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南地區民間傳統布貼繡手工藝在服飾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2022-02-11 09:01陳慶菊
湖南包裝 2022年6期
關鍵詞:湘南針法刺繡

陳慶菊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1 湘南布貼繡手工藝的文化意蘊

湘南布貼繡亦稱貼補繡,是設計者在服飾用品上采用布、綢、絨、呢、彩線等原料,按設計的圖樣構成分解成的圖片小樣剪成小片,貼在繡料上,在圖樣與繡面間襯墊棉殼子,使圖樣隆起形成立體感的紋飾,用線在紋飾周圍用各種針法繡制裝飾點綴,空白處用匹配的紋樣加以刺繡所進行貼補繡的一種傳統民間服飾手工藝形式,其制作過程采用選樣、制模、加襯、固定小樣、固定整樣、配線繡制等工序完成[1]。湘南布貼繡品畫面呈現凹凸起伏的層次感,具有立體的浮雕之感。

布貼繡來源于生活,“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2]。湘南今郴州地區,與廣東接壤,聚居著漢族、瑤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人們為了調適生活環境以滿足自身生活需要和審美需求,各民族的服飾文化伴隨歷史的發展和演變在不斷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創造出了具有地域民俗風情的湘南布貼繡手工藝。造型簡潔拙趣,動物取其神而略其形,色彩對比強烈,有瑤繡繁密、斑斕、艷麗的效果,同時還具有粵繡釘線(釘金繡)華麗的特點。

從古至今,任何民族必然身處多種文化同時并存的現實環境之中,湘南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是民族文化生存、發展的根本和命脈;交流使區域文化在歷史進程中更顯得豐富多彩,更具有生機和活力。湘南布貼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吸納各族文化,經歷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動物、植物花卉等題材的不斷演變,圖案題材趨于簡化,多取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形態,如蝴蝶、鳥、豬、虎、荷花、石榴、瓜、果等,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崇拜的吉祥觀。人們常常把多種艷麗的動物與植物花卉圖案組合貼繡在孩童的服飾上,以祈求它們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由此,也體現人們對大自然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朦朧美的追求。如圖1 湘南地區流傳的八瓣花蝶紋樣兒童圍嘴,圍嘴的造型是由八瓣構成,圖案采用了8 只蝴蝶、8 個桃與枝葉交織,造型洗練,有兒童稚拙童趣,色彩上運用深青色和深藍色襯底托出花卉紋樣,刺繡工藝融合了粵繡釘金的特色,層層艷麗的色彩運用顯現高雅之感。蝴蝶、桃圖與款式融合的運用既是實用性和裝飾性的表達,更是一個民族生計模式與思維方式的文化傳遞,蝴蝶象征著和平、自由、愛情堅貞,桃隱含著生育、健康、長壽的寓意。蝴蝶和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圖1 湘南地區流傳的八瓣花蝶紋樣兒童圍嘴

近年來,筆者通過對湘南民間傳統布貼繡的研究,感受到湘南地區布貼繡外貌特征有粗獷與精細、質樸與高雅之分,這與布貼繡款式的造型、布料和線料的選材、紋飾、色彩搭配、刺繡針法工藝等是分不開的。精細之作,不論是材質和款式還是色彩和針法的運用都非常巧妙。粗獷之作,在材料上不需講究,通常用做服裝剩下邊角碎布,把不同材料、花色的布“拼貼”起來,在紋飾與布面之間夾放布殼子,讓畫面產生立體感,用不同的色線和針法等繡制,呈現著樸實的自然美。

現如今布貼繡在現代服飾設計上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如圍嘴、兜肚、抱枕、包、床席、服裝的衣領、衣襟、衣背、托肩、衣袖、裙邊、褲腳等部位。當下隨著人們對中國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不斷研究,各種設計元素和技法相互影響,并不斷在服飾設計中進行創新運用,創造了無數優秀作品,備受消費者的青睞。如何將湘南布貼繡手工藝這一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的民族民間手工藝表現形式,運用于現代服飾設計教學中來進行創新設計,讓傳統民間手工藝植入當代服飾設計,增強服飾品的多樣性,使現代服飾設計作品更具創意感,更能滿足消費者與眾不同的個性,并可以使其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這是值得導入課程設計、在課程環節中與學生深入討論、研究并做出創新的事情。

2 在繼承民族服飾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強化設計元 素的創新

中國民族服飾傳統元素是以服飾的題材、款式造型、色彩、圖案以及工藝等要素構成。湘南民間布貼繡手工藝品是各民族之間傳統服飾元素相互融合所創造的“美”的文化,承載著湘南地區多民族人們“調適環境”的生活觀念和符號表達形式,千百年來服務于人們的民俗傳統和日常生活,是各民族生計模式與思維方式的反映與呈現。

