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建造驅動下高職院校書證融通機制研究
——以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2-03-18 02:39宋世杰
遼寧高職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書證融通證書

宋世杰,劉 鑫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我國建筑業當前正加快智能建造產業發展,實現整體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書證融通制度是高職院校適應當前國家1+X證書制度,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提供智能建造產業優質人力資源的重要手段。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國家建設部、教育部認定的“建設行業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示范性培養培訓基地”,借助于承擔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托的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優勢,依托“世行貸款遼寧技術職業教育和培訓項目”、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等項目,圍繞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等智能建造新業態開展書證融通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智能建造產業驅動下書證融通實施的背景

(一)智能建造產業發展引領“十四五”建筑行業新發展

2010年以來,以裝配式建筑技術、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建筑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智能建造技術和相關產業開始在我國蓬勃興起。智能建造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產物[1],是我國提升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大戰略舉措,具有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等特點,它涵蓋科技研發、建筑設計、建材和構件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催生了一系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2017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政策,推動智能建造??梢哉f,智能建造引發的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建筑業發展的重要轉型方向。

(二)智能建造對高職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出升級新要求

智能建造集成了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目前已經開始從產品形態、商業模式、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和監管方式等方面重塑建筑業[2],推動各類崗位和技術標準等發生迭代、更替等變化,將對高職院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層次、能力結構等產生重大影響。

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首先是要升級培養規格,依據行業技術升級要求,重構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結構,精準確定核心能力[3];其次是要升級人才培養面向的證書,根據核心能力要求,選擇適合智能建造產業人才培養的新證書;再次是要升級合作機構,除了選擇優質的智能建造企業,還要選擇相關證書的鑒定機構,推動新形態的產教融合。

(三)建筑領域1+X證書制度改革助推高職書證融通新變革

近年來,建筑行業內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發生較大變化,新的“準入類證書+水平類證書”的格局將逐漸形成[4],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證書)與原有的職業資格證書、執業資格證書并行,呈現新的格局[3]。這標志著傳統的雙證書制度內涵將發生重大變革。

對于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而言,這種變化帶來多方面挑戰:第一是人才培養的整體規格、層次等發生變化,需要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新梳理課程體系[5];第二是需要重新修訂或制訂課程標準,將新的證書標準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第三是證書評價的方式、時間等要與課程進行對接;第四是需要創造證書的實施條件、資源,對原有教學條件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滿足新的教學需要[6]。

(四)書證融通是高職院校主動適應智能建造發展的新思路

智能建造理念的提出和應用,客觀上要求高職院校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特點,樹立全新理念,探索全新路徑,研究全新模式,創新全新載體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7]。能夠對接科技進步、產教科融合,從而更好地服務生產一線。1+X證書制度的實行,并不意味著取消“雙證書”制度,而是將學歷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深度融合在一起,實現“低進高出”的跨越,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8],使學生真正成才,每個人都能出彩。

高職院校需要聯合證書培訓評價組織、用人單位,在培養機制、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施條件、評價方式等方面,將1+X證書的內涵全面滲透[9],對原有人才培養體系進行系統改革,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智能建造產業的新要求。

二、智能建造產業下高職院校書證融通改革的主要舉措

為適應智能建造產業發展,高職院校需要圍繞產業、教育的新挑戰,采取系統性改革。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精準定位,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課程標準與證書標準脫節、學生內生動力不足、教師書證融通能力不足、融通資源建設不足等問題,進行全面的書證融通,推進書證融通逐步深入。

(一)科學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目標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從2015年開始,全部土建大類專業主動適應智能建造產業提出生態節能、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技術升級要求,調整崗位群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土建類各專業密切跟蹤和研究最新的國家職業標準和培訓考核評價大綱和題庫,將培訓合格證書的新內容和要求融入課程標準;在國家規范的、崗位必需的專業能力證書,或受企業發布的、受市場廣泛認可的專業能力證書中選取2~3項,并將其融入到課程標準中,建立和完善新型1+X(專業能力證書)證書制度,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符合市場新變化和生產過程新要求;挑選區域內龍頭企業,將學生、員工崗位培訓考試與企業員工繼續教育深度結合起來,不斷強化新形勢下的培養品牌特色,更新區域企業服務的內涵。

