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編輯記者技能與素質培養途徑研究

2022-02-27 20:05馬健泰安日報社
環球首映 2022年12期
關鍵詞:報紙傳統媒體媒介

馬健 泰安日報社

隨著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大眾對新聞信息的期望日益提高,其接收途徑的多樣性也日益提高。新媒體的涌現,對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傳統的傳媒必須面對自身的發展,參與到改革與創新的隊伍之中,尋求技術創新[1]。因此,要使傳統媒體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的發展,必須重視提高新聞編輯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而為傳統媒體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力。

一、傳統媒體在當代發展的不足

傳統媒體,如報紙等,曾與人民一起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但現在卻很難與時代相適應,時代的變遷和新的需求很難滿足,這就要求改革與轉變。當前,傳統媒體的發展存在著一些缺陷:

(一)新聞報道時效性差

與新媒體比較,傳統媒體缺乏時代特征。比如,報紙分為早報和晚報,但是通常在第二天出版。這是由于報刊的報道流程比較煩瑣,不但要求記者調查、撰寫文章、逐字逐句地審查錯誤,而且要經過總編的審核,最終把它們同其他的新聞稿一起排好,然后寄給報社進行印刷。由于這樣的過程相對煩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導致了傳統媒體的時度效不高。在融媒體的年代里,在發行的第一天,人們會從網絡中得到大致的信息,而不必為“昨天的”或“今天的”新聞買單。

(二)媒體受眾固化且難以吸引年輕人的關注

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傳統的傳媒不受眾已經形成了不可逃避的事實。但這是一個青年人的時代,30來歲的青年人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也是最大的消費群體。由于缺乏對青少年的關注,所以媒體的觀眾被固定了。在受眾的視角、內容、形式、策劃等方面,都無法滿足青年人的需要,在這種高速的信息傳播過程中,難以使青年停止前進,加速了傳統媒體的沒落[2]。

(三)新聞報道內容受到版面限制,廣度和深度不足

傳統媒體對報刊的限制也成為影響報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新聞報道上,報社要報道國際新聞、國內新聞、省級新聞、地方性新聞,在報紙的篇幅上發表一個新聞,必須使用最簡練的文字,不然就會對報紙的廣度和深度造成一定的沖擊,進而對傳統媒介的發展產生不利的作用。

(四)新聞報道形式缺乏新意

新聞報道的新奇性是其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一個突出表現。在這個融媒體年代,年輕人更容易讀知識碎片,很少有人會把整個上午都用在看報紙上。由于新聞的傳播方式不夠新穎、不夠吸引人,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受眾群體正在逐步流失。

二、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的主要特點

自從融媒體時代開始,就將原有的媒介發展的格局加以改變和打破。隨著網絡技術、電腦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傳統媒體的發展呈現出一種全新的發展態勢,將紙媒與新興媒體相融合,從而開創了一種新的媒體生產模式,而這正是當前我國紙媒的發展趨勢,而這也對紙媒的編輯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編輯記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

(一)給傳統媒體編輯記者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環境下,新聞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這就要求傳統的報紙編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并且迅速的整理和發布,并且要與其他的機構合作,從而有效地提高報紙的傳播數量和質量。

(二)新聞傳播速度要更快,傳播效率要更高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新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新的信息傳遞給公眾,同時也要確保公眾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滿足,讓公眾可以隨時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三)對媒體輿論的引導價值進行有效提高

紙媒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讓兩者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不清晰,二者之間的相互交融是十分必要的。在今天的信息融合社會,新聞編輯的工作效率和傳播速率大大提高,使得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3]。

三、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編輯記者面臨的挑戰

(一)報紙編輯系統數字化

現在的生活、工作、學習都被數碼技術代替,資訊科技、數碼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在資訊科技、數碼科技的使用下,更是將資訊科技與數碼科技結合起來,從新聞的獲取,到新聞文案的撰寫,到最終的上報印發,無不與數碼科技緊密相連。當前,我國報社已基本具備了應用數字技術的條件,將報紙編輯系統數字化。

(二)新聞傳輸網絡化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形式,產生了網絡報紙等多種形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里,紙媒應更加與時俱進,將報紙與網絡結合,使新聞傳輸更加網絡化。

(三)制作播出網絡化

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利用互聯網技術,編輯記者在采編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資源分享,從而使收聽人獲得更多的方便,同時還能極大地提高電視節目的互動性,從而使以虛擬為基礎的新聞交流得以全面地進行。

(四)媒介傳播信息化

在新聞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播出形式比傳統的節目形式要好得多。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信息技術的運用,廣播電視傳播的時效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信息化的傳播方式日趨成熟,已經對計算機和傳統三大媒介的傳播方式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因此,今后的信息交流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要從整體上擴展信息資源,從而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四、融媒體時代記者素質提高的必要性

在融媒體時代,報紙、互聯網等多種媒介相互融合,突破了以往的媒體分割模式,將多種不同的信息進行整合,從而產生一種全新的媒體。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指出,要把各種媒體結合起來,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是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只有通過管理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傳播內容,提高傳播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五、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記者技能與素質培養的對策

(一)把握融媒體時代的特點

首先,在新媒體時代,資訊傳播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資訊的真實性、有效性、互動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資訊的編輯、傳播的速度也會大幅提升。

其次,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輿論導向功能日益凸顯,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傳播邊界逐漸被弱化,必須加強對輿論的引導,增強政治宣傳的正確性、廣泛性、開放性和互動性,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背景下,成為新聞的代言人,正確地引導民眾的思想發展。

