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生歷史意識的培養策略

2022-02-18 11:57魯海燕
今天 2022年16期
關鍵詞:知識點意識歷史

魯海燕

(杭州市淳安縣姜家鎮初級中學 浙江 杭州 311722)

1.歷史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近年來引起教育者的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首先必須了解目前學生歷史意識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1.1 初中生歷史意識現狀

經教學實踐及調查發現初中生歷史意識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實證意識,不懂論從史出,學生只會死記知識點,缺乏對材料的分析歸納理解能力,對課外材料無所適從,不懂從史料中概括出結論。

(2)割裂歷史知識點,不會思考聯系。歷史知識點割裂,學生不能多角度全方面去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

(3)無法形成見解,不知以古鑒今。學生無法形成自己的歷史見解與歷史評價,缺乏以古鑒今的能力。

1.2 原因分析

1.2.1 教材枯燥,材料欠缺,缺乏練習指導

首先,傳統歷史與社會教材內容枯燥,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其次,很多教師在課堂上較少引入課外歷史材料,只局限于書本材料,學生對課外知識知之甚少,特別是農村初中。最后,教師在課堂上較少采用合理的方式指導學生展開史料實證,也就是根據歷史材料來解釋歷史,不能讓學生認識到歷史推論和主觀臆想之間的差別,因此不能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無法學以致用,只會死記硬背。

1.2.2 照本宣科,知識零碎,忽視框架搭建

很多歷史與社會教師特別是農村的教師,“以本為本”是教學常態。教師忽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整理歸納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導致學生的歷史學習碎片化、應試化,不懂得多角度理解知識點,關注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1.2.3 缺乏互動,忽視探究,不會知識質疑

目前存在學生可以流暢地背誦歷史知識點但說不出在當代其給予我們何種啟示的現象。究其原因,在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看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接收更多的知識,而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其次,以歷史知識講解為主的課堂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不會主動參與歷史學習,對歷史的看法完全來自教師,缺乏自身的見解,不可能形成歷史思維意識,因此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停留在表面,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

2.歷史意識培養與深度學習

2.1 歷史意識的內涵與價值

2.1.1 歷史意識的內涵

有學者認為歷史意識就是將過去、現在以及將來之期望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心靈活動。我們可以理解它就是一種歷史觀,是對歷史進行反思,從中總結出歷史規律和歷史經驗,觀察于現實生活,進而展望未來。通常把它分為歷史考證、歷史理解、歷史評價、歷史認同四大塊。

歷史考證,簡單地說就是堅持唯物史觀,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所有的歷史結論必須基于史料的考證,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理念。

歷史理解注重的是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從而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一般引導學生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去思考:從橫向來看,學生橫向了解社會生活的內容;從縱向來看,學生縱向了解人類社會的進程。

歷史評價作為對歷史的價值性認識,重在給出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作用、影響等等的認識,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判斷,做出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論斷。

歷史認同就是學生在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后要形成對中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具體來說,培養民族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國家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培養文化認同感,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2.1.2 歷史意識培養的價值

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由“空間感知”、“歷史意識”、“綜合思維”和“社會實踐”四大要素構成。其中“歷史意識”尤其重要,可謂是歷史與社會教育教學的關鍵與靈魂,其地位與作用不容忽視。

①基于目前學生、青年乃至整個社會歷史意識薄弱的現狀要求

據有關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方式就是死記硬背,對教師所講述的歷史知識或者書本上的觀點從沒有質疑過,對歷史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到位??梢姰敶藗兤毡槿狈v史意識,很多人只活在“現在”,對“過去”知之甚少,更不能把握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成為‘淺近利益的俘虜’。

②基于核心素養和新課標的教育教學要求

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課程,具有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更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歷史使命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現實,思考未來。我國在義務教育中學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就對學生提出培育學生人文精神,關注事物聯系,堅持唯物史觀,認識歷史與社會發展規律等要求,這些要求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形成科學的歷史意識。

③基于學生歷史情懷和正確三觀形成的要求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歷史和文化相互碰撞融合,這勢必對我國社會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對于初中生來說,外來文化滲入不可避免地讓會產生崇洋媚外的心理,中華文化被貶低,正確的三觀難以形成。重視學生的歷史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對祖國社會的認同感。

2.2 深度學習優化歷史意識的培養

2.2.1 深度學習的目的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它是形成學生核心素養(包括歷史意識)的基本途徑。深度學習要求學生的思維、感知覺、情感、價值觀等全面參與,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歷史意識的培養也是需要學生基于史料去理解、思考歷史,感知歷史人物或事件的作用,產生對其的正確判斷和認同。在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這也就是要求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2.2.2 深度學習促進歷史意識的培養。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刻板傳遞,也不是機械學習、淺層學習。歷史與社會教學不應該把人變成機器而是深度學習,他需要調動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究,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推動學生歷史意識的形成。

2.2.3 深度學習和歷史意識的培養相輔相成。深度學習的對象是學生,因此必須落實學生是課堂主體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主動學習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前提。在歷史學習中,學生主動去理解歷史,才能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從而獲得深層次的價值認同。

3.歷史意識的培養策略

教師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使學生深度學習,在此過程中培養其歷史意識。

3.1 更新材料,分析比較,論從史出

面對歷史事實,學生必須樹立起唯物史觀,也就是說學生對史料進行考證,得出相應的歷史結論,去偽存真。教材是學生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資料,但教科書上的材料畢竟有限,而且不能實時更新,這時候需要教師整理其他相關的、較新的材料教材給學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呈現更完整的史實。

