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辟x能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

2022-03-09 22:42劉虎平
江蘇教育·教師發展 2022年11期
關鍵詞:賦能教師發展

【摘 要】教師發展共同體為教師發展提供了精神家園,創新了一種教學、研究、學習三合一的成長方式。在共同體建設中要凝聚共識,引領教師專向發展、專項互動、專題研究、專業閱讀、專精表達,以“五?!辟x能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讓教師在人生坐標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書寫共同體核心價值符號。

【關鍵詞】“五?!辟x能;成長共同體;教師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86-0030-04

【作者簡介】劉虎平,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教師發展中心(江蘇連云港,222042)副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先進工作者。

“共同體”是指基于主觀上和客觀上的共同特征而組成的各種層次的團體、組織,旨在通過合作對話與分享性活動來促進成員的專業成長。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致力于教師成長共同體的建構與打造,江蘇省“四有”好教師團隊、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對象共同體、名師工作室、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等一系列教師成長共同體應運而生。這些共同體立足教育教學實踐,推進教學改革,突出實踐性、研究性、合作性和生長性,并為教師發展提供精神家園,成為教師教學、研究、學習三合一專業生活方式的載體,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育責任的延伸。

要使“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群有共同教育夢想的人走得更遠”成為可能,就要注重專向發展、專項互動、專題研究、專業閱讀、專精表達,讓“五?!辟x能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進而書寫教師發展共同體核心價值的靚麗符號。

一、專向發展聚共識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靈魂的喚醒中最契合、最聚焦的根本點就是精神譜系的聯通,是指教師共同的價值取向與發展愿景。引領教師統一目標與方向、凝聚發展共識是成長共同體的第一要務。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需求,這種自我實現就是在獲得自我價值認同的同時所生發的成就感與歸屬感,是教師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當教師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時,才會真正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心馳神往,成長的腳步逐漸跟上;當一個團隊有了統一的目標與追求,才能讓每一位成員動起來,燃燒激情,攜手走向遠方。

凝聚共識以啟迪內生力。當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等對于教師發展采取的各種方法、措施,包括組建諸多的成長共同體,均是利用外在力量督促教師發展的組織形式,在無形中孕育了教師“被發展”的生長環境,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教師主動發展的自覺??上胂?、可期望、可執行、可達成、可調節的愿景與共識是一種價值取向的提煉,可以匯聚人的精神與氣質,衍生不斷前行的內驅力。因此,共同體要整合多元價值,凝聚指向明確的發展共識,形成共同的文化愿景,滋生教師自覺成長的內生力。

凝聚共識要培育外合力。共同體要加強共建團隊文化,并將其作為成員尋求共識與統一行動的過程,產生團隊親密合作力與創造性張力,培養成員合作意識。通過多向深度會談,創設共享平臺,讓成員進行以系統思考與合作共進為特征的互助共享式學習,彰顯1+1>2之效,共同實現目標愿景。外合力與內生力的聚合才能促進共同體成員實現從“被發展”到“自主發展”的有效過渡。

二、專項互動展才情

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專業修養不夠,在課堂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課堂是實現教學目標、達成教學共振、深化教學成果的有效載體,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源泉。專項互動即指目標明確、主題突出、聚焦實效、引領成長的指向課堂、立足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能力的專項研修活動,既體現課堂師生、生生、生本等多項復雜性、互動性本質和育人成效,又讓教師在這樣的互動情境中修煉技能,增長智慧,展示才情,提升專業發展水平。

其一,要讓教師進一步夯實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健全知識結構大視野:讓教師積累本體性知識,做學科立言人;積累條件性知識,實踐好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積累文化知識,了解教育與科學、技術、社會、藝術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升鑒賞力、創造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積累實踐性知識,運用本學科的具體案例知識、策略知識解決實際教育問題,厚積知識基礎。

其二,要幫助教師錘煉課堂技藝:讓教師深入探討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引發解讀文本、運用文本、拓展文本的自覺,通過優課展示、問題研討、課例賞析、課堂觀察等互動,提高教師的專業敏感度與課堂專業能力;研究完整的教材,立足全程,明晰邏輯,奠定專業成長基礎;豐富課堂實踐,注重知識整合,練習重組技巧,合理利用資源,不斷舉一反三,觸發聯結,縱橫遷移優化;關注學生體驗,因材施教,分類點撥,引領互動創生,自主合作探究,助推學生知能建構,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以課堂為陣地的專項互動中,要引發教師以飽滿愉悅的狀態全心投入教育教學,自然生發人格魅力,用真情營造熱烈盎然的情境,用真心組織展現生命魅力的舞臺,吸引學生親師信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激情涌動的生命化課堂。

三、專題研究修真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可能變成教育的能手?!迸囵B教育能手是所有教師成長共同體的培育目標。國際教師專業化理論中有專門關于“教師即研究者”的探究,教育研究可以使教師真正成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性、有悟性的教育實踐主體。專題研究即對某一個對象或專項問題進行細致探究、驗證,秉承科學分析的原則,以專業數據為主導,有系統地、有目的地去偽存真,直接反映真實的問題,是名師與普通教師、專家型教師與教書匠的分水嶺,也是教師專業化向縱深發展的助推器。

