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物多樣性的樟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空間優化

2022-03-04 12:50傅微甄廣潤
生態科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保護地棲息地代價

傅微, 甄廣潤

基于生物多樣性的樟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空間優化

傅微,*, 甄廣潤

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北京 100044

優化生態保護空間格局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也是國際保護生態學研究的前沿方向。評估資源稟賦、識別并確定優先次序和預測保護區對保護和管理瀕危物種至關重要。樟江流域內已占11.9%流域面積的保護區仍出現77.9%流域面積的生境顯著退化, 發展與保護亟待合理平衡。Zonation4GUI軟件以互補性非窮盡式算法為基礎, 在優化已有保護網絡并表征稀有性和獨特性方面結果較為理想, 以此展開樟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空間整合優化路徑研究。先人工預處理物種棲息地分布格局、物種保護權重、規劃單元, 并迭代選擇輸入性生境退化條件圖層、保護代價圖層, 結合人工干擾情況提出三種不同情景下的優化方案。結果表明: 保護優先區對代理物種棲息地有良好的覆蓋效果, 生態完整性優先情景和最小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的保護優化情景均呈現擴建小于8%的一級優先區域, 所有保護對象均受到保護; 加入27%左右的所有優先區域, 兩種優化方案覆蓋所有保護對象棲息地的比例提升70.0%和59.0%。雖然生態完整性優先的優化情景優于最小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下的優化情景, 但保護代價更高。人為干擾強烈的搶救優先的優化情景中, 90.7%的保護對象棲息地覆蓋范圍有明顯提升。從技術和操作層面, 為重構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整合優化方案提供路徑和方法。

系統保護規劃; 保護空缺; 喀斯特地區; 流域整體保護; 保護目標

0 前言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福祉和長期生存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和商品, 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 維持生態平衡[1-2], 是全球生態系統的不可分割的要素。生物多樣性在農業、林業、漁業和旅游業等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口和人均消費的持續增長導致了不可持續的開發利用生物多樣性, 物種的過度開發、外來入侵物種的擴張、氣候變化、森林退化和獨特棲息地的破壞等驅動力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3]。隨著生物多樣性喪失危機的不斷加劇,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和政策機制正在區域、國家和國際層面增強[4], 旨在最小化物種退化和生境破壞。為了增加保護工作的可行性, 并考慮到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清單都不完整, 通常使用物種多樣性代理確定支持多個物種和棲息地的保護區系統保護規劃[5-6]。在過去的三十年里, 許多研究采用多樣性格局代理(如物種豐富度)作為最小覆蓋集合表征研究區內幾乎所有的物種[7], 選址潛在的自然保護區。根據物種豐富度選擇保護地是最傳統的方法之一(案例可見[8-9])。然而, 當保護規劃的目標旨在優化已有保護網絡并表征關鍵區域的最大物種數量時, 基于物種豐富度并非保護優先級篩選的良好指標, 因其無法反映互補性(Complementarity), 即一種基于場地的保護價值衡量方法, 確保被選擇納入保護區網絡的地點補充已有保護空間; 同時無法說明特有性和稀缺性, 從而出現受保護物種的數量減少現象[10]?;パa算法可解釋物種稀有性, 選擇的地點是相互補充的, 每個地點不一定是物種最豐富的, 但每個地點在物種組成上都不同, 可產生一種包含所有物種的地點的解決方案, 在有限的范圍內給予所有物種更高的優先權[11]。

樟江流域呈扇形展布, 地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三都縣, 屬于珠江流域。主河道樟江發源于貴州省荔波縣佳榮鄉月亮山, 由東北向西南流, 流域面積1673.9 km2。樟江流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景觀類型發育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以及多樣性, 表現在世界范圍內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的區域, 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其豐富的、獨特的生物多樣性為流域上游、下游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和商品, 但由于其脆弱性和資源密集性, 易受到包括過度開發在內的各種驅動力變化因素的影響。雖然已建立了5個自然保護地, 但這些保護地提供的保護并不總是有效的[12]。土地開發和環境變化導致棲息地生境減少, 可能影響物種的分布, 經濟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競爭需求也存在著激烈矛盾沖突[13]。

