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古詩文培養初中生人文底蘊

2022-02-20 11:30楊麗娟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2年1期
關鍵詞:人文底蘊文化傳承古詩文

楊麗娟

[摘 ? ?要]運用古詩文培養初中生人文底蘊的教學有效策略主要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重視吟誦,吟誦出古詩文獨特的韻律美;品詞析句,讓學生品味語言魅力;利用課本劇,讓學生親身體驗古詩文所蘊含的情感;利用舞臺演出整合古詩詞,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古詩詞的美;通過這些方法,可以培養初中生人文底蘊。

[關鍵詞]古詩文;有效性;文化傳承;人文底蘊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多采用口授的方式,學生很容易分心,也難讓學生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情感?,F代多媒體手段的出現,情況就不同了,可以說是為教師增添了翅膀,老師運用多媒體,能更好地傳授古詩文的文化精義。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畫、影像于一體,有效地利用短短的40分鐘課堂,把文本音畫同源、文情并茂地展現,還可以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使文章更有情趣,更吸引學生。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是一首寫景詩,對于沒有去過西湖的學生,只能去想象聯想,但有了多媒體,課堂教學就可以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通過視頻展示,早春時節的錢塘湖美不勝收,遠近的樹木嫩黃嫩黃的,水面初漲,云霧低垂,幾只黃鶯和燕子已經忙碌起來了,飛向向陽的樹枝,或者銜泥做窩呢。路邊的各色野花在微風中搖動,明亮的顏色在明媚的春光中使人眼花繚亂,淺草才剛好沒過馬蹄,在清晨的雨露中生機勃勃,剛發芽的柳枝條在微風中飄動,再配上舒緩悅耳的音樂,學生自然就陶醉其中,懂得了作者寫了哪些早春景物。本詩中動詞運用得很生動,學生自然能找到“爭”“啄”等詞。早鶯為什么要“爭”?就是因為天氣尚冷,春寒料峭,自然要爭溫暖的陽光?!白摹弊滞怀鲎髡呒氈氯胛⒌挠^察,觀察細致才能察覺到燕子銜泥做窩,同時銜泥做窩的行為說明燕子剛剛飛回來,自然體現春之“早”。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手段,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地認識到不同季節的特征、景物特點。

多媒體課件的正確使用,還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從而提高古詩文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在古詩文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讓古詩文的美更能熏陶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從而讓精邃的傳統文化得到有效傳承。

二、重視吟誦,吟誦出古詩文獨特的韻律美

在教學中,古詩文的吟誦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在課堂上重視朗讀,教師先自己范讀,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用自己的聲音把詩詞的神情理趣傳達出來。例如,讀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就要讀得委婉、纏綿,再現詩人把酒過后的酣睡濃甜,但仍然難“消殘酒”的慵懶惺忪,讀出詩人此時此刻的悵然心境;讀劉禹錫的《秋詞》(其一)要讀出曠達豪邁的氣勢,那是被貶后依然樂觀的處世哲學,融入了對秋天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讀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要節奏舒緩,沉郁哀婉,帶著無可解脫的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去體會詩人內心的痛苦。誦讀的過程,是學生感悟文本的過程,是學生情感豐富的過程。

三、品詞析句,讓學生品味語言魅力

選入中學教材中的古詩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有很多的美點,值得學生反復誦讀,反復思考,有的可以直接指導實際生活。因此,作品中某些集中表現主題思想的點睛之筆,或者從修辭方面分析,或者從寫作手法方面分析,或者從表達方式、句式特點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語句,利于學生記憶,也更利于幫助學生揭示蘊蓄于作品深層的豐富內涵。

古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例子很多,如韓愈的《早春》是公認的佳作,妙在詩人用擬人手法,不著痕跡地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晚春圖?!安輼洹弊匀恢?,本屬無情物,在作者筆下竟然能“知”能“斗”,甚至彼此還有“才思”高下之分;在明媚春光里爭著百花吐艷爭芳,姹紫嫣紅;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毫不起眼的樹木,在生機勃勃的春天里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細細品味,學生會發現本詩描寫了春天的熱鬧,生機勃勃。詩句韻律和諧,對仗整齊,使人產生無限想象,學生自然而然愛上這樣的古詩文。