筆者在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綜合探究八《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教學中不僅利用教材上已有的材料,還聯系實際生活,補充許多新鮮的材料內容,讓學生運用不同的資料,借助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有理有據地論證問題,樹立實證意識。我首先提供劉亦菲扮演的花木蘭的妝容圖,設問她的妝容歷史還原度怎么樣?提供學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物畫像、該時期相關的文字材料等等,讓學生結合所給材料去分析花木蘭的妝容歷史還原度。這樣不僅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文獻資料,還讓學生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文獻材料。在小組分享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讓學生回答歷史還原度是高還是低,更要深入追問他/她做出該結論的史料證據,學生只能利用手頭的材料進行分析說明,為什么演員額頭上涂黃色?為什么額間畫了一朵小花?為什么眉毛涂得又粗又黑?為什么臉頰畫了兩團高原紅?這樣一來,學生明白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逐漸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

學生討論發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拋出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思考,深入理解,促使學生深入學習。

3.2 關注聯系,搭建框架,拒絕碎片

歷史是一種客觀存在,沒有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單獨存在的,所有的知識點都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知識點碎片化,教師要搭建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平臺,讓學生嘗試去理解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建構起一個知識體系。一般來說,歷史教學通過兩個維度去思考,一個是縱向維度,也就是將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放在歷史長河之中去看,分析它對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把過去、現實和未來聯系起來;另一個是橫向思維,也就是不僅局限于本身,而是要用全局觀去看待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全面分析它,比如不僅要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去分析研究歷史,還要站在全球視野下看待歷史,把中國的發展置于世界舞臺上。

筆者在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局面》一課教學中先讓學生通覽全文,讓學生找出秦始皇上臺后做了哪些事情?學生逐一找出來,這時候知識點是凌亂的,這時候筆者再讓學生對這些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哪些措施可以放在一起,它們有何共同處,屬于哪一領域或范疇的。學生由此可以歸納出秦始皇上臺后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邊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這樣在學生腦海中就把一個個零碎的知識點構成一個框架。接著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比較秦始皇頒布的措施與周朝的制度,分析秦始皇的這些措施較之周朝制度有哪些好處。這樣一來,學生會發現秦始皇的措施更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治,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秦始皇對中華文明發展做出的貢獻。接著展示與秦始皇同時期的其他地區的現狀,通過對比發現中國古代中華文明領先于世界,讓學生再次感受到秦始皇對中華文明的推動作用。

利用表格整理知識點,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對比分析,搭建知識點的聯系,發散學生思維,挖掘思維深度,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

3.3 補充材料,合作碰撞,辨證評價

在理解歷史知識點基礎上,學生要學會正確地評析歷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評價歷史往往存在兩大誤區:一是片面評價歷史,二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歷史評價。因此,及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作出正確的評價的能力,學會一分為二看待歷史人物或事件,既要看到它的功,也要看到它的過,不能片面評價。同時,對于他人的觀點或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學會結合自己的所學知識與理解,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辯證的看待他人的觀點或評價,不能人云亦云。

筆者在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漢武帝推進大一統進程》一課教學中發現教材中只是講到了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做出許多有力措施,但沒有涉及到漢武帝的措施帶來的消極影響,學生在評價漢武帝時很容易陷入一邊倒的局面,只看到漢武帝的功,卻看不到他的過。因此,在講授這一框內容的時候,我整理了大量的課外材料,補充書本上材料不足的問題,讓學生對漢武帝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同時,我向學生展示他人評價漢武帝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后發表自己的看法:你是否贊同視頻中人物對漢武帝的評價?為什么?請說明你的理由。結果有的學生贊同、有的學生反對、也有的學生不完全認同,這些學生并不是隨意地回答贊同還是不贊同,他/她必須去思考視頻中人物哪些地方說的是合理的,哪些地方是片面的或是屬于作者主觀臆斷,不屬于事實的。合理的地方學生還需要給出他的解釋為什么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地方也是如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全面客觀地去評價歷史人物,而且在反駁或贊同他人觀點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與評價。

豐富材料,讓學生全面認識;相互批駁,相互分享各自觀點,理清邏輯思維,內化成自身能力,通過深入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3.4 反思教訓,緊扣時事,創新方式

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和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比較基礎的,一般教學活動都能達到,難的在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是比較難改變的。因此,教師在怎樣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對中國的認同感、對社會的認同感呢?

首先,將歷史知識點與歷史情懷相結合。其實在每一章節的歷史與社會課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教育,教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育人的功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反思歷史教訓,汲取歷史經驗,少犯錯、少走彎路。

筆者在講述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一課時列表格展現紅軍前四次反“圍剿”的對比表格,讓學生思考紅軍前四次反圍剿成功的原因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通過比較發現什么方式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明白“拿來主義”是不行的。通過播放飛奪瀘定橋的視頻、長征視頻和路線圖,讓學生感受中國革命的艱辛,體會如今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其次,民族意識、愛國主義、居安思危精神等思想觀念的培養要與時俱進,聯系當今社會,與時代相接軌。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歷史情懷不能偏離現實,也不能太過陳舊,否則不僅不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反而引起學生的反感。

最后,思想觀念的教育必須要創新教育方式。教師一昧的長篇大論對學生思想價值的改變不會起到很明顯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片、音樂、情景劇表演等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對祖國、對我們民族、對我們現實社會的認同。

利用各種視頻、圖片、文字和音樂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覺,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達到深入學習的目標。

猜你喜歡
知識點意識歷史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新歷史
關于G20 的知識點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