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中職微課設計模式及應用*

2022-03-01 06:27李明勇
教育信息技術 2022年12期
關鍵詞:設計模式實驗班學習動機

張 琴,李明勇

(1.重慶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重慶 401331;2.重慶市教育大數據智能感知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重慶 401331)

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現已進入微時代。MOOC、SPOC等微課程大量的涌現,為學習者的有效學習提供了支持。與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自覺性,無法集中注意力、缺乏信心等[1],中職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充分調動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好學、善學、持續的學習是每個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另外,微課作為微課程的重要載體,圍繞某一學科知識點、重難點、實驗操作等開展的教學過程或相關資源的整合,具有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內容短小的特點。與微課相比,傳統課堂一節課時長四十幾分鐘,而中職學生的注意力難集中,大部分學生不能一直全神貫注地聽教師講課。微課的出現正好彌補了教學時間長、內容多、中職學生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等缺陷,這對激發與維持中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ARCS動機模型

ARCS動機模型是美國心理學家凱勒提出的基于動機和教學設計的宏觀理論[2],相較其它學習動機內涵,ARCS動機模型強調實踐層面的動機生成,主要包含4個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要素,即注意(Attention)、關 聯(Relevance)、信 心(Confidence)以 及 滿 足(Satisfaction)[3]。注意即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并產生關注;關聯讓學習者感受學習內容或任務與自身具有相關性;信心是指學習者有完成任務的信念;滿足是指學習者完成任務后帶來的成就感。四要素沒有主次、先后之分,缺一不可,相互促進(如圖1)。

圖1 ARCS動機模型

國內,高利明最早研究ARCS動機模型,他將調動學習動機的ARCS動機模型歸納為“引起學習者的注意、使他們感到關切、幫助他們增強信心、使他們獲得滿足”四條途徑。每一途徑對應多種激勵方法,如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可以通過利用矛盾和沖突闡述問題或變化教學方法、提問方式、語調節奏等方面激發[4]。隨后此模式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中的不同學科、學段,這為在中職中開展微課教學提供思路。

二、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

張春蘭將微課設計分為選題、吸取經驗、教學設計、表現形式、視頻錄制、教學反饋6個環節[5]。莫健櫻將微課設計分為學習需求、學習對象、學習內容等5個環節[6]。針對中職學生注意力低、學習動機弱等問題,本研究根據ARCS動機模型相關概念,結合以上學者的微課設計模式,從前期分析、微課教學過程、評價三方面構建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如圖2)。整個微課設計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趣味性、實用性為原則,將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并行,最終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圖2 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

(一)前期分析

傳統課堂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而基于ARCS的微課設計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教師是微課的開發者,但微課的使用者是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微課時應以“學生的眼睛看畫面,學生的耳朵聽聲音”,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對學生特點、教學內容等分析,制作出風格各異、學生喜歡的微課。

(二)微課教學過程

1.學習內容呈現多元化,吸引注意

吸引學習者的注意是ARCS動機模型的第一步,它回答了學習者為什么要學習這一內容的疑惑。當學習者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時,學習者才會對其產生注意。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類,教師可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使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注意,如在設計微課時可設置巧妙、有趣的情境導入、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吸引學習者的無意注意或展示顏色靚麗的字體,突然出現的音調等故意引起學習者的注意。教師應將二者結合起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保持注意。

2.強化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者間的聯系,提升關聯

當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產生注意后,緊接著會出現學了這一內容后有什么用的困惑。ARCS動機模型的關聯可解答這一問題。當學習目標與學習者自身呈正相關時,更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教師在設計微課時應將學習目標與學習者的生活、需求、知識結構、價值取向關聯起來,使學習者明白所學內容與生活、未來職業息息相關。

3.提供有挑戰性的任務,增強信心

學習者了解“為何要學”和“學了能做什么”后,還需建立學習者的自信心。否則,學習者即使對學習內容產生注意和關聯,缺乏信心最終也會導致學生放棄學習,無法維持學習動機。因此,在微課設計時知識點的講解應由易至難過渡,講解每一知識點時利用微課具有交互性設置有梯度的練習題,能夠使學習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促使學習者獲得成功體驗。

4.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學習體驗,獲得滿足

滿足是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方法。學生對學習產生滿足的前提是學習效果和學習期望一致,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用在實際生活中并學會舉一反三,滿足學生需求。新課講授完成后,提供學生努力就能完成的練習題,學生完成后給予積極反饋,使學生體驗完成任務后帶來的成就感,從中獲得滿足感。

(三)評價

評價主要從學生角度入手,微課教學完成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微課的看法分析,以便及時對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進行優化。

三、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的應用

本研究構建了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根據此模式設計微課案例。研究內容為《辦公應用基礎》中的部分內容。研究對象為中職高二年級學生,實驗班2班共61人,對照班3班共63人,在實驗班中實施構建的案例教學,對照班則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中職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體現在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態度兩方面,其中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成績對比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問卷對比來驗證中職學生的動機水平,通過對實驗班學生的訪談檢驗學生對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的認可度。通過成績、問卷、訪談這三方面驗證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的有效性。

(一)前期分析

1.中職學生特點分析

本文的教學對象是某市高二年級二班的中職學生,中職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過渡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但中職學生自覺性不高,對“好奇”的保持時間不長,學習是被動學習或者直接放棄的狀態。

2.教學目標分析

微課時間短,因此設定的教學目標范圍不能過大,需要依據最新的考試大綱[7]。中職《辦公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課改教材,主要有四個單元,以第二單元任務三中的《混合引用》為例,這節知識比較抽象,讓中職學生理解這一概念并應用到其它場景中去,僅靠教師的講授是非常困難的。

