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名家高奣映

2022-03-22 13:25楊明
今日民族 2022年2期
關鍵詞:吳三桂姚安高家

文·圖 / 楊明

顯赫家世

高奣映,字雪君,號問米居士、結璘山叟,清順治四年(1647 年)出生在龍華寺下的光祿古鎮高家府邸中。高家不是等閑家庭,根據宗譜,家族歷史可以上溯到三國時期。

高家的一世祖名為高定,是東漢末年越嶲郡(今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豪強大姓。據載,諸葛亮平定南中地區叛亂時,高定曾出兵相助,因有功被封為益州太守。

唐朝時期,高家子弟有多人在云南擔任文武官員。到了宋朝,高家地位愈加顯赫,一些子弟被分封為各地官員,其中一支被封到姚州地區。元朝時,升姚州為姚安路,以高氏世襲姚安路總管。明朝在姚安實行土流兼治,中央政府派官員擔任姚安府知府,又以高氏世襲姚安府土同知(四品官員)。清朝初年高奣映出生時,高家作為土官,已經在姚安地區統治了近五百年時間。

少年土司

姚安自漢代至元代,都是云南通往四川的重要樞紐,也因此成為了文化交流和傳播的窗口,內地文化與邊疆各民族文化在這里融合發展。受這種風氣影響,高氏土司文化積淀深厚,形成了重視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優良家風,為高奣映成長成才奠定了基礎。高奣映晚年時曾撰寫《訓子語》,總結過高家的教育經驗:見賢思齊,重視家教。

高奣映4 歲時,父親就開始教授其讀書識字,學習四書五經。6 歲時,他進入私塾學習,顯現出了非凡天賦,據說讀書可以過目成誦。并且,他也非常喜歡讀書,家中上萬卷的藏書,成為了他自由遨游的知識海洋。

8 歲時,父親帶他去昆明拜見南明的永歷皇帝。永歷帝十分喜愛小奣映,詳細詢問了他的讀書情況,并出了上聯“八歲神童”考他,小奣映略加思索后對出“三代知府”,得到了永歷帝的稱贊,“神童”的稱謂從此在民間傳開。

彼時云南時局多變,清順治十五年(1658 年)清軍大舉入滇,永歷帝逃奔緬甸,南明小朝廷走向覆滅。高奣映的父親擔心曾為南明效力而連累整個家族,選擇出家雞足山,將世襲土職傳給了12 歲的高奣映。

一個少年當然難以承擔如此重任,于是,高奣映的母親輔助他處理政務。高母是麗江土知府木增之女,受過良好教育,聰慧賢良、知書達理,對高奣映影響很大。高奣映成年后多次在詩文中述及母親的賢惠和辛勞。

不久之后,吳三桂剿滅了南明勢力,晉爵平西王,手握重權的他儼然土皇帝,云南官場上下皆對其俯首聽命。為了拉攏高氏家族,吳三桂沒有追究高奣映的父親,同時也認可了高奣映的襲職??滴跏辏?673 年),26 歲的高奣映被中央政府正式批準襲職姚安土同知,而此時他已經成長為一個學業有成、受過歷練,有思想、有見識、有能力的青年才俊。

嶄露頭角

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流域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中央政府在這里冊封了眾多土官,但是土官之間為領地爭奪不斷。就在清政府正式批準高奣映襲職后不久,四川會理的普隆土司與云南武定的環州土司為爭奪金沙江北岸的姜驛發生了械斗。由于高氏在金沙江中游一帶統治時間長,威望很高,故清政府指派高奣映前往進行調解。高奣映與雙方多次交流協商,最終平息了事端,他的才能更加被清政府所重視。

當時的姚安府實行土流兼治,高奣映識大體、顧大局,積極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政府權威,始終沒有為發展自己的勢力而越權行事,并且經常前往姚安府城協助姚安知府處理政務,為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出謀獻策。

高奣映心懷民瘼,提出要讓百姓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有產業,社會才會安定,認為這些是地方官應該重視的事情。他還為開啟民智注入了很多心血,不僅崇文重教,而且還主張禁止巫術邪術。他認為,老百姓為了祭祀,把家里的牲畜都拿出來獻給巫師,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斷了家庭生計,所以應該嚴禁。這些思想對當時的姚安具有積極意義。

