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劍川縣羊岑鄉優質馬鈴薯綠色高產種植技術

2022-02-10 14:18楊金梅
農業工程技術 2022年29期
關鍵詞:薯塊種薯可濕性

楊金梅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羊岑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劍川 671305)

馬鈴薯屬茄目、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階段包括休眠期、出苗期、幼苗期、薯塊發生期、薯塊膨大期、薯塊成熟期等。根據生育期長短,可以把馬鈴薯分為早熟、中熟、晚熟品種。馬鈴薯喜涼,土溫4℃以上即可萌動發芽,5~7℃幼芽生長,土溫高于25℃時薯塊停止生長。隨著國家糧食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馬鈴薯種植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需結合實際加快推動應用綠色高產馬鈴薯種植技術,為提高產量和品質奠定堅實基礎。

一、選地與整地

馬鈴薯是茄科作物,不宜連作,前茬作物不宜為烤煙、茄子、辣椒、西紅柿等,需輪作倒茬。馬鈴薯耐貧瘠,以耕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疏松、不易積水的砂壤土或壤土為佳。一般土壤整地深度需達25 cm 以上。旱地需深翻細耙;稻田地需在水稻收獲后盡早耕翻,播種前開好邊溝、中溝等排水溝。

二、品種選擇與脫毒種薯應用

馬鈴薯易被病毒感染,退化快,為確保產量,每年種植都需要購買一級脫毒種薯,盡量不要使用自留種薯,也不要種菜用薯。合格的脫毒種薯抗病性較強,可以避免發生病毒病、環腐病、黑痣病、黑脛病等。根據生產條件、產品用途等選擇適宜的品種,未種植過的新品種需先試種。海拔800 m 以下低熱河谷地區可選擇早熟品種,如費烏瑞它、中薯3 號、中薯5 號、黔芋8 號等;海拔800~1500 m 的旱作區可選擇中熟品種,如宣薯2 號、黔芋6 號、黔芋7 號等;海拔1500 m 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可選擇晚熟品種,如威芋5 號、威芋7 號、青薯9 號、宣薯5 號等。

三、種薯處理

1、選種與催芽

播種前,剔除病薯、爛薯、老齡薯(芽很長、薯塊干癟)。由于品種不同,馬鈴薯休眠期在1~3 月不等或更長,接近播種期還未通過休眠的種薯需進行催芽處理??商崆? 月攤晾在室溫18~20℃的室內,散射光下自然催芽;也可提前1 周,用10~20 mg/L 赤霉素噴灑化學催芽。一般秋冬播使用當年生產的未通過休眠期的種薯需進行催芽;2~3 月播種時大多種薯已通過休眠期,不需要進行催芽處理[1]。

2、切塊

30~50 g 的種薯不需切,直接整薯播種。大于50 g 的薯塊要在播前提早2 天切塊,每個切塊在50 g 左右(雞蛋大?。?,帶1~2 個芽眼。準備2 把切刀,置于75%酒精或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消毒,切到病爛薯時更換切刀,交換使用。

3、拌種

藥劑拌種可以預防干腐病、環腐病、黑脛病、黑痣病等病害。薯塊切好后,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0.5 kg+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kg+72%農用鏈霉素30 g 或噻霉酮(細剎)150 g+滑石粉15 kg,可拌種薯1000 kg。拌種后晾干切口水分,促進切口愈合。注意,不要堆放在不通風的室內,避免爛薯[2]。

四、播種

1、確定播期

冬、春種以出苗后避開霜凍為準,秋種以在早霜到來前能成熟收獲為準。一般800 m 以下低海拔區冬種在12 月中下旬至1月中旬播種,4~5 月收獲上市;800~1500 m 中海拔區春種在1 月下旬至2 月中旬播種,6~7 月收獲上市;1500 m 以上高海拔冷涼區在2 月下旬至3 月播種,9~10 月收獲上市;熱量好的地方秋種在8~9 月播種,2 月收獲上市。

2、種植方式

各地根據生產條件、品種特性、產品需求等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生產上常采用凈作或間套作,播種方式有平作和壟作,壟作又分單壟單行、大壟雙行兩種,其中以大壟雙行播種為佳。早熟馬鈴薯推薦應用地膜覆蓋技術,可提早采收上市期,增加種植效益。一般習慣1 m 開廂起壟,壟溝寬20.0~26.7 cm,深16.7~20.0 cm,壟寬73.3~80.0 cm,每壟種2 行,品字排列,窩距26.7~30.0 cm,畝播4400~5000 窩。