在此背景下, 以樟江流域為研究區域旨在關注并回答以下問題: 近20年已有自然保護地的保護效益是否足夠?人類開發利用的干擾程度及與之帶來的生境退化趨勢如何?采用互補算法最大化保證瀕危物種數量和最優化補充保護空間; 篩選考慮不同保護策略的保護空缺格局和保護效果。

1 整合優化路徑與方法

1.1 自然稟賦研究

1.1.1 對象選擇

依據外業調查、專家知識, 選取研究區內重點保護對象54種, 其中植物38種, 動物16種, 如表1所示。植物物種相關信息及分布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http:// www.iplant.cn/rep/), 動物物種相關信息及分布來源自中國動物主題庫(http://www.zoology.csdb.cn/), 并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和2018年12月開展外業工作予以核實。

表1 重點保護物種列表

1.1.2 空間分布

空間分布采用統計物種分布模型(Statistic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該模型結合了物種名錄、自然生態系統與資源環境數據, 提供棲息地適宜性的連續圖層預測[14]。首先查找物種分布范圍, 再依據棲息地類型對分布范圍進行修正: 植物物種的棲息地類型通過海拔高程、土壤類型、植物類型制圖疊加生成; 動物物種棲息地類型則通過植被類型、海拔高程及土地利用類型制圖疊加獲取, 并在ArcGIS支持下疊加生成物種適宜空間分布圖。此外, 提取每種保護對象的適宜棲息地面積, 作為保護目標分析指標。植被類型分布來源于《1:1 000 000 中國植被圖集》矢量化數據; 土壤類型空間分布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http:// www.resdc.cn); 數字高程模型SRTM_DEM數據(30 m分辨率), 來源于http://srtm.csi.cgiar.org/。

1.1.3 保護資源權重

依據自然保護地中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多樣性、科學價值、美學價值(觀賞價值)、社會和經濟價值等指標, 整合保護對象權重。如公式(1)所示, 選用國家保護等級、地方特有性、物種瀕危程度、經濟價值和潛在棲息地面積五個指數制定權重方案。

=(endangered+protection+endemic+economic+area)/5 (1)

式(1)中是物種的保護權重;endangered按物種的瀕危程度打分;protection按國家保護等級,endemic特有性打分;economic按照植物的經濟用途打分, 很多植物具有藥用、色素、野菜、觀賞、油脂、纖維、蜜源、香料、野果等經濟價值。area按物種潛在棲息地面積打分, 最高分5分。動物不考慮經濟價值, 去掉economic后四項取平均值[15]。

1.1.4 規劃單元

為突出流域生態系統結構的完整性以及流域上下游之間的連續性, 規劃單元采用ArcGIS Hydrology工具構建1421個集水區, 因為集水區單元具有更大的自然相似性, 符合物種的自然分布特征, 可維持保護對象生境和地貌單元的完整性。

1.2 保護現狀梳理

流域內已有樟江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和3個縣級自然保護區(含核心區、緩沖區及實驗區), 分布數據來源于黔南州林業局根據實地調查記錄經緯度信息在ArcGIS10.2中空間成圖, 作為去除掩膜圖層, 為完善保護優化格局提供基礎。

1.2.1 流域自然保護現狀條件

流域自然保護現狀條件采用植被凈初級生產力2000年–2015年年平均值趨勢變化作為指標表征生境特征退化情況。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為生態系統在特定時期內的生物總量, 表征生態質量, 是評價生態系統功能特征的重要參量。數據基于CASA (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計算, 采用逐像元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 闡釋2000—2015年研究區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的時間序列變化趨勢, 基于斜率和Pearson相關系數判定退化程度。此外, 結合《樟江流域綜合規劃》資料, 評估河流物理特征、水文水資源特征、水質狀況、水生生物、社會服務功能情況, 繪制流域自然保護現狀景觀條件圖。生境退化條件情況中條件值可以在0和1之間變化, 值為1表示原始狀態, 生境適宜性或特征發生沒有退化; 0的值表示完全退化的狀態, 任何負值(丟失的數據)都將被視為零。

