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2022-02-26 06:26徐壯宿遷青華中學
灌籃 2022年18期
關鍵詞:訓練量田徑身體素質

徐壯 宿遷青華中學

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建設當中的主力和基礎力量,在新時期背景下,現代教育領域的教學宗旨是強調素質教育,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廣大學生傳授各種學科理論知識,關注其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確保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與其他成長階段相比,高中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確保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和教師都必須進一步提高對體育學科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田徑項目作為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提高學生體能和身體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相當多的體育教師都不能科學把握好教學中田徑訓練的強度和訓練量,致使學生身心疲憊甚至發生意外損傷等情況,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此,高中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活動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應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學校教學環境等做出全面、詳盡的了解和考量,并在此基礎上合理把控好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相互間的關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將訓練的實際效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促使訓練成效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一、田徑訓練的特點和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關系

(一)田徑訓練的特點

在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田徑運動是其中最易于開展、訓練效果較為明顯且最基礎的運動項目。在田徑運動和訓練過程中,人體大肌肉群可以通過適度的運動負荷強度和訓練量被有效調動起來,得到較為全面的鍛煉,從而起到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個體協調健康發展的作用。從運動學角度來說,田徑訓練是指個體身體的各個器官,在接受訓練負荷后,從能量消耗到體能恢復,有效提高個體身體素質以及競技水平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相比其他訓練科目,田徑運動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更為明顯。訓練過程中若不能對此做到合理把控,就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就學生的身體素質做出合理預估,并根據其身體素質做出相應的訓練安排,這樣既能保證實際的訓練效果,而且還可以有效避免因訓練過度而給學生造成傷害。

(二)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相互間的關系

在田徑訓練過程中,訓練效率和速度決定著訓練強度,而訓練時間的長短則決定著實際訓練量。因此,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兩者之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對個體而言,盲目增加訓練量,降低訓練強度,就會打破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導致訓練效果不佳。而若是一味減少訓練量,增加訓練強度,往往會影響到個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使其健康受損。因此,在開展田徑訓練活動時,應結合田徑項目的運動特點,科學設置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田徑訓練的實際效果。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田徑項目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校學生的實際身體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合理規劃,將學生的體能充分挖掘出來,以此來進一步提高田徑訓練效率和訓練效果。

二、合理規劃高中生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意義

高中生面對繁重的課業和升學壓力,往往會感到身心俱疲,而適當的體育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的身心得到適度的放松。體育課有別于其他學科課程,不需要記憶過多的專業理論知識,也不需要進行較強的邏輯推理分析,而是讓學生放下手中的課本,到戶外通過參與不同的體育活動,在身體機能得到有效鍛煉的同時,解放其大腦,在體育活動中獲得相應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田徑運動,在力量和速度的雙重激發下,讓學生的大腦得到極大的放松,讓學生的身心素質在運動過程中得到很好的鍛煉。但若是體育田徑教學,在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方面缺乏合理規劃,則極易讓學生的身體感到疲乏,隨著長時間的重復訓練,往往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長此以往,既不能達到既定的訓練目的,也無法保證體育教學質量。因此合理把控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才是提升高中生學習興趣、學科素養和各項綜合能力,讓身心得到有效鍛煉的關鍵所在。

三、影響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外在因素分析

(一)社會環境

當前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活動中,部分體育教師由于受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往往對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社會環境是其中首要的因素,這是由于國內針對專業的田徑教學,大多是圍繞田徑運動員所展開的,普通高中大多缺乏專業的田徑課堂訓練;而在普通體育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對田徑運動缺乏關注和深入研究,無法有效運用各種專業知識來提高學生田徑運動的訓練效果。再加上學校和社會上針對田徑訓練的研究和報道并不多,缺乏完善的研究體系,這些都不能給高中體育教師的相關教學研究帶來較大的幫助,促使體育教師通過科學方法來開展田徑教學。

(二)家庭認知

田徑教學訓練的和家庭認知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一些學生家長由于缺乏對田徑運動的了解,認識不到田徑訓練的重要性,過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往往不注重學生的體育鍛煉。部分學校也是如此,不少體育教師在開展田徑教學時,都僅是走走過場,并未切實開展專業的田徑訓練,這些都會對高中田徑教學質量的提高形成阻礙。對此,國家應進一步提高對田徑運動項目的知識普及程度,提高家庭的全面正確認知,讓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田徑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學校,鼓勵孩子參與訓練,同時也鼓勵學校、體育教師將專業的田徑運動理念和訓練方法融入體育教學體系當中。