保境安民

高奣映的才干引起了早有反意的吳三桂注意??滴跏辏?673),在吳三桂的安排下,高奣映加按察使銜,出巡川東(清代川東道,約為今日之重慶市及四川省達州市)。吳三桂以加官晉爵的方式,開始對高奣映進行拉攏。

三藩之亂爆發后,按照吳三桂的得意算盤,高奣映是其布下的一枚棋子,不僅要為其籌集糧款和補充兵員,必要的時候,還要在川東起兵響應。但是,心系國家和百姓的高奣映沒有趨炎附勢,更不愿參與叛亂。他對吳三桂一直虛與委蛇,以民眾在逃難為由,對吳三桂的要求拖延不辦。

在川東的幾年時間里,高奣映更多是在尋師訪友,飲酒賦詩。他尋訪了明初易學大家來矣鮮舊居,并為其作傳,還編輯整理出版了《來氏易注》,引起學界震動,得到了頗多贊許。到了康熙十六年(1677 年),高奣映決定不再依附反叛勢力,于是托病掛冠而去,返回了姚安老家。

康熙二十年(1681 年),三藩之亂接近尾聲,清軍攻入云南。這時,高奣映率領部下,參與了平定叛亂最后的戰斗。他只身來到敵方大營,先后說服懷忠海、馬寶等敵軍重要將領歸降,為防止戰火繼續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清政府授予云南布政使司參政道一職。

得到清政府嘉獎的高奣映,接下來似乎應該在仕途上飛黃騰達才是,但早已看淡了官場沉浮的他卻選擇了歸隱,曾作詩“敦品不嫌居陋巷,著書尤喜在名山”以自況。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37 歲的高奣映向清政府提出由其長子承襲世職的請求,很快得到批準,無官一身輕的他去到姚安西南50 里的結璘山隱居。這里森林茂密,景色清幽,十分適合讀書治學。

服務桑梓

在結璘山,高奣映潛心讀書,寫出了《太極明辨》《金剛慧解》《春秋時義》等數十種著作,涉及文學、歷史、哲學、音韻學、訓詁學、佛學等多個領域。民國時編纂《姚安縣志》的著名學者由云龍稱高奣映為“名儒”,并將其與同時代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并稱,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奣映的治學成就。

在讀書著書之余,高奣映還建立了結璘山館,收徒教學,吸引了很多云貴川的學子慕名而來,有的為拜在高氏門下甚至不惜千里跋涉。據載,高奣映在這里教授了數百名學子,其中考中進士者22 人,可謂名師之下,人才輩出,為邊疆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以及內地文化與邊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作出了巨大貢獻。

對于子孫,高奣映也悉心教導。他專門創作了《迪孫》《訓子語》和《高氏家范》,總結其教育心得,啟迪教誨后人。后世有學者認為,《迪孫》在思想和文學造詣上,與南北朝時著名的《顏氏家訓》相比并不遜色。

雖然歸隱,但高奣映并未忘記民眾疾苦,實施了多項善舉扶助百姓。比如,他開設醫館專為鄉民解決病痛,不計較收入。尤其是他還設立“生產房屋”,供婦女生育使用,并配專人服侍產婦,還雇用乳母收養棄嬰,這在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顯得十分難得。又如,他還準備了婚禮用具,專供貧困者結婚時租用,如負擔不起租金,還可予以減免;修建了敬老堂,專門供養鰥寡孤獨者,每月給米給錢,為其養老送終。這些措施,即使在現在看來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四月,高奣映逝世于姚安光祿的高氏府邸,享年60 歲。為姚安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作出重要貢獻的他,也為當地百姓傳頌至今。

猜你喜歡
吳三桂姚安高家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赴七里張家塆村采風有感
媽媽“糊涂”了
姚安組章
賭大的
賭大的
李紹祥:在姚安
中國·姚安2014荷花節
吃貨康熙定三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