最后,融媒體時代是大眾傳播媒介的年代,新聞的傳播方式也出現了一種新的角度,使受眾無須對其進行完全的認識,便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進行報道,因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傳統的媒介平臺要適應新的環境,建立多角度的傳播媒介,實現信息采集、輿論引導、事后傳播,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新聞產品。

(二)提高政治素養

在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技能訓練中,必須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政策能力。

第一,相對于一般的傳媒來說,融傳媒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而像晚報、都市報等生活類的報紙,雖然具有大眾化、市民化的特征,但仍要堅守其自身的政治地位,這種都市生活類報紙仍是黨和民眾的代言人,既要樹立自己的政治觀念,又要以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才能做出高水準的報道。

第二,要具備敏銳的政治嗅覺、敏銳的洞察力、敏銳的邏輯,始終以新聞為媒體,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先,以傳播的真實性、以服務群眾為己任。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素養,始終要保持頭腦清明,正確處理社會熱點和新聞難點,正確地進行新聞問題的正確導向。

(三)提升新聞傳播的主動性

在新聞傳播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只有積極地策劃和積極地思考,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一方面,要主動策劃,全面地分析和思考新的熱點事件,制定最優的新聞報道方案,以保證新聞的傳播效果,防止因時間太久而引起大眾的厭倦。媒體工作者應以因特網的思維,全面地分析和思考大眾的需要,并在報道前,從大眾的需要出發,掌握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和互動性。

另一方面,要積極地運用現有的網絡媒體和平臺,從多個角度收集、檢索有關的信息,并針對新聞事件的相關背景進行靈活的宣傳、討論,為今后的發展方向做出正確的預測。

(四)堅持高質量內容

在新聞媒介發展的今天,新聞不再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要做好深度的內容,抓住傳統媒體的長處,做實做深,讓報道更全面、立體、多角度地呈現出來,這樣才能贏得民眾的信賴。因此,在新媒介的飛速發展中,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以可視化的思維方式,從大量的信息流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傳播資訊,并善于從大量的信息流中獲取有價值的傳播渠道和平臺。

首先,要對新聞編輯進行有效的辨析和甄別,使其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從而使其具有理性、準確的新聞資訊。其次,在新聞采訪中要運用新媒體等可視化的思維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受眾的情感,捕捉受眾的注意力,并對新聞進行及時的分析和多角度的報道。最后,在進行廣告時,要更靈活地運用語言,捕捉到第一手的新聞素材,特別是文字素材,獲得第一手的資訊,讓資訊傳播更具靈活性、更鮮明、更能激起大眾的興趣。

(五)提高新聞感知的敏銳性

在新媒介時代,記者要想贏得大眾、贏得未來、贏得市場,就必須在變革的同時,為受眾提供個性化的產品。

第一,要掌握大眾的真實需要,掌握新聞的發展趨勢,具有敏銳的新聞報道能力,運用大數據、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術,分析當前互聯網平臺上的信息趨勢。第二,在新聞報道中,記者必須大膽創新,拋棄同質化的報道方式,運用大數據的類比法,運用新穎的創作方法,使讀者感受到新鮮的感覺。

(六)熟練使用多媒體操作技術

在融媒體發展的大背景下,記者必須運用多媒體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方法,以提升自身的素質。

一方面,利用有聲文字對藝術進行加工,增強了整個新聞作品的觀賞價值和機動性;在充分運用各種器材的情況下,要在使用上進行創新,并在原有的技術上加入新的技術,將已存在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解析,從而達到對多媒體信息的迅速傳遞。在一個全民皆為媒體的時代,掌握了多媒體技術,才能在媒體的發展中占據主動。在今后的發展中,記者必須建立起網絡思維,推動媒介形態的轉變,并結合傳統的組織結構,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新媒體工作者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新聞素養外,還必須熟練運用新媒體軟件、多媒體組合式地分析技術,以推動新聞傳播事業的迅速發展。

(七)扎實的專業技能

在當今的社會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首先,只有在艱苦細致的創造性工作中強化專業技能的培養,并持續提高創造性的思考水平,方能真正地融入新的信息化社會之中。編者要從組稿、審稿、文字加工、排版等各環節,加強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審美力,并在出版中加強技術工作,以提高編者的加工水平,使之符合要求。

其次,編輯知識結構要寬泛,新媒介信息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錯綜復雜,所以,要對新興學科、邊緣學科、綜合學科進行綜合考慮,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觀念,全面地對現有的報道進行綜合評價。尤其是新聞素材,要從新聞價值、傳播價值、社會價值和政治價值等多個角度進行全面的剖析,以提升新聞的品質。

最后,記者要善于溝通,協調,組織,有效地與讀者溝通,突破“伏案”的思維方式,成為一位出色的新聞編輯。新聞工作者要抓住媒體的特性,順應媒體發展模式的變化,增強新聞的傳播能力,增強新聞傳媒的活力,增強新聞傳媒的洞察力,樹立新媒體的新思想,提高自己的整體能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互聯網時代的推動,是媒介行業轉型的必然結果。本文認為,在融媒體時代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的新聞時效性不足、受眾和新聞方式的僵化等問題,同時也說明了融媒體時代的年輕人對媒體的需要,短視頻等形式也大受關注和青睞。在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應積極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為新媒體的發展作出應有的努力。在堅持“四力”的基礎上,編輯必須走上前線,做好一系列的追蹤,并在深度、廣度上持續改進。作為新聞媒體的重要媒介,編輯記者的社會公信力、引導力和影響都非常大,其創作和傳播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民眾的日常生活。

猜你喜歡
報紙傳統媒體媒介
報紙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關于傳統媒體能否打造“名公號”的思考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新形勢下傳統媒體的發展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