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和拓展作業設計思考

2022-03-02 23:35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鎮麻蓮灘小學貢保才讓
新教育 2022年20期
關鍵詞:道德法治小學生

□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鎮麻蓮灘小學 貢保才讓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不專業

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缺乏專業水平成為普遍問題之一。教師欠缺專業水平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欠佳,且教師人員流動情況較為普遍[1]。部分學校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不夠注重。學校對此門課程不夠重視,在人員配備方面通常是引用即將退休的老教師進行臨時代課,或是由班主任兼任,并沒有配備專業的小學思政教師。

2.教師的授課方式不靈活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缺少深入、透徹的分析、探究教學材料,同時也沒有明確設立教學目標[2]。由于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意識。傳統教學缺少趣味性與靈活性,主要應用“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缺少積極性與參與性,缺少互動和活躍的學習氛圍,形式化的教學課堂缺少吸引力。

教師理論式的灌輸教學會對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不僅會降低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也會削弱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興趣,不利于構建高質量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1.提升師資隊伍專業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使學生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充滿趣味。為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與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科的重視與關注程度[3]?;诖?,學校教導處需要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構建完善的《道德與法治》學科考核與監督制度體系。以此阻絕其他主科會占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間與教學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教師對此課程的重視程度,促使該課程的順利開展[4]。同時,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具體實施的過程與教學效果列入教師教學考核范圍標準內,促進教師設立良好的教育計劃與目標。另外,教育管理部門與學校在引進優秀教師時,需要注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師資配備情況,不斷強化此專業的教師教學能力,注重招聘人員的學科專業能力與自身綜合素養。必須認真篩選任課教師,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的用人標準,確?!兜赖屡c法治》學科教師隊伍具備較強的育人能力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2.全面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1)借助媒體拓寬教學途徑?,F階段的小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由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滯后,使小學生感到枯燥,缺少樂趣,這也是小學生對該課程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學生的主要特點表現在活潑好動,而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學模式主要是以“你聽我講”“涂鴉式教學”為主[5]。并且,《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以理論知識點為重點教育教學內容,在具體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會對學生課堂的積極性、自主參與性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可通過多種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利用PPT、視頻等方式,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課堂趣味性發展,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例如,在教學《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這一課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的方式,提供地球近十年被污染的對比圖片,使學生能夠了解地球現在被污染的情況,小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近些年地球中的冰川融化、森林消失等現象,發現在十年中變化最大的竟然是“地球媽媽”,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的作用下,能夠有效刺激學生感官,使學生有深入的感受與體會。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的環境污染,以后應該怎樣從自我做起,保護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強烈意識到保護環境是多么重要的職責、任務,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2)開展小組合作互動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在教師的組織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劃分為多個小組,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明確每一個學生自身的責任,在互助性學習的方式下自主進行互動、交流,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能力,促進小學生素質素養的提高。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廣泛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大部分教師在該課程教學時通常在明確主題后普遍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達成教學目標與學習任務,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日后交往、交際中能夠得到強化。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期階段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活動主題。例如,在進行美文欣賞、閱讀角以及活動園等一系列活動專區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劃分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相應的活動專區內容布置,這些活動都可以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進行,以此來促進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探究能力。

(3)積極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模仿是動物界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也是人類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小學生正處在學習和模仿階段,好奇心強,模仿性強,喜歡角色扮演。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角色扮演融入到教材內容中。教師需要為小學生創設生動性、趣味性的故事情景,鼓勵小學生在故事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物,以此提高學生的體驗感,對不同人物的人生歷程、人生價值觀有深入的感悟與體會。同時,能夠促進小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掌握,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道德和法治的教育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例如,在《少讓父母為我操心》這一課學習中,課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諒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通過細心觀察,發現父母的辛苦,盡量做到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奉獻意識?;诖?,教師可引導學生扮演自己的父母,模仿父母的一天,包括掃地、洗碗、洗衣服、做飯、照顧孩子、輔導孩子功課等內容,了解父母除了日常繁重的工作外還要輔導功課,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感受父母的辛苦。小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扮演能夠更好地體會父母的辛苦、勞累和壓力,從而深入體會父母的不易與責任,以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減輕父母的勞累從自己做起,為父母分擔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多關懷父母,由此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拓展作業的設計

