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減負增效

2022-03-17 19:13浙江省寧波市華茂外國語學校
教育 2022年4期
關鍵詞:膳食實驗教學科學

吳 禎 浙江省寧波市華茂外國語學校

減負增效是基礎教育的重點內容。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應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積極對現有的課堂模式、課堂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不斷提升小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素質教育改革實施以來,科學學科在小學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培養小學生科學意識、科學思維的重要渠道。教師在科學學科教學中,不斷融入新的具有時代氣息的元素,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但隨之而來的是教學效率的降低和課堂教學負擔的增加。因此如何實現課堂減負與增效,成為新時期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小學科學課堂減負增效的基本原則

(一)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科學課堂實施減負增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融入科學課堂中,帶領學生親自實踐,提高其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多彩。減負不是減少教學內容,不是減少學生的學習時間,也不是單純地減少學生課業負擔,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漸進而深刻的變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減負的本質,在降低學生負擔的基礎上積極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參與感,從而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豐富科學課堂教學手段

結合減負增效的具體要求,小學科學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學思路,不斷豐富科學課堂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科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科學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構建新穎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以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的教學設計引導小學生融入其中,并創設符合學生需求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最終達到既減負又增效的目標。

二、小學科學課堂減負增效的具體策略

(一)制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難點

制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是課堂減負增效的必要前提。教師要提前做好備課工作,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各章節的重難點,優化教學結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前了解課堂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以四年級上冊“水”為例,教師在備課階段要領會教材的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內容,進一步優化和調整課程內容,可以將水沸騰、水結冰、水融化歸為一個課時,將水溶解物質、加快溶解歸為一個課時,混合與分離設置為一個課時,通過對多個內容統一歸類的方式實現單元知識的減負增效。根據歸類后的課時內容,梳理每一課時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教學任務。如第一個課時學習的重點是水沸騰、結冰和融化,沸騰包括沸點等知識,結冰包括臨界點等知識。教師可以將所有資料制作成“微課+任務單”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安排預習。學生只需要點開對應內容就可以直接獲取到相關的資料,對照任務單完成知識的預習。這種形式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通過視頻學習后還存在哪些問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制訂具體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對照單元內容進行必要梳理,并分解重點、難點知識,利用“微課+任務單”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有效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二)小組合作推動,提升參與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方式有助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活動,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發散其思維,挖掘其潛能,豐富其學習體驗,為實現課堂減負增效的教育目標助力。

以“運動與摩擦力”為例,為了讓學生了解運動和摩擦力的關系,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在小組合作中,首先,學生按照實驗要求準備紙盒、模板、托盤、墊圈等材料;其次,將紙盒放在木板上,往托盤里依次增加墊圈,當紙盒開始運動時記錄下墊圈的數量;再次,用筆或者筷子作為滾木放在紙盒下,繼續往托盤里增加墊圈,當紙盒開始運動時,記錄下墊圈的數量;最后,為紙盒裝上輪子,往托盤里繼續增加墊圈,當紙盒開始運動時記錄下墊圈的數量。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如墊圈比較少的時候為什么木塊不移動呢?用滾木移動重物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呢?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認識到了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是運動,強化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到科學知識學習中,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

(三)開展實驗教學,強化課堂實踐

科學實驗是調動學生參與、培養學生科學興趣的有效方式??茖W實驗教學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課堂實踐力,提升其實驗動手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拓展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實驗教學的特點,積極幫助學生答疑解惑,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從實驗的準備到操作,進一步提升實踐能力,因此開展實驗教學在科學教學中具有非常的重要作用。

以“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為例,設置實驗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研究弦的音高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師可以先提出“弦的音高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提出多種設想并嘗試去尋找音高變化的規律,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實踐活動。首先,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動,使弦振動的部位越來越短,識別音高的變化;其次,調整這根弦的松緊程度,識別音高的變化;最后,手指在多根琴弦上連續移動,識別音高的變化。通過親身實踐,學生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并在驗證過程中明白了影響弦的音高因素,從而主動投入課堂教學中,產生了更多的科學認知??茖W課堂中實驗是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能將實驗結果直接提供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實踐完成科學實驗的學習。雖然科學實驗教學需要大量的課堂時間以及實驗材料,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負擔明顯降低,激發了學生對科學實驗課堂的興趣,促使其積極地學習科學知識,進而提升了科學素養,促進科學實驗課堂教學的高效發展。

(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科學實驗教學,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以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的最優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提升他們的創造能力,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高效發展。

以“營養要均衡”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內容。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各類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現出來,便于群眾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括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占比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以及應占的比重。如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250~400克;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每天應吃300~500 克和200~400 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25 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制品300 克和豆類及豆制品50 克;烹調油和食鹽占第五層,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 克或30 克,食鹽不超過6 克。通過平衡膳食寶塔讓學生了解正常情況下的膳食飲食有哪些。學生對于膳食的種類認識比較清晰,雖然已經學習了千克和克的知識,但對于質量則沒有清晰的概念,如6 克有多少、40 克有多少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分類指導,利用動態圖的方式呈現,如奶制品300 克,教師就可以用白板筆拖入一盒牛奶,展示牛奶的克重約為300 克(250 毫升);又如一個蘋果為200 克、一條黃瓜為150 克等。通過每一種食物的動態呈現讓學生了解到食物具體的克重,并對應到平衡膳食寶塔當中,引導學生了解每天的膳食應如何計算,將自己一天中的食物搭配與膳食寶塔進行比較,了解均衡膳食的意義,從而改變學生原有的基于個人愛好的食品搭配思維方式,優化自己的飲食結構,制訂符合自己的食譜,從而培養健康生活的意識,保證營養的均衡。

(五)進行課堂總結,培養學生學習信心

進行課堂總結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豐富學生的科學體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展課堂評價與總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課堂所學的科學內容,包括科學原理、科學實驗等,完善學生的科學知識體系,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自信心,促使學生積極對科學知識進行學習,讓學生對科學更加感興趣,最終實現課堂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

適當地總結課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落實減負增效政策、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課堂教學總結可以分為課堂評價和知識總結兩部分。如在“認識溫度計”一課教學中,學生學習了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等內容,也知道了如何讀數。在課堂結尾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給予具體的點評。如學生在氣溫計的讀數學習中表現很好,但在學習體溫計的內容時一些學生對這部分的掌握不是很好,還需要繼續鞏固和加強練習。最后,教師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讀氣溫計時還存在哪些問題?在讀數時需要注意什么?利用氣溫計測量溫度對描述天氣有什么幫助?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信心。

(六)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索

課后實踐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課堂減負增效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要合理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并開闊學習眼界,讓學生對科學內容產生足夠的興趣并自主進行科學實驗探索,減輕其學習負擔,提升參與積極性,為實現減負增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科學課堂減負增效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預設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課后進行自主探究。如針對食物中的營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課程內容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食物消化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實驗的價值。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并積極尋求家長的幫助和支持。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科學原理的認識又可以體現小組合作探究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對促進課堂提質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課后實踐活動的拓展,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課后探索與實踐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科學實驗體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實現減負基礎上的增效目標。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落實減負增效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具體體現。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需要不斷豐富科學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制訂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開展實驗教學,強化課堂實踐活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習能力;適當總結課堂,培養學生學習信心;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在降低學生作業負擔的基礎上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而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發展,最終達到既減負又增效的教學目標。

猜你喜歡
膳食實驗教學科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點擊科學
秋天膳食九字訣
科學大爆炸
六個問題讀懂膳食纖維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科學拔牙
膳食纖維如何讓你“少吃點”
衰落的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