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魚病的生態預防

2022-03-07 13:53○閔
漁業致富指南 2022年11期
關鍵詞:魚病魚種病原體

○閔 敏

(金湖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江蘇淮安 211600)

筆者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發現,結合“水、種、餌、密、混、輪、防、管”八字精養法,利用生態學原理,預防魚病,具有較好的實用效果,基本沒有病害發生。

一、調整魚種放養時間

魚種階段是發病最頻繁的,魚種培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養殖是否成功。傳統的魚種培育一直遵循著“年初放,年尾收”的養殖方法,這也是導致魚種成活率一直較低。春季放養發病高,此時水溫上升,病原體開始生長繁殖,魚類經越冬后,體質瘦弱,鱗片松散,運輸過程不注意消毒,魚體極易受傷,病原體乘機而入。

為提高魚種養殖成活率,生產上應結合魚類發病規律,從變化養殖時間和調整養殖方式著手,避開發病期。改3、4月份放魚種為上年10月份放種;改放春片為放秋片,改放小規格魚種為放大規格魚種。金湖縣魚種場2021年采用稀放快速養魚法,將夏花當年培育成大規格魚種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生產時間和方式的變化,有效地預防了魚病的發生,提高了魚種養殖成活率。

二、改善水體養殖環境

根據八字精養法,水是養殖生產的第一要素,如果由于種種原因水體環境發生了變化,就會影響到魚體的生長發育,將會為病原體侵害魚體,提供可乘之機。必須采取以下措施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1.做好池塘清淤。底質淤泥是水體主要的耗氧源,又是病原體的藏身之處,其中還含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直接或間接引起魚類發病。因此,對魚池過多的淤泥進行清除是十分必要的?,F在可用泥漿泵可以直接將池塘的淤泥抽出,池底可保留3-5cm厚,保持池塘底泥肥而不膩,水體微生物可適量生長,同時做好清塘。

2.混搭養殖品種。一是搭配少量的慮食性魚類。慮食性魚類能攝食水中浮游動植物,很好地控制藻類水花的發生。藻類水花往往又以藍藻占優勢,藍藻餌料價值不高,且在嚴熱的夏季易繁殖過旺,使水質惡化不可避免地導致大批死魚。建議每畝投放每公斤5-10尾的白鰱50尾和花鰱30尾。二是搭配少量的兇猛性魚類。兇猛性魚類能及時捕食池塘中的“老弱病殘”,可以有效地阻斷病原體的滋生蔓延,對魚病的發生起到積極預防作用。同時也能捕殺池塘中的野雜魚,防止與主養魚類爭食、爭氧,為魚類的健康生長奠定基礎。2021年金湖縣魚種場職工韋愛良在承包的20畝成魚塘中,放養規格為每公斤8-10尾的黑魚100尾,不僅有效地控制了魚類的病情,年終還多獲利3000余元。

3.科學調控水質。一要注意換水。養殖池塘常常會因殘餌、糞便、死藻等的累積、有機肥施加過多等出現水體污染變質現象,給魚類的自然生長構成了重要威脅。為避免魚類的發病,應適時排出污染變質的老水,注入含有充足溶氧的新活水源。二要做好水體消毒。用生石灰、聚維酮碘等對池塘水體進行定期消毒,以殺滅水體中的致病生物,預防魚病的發生。水質調節后的池塘,魚的活性得到加強,攝食量顯著增加,魚體體質得到復壯,為阻止致病生物的侵襲,降低發病率,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三要及時增氧。水中溶氧是魚類生長的重要指標,必須遵循“三開兩不開”增氧原則,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陰天白天不開,浮頭早開,喂食前1小時開,天氣炎熱開機時間長,天氣涼爽開機時間短,半夜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負荷面積大開機時間長,負荷面積小開機時間短,確保水中溶氧充足。四要使用生物制劑調水。每隔15-20天使用1次光合細菌、EM菌等生物制劑,能夠快速降解水中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調節pH值,能夠有效分解水中殘餌、糞便、動植物尸體等有機物,達到凈化水質,維持藻相平衡,防止有害藻類過度繁殖,提高魚類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其健康生長。

三、加強飼養管理

根據魚類生活習性和生態要求,強化飼養管理改進飼養措施是減少魚類發病的關鍵措施。

1.改進施肥技術。在施肥時,做到適時、少施、勤施的同時,根據水溫和水質的變化規律,以有機肥做基肥的基礎上,春秋兩季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適施,夏季則全部采用無機肥。保持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以適應魚類生長要求,預防魚病的發生。

2.改進投飼技術。為控制草、魴魚發病,根據草、魴魚的營養要求和攝食規律,積極推廣膨化與顆粒飼料配合,氣溫低喂顆粒料,氣溫高喂膨化料。在投飼方式上,前期用低蛋白飼料拉骨架,中后期用高蛋白飼料育肥,不能一直喂高蛋白飼料,特別注意變溫期的發病高峰,在此期間,以精料為主,輔以青料,并節制投喂,以防腸炎病的發生和蔓延。

3.合理的混養和密養。合理的混養和密養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措施之一,同時對預防魚病也有積極的意義。提高放養密度,追求單位面積產量,是養殖戶普遍存在的養殖心理。其實每個養殖水體均有其負荷度。當放養密度超過了負荷能力時,池塘的水質和底質就會失去控制。養殖魚類過密,病原體很容易傳播;魚體因活動空間小,體質下降,生長減慢,將導致魚病很容易發生。實踐表明:高密度放養,沒有不發病的。適宜的放養密度將會減少魚病的發生。另外,不同的魚類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和生態特征。根據魚類的不同生態特點,合理混養,有助于魚類之間食性和生存互補,對池塘水質、魚類自然生長、魚病的控制將產生積極促進作用。

利用生態學原理,預防魚病,簡單易行,便于操作,主要是通過變換放養時間、改善水體養殖環境、加強飼養管理等手段,來達到提高養殖產量和養殖效益。我們更應著眼于長遠,改變魚病防治理念,盡量擺脫藥物,決不能依賴于藥物,生態防病才是養殖的長久之計,只有加強魚病的生態預防,才能促進漁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魚病魚種病原體
水產養殖中魚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魚病肆虐,4000萬打水漂!洪湖龍口有水產人在行動
震撼!屈老師第六期漁醫培訓班座無虛席,“一滴水診斷魚病”新增內容驚艷全場
池塘魚種如何正確投放
野生脊椎動物與病原體
病原體與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態關系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魚病的再度暴發
四種常用漁藥對異育銀鯽“中科5號”魚種急性毒性研究
伊犁地區蝴蝶蘭軟腐病病原體的分離與鑒定
病原體與抗生素的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