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與對接途徑探析

2022-02-26 06:26白楊孟洪武王志義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灌籃 2022年18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校企院校

白楊 孟洪武 王志義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準則,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辦好新時代的高職教育,在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需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是辦好高職教育的必經之路。以職業文化為依托的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具有天然的聯系,它是對接企業文化的精神紐帶。高職院校與優秀企業進行文化的融合與對接,不僅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也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企業文化與高職院校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之間有著很多可以互相借鑒、互相融通的相似之處。高職院校多依托地域經濟而生,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其重要使命。在高職院校的辦學過程中如能協調好校企關系,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將對傳承創新地域文化,創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德育水平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發揮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

就業率和用人單位滿意度是衡量畢業生質量的重要指標,高職畢業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普遍欠佳,其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亟待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態多表現為理想主義情結,從單純的學習環境投入復雜的工作環境,學生往往會感到不適,甚至出現被團隊邊緣化的感覺。因此,高職院??稍跒閷W生提供頂崗實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真切感受企業嚴格的管理制度、嚴明的管理紀律、和諧的文化氛圍,深刻領會所肩負的職責,重新定位自我,調整心態,以客觀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崗位。高職院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可幫助學生縮短就業初期的適應期,提升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可度,進而不斷完善自我,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二)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也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職院校在為社會和企業輸送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的同時,企業對畢業生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企業不再局限于對畢業生專業知識的考量,更側重于對員工文化素養和職業能力的要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把文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正是由于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發展要求極為相似,使得二者相互對接成為可能?!盵1]校企文化的對接有助于高職院校了解和學習企業的優秀文化,并將兩種文化融會貫通,使之取長補短,改進和完善高職現有文化環境,提升文化軟實力,進而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高職校園文化的提升是高職教育改革的通破口和關鍵點,關系著高職院校優勢的發揮。

(三)有利于豐富企業的文化內涵

成功的企業離不開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2]?,F在,高職校園正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高校注重發揚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促使學生形成求真務實、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品牌意識,這正是企業文化的精華部分。更為重要的是,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將大國意識、工匠精神、創新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在社團活動中注重培養團隊意識和爭優創先的品牌意識,這些意識和教育符合社會需求,也有助于豐富企業的文化內涵,提升企業的制度文化和團隊文化。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同屬于社會文化分支下的組織文化和管理文化,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第一,培養目標相似。高職院校與企業培養的都是具有職業操守、道德規范、敬業精神、合作能力的人,力求通過內驅動力培養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二,內部管理對象相似。高職院校與企業管理的都是人,因此,要以人為本,關心人、幫助人、凝聚人、理解人,與員工換位思考,產生共情,進而積極主動地調動內部運作活力,發揮文化的能動性。第三,外部競爭環境相似。企業與企業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都存在競爭。企業要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就必須打造文化氛圍,優秀的文化是提高企業向心力的靈魂。高職院校要在同類院校中脫穎而出,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凸顯自身的辦學特色,這離不開文化的軟實力作用。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困境

高職院校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與企業無縫對接。近年來,高職院校逐漸加強了高職校園的組織文化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懷有過分功利主義的心理,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科建設和學生成才的重要意義。由于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較晚,發展較慢,校企合作還有待向縱深發展,高職校園的文化建設尚缺乏理論指導,存在對企業文化的盲目吸收現象。主要表現為:

1.忽視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是精神文化的載體,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外在形式,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高職院校應將文化建設置于學校發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大背景下,不能將其與校園管理割裂開來。校企文化的有效融通應擺脫程式化的限制,打破與教學活動的隸屬關系,打造獨具特色和具有普遍影響意義的文化環境,形成凝聚師生合力、共建同一個家園的和諧氛圍。

2.缺乏全員參與。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學校與企業的全員參與。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雖然開展了訂單培養、產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多種校企合作形式,但并沒有經常組織師生深入企業,學習體會企業的文化和精神,即便引企入校也僅停留于象征性地舉辦一次講座或座談,未能吸引企業的全員參與。為此,可構建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參與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改變冷漠態度。

3.職教文化特色不突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高職院校主要目標之一,各地有各地的文化和經濟特點,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特點和辦學特色并不突出,學校的建筑風格和實訓設施千篇一律,專業設置也大同小異。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照搬本科院校做法的現象,在目標定位、人員引進、專業建構、教材編寫、考評機制、人才培養等方面未能凸顯職教文化特色,也未能吸納先進企業的優秀文化,造成了校企文化融合的面子工程,淡化了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能性和就業導向性。

四、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實現

(一)企業文化與高職文化融合的目標

“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人類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熏陶教育、約束引導、制度激勵、凝聚人心和優化管理等功能,既是促進職業教育學生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和加速器,更是聯系學校教育與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的橋梁和紐帶,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校人文和思想教育的欠缺?!盵3]為此,高職院校文化在與企業文化進行融合時,要不斷豐富形式、創新載體、完善內容,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孕育,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引擎”入手實現校企文化融合的雙驅動。

