪了孩子的勞動權,導致孩子逐漸形成了輕視勞動、不勞而獲的消極觀念,養成了依賴別人、理所應當的消極價值觀。家長錯誤地教導孩子:“要學習好,否則將來就要去勞動?!奔议L習慣性地把體力勞動視為不努力學習的人的專屬行為,而把學習書本知識的腦力勞動視為全部勞動,人為制造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緊張與對立。這種對勞動認知的片面會給孩子錯誤的導向。我們知道,家庭是青少年勞動觀教育的第一個學校,是形成青少年積極勞動、自主勞動、熱愛勞動等正確勞動觀的“母?!?,但是由于勞動教育的不當和不全面,目前從整體上來看,家庭教育是不夠格的。另外,從學校來看,學校至今還未摸索出科學、規范、統一、有效的勞動教育體系,理論勞動課程“講什么”,實踐勞動課程“如何做”都尚處于開發、形成的階段。部分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只注重知識性講解,而輕視勞動實踐。即使有實踐課,也只是走走過場,只是當作“體驗式”的活動,抑或在形式上將勞動教育歸為職業教育,而將勞動實踐拒之門外,這些現象對青少年勞動觀的養成以及勞動精神的樹立都是有害無益的。

三、青少年勞動觀教育的解決路徑

針對當前勞動觀教育中出現的勞動認知偏頗、勞動價值失衡、勞動行為失范等問題,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上,筆者以為,必須構建全面科學的勞動認知教育、以勞動精神為核心的勞動價值引領教育、以創造性勞動為關鍵的勞動行為教育。

(一)認知向度:構建全面科學的勞動認知教育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包括:勞動自然觀、勞動社會歷史觀、勞動價值觀、勞動人生觀等方面,這也是勞動觀教育的主要內容,構建青少年全面科學的勞動認知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勞動自然觀。自然是勞動的對象,離開自然這一對象,勞動就如無米的巧婦,難有作為,同時自然又是勞動的前提,作為勞動的主體即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與自然的統一是勞動基礎上的統一。離開勞動,人難以成為人;同樣,離開勞動,自然界也不是現實的感性自然界。真正的自然界始終是人的感性自然界,是勞動的對象自然界,是人的意識的對象自然界??茖W的勞動自然觀認知能夠培養學生的人類自然共同體意識,使學生深刻領悟到:改造自然要以尊重和保護自然為前提,保護自然即保護我們人類自身。第二,勞動社會歷史觀。社會是勞動的社會,歷史是勞動的歷史。勞動是認識社會和歷史的一把鑰匙。何為社會?社會無非是各種勞動分工與交往而產生的龐大而復雜的組織網絡,與自然界一樣,它也有自己的內在規律性,這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何為歷史?馬克思說,歷史不外是人的勞動過程,表現為生產方式的變革和人的謀生方式的變化。勞動的社會觀和歷史觀表明人是自身的創造者,正是人靠自己的勞動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和社會。從來就沒有創世神,每一位勞動者都是創造人類社會和歷史的主人。勞動教育應教育青少年形成科學的勞動社會歷史觀,幫助他們形成自覺、主動創造歷史和奉獻社會的認知與意識。第三,勞動價值觀。當前,勞動創造價值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在于勞動創造主體難以界定,這與日益發達的社會分工有很大關系,比如一件商品,參與者眾多,不僅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涉及人機之間的關系,而這些人又可能跨越了行業、地域、民族、國家等界限。勞動主體變成一個共同主體概念,勞動創造價值并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勞動形態本身,特別是勞動者自身,而這又會導致勞動分配更加復雜化。對于新型的勞動價值觀,筆者以為,并不是勞動不再創造價值,而是勞動主體本身日益復雜化,變得越來越難以界定,從而導致勞動價值認定越來越難以操作。這要求我們在堅持勞動價值觀的同時,迫切需要對勞動主體和分配正義進行研究。這也是青少年勞動價值觀的重點。第四,勞動幸福觀。消費并不能使人獲得真正的幸福,唯有建立在誠實勞動基礎上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也才能實現幸福的深層次確證。勞動幸福是與人的類本質相符合的,勞動創造了人,并發展了人,成為人理所當然的最高的幸福。目前主要流行一種消費主義的幸福觀,這是一種錯把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滿足等同于幸福的片面的幸福觀。奉行消費主義的幸福觀,容易導致我們把勞動視為不幸福的,錯誤地認為幸福是一種索取,而不是創造。其實,真正的幸福是勞動生產出來的,這是一種有尊嚴的幸福,并且堅持勞動創造幸福能夠形成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社會氛圍。我們要教育學生認識到消費主義的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唯有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二)價值向度:構建以勞動精神為核心的勞動價值引領教育

青少年勞動觀教育最主要的是培養一種精神——勞動精神,并以勞動精神為核心帶動其他精神的培養。勞動精神的培養需要挖掘和汲取各種思想資源,可以從歷史資源與現實資源兩個方面挖掘和汲取。第一,要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和汲取勞動精神資源。比如,傳統文化中有庖丁解牛、愚公移山等傳統勞動精神代表??梢岳矛F代科技,以神話故事、詩詞歌賦、歷史典故等形式情景式再現這些古老的勞動精神代表。這樣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增強了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感,又培養和陶冶了青少年的勞動精神。第二,要注重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中挖掘和汲取勞動精神資源。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有大量的關于勞動的論述,比如勞動創造人、勞動與人的類本質、勞動與人需要、勞動與人的全面發展、勞動自由、勞動解放、勞動與道德修養等,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精神資源正是我們當前青少年勞動精神觀教育的重要資源。積極引導青少年接觸和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有關勞動論述的著作,對做好青少年的勞動精神教育的價值引領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有關部門要聯合家庭和學校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勞動風尚,形成“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勞動奮斗風氣,形成“勞有所得,不勞不得”“勞動平等,因勞稱義”“勞動光榮,勞動幸?!钡鹊膭趧觾r值導向,用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助力青少年勞動價值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第四,創建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和網絡空間環境。掌握勞動觀教育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立足社會勞動環境,做好輿論引導,促進青少年的勞動觀教育,推動以勞動精神為核心的勞動價值指引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三)實踐向度:構建以創造性勞動為關鍵的勞動行為教育

勞動觀教育不僅要教育學生積極勞動以及怎樣科學、合理地勞動,更為重要的是要教育學生學會進行創造性勞動。因為只有創造性勞動,才能完全彰顯勞動的價值和幸福內涵。創造性勞動使“我的勞動是自由的生命表現,因而是生活的樂趣”(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8頁。。因此,青少年勞動觀教育最為關鍵的是創造性勞動觀的教育。為此,在青少年勞動觀教育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第一,家庭勞動觀教育要注重勞動創新性理念的啟發性教育,培養青少年勞動創新的態度和習慣。使青少年以勞動能力為核心,并在已有勞動能力的基礎上嘗試創新性提高和發展;第二,學校勞動觀教育要搭建“以勞育人”的創新平臺。要加強勞動創新精神的引領,傳遞勞動創新的價值,以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勞動創新的氛圍,向學生傳遞創新的文化觀念,激發他們創造性勞動的興趣和意識,使他們自覺踐行奮斗、奉獻的勞動意志品質。第三,凝聚社會資源,合力打造勞動創新的教育宗旨。教育青少年在新時代關注新興行業、新興事物,鼓勵他們主動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滿足青少年學習新工藝、新技能、新方法的社會資源,讓青少年在創造性勞動中不斷實現人生價值,完善自身的勞動觀。

猜你喜歡
勞動青少年價值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青少年發明家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一粒米的價值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給”的價值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