共同體要實現同修共進、抱團式提升,首先要善于培育研究者的素養,讓教師懷有研究意識,具有獨立精神,注重自我反思,鍛煉批判能力。其次,要營建研究者的氛圍,保持隨時研究的心態,形成持續學習的狀態,構建互助共享平臺,彰顯研究生活方式,引領成員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同體要通過研究修煉真功,要善尋問題,“捕捉到最敏感、最前沿、最鮮活”[1]22的研究專題,以教學規律為依據,以反思的品質和方式考量經驗做法,“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出發,用親身感悟的鮮活語言與經驗來解釋教學發展與實踐樣態”[2]62,運用研究成果助力教育教學實踐,產生研究效益。最后,專題研究要以提升教師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為目標,增強教師職業的樂趣和價值,在專業發展新的基石上實現從“拉磨式”循環到“螺旋式”上升的跨越。

四、專業閱讀夯素養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尋找生命的原型和人生的榜樣,從他們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這種汲取的過程就是閱讀,也是書寫自身傳奇故事的過程。先賢孔子在成就三千弟子、七十二賢者的同時也一直在研讀經典文化,潛心問學,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做教育的人要充分相信閱讀的力量,沒有豐富的閱讀,就沒有深厚的成長。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知識在不斷增加,學習變得日益重要,教師要??闯K汲?。教師不應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傳授者,也不應是固守一門學科的狹隘專業人士,專業閱讀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專業成長的閱讀。

專業閱讀要力求廣博。引導教師為成為具有全面性知識的綜合、博學的專業教育人才而閱讀,不僅要閱讀學科知識、名師案例,還要解剖原理性的經典教育與心理著作,增設人文性和價值性閱讀,親近經典,以文會友,與名家對話,汲取智慧,獲得滋養。

專業閱讀要踐行領悟。共同體要關注從閱讀到領悟的過程,首先從整體上直觀把握,獲得新鮮感受;其次,聚焦深層理解,掌握知識,領悟原理,形成整體知識結構;最后,將獲得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關注細節,思考教育問題,關注與人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文社會學科,形成較為深入的研究狀態。教師在閱讀中不僅要記住精彩的觀點,從中獲取資訊,更要形成對某個事物或某種現象的基本認識和判斷,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與審視,經歷從感性到理性、從短期實用到長遠發展、從接受模仿到批判反思的過程,增進理解力,提高思維力,實現專業成長。

專業閱讀要共讀共享。共同體要積極創設閱讀分享與探究的平臺和氛圍,讓成員在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等實踐中,在擴容儲備的同時進行歸整與運用,分享思想、學習吸納、自我教育、提升品位,尋找共同的語言密碼,破解疑難的教育問題,形成專業經驗、專業判斷、專業理解、專業思維,建構專業成長空間,提升專業素養與綜合學養,同心同行,豐盈生命。

五、專精表達彰特性

專精表達指專業而精準的表達,表現為講述教育故事、再現優秀實例、總結教育經驗、印證教育規律、彰顯教育主張。這種有意義的記錄與書寫,亦可謂情動而辭發的專業表達與交流,是個人在生命旅程中以獨特的方式描繪著自己教育生活狀態、情態、生態,是對自我成長意義的梳理觀照、省察言說,助推個人從平庸走向卓越,也是教師實現自覺成長的瑰寶。因此,專精表達是一種教育的反思,是行之深化的過程,更是一種教育的創新,如同一股看似安靜實則強勁的力量,推動教師從一個埋頭苦干者成為理性的實踐者,產生系統化的思想和更強大的教育生產力。

在共同體建設中,要帶領成員將零散的經驗明晰化、系統化、結構化,實現個體經驗向教育生產力的轉化,不僅要進行有計劃、有效果的表達之法的學習,更要加強一整套復雜的思維能力訓練。共同體要基于問題探究及實證的研討,提升成員敏銳的觀察能力與問題意識;立足專項的資料搜集與整合,提升成員有效資源的高效內化能力;聚焦抽絲剝繭似的剖析評價,提升成員的思辨與論證能力;創設自由表達、深度創生的時空,提升成員以讀者為中心、以實踐教學為目標的共情及溝通能力。共同體要引領成員從經歷和經驗中客觀地聚焦、洞察教育情境中的相關問題,通過描述問題、解釋問題、解決問題的內隱邏輯,回溯那些周而復始的教育生活中的深層認知和理解,反思自身在教育實踐中的價值觀、思維模式、行動路徑,發掘實踐中的閃光點,實現教育經驗的梳理、教育規律的提煉、教育思想的凝結。

專精表達使教師原本表面化的經驗得到整合、提煉,引發深度的認知和深刻的理解,使個體教育經驗被更多人接受,更富有洞察力,而系統的思考和表達的過程,其實也實現了自我建構。長此以往,可促進教師形成個人的教育思想體系,實現從成長共同體的“我們”走向彰顯個體氣質稟賦的“我”的完美蛻變,實現攀升與飛躍。

當然,共同體建設重要的是實踐,只要在路上,就是在開啟教師教育的一種幸福人生。共同體使“我們在一起”,要幫助教師在人生坐標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書寫自己的句子,踐行“五?!?,修身建業,架設教師因何立身、如何立身的通達橋梁,德進而進業,自修以修人,真正彰顯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靜靜.學習共同體的教育變革:走向深度學習[J].上海教育,2021(20).

[2]祝剛.知識社群: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路徑[J].上海教育,2021(16).

猜你喜歡
賦能教師發展
賦能健康教育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大藍鯨”系統:打造增強型的新廣播
爭鳴|少兒音樂教育需重新為音樂“賦能”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發展自律動力問題探討
民辦本科院校教師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和培訓實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