1.2.2 人為干擾度量與保護代價成本

基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優化格局完整性的實現受制于人類活動空間的干擾, 為維護完整性而改變人為干擾空間所需保護代價成本隨人為影響程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參照相關研究[16], 選取公路、鐵路、城鎮、農村居民點、水壩作為計算規劃單元保護代價的因子, 將每個因子的度量標準化后, 賦予不同的權重(表2)。相加計算得到每個規劃單元的保護代價指數。將保護代價指數用保護區覆蓋面積比例進行調整, 得到最終保護代價成本分布圖(cost layer)。道路、居民點數據、土地利用數據均來源于黔南州國土部門2017年土地利用數據; 大壩分布來源于《樟江流域綜合規劃》, 計算如公式(2-3)所示。

表2 各影響因子的度量和權重

C′=C(1–0.5) (3)

式(2)中:V為每個保護單元內因子的度量值;W為因子的權重;為每個保護單元內因子的個數; C為每個保護單元調整前的代價值; 式(3)中C′為每個保護單元經過保護區調整后的代價值;為每個保護單元內被保護區覆蓋的面積比。

1.3 結構優化分析

1.3.1 保護價值評估

保護價值評估基于空間保護優先級劃分和大尺度空間保護規劃的前沿軟件Zonation4GUI, 基于互補的算法對單元進行分層排序[11]。首先假設所有單元都可能是重要的, 并在每次迭代后逐步刪除最不重要的單元。通過最小化保護價值的邊際損失, 最大程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損失, 并考慮到保護對象及分布的典型性、稀有性、多樣性、高價值等特征的連通性需求和優先級。最終保證整體連通性為焦點找出最能配合現有保護地的范圍, 即最有保護價值的地區[17]。

1.3.2 分析保護空缺

本研究區域原有自然保護地(Protected Area, 簡稱PA)占總面積的11.9%, 因此, 選取樟江流域景觀總面積的30%作為目標優先區, 將最高保護價值區域的10%劃分為一級優先區, 10%—20%劃分為二級優先區, 20%—30%劃分為三級優先區, 最終產生不同級別的保護優先格局。

1.4 優化整合方案

分別將前述優化路徑中保護對象空間分布圖層、物種名錄、保護權重、保護規劃單元圖層、已有自然保護地圖層、自然保護現狀條件圖層、流域范圍圖層代入Zonation4GUI軟件, 選擇性代入保護代價圖層作為不同保護策略情景展開分析。采用了保持格局連通性的核心區移除規則(Core Area Zonation, 簡稱CAZ) 和邊緣移除規則(Rule of Edge Removal)[18], 分層優先逐步得到一個高連通性景觀結構的嵌套序列。進一步研究保護空缺區域與周邊自然保護地的關系, 將生態系統類型相同、主要保護對象和保護目標一致的保護空缺區域補充并入周邊自然保護地, 設立新的自然保護地。

分層優化過程中, 引入三種不同保護策略情景下的保護空間優化方案, (1)生態完整性優先的優化方案, 該方案不考慮保護代價迭代, 將高保護價值規劃單元建立優先保護格局, 最大程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損失; (2)最小的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下優化方案, 該方案考慮保護代價, 并作為成本層參與迭代分析, 平衡利益相關者和建立較為可行的保護區; (3)搶救性保護的優化方案, 選取人為干擾強烈的分布區疊加生態完整性高保護價值區域作為優先保護格局。

2 結果與分析

2.1 流域保護現狀堪憂

當現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地等已有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為199.1 km2的情形下, 樟江流域生態退化現狀如圖1所示, 生境顯著退化面積置信度超過99%的退化面積占流域總面積的46.8%, 置信度超過95%的顯著退化面積占流域總面積的67.0%, 置信度超過90%的顯著退化面積占總面積的77.9%??梢? 樟江流域近16年時間內生態退化明顯且嚴峻, 水源涵養能力下降, 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生態脆弱性加劇。根據樟江荔波水文站的資料, 生態流量干流部分退化25%, 從河流連通性、河道蜿蜒度、河道渠化程度、河岸穩定性、河床穩定性、河流形態指標表明河流物理結構干流退化了31.2%, 上游水源區退化了7.3%, 導致水體污染, 水量減少等現象。