在服飾設計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知民族文化符號的表現形式,找出民族服飾傳統元素的內在關聯性,分析湘南布貼繡元素特色與工藝技法之間的相互影響,強調傳統元素創新的觀念,根據當代時尚設計所需來強化設計元素的創新。正如賀學君[3]所說:“一切現存的非物質文化事項都需要在與自然、現實、歷史的互動中不斷生發、變異和創新,這也注定它處于永不停息的運變之中??傊?,特定的價值觀、生存形態以及變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質文化的活態性特性?!笨梢?,湘南布貼繡品如何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需要人們以民間藝術為底蘊,結合現代服飾設計的方法改造和優化產品造型和制作過程,在服飾設計實踐教學中,把布貼繡元素從形狀、材料、質感和內部結構通過現代造型樣式來加以創新,與人們所需設計的服裝相結合進行“創造”,來增強服飾品的多樣性,使現代服飾設計作品更具創意感,用設計開發創新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與眾不同的個性需求,吸引更多的人消費。

如何讓學生在繼承民族服飾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強化設計元素的創新,把靈感轉移成為設計創意,筆者贊同“寓意與技能教育于創造性思維之中”的教育觀念[4],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并正確引導他們,根據自己對自然界事物形態的認識進行想象加工變形,嫁接成新的事物,使之抽象化并賦予它新的生命。譬如,王東霞同學設計的海豚公子抱枕(圖2),抱枕以海豚為主圖、魚為輔助圖案構成,造型簡潔愉悅。在此之前,傳統布貼繡圖案的用色表現大多以圖為深色底為淺色或圖為淺色底為深色的表達方式。王東霞同學在圖案的用色上采用了圖底都相同的淺色進行創新設計,白色海豚圖案與白色底布中間夾有布殼子,邊沿用黑色繡線施鎖邊針法刺繡,下端鞋子與背鰭處分別用深綠、淺綠色施平針和釘線刺繡,白色底布上用金黃色線施辮子針、平針完成魚和裝飾線的表達,凸顯其層次感和立體感。海豚公子圖案用擬人的手法表達,賦予了它新的生命,意為善良、吉祥和美好的使者。

圖2 海豚公子抱枕

3 湘南布貼繡手工藝在現代服飾設計教學中的借 鑒與運用

筆者在教學中將湘南民間傳統布貼繡手工藝進行了不斷實踐探研,對題材、制作工藝、技藝特征、審美取向與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內容進行闡釋,通過教學互動,發現學生的服飾設計作品在不斷創新。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傳統八瓣圖進行模仿制作,以此熟悉布貼繡工藝的制作過程,如選樣(設計圖樣)、制模(打殼子)、加襯、固定小樣、固定整樣、配線繡制等。此后,通過將傳統布貼繡融入現代審美,對服飾作品的款式、造型及色彩搭配等進行了創新。譬如,嚴蓉同學設計的蝸牛紋樣兒童圍嘴(圖3),圍嘴的造型是由一瓣橢圓構成,圖案采用了一只蝸牛,造型簡潔靈動、拙趣,色彩運用紅色與金黃色組合,紅色與金黃色之間鑲黑色的邊條,使其層次分明,黃色的蝸牛紋樣與紅色底布中間夾布殼子使其更立體,蝸牛象征著努力、積極向上,也寓意著不屈不撓、鍥而不舍的精神。刺繡工藝借鑒布貼繡的平繡、釘線、辮子繡,上端夾有金線金黃色面料融合了粵繡釘金的特色,艷麗的色彩富有高雅之感。再看嚴蓉同學設計的植物花卉兜肚(圖4),款式造型由扇形分區鑲嵌包邊條組合,下擺嵌有流蘇,主題圖案以簡化的植物花卉圖案構成,圖案中的花兒分別以黃色、粉紅搭配深藍色葉,施平繡、釘線、辮子針法進行刺繡,面料以正紅色綢緞為底,襯托出花卉紋樣更為艷麗。兜頭搭配金黃色影花紋綢緞,金黃與紅色面料交界鑲黑色邊條進行調和,黃色的流蘇更顯靈動活潑,使整體造型洗練而不失靈性,適合現代人的審美。

圖3 蝸牛紋樣兒童圍嘴

圖4 植物花卉兜肚

湘南布貼繡在演變和發展中創作題材源于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人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基于對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的認識進行加工和改進,得出的圖案變化多端?,F代人對創作題材圖案的設計有了新的創想,如嚴蓉同學設計的蝸牛紋樣兒童圍嘴,明知蝸牛背負著重重的殼,步履艱難,路途遙遠,卻賦予蝸牛微笑的表情,以此設計來表達對未來充滿了執著和希望,反映了年輕一代人對生活的態度,學會學習蝸牛腳踏實地、務實向上的精神。再看郭嬌陽同學設計的臉譜京字肚兜(圖5),該設計以多種臉譜團化為一個圓形,既表達了京劇人物的不同性格,也傳遞了多民族和諧共處、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涵。

圖5 臉譜京字肚兜

古往今來,人可以因服飾的美麗而得到尊榮?!犊脊び洝分袑懙溃骸疤煊袝r,地有氣,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5]”筆者認為湘南布貼繡品的靈魂離不開好的刺繡材料、款式(形制)、紋飾、針法和技法。

