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提升社區治理效能路徑探索

2022-03-15 12:18劉敏敏
寧夏黨校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智慧社區社區治理人工智能

摘要: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成果,為社區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推動了社區治理模式的轉變、智慧社區的建立,提升了社區治理的科學性。但人工智能也是一把雙刃劍,由于制度的缺失、算法歧視和技術理性的存在,容易出現居民隱私泄露、社區決策“一刀切”的現象。加強人工智能的法制建設,借助區塊鏈技術構建數字信任體系,正確看待人工智能存在的技術缺陷,是降低社區治理成本、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人工智能;社區治理;智慧社區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991(2022)01-087-006

作者簡介:劉敏敏(1990- ),女,山東濟南人,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社區是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更是疫情防控的基本單元。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社區治理水平之間的差異形成了鮮明對比,疫情防控水平成為評價當前社區治理水平高低的試金石。新時代社區治理面臨治理模式的轉變,對治理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要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學技術與社會治理同步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盵1]社區治理同樣需要相應轉變,疫情防控期間必須充分借助人工智能的優勢,提高疫情防控效率,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提升居民幸福感,促進實現社區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轉變,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一、人工智能為社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科學技術,為社區治理提供基礎動力。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高效、便捷等顯著優勢,為新時代社區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推動社區治理模式轉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和改進。從社區治理模式的理論層面來看,從以政府為主導力量的“單位制”,到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街道制”,再到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為主導、政府為輔助的“社區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實現了從“社區管理”到“社區治理”的轉變。

中國的社區治理模式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人大一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和《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兩個條例成為指導社區管理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政府為加強社會控制,采用“單位制”的社區管理方式,街道辦事處指導居民委員會等社區自治組織開展工作,安排相關任務。政府通過行政手段管理社區,并承擔社區管理的責任和義務。這一階段,社區自治組織作用發揮不足,社區居民的參與度非常低。第二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的社區管理需求不斷上升,單一的“單位制”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社區管理的新要求,同時政府通過前期對居民委員會的引導,社區管理具備了一定的管理基礎。因此,政府開始嘗試將一部分社區管理權力下放到社會組織,承擔部分社區治理職能,形成了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街道制”社區治理模式。這一階段社區的各項投入由政府的單一供給變為政府投入為主、社會組織為輔的多元供給方式,兩者同時承擔社區治理責任,提升了居民對于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第三階段,隨著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與社會關系不斷調整,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成為承擔社區公共事務管理與決策的自治性組織。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暴露出社區自治組織在社區治理中反應慢、辦法少、管理松的各種弊端。社區治理要想實現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轉變,必須借助科技手段從治理方式上進行革命性變化。人工智能借助大數據分析以及各種程序設定,能夠更好地幫助社區自治組織對社區進行治理,政府也能通過人工智能與社會組織與社區居民進行高效溝通。當前,國內一些社區已經充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為推進社區治理模式的關鍵性轉變提供了現實基礎。

(二)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增強社區治理科學性

第一,人工智能優化了社區人員管理系統。社區組織進行社區管理的前提是對社區人員信息的充分占有,信息的缺失與不對稱是社區治理面臨的挑戰?,F實中普遍面臨著社區人員信息登記不充分的問題,如房屋所有人的聯系方式的缺失,未對房屋的租賃情況和實際入住情況進行核查等。疫情防控最關鍵的就是切斷傳染源,傳染源及其軌跡的確定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人臉識別技術的結合,能夠準確識別人員身份,科學記錄社區人員行動軌跡和接觸人員,為疫情防控提供精確的指導。在此基礎上,能夠與各戶人員登記系統進行比對,更新社區人員相關數據,進而優化社區人員管理系統。

第二,人工智能提升了社區治理效率。社區治理的效率提升主要體現在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升上。人工智能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提升社區治理工作人員能力,提升社區治理決策科學性,降低社區治理成本等方面。一般而言,社區治理的工作人員接受系統性培訓較少,雖然能夠滿足完成規定任務的基本要求,但是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較弱。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工作人員工作能力無法完全滿足當前的形勢任務要求。人工智能融合到社區治理中,輔助工作人員增強判斷能力,提升治理工作的科學性。在底層算法的支持下,通過大數據充分獲取社區治理相關要求,對接公安、交通等部門的開放數據,能夠科學判斷社區人員是否在重點監控范圍之中,從源頭上降低病毒傳播的概率,減少后續社區治理支出費用,提升了社區治理工作效率。