有些古詩文中雖沒有精彩的修辭,但是有著極其生動傳神的字詞,這些生動傳神的字詞描寫準確精當,恰當地表情達意,更是值得體會品味。如王維《使之塞上》一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寫景的妙句,其中“直”“圓”最為傳神。一個“直”字,寫出沒有風的情景,也突出狼煙濃重;這里用 “圓”字,看似平常,細細品味,這個“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爸薄薄皥A”對仗工整,恰當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詩人還把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無奈的情緒,巧妙地溶化在這塞外的自然景象中,不著痕跡。這樣的佳句是極其經典的,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琢磨。又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碧N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足以讓學生一生品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給學生講解補充,讓學生明白詩句的含義,讓學生討論在當前的生活學習中,這種人生態度的意義所在。通過這樣的品味,學生會深刻體會到先輩們語言運用的功夫,前人深刻精敏的感悟,產生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四、利用課本劇,讓學生親身體驗古詩文所蘊含的情感

課本劇是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演這樣的代入經歷,能讓學生得到更多深刻的體驗。初中古詩文中有些記事寫人的篇目,通過刻畫人物來反映主題,讓學生改成課本劇分組進行表演。這類文章,情境創設的空間不大,只靠朗讀也比較難記住。在課本劇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排練、表演,在揣摩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思想中感悟文本,用這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對故事內容、人物、時代的理解,也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感知。

《孫權勸學》一文共敘述了3個人物:孫權、呂蒙、魯肅,但人物的形象極其鮮明,具有很強的表演性。教師可提前布置6個小組各自去準備。小組5個人中,3個角色扮演,1個旁白,1個制作道具,每個小組都要上臺表演,選出最優秀的3個小組進行獎勵。孩子們利用課間時間排練,遇到不懂的問題還來和老師探討。一個小組借了老師的電腦查閱魯肅和呂蒙有哪些成就。一個小組提出疑問:老師,魯肅為什么要拜別蒙母,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學生通過思考、表演,促使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用這樣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古詩文,學生即使在畢業之后,都難以忘記,可見這種文言文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五、利用舞臺演出整合古詩詞,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古詩詞的美

學校有兩大傳統節日——讀書節(古詩詞吟誦晚會)、藝術節,這兩大節日是學生才華展示的舞臺。在讀書節的吟誦晚會上,孩子們展現的是吟誦的才華。學生把《詩經》中與課文有關的篇章吟誦出來,結合傳統樂器的演奏、舞蹈、吟唱,配合舞臺的燈光,展現出另一個藝術的境界,孩子們在唯美的藝術氛圍中心生向往之情,對《詩經》的理解也更近了一步,在藝術的氛圍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肥晴H鏘激昂的豪放詞,學生很喜歡吟唱,對于詞中的人物愛不釋手。教師在征求了學生的意愿后,和班上懂得舞蹈的科代表把詞改成集合朗誦、吟唱、舞蹈的節目,呈現出美的畫面、獨特的藝術形象。初中學習的古詩詞有八十多篇,文言文有三十多篇,到了八年級、九年級,正是整合融匯的時機。在學校提供的這兩個舞臺上,還把融匯后的思考搬上舞臺,對《密州出獵》《明月幾時有》《記承天寺夜游》《定風波》進行過整合,確定了“瀟灑東坡”的主題。配上背景音樂、舞臺造型、肢體語言,“瀟灑東坡”的主題朗誦在校慶晚會上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古詩文也很有創作的空間?!对狸枠怯洝肥浅踔形难晕牡拿?,文章比較長,學生背誦有難度,如何把這樣的經典搬上舞臺呢?編成節目唱出來是一種方法。由四位學生領唱,在唱之前加入講述,講述文章的美。一個學生講述《岳陽樓記》作者的歷史的功績、一個學生講述《岳陽樓記》的結構之美、音韻之美,一個學生講述《岳陽樓記》中作者與滕子京友情之美,一個學生講述《岳陽樓記》政治抱負的赤誠。借用《經典傳唱》中的曲調,把《岳陽樓記》這樣的經典唱出來,給了在場的觀眾強烈的震撼。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如何提高經典古詩文的學習趣味,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如何把文化精髓傳承給學生,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底蘊、文化自信,是教師一直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并且沒有止境。

參考文獻:

[1]李靜.初中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的意義[J].教育研究學刊,2017.

[2]王春霞.初中古詩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天水師范學院,2018(6).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人文底蘊文化傳承古詩文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美術基礎教育模式的現狀分析與創新
淺談新課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落實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詩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