根據適宜棲息地分布格局, 動物棲息地分布面積居高, 其中穿山甲、普通鵟、小鴉鵑、褐翅鴉鵑、小靈貓和金貓分布較廣, 輻花苣苔、中國蕨、白花兜蘭、單座苣苔、狹葉含笑等分布少, 輻花苣苔分布適宜范圍為899 m2。已有保護區內不同類別物種棲息地分布情況發現, 半楓荷、單性木蘭、輻花苣苔、福建柏、紅豆杉、黃杉、楠木、異性玉葉金花、中國蕨尚未覆蓋, 其他79.6%的覆蓋物種棲息地面積比例均較低, 平均比例為7.1%, 表明現有保護地空間保護情況有較大不足。

保護代價成本分析結果顯示(圖2), 樟江流域改變需要的保護代價高的規劃單元較集中分布在樟江流域中線地帶——荔波縣城樟江干流、上游居民點集中區為軸線, 以及分布于三荔水庫大壩、的馬水庫大壩集水區區域。

2.2 生態完整性優先的優化方案

如圖3所示, 高保護價值且存在保護空缺的區域集中分布在樟江主河道兩岸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樟江源頭區域拉易河、爽姑河匯入水昔河的交匯處、水令河上游、爽姑河上游、拉灘河上游, 茂蘭鎮瑤麓喀斯特典型生態系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這些地區物種類型分布豐富, 具有較好的優先級。一、二、三級優先區共補充保護空缺面積453.6 km2(表3), 統計每個物種的棲息地在保護優先區內分布情況, 共計45個物種的棲息地面積比例超過60%, 約占全部物種的83.3%, 實現對森林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珍稀野生動植物和水源涵養林地的保護。其中, 一級優先區范圍內新增面積比例為7.4%, 即可實現涵蓋100%研究選取保護對象的部分或者全部適宜棲息地, 其中金貓、獼猴、普通鵟等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分布空間比例最高, 對如輻花苣苔等此類適宜棲息地面積極小的物種也實現其棲息地的完全保護。二級優先區范圍內新增面積比9.7%, 進一步實現了單座苣苔、紅豆杉、楠木、四藥門花、狹葉含笑、中國蕨保護對象棲息地生境的完全保護。三級優先區范圍內不足總面積的0.0033%為原有保護區范圍, 繼續實現了福建柏、藍翅八色鶇、單性木花、翠柏、白花兜蘭棲息地生境的完全保護。

圖 1 生態退化顯著性分布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 layer

圖 2 保護代價成本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cost layer

2.3 最小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的優化方案

最小的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下最大程度開展保護方案, 高保護價值區域集中分布在樟江主河道兩岸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水便河中下游、樟江源頭區域水昔河上游拉灘河集水區、爽姑河匯入水昔河的交匯處以及水令河上游(圖4)。通過互補算法Zonation軟件分析所得優化空間, 雖然相對于動物的適宜性棲息地分布, 部分植被保護對象表現出可適應的棲息地面積非常有限, 但在納入一級優先區后, 已覆蓋全部38種植物和16種動物, 新增優先區面積占流域總面積的8.0%。植物物種棲息地所占比例最少的4個對象為輻花苣苔、狹葉含笑、紅豆杉、單座苣苔、中國蕨, 面積分別為75 m2、257 m2、275 m2、276 m2、1235 m2。補充納入二級優先區內也同樣全覆蓋保護對象, 保護空缺占流域總面積9.5%, 輻花苣苔適宜棲息地得以完全保護。補充納入三級優先區作為輔助補充提高物種可棲息地的面積比例, 保護空缺占比9.7%, 生物多樣性代理保護對象中, 單座苣苔、輻花苣苔、福建柏、紅豆杉、中國蕨的棲息地完全覆蓋。一、二、三級優先區共新增優化空間454.7 km2, 共計32個物種的棲息地面積比例超過50%、22個物種的棲息地面積超過60%, 該保護方案可進一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開展。