(三)推動智慧社區的建立

智慧社區的概念是伴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產生的,智慧社區被看作智慧城市的治理單元,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疫情防控期間,探索建立智慧社區,能夠有效控制病毒傳播范圍,精確認定確診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不僅有利于降低醫藥衛生行業的防控成本,更有利于社會平穩運行。人工智能為智慧社區的建立、運行和評價反饋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現實基礎。

人工智能優化了智慧社區的運行系統。智慧社區是科技在社區治理領域的新應用,涉及物業管理、電子商務、養老服務和智慧家居等多個方面,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構建一個完整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社區治理體系,更高效地為社區居民提供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智慧社區包括基礎環境、基礎數據庫群、云交換平臺、應用及其服務體系、保障體系五個方面,人工智能能夠充分串聯智慧社區的五大組成部分,為社區治理智能化提供技術基礎,為各環節的決策提供充分理論分析和數據驗證,減少數據冗雜,合理處置數據缺失問題,優化社區治理運行系統。

人工智能提升了社區居民幸福指數。智慧社區的治理效能反饋,不僅表現在社區治理主體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上,更表現在社區治理客體,即社區居民的真實感受上。居民能夠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感受到溫暖,提升幸福感就是社區治理的目標。智慧社區作為社區治理的高階產物,目前尚處在探索發展階段,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親和性,能夠與社區治理的各個環節充分融合,形成“人工智能+社區治理”的效果。疫情防控過程中,將人工智能融入智慧城市建設,能夠匹配居民的真實需求,更有針對性地為社區居民服務。社區治理組織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及時宣傳國家相關政策,及時公開社區防疫工作開展情況,穩定社區居民情緒,降低居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二、人工智能給社區治理帶來新的挑戰

人工智能為社區治理帶來便捷性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缺陷,給社區治理帶來了一些新難題。

(一)社區治理邊界模糊化

社區治理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區自治組織的作用,形成一定的規則和秩序,促使社區居民形成一種行為自覺。因此,社區治理必然包含社區治理邊界的問題。人工智能依據基層算法而存在,具有內在的完全理性,但是對邊界問題無法進行精確量化,在社區治理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如果沒有嚴格的社區邊界界定程序,將會模糊社區治理邊界,造成社區居民隱私的泄露,出現法律風險。

當前階段,政府與社會組織共同進行社區治理,更多地需要社區居民參與自治。從成本和效率來看,為了對社區進行有效的治理,必須確定各項工作的范圍和邊界,節約各項決策的時間成本和實施成本。人工智能的引入,提升了社區治理效率,但是邊界問題因基礎算法的復雜性無法得到較好解決。人工智能的基礎算法遵循大數定律,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理,嚴格按照多數人的選擇進行判斷,只要符合內在程序設定,人工智能就會將相關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應用,不會考慮社區治理的有效性。由于社區治理工作涉及多個方面,實際操作過程中亦無法進行明確的邊界劃分,增加了人工智能在邊界問題的算法設定過程中的復雜性,當前階段的人工智能技術尚未達到嚴格限定社區治理邊界的能力,使得社區治理邊界過度放大,居民隱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人工智能的中心化載體存在泄漏社區疫情防控相關信息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在搜集和分析數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是數據存儲和分析操作的中心載體是社區治理系統的數據平臺。這種中心化的數據平臺,通過數據上傳和復制進行數據傳輸,無法保證數據的絕對安全,存在泄漏、篡改和偽造的可能性。疫情防控期間,確診、疑似患者以及防控人員的身份具有較強的敏感性,人工智能形成的精確信息如果不能做到數據應用的保密性和合理公開性,容易造成患者和社區居民心理恐慌甚至發生群體性事件,失去了人工智能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初心。

制度缺失使得人工智能應用缺乏監管。防疫期間,人工智能對社區防疫數據如果過度采集和分析,會出現相應的法律風險。人工智能不同于其他程序設計,人工智能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在人機和人人的交互中提升判斷力和學習能力,在出現法律糾紛時如何確定相關責任是難點。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缺失,造成政府監管合法性遭到質疑,社區治理邊界無法有效確定。