(二)圍繞“四個脫節”問題開展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調整

為解決學歷證書與能力證書脫節問題,學院作為省內唯一的以土木大類高職專業為主的高職院校,長期承擔全省建筑類證書培訓職能,圍繞智能建造產業鏈,設置20余個專業和方向;實施“雙證書”特色的書證融通教育,打造“證書標準+畢業標準+課程標準”的標準鏈,畢業生實現畢業即上崗。

圍繞課程標準與證書標準脫節的問題,從2010年開始承擔世行貸款項目,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率先完成生態節能相關課程標準開發,2013年在全國率先開展裝配式建筑專業方向招生,2017年在全省率先設置建筑項目信息化管理專業,2018年實施悉尼協議試點專業認證項目,對接國際標準開發了書證融通特色課程標準和相關技術標準。

圍繞專業培養過程與崗位要求脫節、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脫節問題,學院對接智能建造產業從業者職業生涯終身發展需求[10],重構了圍繞專業核心能力和核心素養的雙核心特色課程體系,并實施了三次全員性課改能力驗收,開展了基于工作過程和真實情境的高效課堂建設,為書證融通制度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三)推動“智能建造標準+”機制創新,解決學生內生動力問題

提升學生的參與考證的內生動力一直是書證融通制度實施的難點。為此,學院以“智能建造標準+”理念為指導:推動了“智能建造+創新能力培養”機制,聯合遼寧省建筑業協會、房地產協會等行業協會,與大連文宇幕墻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BIM建筑信息模型企業工作室等5個省級創新創業工作室,推動專業性社團建設;構建了“行業協會+企業工作室+專業社團”的協同機制,將智能建造標準融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有效激發學生創新學習熱情;實施“學業學分+素質學分”管理制度,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技能競賽證書與課程成績互認互換,顯著激發學生專業認同度和參與書證融通的動力。

(四)圍繞教師書證融通能力提升,打造名師引領的“三雙”特色教師隊伍

學院對接智能建造產業需要,較早推動了“三雙”特色的“雙師型”隊伍建設,即“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雙證合一、“工程師、教師”雙身份合一、“創新創業導師教師+行業證書培訓師”雙能合一。

經過建設,學院教師獲得國家一級建筑師等注冊職業資格人數占總人數的25%,通過“證書宣貫和能力培訓+企業掛職鍛煉+技能大賽”的方式,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素養。

完善省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等引領的技術技藝傳承創新工作室和“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引領結構化創新團隊建設,每年平均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30余項。實施省級師資培訓,2017年開始,負責省內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牽頭全省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建設行業1+X證書標準宣貫和省級師資培訓,解決教師書證融通能力不足問題。

(五)圍繞智能建造相關書證融通資源建設,完善虛實互補的開放學習基地

學院利用世行貸款資金,建成生態節能實驗樓,為校內各專業提供了智能建造的關鍵技術,獲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成果、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聯合中鐵上海局北方工程有限公司等特級企業,主持國家市政工程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參與2個;主持開發完成遼寧省中長期教育規劃項目中2個土建大類虛擬實訓教學系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覆蓋全部中高職相關專業;與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等2家央企一同作為首批3家單位,承擔省住建廳施工現場專業人員培訓試點建設;受沈陽市城鄉建設局委托開發了建筑工人職業培訓考核管理系統。虛實互補的資源為省內外中高職院校、政府主管部門實施智能建造相關書證融通提供了優質的教學和培訓服務支撐。

三、智能建造產業下高職院校書證融通改革的主要成效

經過探索,學院在書證融通理論、實踐、區域經濟社會等層面產生了較大影響,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提出5鏈融合等書證融通理念,實現實踐到理論探索的升華

學院通過對書證融通制度開展長期調查研究,理清了對接智能建造產業的書證融通制度的內涵、目標、路徑。

一是將教育學中成果導向理念與標準學理念結合,以畢業標準為基本指引,明確了“行業標準+證書標準+畢業標準+課程標準+競賽標準”的5鏈融合理念,推動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精準化、培養過程標準化,豐富了職業教育書證融通研究的理論。

二是根據書證融通要求,提出“三雙”特色教師隊伍建設理念。這是結合學院專業辦學特色,適應1+X證書制度的實施,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內涵的進一步拓展,豐富了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理論和實施方式。