湘南布貼繡在服飾造型中對面料材質的表達是服飾造型藝術重要的表現形式,面料的色彩常會作為構成畫面的色彩搭配的標準。常見取材除用各色布料、絲線、紗線外,還需用棉布材料和糨糊打的殼子來表現圖案墊高的輔助材料,使工藝技法呈現立體效果。

湘南布貼繡針法有著刺繡最獨特的技藝。圖案空白處用彩線補添刺繡裝飾畫面,針法技藝選用得當,繡品呈現律動的藝術效果。繡線顏色多樣,針法大致可分為平繡、釘線、網繡和金線繡等,繡線常取與繡品相匹配的花紋顏色,刺繡針法施針帶線講究“亮麗、均勻、齊整”。也就是說,用線時色彩亮麗,對比強烈,過渡自然;刺繡時用針的過程中針尖和針腳都得均勻整齊,線條舒暢,針距均勻,層次分明。在釘金線繡時,先要用繡線“走針”固定,使用平針的針法,根據繡片的形狀,以鮮艷的金色施繡。釘金線是湘南布貼繡常用的針法之一,如湘南地區流傳的兒童四瓣花刺繡圍嘴(圖6),圍嘴款式由四瓣形構成,每瓣紋飾選用了花、鳥、蝴蝶圖案共存造型,圍嘴中間以深色襯底托出抽象花卉紋樣,瓣與瓣之間的花葉與外圍底色中間縱列構成4 只有趣的抽象蝴蝶,抽象的花卉輪廓線用金線刺繡,抽象的蝴蝶與具象的花鳥在造型上表現得拙趣、洗練而不失靈動;外圍四瓣橢圓形淺底色上繡著具象的花鳥,整個畫面用色明快,對比性強,虛實與共,繡面起伏有條不紊地變化,呈現出多種層次,形成了極強的立體感;刺繡采用接針、辮繡、打子針等多種手法表現,畫面釘金線融合了粵繡的特色,給人一種高雅富貴之感。由此,可以使人們產生美的聯想,帶來美的感受和情趣。

圖6 湘南地區流傳的兒童四瓣花刺繡圍嘴

再看筆者與學生借鑒傳統布貼繡工藝、在教學中從選樣、制模、加襯、固定小樣、固定整樣、配線等各個步驟中進行了專業指導共創完成的服飾床席作品,該作品也可作為茶席使用(圖7)。床席以深綠夾有黃色不規則花紋面料作床席邊,中間面料以金黃色緞面為底,高貴優雅;內配5 個簡潔的青蛙、荷花、荷葉圖,圖形底下襯有布殼子,色彩亮麗,對比強烈,過渡自然;刺繡時針法均勻整齊,線條舒暢,針距均勻,層次分明。筆者及其學生以此工藝技法使圖案立體生動,宛如自然景觀映入眼簾。

圖7 床席圖

為貼近現代審美的需求,筆者設計了簡筆花卉服飾披肩(圖8),該披肩也可用作茶席用,其用深藍作邊,本白做底,上貼繡三朵紫色花瓣和兩朵裝飾花瓣,使其豐富了作品的層次感,刺繡藤枝采用辮子針法進行曲線連接,使其形成韻律感。

圖8 簡筆花卉茶席圖

通過在教學中掌握一定創新創意過程的設計規律性,尋找客觀事物與主題相關聯的元素,吸收傳統造型元素中的精華。圖9為曾文娟、邱情設計的虎圖、貓圖抱枕,其中,曾文娟同學設計的虎圖抱枕圖形以變形的老虎用黑、白、紫、綠、黃色構成其形態,面料以紅色作底,中間夾布殼襯出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更顯百獸之王的威嚴;而邱情同學設計的貓圖抱枕圖案呈幾何圖形,眼睛部位以多種色彩拼接成圓形,有趣地表達了貓的形態。學生作品成果形式多樣,教師在作品完成后及時對學生作品設計進行了講評和指導,為學生的布貼繡工藝進行專業性指導,使學生在布貼繡工藝上有重點地提升個人技能,為未來的設計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圖9 虎圖、貓圖抱枕

4 結論

我們應當弘揚民族精神,以“古為今用”的思想理念,品味著古老的神韻[6]。傳統的布貼手工藝有著自身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但“保持傳統并非單純的重復傳統”[7]。湘南布貼繡在服飾造型中的藝術表達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內涵,值得學生們借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布貼繡傳統工藝制作的整個過程,對學生進行手把手教學,使學生學會選樣、制模、加襯、固定小樣、固定整樣、配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學習布貼繡手工藝過程中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布貼繡融入符合時代審美的設計理念,賦予飾品新的生命力,使現代服飾設計作品更具時代感,用獨特的設計來開發創新產品,以此滿足消費者與日俱進的審美需求,體現不同人群與眾不同的個性,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布貼繡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歡
湘南針法刺繡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通督調神針法結合推拿治療頸源性失眠的臨床觀察
清新唯美的刺繡
湘南學聯綻放永不凋謝的初心之花
湘南起義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李雅華:精美的石頭能“刺繡”
朝醫太極針法操作規范
刺繡新生
謝湘南的詩
阻力針法聯合針刺后溪穴治療頸肌筋膜炎10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