(二)人類感性與技術理性發生沖突

技術理性忽視了居民的情感感受。人工智能基于內在邏輯對各類行為進行追蹤和判斷時,更多地是進行事實判斷,較少進行價值判斷。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尚不完善,無法產生自主意識,對外界做出的反應都是基于內在程序的提前設定。這種有限的意識反應無法準確應用于所適應的環境,更無法對人的情感感受進行深度探測和分析?!皟H通過人工智能進行的治理,缺少了情感內容,治理主體和客體同時缺少情感體驗?!盵2]人工智能應用于社區治理,一方面需要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還需要考慮居民對人工智能治理的自愿程度。在社區居民密切配合的前提下,人工智能的完全理性能夠有效提升社區防疫工作的效率,但是當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居民的情感波動較平時更加劇烈,如果不能對社區居民的情緒進行有效引導,很可能阻礙社區防疫工作的進行。人工智能有超越人腦的計算能力和執行能力,容易讓人產生被支配的感覺,從而產生對人工智能的恐懼和排斥,如果人工智能在社區居民身份識別和行為制止方面不能把握好尺度,極易使居民產生抵觸情緒。

算法歧視沖擊了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算法是各種程序運行的基礎,更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因此人工智能在決策過程中也必然面臨算法歧視問題。算法歧視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沖擊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分別是算法設計者的傾向性、基礎數據的有效性和機器的自我學習。算法的設計者在進行程序設計時,不可避免地帶入自身的價值觀和傾向性,無法真正保持客觀獨立,使得算法在設計之初就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在對人的行為進行判斷時就會出現歧視現象。算法的有效性取決于基層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而數據形成于社會現實之中,因此。從本質上看,算法歧視內生于社會結構歧視之中,屬于社會結構性歧視的延伸。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社區治理,機器的自我學習會對社區居民的行為進行整合,既形成社區整體居民的行為數據,又會對每個個體進行獨立核算。如果某一個體偏離社區居民整體的行為平均值,人工智能就會做出預警,對行為進行制止;同時,對于一些容忍度高的居民,人工智能做出的反應可能更加激進。這種差別對待沖擊了平等待人的傳統行為規范,極易造成居民對人工智能的抵觸。

(三)人工智能對人的主體性過度取代

人工智能以高效性和準確性為社區治理提供參考依據,但是人工智能在進行社區治理時未對人的社區情感進行反饋。人工智能在某些層面的過度應用,也使得人工智能對人過度取代,削弱了人在社區治理中的主體性地位。

維系社區居民感情的重要紐帶,是增進居民間的溝通交流。社區情感的來源就是社區居民通過溝通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人工智能只能按照相關程序進行相應的數據判斷,無法對情感交流溝通進行真實的反映,無法準確了解居民的心理動態,往往忽視居民的心理需求,只能滿足居民物質等外在化的需要。疫情防控過程中,居民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人工智能多應用于社區防控工作的公開、社區居民生活必需品和疫情防控必需品供給方面,無法深入了解每位居民的階段性情感波動,忽視了社區治理中精神層面的引導。

此外,社區決策容易出現“一刀切”現象,降低了治理主體的學習能力。社區治理涉及多個層次、多個群體,不同主體間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款對社區治理進行制度規范,因此社區治理復雜性較高,無法使用統一的解決方案化解所有問題。人工智能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數據分析和決策能力,將社區治理問題數據化、標準化,按照自身技術理性對問題定性分析,提出統一的解決方案,這就導致了社區決策的“一刀切”現象,缺乏社區治理決策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同時,人工智能的高效性容易使社區治理工作人員產生較大的依賴性。工作人員工作過程中,大多依靠人工智能輸出解決方案、提供決策依據,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習能力呈下降趨勢,這都不利于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人工智能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路徑探析

(一)加強人工智能法制建設,解決社區治理無邊界問題

人工智能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人工智能的治理邊界必須得到合理確定。加強對人工智能的約束和引導,是對人工智能持續良性發展的前提保證。第一,要健全保護隱私相關法律體系。人工智能在社區治理中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具有高效性和準確性,社區治理者可以利用信息進行判斷,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就會造成信息泄露,使居民的個人隱私受到侵害。社區治理中獲取的信息較為敏感,很容易成為網上的焦點,形成較大的輿論危機。加強隱私保護,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有法可依。當前人工智能關于隱私侵害方面的保護沒有較為明確的法律依據,只能參照其他相關法進行裁定,健全法律體系是當前加強人工智能隱私保護的當務之急。第二,社區治理中應明確社區治理邊界,合理確定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人工智能對信息的過度使用,是社區治理邊界不明確的直觀體現。當前社區治理模式是政府與社會組織共同治理,正在向以社區自治組織為主、政府為輔的社區制模式轉變。疫情防控期間確定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分工,能夠更合理確定社區治理的邊界,提升社區治理效率。第三,應當明確人工智能法律地位和政府監管的法律適當性。人工智能作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算法和程序,法律地位需要相應的確定。一方面是責任主體的認定,智能機器人的應用、人工智能作為智能處理中樞,能否作為獨立的個體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人工智能在法律關系的主客體也需要嚴格區分與確定。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程序的設計者與應用者如何區分責任。人工智能的應用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相應的監管,監管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是確保人工智能為人民群眾服務,不被侵害人類社會的行為所利用。