(三)教師素質

大部分教師在田徑教學中不能合理安排學生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專業素質所限。教師在田徑教學以及整個體育教學中,都處于核心地位,對于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進度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但是由于部分體育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程度不足,對田徑教學缺乏全面、正確的了解,教學活動科學合理性不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平衡好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相互間的關系,一些教師只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跑步訓練或短跑比賽,這種單一乏味的訓練,往往不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田徑訓練當中,田徑教學水平因此也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提高。

四、優化高中體育田徑教學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教學策略

(一)訓練和休息勞逸結合

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應該注重勞逸結合,這樣才能確保身心得到適度的放松和休息,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從目前高中田徑運動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在設定田徑訓練教學計劃和內容時,都過于側重于田徑訓練本身,強調學生的訓練量以及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學生訓練過后的適合休息,并沒有真正做到勞逸結合。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的體能素質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甚至學生的身體在長時間的高強度訓練中,還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損傷,從而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盡管在一定程度上,這種以訓練為中心的高強度訓練模式可以將學生的身體潛能挖掘出來,使其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田徑運動技能,但是大量的高強度訓練會讓學生感到身心俱疲,學生的體能和持久力在大量反復的訓練中,既不能得到有效培養,同時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還容易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高中體育教師針對田徑項目在訓練方案的制定中,必須堅持科學訓練的原則,對田徑項目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安排,根據學生體能和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訓練承受力,合理設計和制定訓練方法,保證勞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高中生自身的運動潛能,既保證學生的身體機能得到有效鍛煉,還能夠得到適度休息,以便高中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田徑訓練的技巧和核心內容,從而確保其綜合素質和運動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專項訓練和強化訓練有機結合

在田徑訓練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要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就必須對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做好合理把控。針對目前田徑項目的訓練強度、訓練量進行深入分析,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出發,確保田徑訓練能夠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得到有效落實,同時要進一步增強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之間的互動和緊密聯系,遵循科學訓練的指導原則,結合學生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和性格愛好,開展形式多樣的田徑訓練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從而促使訓練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田徑運動實踐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應針對高中生體育學習的實際需求做出客觀分析,全面掌握田徑項目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之間的平衡點,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采用強化訓練和專項訓練相結合的形式,并將其滲透到各種田徑訓練活動當中,充分挖掘和發揮出學生自身的田徑運動潛能,進一步提高其田徑運動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和素質得到有效鍛煉。另外,體育教師對于專項訓練和強化訓練的相互結合,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能素質,合理安排和設計相應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從而確保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田徑教學效果得到切實有效的提高。

(三)針對學生個人差異,合理安排訓練活動

高中生的身心都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等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性。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采用“一刀切”的田徑訓練方法,不注重學生相互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最終所取得的訓練成效勢必不能盡如人意,并且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其體能素質也難以得到較大的提升。對此,高中體育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相互間的個體差異給予足夠的尊重,結合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實施分類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狀況,采用班級組合的教學模式,組織多個班級學生,共同參與不同體育項目活動。在項目小組分類后,根據不同小組,針對性安排教學內容,并結合不同教學項目小組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的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首先,組織各項目小組開展力量訓練,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小組成員開展速度強化訓練。由于男女生理結構的不同,其身體發育和心理狀態都存在較大差異。男生的身體素質普遍要強于女生,同時對于訓練強度的承受力也比女生要高?;诖?,在田徑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將男生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適度提高,而針對體能較差的女生,教師應適度減少她們在田徑訓練當中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而對于體質較差、身形瘦小或肥胖的學生,體育教師應針對此類學生,為他們安排一些訓練強度不高且帶有趣味性的體育運動,比如跳繩,以此來逐漸增強這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和參與興趣,幫助他們建立運動自信心。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學背景下,學校方面應進一步提高對體育學科教學的重視程度。而在田徑項目教學中,應結合校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這才是提高學校田徑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核心所在。對此,為了切實提高高中田徑訓練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保證高中生田徑訓練的科學有效性,體育教師應對不同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合理把握田徑訓練中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自我選擇和自主參與的機會,引導和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調整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并在實踐摸索過程中不斷對田徑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從而讓訓練效果得到不斷提高,進而達到提高高中生整體身體素質的目的。

猜你喜歡
訓練量田徑身體素質
科學運動會:田徑篇
鍛煉
身體素質對籃球技戰術發揮的影響
從第15、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透析我國競技田徑的發展
足球專項身體素質練習與足球技能學習成效的相關性研究
高中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要點分析
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于青少年田徑訓練量及訓練強度的分析
世界優秀競走運動員施瓦澤的年度訓練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如何進行高中田徑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