(二)企業文化與高職文化融合的原則

(1)互利性原則。企業注重盈利,追逐利潤是其終極目的;高職校園文化是一種育人文化,追逐培養質量是其終極目的。校企文化的融合與對接應建立在雙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需堅持“校企所需、真誠合作、互相理解、互惠互利、共求發展”的原則[4]。高職院校擁有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得天獨厚的科研環境,企業擁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校企融合有利于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激發產學研一體化的動力,同時也有利于解決企業的生產難題,補充和強化企業運營中的生產、服務、管理等理念。

(2)選擇性原則。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他們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其帶領下的民營企業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文化。為此,高職院校也應遵從市場原則,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企業文化,和企業互通有無,以最優為原則,挑選優秀的企業文化以打造自身的校園文化,提升內在價值,提高文化軟實力,培養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闖勁的優秀畢業生。

(3)整體性原則。高職院校在制定辦學方向時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未來工作崗位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的了解,還應引導學生深切感受企業環境、企業道德、行為規范和企業價值觀,讓學生對學校和企業有整體性的認識。為此,校企雙方需通力合作,分工明確,統一協商,避免出現學校將學生交付企業后不聞不問的現象,更要避免學校盲目拉贊助引投資的情況發生,將校企文化融合落到實處。

(三)企業文化與高職文化融合的路徑

(1)物質營造,營造職業氛圍

基于CIS 理論,加強學校的形象設計,包括理念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具體而言,理念識別系統包括教育思想、辦學理念、辦學宗旨、發展戰略、學校精神、價值觀等,它是高職校園校風、教風、學風等精神文化的濃縮和升華。校園行為識別系統是在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的指導下所形成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行為活動及對外一切社會服務活動,它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校園視覺識別系統是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活動信息、校園環境與風貌、教學科研水平、師資力量、發展規模等與高職校園形象有關的一切要素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整合、規劃與設計,并傳遞出去,用以增強師生的歸屬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獲取社會的認同,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學校應加大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增強物質文化和環境文化的直觀作用,可設計編印《文化手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職工職業道德規范》《文化建設方案》等。在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教職工幸福指數的同時,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和工作考評標準。

(2)精神激勵,加強職業精神

從本質上講,校企文化的對接是精神上的對接。目前,高職院校的普遍學情是,學生思想早熟,自律性差,責任感弱,接觸互聯網較多,興趣廣泛卻缺乏一技之長,常常處于一種矛盾的狀態,自身的能力無法媲美未來想要的生活。針對這種情況,可讓學生組成若干團隊,讓他們在完成團隊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在張揚個性與團隊協作之間找到平衡點,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在克服困難和解決難題的同時,加強精神建設,攻克自己的軟肋,改掉懶散的毛病。另外,學校的實訓基地是對未來真實工作環境和工作崗位的模擬,是理論聯系實踐的實戰場。在模擬生產經營環境的同時,學校也要遵循“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指導思想,與企業積極對接,讓學生在學習新技術,掌握新設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規范、安全意識和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增強學生的競爭力,真正拉近校企之間的距離,促進校企文化的良好融合。

(3)制度驅動,推進機制對接

在頂層設計方面,政府要建立保障機制,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成員以政府人員為主,企業人員和高職院??蒲腥藛T兼任顧問,負責協調企業和高職院校的關系,為校企開展全方位的合作保駕護航。同時,教育部門應出臺指導性的文化建設方案,各學??山Y合實際情況規劃自身的文化發展方案,并選擇合適的企業予以對接。其次,制度是組織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要打通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最后一公里,使畢業生快速進入崗位角色,適應企業的管理模式,學校應在育人環節和內部管理方面,借鑒企業的制度文化,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從文化的角度完善管理制度、構建評價體系、創新考評機制,以目標管理推進校園文化的質量發展,在整改過程中進行實時預警并制定整改措施,以校內外監控相結合的方式對學校的質量管理實施全方位監督,營造民主和諧、奮發進取的校園文化。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營造企業化和職業化的校園文化環境。最后,借鑒成功院校的優秀案例,制定《校企文化融合實施方案》《校企文化對接反饋評估辦法》等,在校企雙方足夠重視的前提下使此項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真正為此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4)行為拉動,凸顯職教特色

“行為文化是以制度文化為保證的精神文化的折射”[5]。首先,高職院??稍谡n程開發、教學過程、實訓基地的建設等方面吸納企業文化,將企業生產的需求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管理的實施、綜合成績的測評,都要有針對性地滲透企業文化,以文字、圖片、視頻、實操等方式模擬生產一線,結合不同專業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展開知識講授,引導學生了解本專業的職業道德、職業禮儀、職業素養、職業操守,以此為目標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其次,學校還應完善就業指導體系,開設職業素養教育課程,讓學生真切感悟就業的方向與要求,培育工匠精神,做好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潤滑劑和催化劑。再次,以實訓活動為導向,以社團活動為杠桿,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加大對實訓活動資金和師資的投入,制定系統的管理辦法,“著重突出職業性和參與性,強調應用性”[6],凸顯實踐結果的有效性,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同時,徹底擺脫單一、呆板的社團活動,為其注入活力,使其在學校的監督下實現良性運營,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社會性。

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融入企業因素,以文育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合理吸收、利用、優化企業資源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文化,但在管理機制和競爭理念等方面具有共通性,這為二者之間的融合與對接打下了良好基礎。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二者在文化共建方面的合作必將向縱深發展。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立足“農”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大學生黨支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實現途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機械制造專業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