1.明確作業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促進學生的個體化發展,同時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與道德觀念,并與社會的發展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對當前社會動態有良好的把握,能夠在對問題進行分析時全面考慮,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诖?,教師在拓展課程作業的過程中,應當對此課程的教育目標有明確的認知,在對作業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與當前社會動態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社會焦點問題進行自主搜索、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積極鼓勵學生對目前社會的形式與發展趨勢有詳細的了解,提高對社會熱點及事態發展的認知程度,以此來開闊學生眼界。對此,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需要融入時政熱點,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情感意識,明確學習態度與生活態度。

2.優化作業形式

(1)體現協作性。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在對《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這一單元的作業設計時,教師需明確該單元教材的主要內容是為了能夠促進學生對家鄉傳統節日風俗、家鄉民間藝術等方面的多樣性、豐富性以及獨特性進行詳細的感受與了解,并激發學生對推廣家鄉文化奉獻自己一分力量的意識與想法。對此,教師在具體進行作業設計時,可分為3個課題分別進行設計,形成3種不同的課后作業:①設計知識競賽題,要求以家鄉習俗為核心,通過圍繞一個主題,設計題型。②選擇兩種節日民俗,并將其作為重點制作民俗資料卡,并在班級中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③完成一份與民間藝術相關的研究報告,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研究報告的重點內容,包括提出問題、選擇方法、整理資料、得出研究結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此種方式利于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設計,將3份作業形成一個系列式,逐漸增加難度。在此種作業設計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完成單元主題的學習目標,還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由于協作性作業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能力。因此,學生需要默契配合,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時,更要對學生在團隊中發展的情況進行關注與重視,在對作業進行設計時,需要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難度,同時要結合上一個單元的主題進行設計,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2)體現選擇性。小組協作完成的作業已經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行了基礎的考慮,但是所有個體仍然存在于同一個框架體系內。由于不同班級的具體學習情況不同,即便同一個班級,學生的生長環境以及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不同能力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別距離,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也截然不同,而學生對課后作業的相關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诖?,為了能夠優化、完善作業形式,可通過“自助餐”“作業超市”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后作業的興趣與積極性,此種作業設計的關鍵要點是以課后作業內容以及形式的個性化角度進行設計。例如,在《為父母分擔》這一單元進行教學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時,可引導學生進行“陪父母、做家務、為父母營造驚喜”等一系列的作業,在課后作業的眾多選項中,學生可自主選擇2個課后作業項目。再例如,《正確認識廣告》這一課的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選擇自身體驗、情景體驗、小調查、小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廣告的種類、呈現方式、特點及其功能,明白商家做廣告的目的,提高學生認識廣告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對廣告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與認知,明白對于各個廣告中的具體內容不可全信,使學生能夠有基本的辨別、判斷的能力。教師在對作業形式進行設計時,可不斷創新豐富設計形式,優化作業形式,使學生能夠積極完成作業任務,提高作業興趣。通過選擇作業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課后作業中,減少學生對課后作業的抗拒心理,更好地培養學生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

(3)體現實踐性。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生因此逐漸形成一個自我認知基礎和理論分析體系,從而具備較強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強化自身的相關精神。此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一些實踐性較強的作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相關意識,還能夠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經驗,以此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與品德意識。例如,在對學生進行《他們需要關愛》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社區敬老院慰問老人,增進學生與老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和老人聊天、玩游戲等,為老人家打掃衛生,給敬老院的老人帶去朝氣、關愛與溫暖。另外,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春游、秋游等活動,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公園、景區等游玩,在游玩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更加注重觀察自己和他人是否出現亂丟垃圾等不文明的行為。一旦發現此類現象,教師則可現身說法,當場對學生進行教育,告知學生要愛護環境,并培養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和責任感。通過此類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精神自然而然受到正面影響,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做到注重自我言行,不做違背道德與法治的事情,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的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自身素質素養與全面發展的基礎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小學生的道德行為優良的決定期,學校與教師必須更加關注、重視該門課程的教學情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作業設計,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發展,使小學生能夠在基礎階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猜你喜歡
道德法治小學生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我是小學生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