三是提出了“一體化課堂+證書宣貫和能力培訓+企業掛職鍛煉+技能大賽”的多元培養方式,與國家推行的崗證賽課培養理念基本契合。

(二)完成專業體系向智能建造產業的升級,引領智能建造高職領域書證融通建設

學院繼承行業辦學優勢,通過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平臺等,在實施世行貸款項目時推廣了生態節能課程。在此基礎上,相繼完成全國首個智能建造類專業方向、全省首個智能建造類專業設置,并完成6輪基于學生終身職業生涯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開發。面對2017年以來行業證書調整和縮減形勢,2019年牽頭全省建設行業1+X證書試點院校建設和師資培訓,在18個招生專業拓展3個智能建造相關證書,引領了全省建設行業書證融通建設。

(三)完成書證融通課程體系的重構和課標實施,基本完成了“雙證書”到1+X證書制度的轉型

學院累計實施5個《悉尼協議》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項目,是遼寧省首家完成實施和驗收的學校。開發完成了具有專業群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首批55門書證融通課程標準。通過國家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等項目,與中天建設等全國500強企業和特級、一級資質企業聯合承擔國內首個省級綠色建筑運行規范1項,完成省級工法2項,編寫《現代建筑工業化“4標”》等技術規程;持續9年實施高效課程改革,推動課程標準和技術標準全面融入課堂教學。

學院構建了“行業協會+企業工作室+專業社團”的學生協同培養機制;探索了“三雙”特色教師隊伍、“證書宣貫和能力培訓+企業掛職鍛煉+技能大賽”的教師培養路徑;實施了虛實互補的開放學習基地實踐策略,推動學院完成了住建部科學技術成果1項,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1項,獲批國家創新行動計劃骨干專業3個、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獲批遼寧省“興遼卓越?!?。2020年以來所實施的由國家住建部確定的施工現場專業人員培訓試點項目(全省唯一的高職院校)和省級書證融通學校試點,推動了學院承擔新一輪面向智能建造的行業證書培訓工作,基本完成“雙證書”到1+X證書制度的轉型,繼續引領全省建設行業高職院校書證融通制度建設。

(四)構建與國家學分銀行對接的學分互認的制度體系和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有效激發學生動力

學院構建了“行業協會+企業工作室+專業社團”的協同機制,學生在全國和省級技能大賽中獲獎層次提升,連續5年獲得省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和金獎,2020年獲獎在全省各類院校中排名第四;制訂和修訂了《雙證書制度管理辦法》《“1+X”證書制度實施暫行辦法》《學分管理辦法》等21項配套制度,構建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技能競賽證書與課程成績互認互換的機制,與國家學分銀行對接開展周期認證,有效激發學生專業認同度和參與書證融通的動力。

(五)建成虛實互補特色的三級資源庫,推動了教育培訓一體化進程

學院聯合省內特級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協會等,建立了以國家資源庫和省級虛擬教學系統為主,以省住建廳施工現場專業人員培訓試點平臺(施工員等8個證書)、沈陽市城建筑工人職業培訓考核管理系統(18個工種)等為輔的書證融通資源庫,實現國家、省級、校資源庫三級建設,受到省教育廳、住建廳等部門和領導的高度評價。

學院教師參與編寫1+X系列教材6部、裝配式建筑系列教材5部、項目化教材17種、累計完成國家規劃教材10本、省級規劃教材5本。虛實互補、教學培訓一體化的資源克服了工程工期、季節等因素影響,實際工程事故、操作失誤等質量問題無法再現等難題,形成校行、校企、校際共同推動書證融通建設的良好機制,受到行業企業高度贊譽。

(六)在區域經濟社會層面帶動作用明顯,提升了縣域經濟與教育融合發展水平

通過改革,學院書證融通制度實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清晰、課程體系更加合理、學分互認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教師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就業率從2015年的90.8%提高到2019年的95.62%,學生平均月收入從2 267元提高到3 796元,雇主滿意度從97.91%提高到98.50%。學院國家和省級示范性成果顯著增長,對區域的示范引領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服務智能建造產業的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總之,智能建造產業的快速發展,將推動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實現快速轉型升級。通過主動適應供給側變化,積極采取系統化變革,高職院校書證融通將實現更大的成效,為國家智能建造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持。

猜你喜歡
書證融通證書
我國書證提出命令制度構造的反思與調整*
四鏈融通 創新發展 推動新商業人才培養改革
WJCI 收錄證書
CSCD收錄證書
收錄證書
收錄證書
《漢語大詞典·火部》書證斷句獻疑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圓滿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濃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