分帶輪作套種:1.67 m 開廂種2 行,窩距23.3~26.7 cm,畝植3000~3400 窩。寬廂寬帶:寬帶種馬鈴薯3 行,占地1 m,行距0.5 m,窩距23.3~26.7 cm,畝植2800~3200 窩。早熟品種適當密些,中晚熟品種可稍稀。

3、施足底肥

馬鈴薯是喜鉀作物,需施足底肥,確保氮磷鉀協調,同時增施鉀肥;也可選用配方肥,做到增施農家肥、商品有機肥。推薦腐熟農家肥每畝用量不低于1000 kg,或商品有機肥不少于300 kg,15-15-15 復合肥60~100 kg,硫酸鉀10~20 kg;也可選用高鉀薯類專用復合肥,用量根據土壤肥力適當調整。需要注意種肥分離,避免燒種[3]。

五、田間管理

地膜覆蓋栽培時,出苗期及時放苗引苗,防燒苗,保全苗。白膜覆蓋易觀察出苗、利于引苗;黑膜覆蓋建議采用打孔播種技術,在膜上覆一層細土促進出苗,不需放苗、引苗。高溫天氣要及時放苗,以免燒苗,造成缺窩、斷壟,影響產量。露地種植及時除草、中耕、培土,促進幼苗生長,遇干旱需澆水保苗。幼苗期發現生長緩慢、苗弱、遲遲不能封行的地塊要適當追肥提苗,每畝施尿素5~10 kg。薯塊膨大期可葉面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根莖寶等葉面肥。植株長勢過旺、徒長可進行化學調控,如噴施烯效唑。

六、病蟲害防治

根據劍川縣羊岑鄉馬鈴薯產區病蟲害發生特點,重點防控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兼顧預防黑脛病、黑痣病、瘡痂病、環腐病等;蟲害主要預防小地老虎、蚜蟲、瓢蟲、馬鈴薯塊莖蛾等。s 踐行“綠色理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綜合應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措施,輔助使用化學防治措施。

1、綠色防治

輪作倒茬,前作作物不能是茄科;選擇抗病性較強品種,使用合格的脫毒種薯,重視種薯拌種處理技術的使用;利用黃板、殺蟲燈等誘殺害蟲;保護利用自然天敵,創造有利于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使用性誘劑誘殺夜蛾等害蟲,生長期加強病蟲情監測。

2、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

劍川縣羊岑鄉歷年晚疫病發生較重,苗期至成熟收獲期需重點預防,該病有“馬鈴薯癌癥”之稱,防治不當會造成嚴重減產。出苗后定期田間觀察,出現中心病株要立即拔出并帶出田間無害化銷毀,并對中心病株周邊重點消殺,種植地統一藥劑防控。

生產上建議苗齊后20 天噴施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等保護劑,避免晚疫病大爆發;出現中心病株后使用氟吡菌胺·霜霉威鹽酸鹽687.5 g/L 懸浮劑(銀發利)、烯酰嗎啉等治療劑,間隔7~10 天施藥1 次,建議防治3~4次。防治時避開雨天、晴天中午,選擇陰天或晴朗天的早晨或午后噴霧防治。選用高效植保器械,藥劑需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不得隨意增加用量與次數。

七、收獲與貯藏

植株50%莖葉枯黃達到生理成熟即可收獲。也可根據市場銷售情況,適當提早采收上市,爭取更大經濟效益。機械收獲時,機收前5 天殺秧。為保證收獲質量,應選擇晴天采挖,讓薯塊在田間晾干表面水分后再撿拾。按照薯塊大小進行商品分級、裝箱裝袋,注意挑出爛薯、破薯、綠薯。地膜覆蓋地塊收獲后需將地膜撿出,交到地膜回收處,減少“白色污染”,做到清潔生產。短期不銷售薯塊在陰涼通風處堆放2~3 天,然后再入窖貯藏,貯藏前用硫磺或百菌清熏蒸消毒貯窖,貯存量控制在貯窖容量的2/3 以內。貯藏期需避光,加強通風,溫度控制在4℃左右,濕度不高于75%。

八、結語

馬鈴薯種植要結合當前氣候條件、種植制度,選擇優質馬鈴薯品種,并規范馬鈴薯栽培環境,為提高產量和品質奠定堅實基礎,確保生產的馬鈴薯綠色生態安全。

猜你喜歡
薯塊種薯可濕性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在蠶種生產上的應用報告
香蔥疫病與霜霉病如何用藥劑防治
10%嘧草醚可濕性粉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
給馬鈴薯催壯芽可增產10%
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應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紅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馬鈴薯使用技術實驗總結
紅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塊儲藏腐爛原因及防止對策
脫毒馬鈴薯技術要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