圖 3 生態完整性優先保護方案

Figure 3 Landscape rankings for scenarios1

圖 4 最小的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下保護方案

Figure 4 Landscape rankings for scenarios2

2.4 搶救性保護的優化方案

搶救優先的保護方案中(圖5和表3), 一、二、三級優先區共新增優化空間126.6 km2, 約占流域總面積的7.6%, 保護的物種棲息地除翠柏、紅豆杉、單座苣苔、楠木5類植物外, 均有涉及??臻g優先區主要分布于沿樟江主河道兩岸地帶, 這一水陸交接地帶從棲息地分析結果發現存在超過半數代表性動植物物種和特有種, 表明了這一地帶存在搶救性保護空缺, 研究結果也與政府報告中提到主河道兩岸緩沖區保護效率不高相吻合。此外, 一級優先區中, 保護空缺面積為29.2 km2, 主要分布于水賈河上游集水區; 二級優先區保護空缺面積39.3 km2, 主要分布于水各河和水令河上游集水區; 三級優先區保護空缺面積58.0 km2, 集中于水昔河和水便河上游山谷集水區地帶, 也是人為干擾明顯區域。

圖 5 搶救性優先保護方案

Figure 5 Landscape rankings for scenarios3

表3 三種預景方案下分級保護優先區的分布比例與面積(單位: km2)

3 討論

研究揭示了至少兩個值得探討的方面: 首先, 用于保護規劃的資源通常是有限的, 這就要求采取盡可能高效的保護行動, 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生物多樣性[7]。在確定物種的空間保護優先權及地點保護價值時, 相對于物種豐富度的窮盡式算法, 互補性算法是非窮盡式的, 即并非極致追求物種最豐富的地點, 而是綜合物種組成, 集中代表所有的物種[11]。對比近年來采用物種豐富度算法的研究發現, 探究已有保護區與算法模擬保護區展開額外重疊分析[19], 但從實際建設可行性層面, 互補性算法可在已有保護區的范圍內優化新增, 而非調整原有保護區微分, 顯著提高了景觀空間優先化的有效性?;パa算法Zonation的核心區域分區(CAZ), 也對物種稀有性和獨特性給予了較好的解析, 因為其優先考慮對物種重要的核心區域, 測試了所有可能的地點選擇場景, 在有限的范圍內給予那些物種更高的優先權。近三十年來, 保護生物學家已經認識到互補性比物種豐富度更有效; 然而, 它尚未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主流方法[20-21], Astudillo?Scalia等[22]學者猜測是因為這個概念還沒有被很好地理解, 特別是基于典型區域應用實踐層面。

其次, 通過比較保護代價層介入與否的系統保護規劃的有效性, 選擇作為保護優先級的空間分布有明顯差別。取決于人類干擾對生態完整性造成的影響, 未納入保護代價的保護目標的實現情況在所需保護面積小于納入后。因此, 人為干擾加劇條件下, 未來所需擴大保護地的范圍也有待相應提高。人為干擾強烈的搶救性優先保護區初步建議開展生境恢復試點, 改善其生態功能。緩解自然保護地與社區之間在自然資源利用上的矛盾, 社區共管[23]與生態旅游[24]在這些地帶的重要體現, 補充收入來源, 開展環境容量評估。尋找保護與周邊用地、產業發展的平衡點, 較大程度改善矛盾沖突的核心地帶。確定優先保護區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第一步, 但關鍵是根據這些建議采取行動[25], 樟江流域在自然保護地空間范疇與管理范疇需協調一致的努力。