(二)微課教學過程

1.吸引注意

微課視頻以水利部門查看每家每戶用水使用情況的登記路線為故事情節展開,水利部長要求老王將自己查看過的水費路線表匯總發給他,隨后拋出如何快速的幫助老王解決路線登記匯總表這一問題作為本節所學內容。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欲,使學生保持注意。

在微課制作過程可使用豐富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素材,適當更改界面布局維持學生的注意。依據故事情節,本節微課構建室內與室外場景,室內場景主要為知識講解部分,室外場景則為導入部分,場景不同角色不同則傳遞的信息也不相同。在講解過程中搭配幽默有趣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2.提升關聯

在《混合引用》中,主要講解混合引用的兩種情況即行相對引用,列絕對引用或行絕對引用,列相對引用。本節統計老王查看用水使用情況路線匯總為主線講解混合引用,老王主要負責翻斗社區的路線,翻斗社區共有6幢,每幢有6個單元,將查看過的路線以一幢一單元,一幢二單元的形式匯總在一個表格中,其要求為只需要在單元格中輸入一個公式完成整個匯總表,此時就需要使用到混合引用。觀察發現幢數向下復制依次遞增(行發生變化),向右復制保持不變(列保持不變),講授混合引用的第一種情況行相對引用,列絕對引用。將單元數向下復制時單元數不變(行不變),向右復制時依次遞增(列發生變化),講授混合引用的第二種情況行絕對引用,列為相對引用,最后使用連接符號“&”將幢數與單元數連接起來,就可完成匯總表。

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會舉一反三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設置了學生熟悉的九九乘法表,將本節課所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密切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有用性。

3.增強信心

中職學生的自信心普遍較低,在課程開始前,直接展示本節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在講解重難點內容時,知識的呈現或練習題應該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借助圖表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圖表清晰地將混合引用的兩種情況即行相對引用,列絕對引用與行絕對引用,列相對引用直觀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理解本節重點。一節微課時長保持在10分鐘內,以避免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在重難點知識處可設置有梯度的練習題。在練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全部完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以增強學生的信心。

4.獲得滿足

學生通過以上學習,已經對混合引用有了認識。在課程結尾處,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新知識的機會,布置課后練習題即學生嘗試繪制九九乘法表。通過學生觀察乘法表間的規律后,借助混合引用圖表會比較容易制作完成,從而體驗九九乘法表的制作過程,使學生沉浸其中建立心理層面的認可,獲得滿足。既能提升學習效果,又利于知識的遷移,形成良性循環。

四、效果分析

(一)學習動機水平分析

編制《辦公應用基礎》學習態度問卷并檢驗問卷信效度,使用SPSS中的克隆巴赫系數檢驗問卷信度,其值為0.852,大于0.7,則問卷信度較高。同時使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問卷效度,得到KMO值為0.905且顯著性結果為0.000,小于0.05,則說明問卷的效度較高。問卷的信效度結果較好,可以繼續實驗。實驗結束后使用SPSS軟件對實驗班2班、對照班3班前后測問卷對比,得到如表1、表2所示數據分析結果。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對比描述性分析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

前測:四維度對應的F值分別為2.31、0.36、0.06、0.04,相伴概率分別為0.13、0.55、0.81、0.84,P值均大于0.05。因此,接受方差相等的假設,對應的顯著性分別為0.55、0.18、0.82、0.29,P均大于0.05,則認為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后測:四維度對應的F值分別為1.98、11.76、8.12、2.73,相伴概率分別為0.16、0.00、0.01、0.10。對應的P值概率分別為0.00、0.04、0.01、0.01,P均小于0.05。則認為A、R、C、S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后期存在差異性,且實驗班的學習動機水平高于對照班,說明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案例教學對激發中職學生學習動機水平有效。

(二)學習成績分析

學習成績也是檢驗學習動機水平是否提高的有效途徑。因此,收集兩個班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對比分析的數據。同樣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實驗班與對照班期末成績是否存在差異性。數據分析結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成績對比描述性分析

表4 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

對《辦公應用基礎》的前后成績分析發現,相伴概率為0.26,對應的概率為0.00,P<0.05。則可以認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期末成績是具有差異的,且實驗班2班的成績高于對照班3班的成績。驗證了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設計的微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職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訪談分析

進行實驗教學后,在實驗班中隨機選取6名學生訪談,通過此次訪談掌握學生對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的態度以及學生學習習慣的變化。

對訪談結果分析發現,學生更加喜歡按ARCS動機模型設計的微課案例教學,并且認為使用這種學習方式自己的學習習慣比以前好,對《辦公應用基礎》這門課也有學習熱情,同時成績也得到了提升。

綜上,通過對比實驗,實驗班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對微課的態度都有所改善??梢?,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對中職學生大有裨益,可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改善學生學習習慣提供參考。

五、結語

本研究以ARCS動機模型為基礎,構建了中職微課設計模式。以《辦公應用基礎》微課為例對該模式進行應用。從學習動機、成績、對微課的態度三方面驗證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模式提升中職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性。但是,ARCS動機模型不應只是單一的教學理論,隨著技術與資源的廣泛利用,可與其他教學模式結合,進而促進教學的高效性與智慧性[8],為教育工作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設計模式實驗班學習動機
“1+1”作業設計模式的實踐探索
山西農大鄉村振興“雙創”實驗班開班
行知實驗班
大學生學習動機功利性傾向調查
實驗班以情促教教學策略談
三維協同設計模式下的航天項目管理實踐與展望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交通機電工程設計模式創新探討
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實驗班的小樣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13級實驗班為樣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