(二)結合區塊鏈技術,搭建數字信任平臺

人工智能基于算法而成為現實,算法的改進對人工智能至關重要,在未來與區塊鏈的結合中將會助力人工智能實現質的變化。第一,區塊鏈為社區居民隱私保護提供了便利條件。區塊鏈的分布式算法和去中心化特征,可以為社區治理數據提供多中心的傳遞,打破單一中心載體通過復制傳遞信息的模式,實現數據“一對一”“點對點”的直接傳遞。這能夠有效防止數據的濫用和丟失問題,保護社區居民疫情防控期間的敏感信息和隱私。第二,區塊鏈可以為社區治理搭建數字信任平臺,降低信息不對稱,增強信息透明度?!爸悄軙r代的社會治理主要體現在信息提供、信息共享而互動協商”[3],“區塊鏈的個人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搭建一個基于分布式系統的信息共享平臺”[4]。區塊鏈可以建立分布式信息平臺,實現數據的共享。區塊鏈采用非對稱加密算法,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同時區塊鏈數據在區塊鏈網絡中具有自我驗證功能,基本杜絕了數據的篡改和偽造,為數據安全性提供了技術支撐;區塊鏈數據的傳遞都有詳細的路徑記載,可以對數據進行追溯,為數據應用的法律責任劃分提供了手段。因此,人工智能在社區治理中依托區塊鏈技術進行升級改造,能夠將社區數據加密形成數字信息,形成社區居民間、治理主體間的數字信任,通過數字信任平臺的搭建,可以降低社區治理的成本和難度。

(三)明確人工智能與人的辯證關系,尊重社區居民的真實感受

人工智能的理性讓社區治理決策更加科學,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性化的治理從感性的角度彌補了理性治理存在的弊端,兩者的結合共同推進了社區防疫工作的開展。第一,要明確以人為本的社區治理理念。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和理念的應用都不能離開人作為治理主體和客體的前提條件。社區居民是社區治理最直接的感受者,是社區治理成效評價的基礎。在社區治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要形成完善的治理效能評價反饋機制,暢通交流渠道,提升居民滿意度。第二,要明確人的主體地位,客觀看待人工智能的工具性作用。社區治理的關鍵在于人,要清醒認識人在社區治理中的主體地位,明確人工智能在社區治理中的輔助功能和工具性作用。要充分保持社區治理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尊重社區居民的真實感受,在人工智能后臺留有人工操作端口,不能完全依賴人工智能的理性判斷做出“一刀切”決策。同時要正確看待人工智能的技術缺陷,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前的科學驗證和試驗,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加強社區治理人員的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 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N].人民日報,2016-10-10.

[2] 張愛軍.人工智能:國家治理的契機、挑戰與應對[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

[3] 陳曉春,謝 瑤.“三共”社會治理格局智能化的政策創新研究[J].理論探討,2019(01).

[4] 高奇奇,張經騰.區塊鏈與全球經濟治理轉型——基于全球正義經濟秩序構建的視角[J].學術界,2019(09).

Abstrac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has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community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mart communities, and improved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Howev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lso a double-edged sword. Due to the lack of relevant regulations, the algorithm-based discrimination and the technical rationality, it is easy to leak residents’ privacy and make “one size fits all” community decisions.??Strengthening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ilding a digital trust system with the help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correctly viewing the technical defec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the inevitable choices to reduce the cos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munity Governance; Smart Communities

責任編輯:孟 筱

3086501908235

猜你喜歡
智慧社區社區治理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智慧社區信息服務績效評價研究
依托社區學習共同體推進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
“智慧社區”的養老生活
以試點帶動打造“智慧社區”助力居家養老
心理建設:社區治理新方向
下一幕,人工智能!
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設計與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