4 結論

近16年樟江流域生境退化置信度超過95%的面積占流域總面積的67.0%, 流域內生物多樣性資源交易頻繁, 許多物種棲息地分布逐漸破碎, 特別是水系干流和上游水源涵養地帶仍未得到保護。已有保護區覆蓋代理保護對象棲息地面積比例不足8%, 基于生物多樣性的樟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空間優化迫在眉睫, 是保護地體系建設、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采用Zonation核心區域分區(CAZ)優化路徑, 對棲息地分布小、物種豐富度不足的物種保護互補性較好?;谌N不同情景下的優化結果表明, 保護優先區對代理物種棲息地有良好的覆蓋效果, 生態完整性優先情景和最小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的保護優化情景均呈現: 在現有格局中加入小于8%的1級優先區域, 所有代理物種均受到保護。加入27%左右的所有優先區域, 兩種優化方案覆蓋所有保護對象棲息地的比例提升70.0%和59.0%。雖然生態完整性優先的優化情景優于最小社會經濟和土地資源代價下的優化情景, 但保護代價更高。人為干擾強烈的搶救優先的優化情景中, 90.7%的保護對象棲息地覆蓋范圍有明顯提升。三個優化情景中優先區的分布均可確定樟江主河道兩岸、爽姑河上游、水令河上游等重點保護空缺地區, 亟待新建自然保護地, 強化保護管理措施。樟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優化研究對互補算法保護規劃具有典型意義, 對我國乃至世界上這一獨特的喀斯特資源及其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具有重要保護作用和科學支撐。

[1] RANDS M R, ADAMS W M, BENNUN L, et 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hallenges Beyond 2010[J]. Science, 2010, 329(5997): 1298–1303.

[2] BRUGIERE D, SCHOLTE P. Biodiversity gap analysis of the protected area system in poorly–documented Chad[J]. 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2013, 21(5): 286–293.

[3] BUTCHART S H, WALPOLE M, COLLEN B, et al. Global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of Recent Declines[J]. Science, 2010, 328(5982): 1164–1168.

[4] KULLBERG P, MOILANEN A. How do recent spatial biodiversity analyses support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global conservation area network[J]. Natureza & Conservacao, 2014, 12(1): 3–10.

[5] RODRIGUES A S, BROOKS T M. Shortcut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lan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rogate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2007, 38(1): 713–737.

[6] DE ALBUQUERQUE F S, BEIER P. Using abiotic variables to predict importance of sites for species representation[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5, 29(5): 1390–1400.

[7] Moilanen A, Wilson K A, Possingham H p. Spatial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quantitative methods & computational tool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9.

[8] ROBERTS C M, MCCLEAN C J, VERON J, et al. Marine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for tropical reefs[J]. Science, 2002, 295(5558): 1280–1284.

[9] RAMIREZ F, AFAN I, DAVIS L S, et al. Climate impacts on global hot spots of marine biodiversity[J]. Science Advances, 2017, 3(2).

[10] VEACH V, MININ E D, POUZOLS F M, et al. Species richness as criterion for global conservation area placement leads to large losses in coverage of biodiversity[J].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2017, 23(7): 715–726.

[11] MOILANEN A, POUZOLS F, MELLER L, et al. Zonation: spatial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software v. 4 [EB/OL]. http: //cbig. it. helsinki. fi, 2014.

[12] WATSON J E, DUDLEY N, SEGAN D B, et al. 2014. The performance and potential of protected areas. Nature [J], 515: 67–73.

[13] MA Z, CHEN Y, MELVILLE D S, et al. Changes in area and number of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9, 33(5): 1066–1075.

[14] ELITH J, FRANKLIN J 2013.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ing [M], Encyclopedia of Biodiversity: Second Edition. Elsevier Inc. : 692–705.

[15] 馬琳, 李俊清. 基于系統保護規劃的長白山闊葉紅松林保護網絡優化研究[J]. 生態學報, 2019, 39(22): 8547– 8555.

[16] 梁晨, 李曉文, 崔保山, 等. 中國濱海濕地優先保護格局構建[J]. 濕地科學, 2015, 13(6): 660–666.

[17] LEHTOM?KI J, KUOKKANEN P, HANSKI I, et al. Planning of forest conservation areas using high–resolution GIS data and software for spatial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258: 2439–2449.

[18] MOILANEN A, ANDERSON B J, EIGENBROD F, et al. Balancing alternative land uses in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11, 21: 1419–1426.

[19] 史雪威, 張路, 張晶晶, 等. 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格局評估[J]. 生態學雜志, 2018, 37(12): 3721–3728.

[20] ALBUQUERQUE F, BEIER P. Rarity–Weighted Richness: A Simple and Reliable Alternative to Integer Programming and Heuristic Algorithms for Minimum Set and Maximum Coverage Problems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J]. PloS one, 2015, 10: 1–7.

[21] ALBUQUERQUE F, BEIER P. Global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high–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for vertebrates[J].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15, 42: 1397–1405.

[22] ASTUDILLO–SCALIA Y, ALBUQUERQUE F. Why should we reconsider using species richness in spatial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20: 1–13.

[23] 徐建英, 陳利頂, 呂一河, 等. 保護區與社區關系協調: 方法和實踐經驗[J]. 生態學雜志, 2005, 24(1): 102–107.

[24] 劉洋, 呂一河, 陳利頂,等.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影響評價: 進展與啟示[J]. 自然資源學報, 2005,20(5): 771–779.

[25] GAME E T, KAREIVA P, POSSINGHAM H P, et al. Six common mistakes in conservation priority setting[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3, 27(3): 480–485.

Biodiversity-based spatial optimization for natural conservation areas of Zhangjiang River basin

FU Wei*, ZHEN Guangru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It assumes an essential role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which is also the frontier ori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regarding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ssessing resource endowments, identifying and prioritizing and predicting conservation areas are critical to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dangered species. Although conservation areas account for 11.9% of the Zhangjiang River watershed, significant habitat degradation has occurred across 77.9% of the watershed, highlighting an urgent need to balanc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Based on a complementary non-exhaustive algorithm, the Zonation4GU software can produce ideal outcomes in optimizing existing conservative networks and characterizing rarity and uniquen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route towards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natural conservations in the Zhangjiang River watershed based on the software. First,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habitats of species, weights of species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units were manually preprocessed; the layer of conditions for imported habitat degradation and the layer of protection cost were iteratively selected; finally, optimization solutions to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were proposed in combination of the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prioritizing protection has an ideal coverage on habitats of proxy species, optimization solutions to scenario prioritiz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and that prioritizing the minimum social, economic and land-resource costs both present as tire-1 priority areas with an construction expansion rate smaller than 8% and all protected targets receiving protection; after around 27% of the all priority areas were incorporated, the two optimization solutions exhibited a 70.0% and 59.0% rise, respectively, in covering the habitats of all protected targets. Although the optimization scenario prioritiz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produces better performances than that prioritizing the minimum social, economic and land-resource costs, it entails a higher cost of prot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mization scenario prioritizing intense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such as urgent conservation, 90.7% of the inhabits for the protected targets have seen a significant coverage increase. From the technical and operative perspective, this study provides a viable route towards creating an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solution to China’s natural conservation system.

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conservation gap; Karst region; integrated watershed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targets

10.14108/j.cnki.1008-8873.2022.01.006

傅微, 甄廣潤. 基于生物多樣性的樟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空間優化[J]. 生態科學, 2022, 41(1): 50–58.

FU Wei, ZHEN Guangrun, SUN Zhe, et al. Biodiversity-based spatial optimization for natural conservation areas of Zhangjiang River basin[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1): 50–58.

K903

A

1008-8873(2022)01-050-09

2020-05-21;

2020-07-10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901220) ;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青年骨干個人項目(24269220006)

傅微(1988—), 女, 湖南長沙人, 博士, 講師, 主要從事景觀生態規劃研究, E-mail: fuwei0807@163.com

傅微

猜你喜歡
保護地棲息地代價
近50年自然保護地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6月啟動
BEAN SCENES
抵達棲息地
愛的代價
幸災樂禍的代價
代價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尋找夢想的棲息地
代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