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他們這樣做
——曲靖等4 州(市)工作經驗交流摘編

2022-03-22 13:23
今日民族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全省民族宗教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宗教工作重要論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思考和謀劃民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實抓好各項工作,著力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

在2 月21 日召開的全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會議上,曲靖、文山、大理、臨滄4 個州(市)民族宗教工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現將發言部分內容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曲靖市:全面推進全國示范市創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一是出臺《曲靖市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意見〉的實施方案》《曲靖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實施方案》,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召開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動員大會和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現場推進大會,各縣(市、區)、各部門相繼召開了動員大會,在全市掀起創建工作熱潮。三是舉辦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業務專題培訓班和創建工作業務提升培訓班,解決“怎么干”和“怎么干好”的問題。四是與文山州、廣西百色市等簽訂兩省(區)五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公約,與昆明等州市簽署了《云南省九州(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跨區域聯動協作協議書》。五是在麒麟區車站社區、西北社區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營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氛圍。

一是爭取上級民族宗教專項資金8468 萬元,重點安排“十百千萬”示范引領建設工程、鄉村振興、解決民族地區特殊困難問題等項目,盡量將資金用于民族地區,各縣(市、區)利用有限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投入2 億元,有效改進了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制定《曲靖市民宗委關于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重點實施“十百千萬”示范引領建設工程省級示范點項目15個(其中,示范鄉鎮1 個、示范村(特色村) 13 個、示范社區1 個)。三是抓好民品生產企業協調服務工作和優惠政策落實,共爭取民品生產企業補助資金和貼息引導資金174.79 萬元,為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是對10 年民族文化調研成果進行整理歸檔,編印《曲靖市民族文化項目成果集錦》畫冊,形成《保護傳承民族文化,推動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調研報告,榮獲2021 年度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部門重點調研成果二等獎。二是安排下達資金133 萬元,實施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工程項目10 個、培育民族傳統文化優秀傳承人3 名。三是抓好民族教育,在民族中學舉辦少數民族高中班,配合市語委在民族地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以省級確定的83 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學校為重點,在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推動“創建模式”向“示范模式”轉變

文山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推動“創建模式”向“示范模式”轉變。一是強化宣傳教育。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以“十一個一”活動為抓手,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式宣傳活動,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扎根邊疆、心向中央,擁護核心、心向北京”的堅定信念。二是注重理論研究。充分發揮文山學院作為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作用,與云南大學合作開展了“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等相關課題研究。聘請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民族學會22 名專家學者為文山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特聘專家,舉辦了首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討會。三是打造特色亮點。依托8 縣(市)融媒體中心、州廣播電視臺、文山日報社及各類新媒體搭建民族團結進步融媒體宣傳矩陣,推動“融媒體+民族團結進步”,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打造了“兩省(區)五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等“五個創建聯盟”,推動形成共建共榮共享的創建聯盟新格局。四是科學制定規劃。制定和編制了《文山州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實施方案》《文山州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規劃(2021-2025 年)》《文山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規劃(2021-2025年)》,規劃“四圈”“三帶”“二廊”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格局,繪就“十四五”文山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新藍圖。五是眾志成城抗疫。切實從維護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大局出發,統籌黨政軍民合力守邊,動員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支援邊境一線和疫情地區,堅決防止疫情外溢,筑牢邊境安全防線??箵粢咔橹?,各民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樹牢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全州呈現出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六是全面加快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召開文山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暨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工作會議,印發《文山州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實施意見》。圍繞19 項指標體系,對全州42 個邊境行政村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做實項目規劃。啟動23 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推出“十有”建設標準,選擇145 個村組進行重點規劃建設。

大理白族自治州:切實強化政治擔當,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一是將學習宣傳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績考核。成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宣講團,深入基層一線宣講闡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100 多場次。二是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國家、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分別落戶大理。投資500 多萬元在大理大學建設州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成立大理州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心、2 個研究基地,建立“中華民族共同體講壇”學習制度。開展“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探索研究”等4 個重點課題研究,積極構建符合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求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話語體系。三是實施三期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工程建設。自2019 年起,在全州重要場所、旅游景區及12 個縣市主要路段、公共區域等,設立集中展示以各民族共同開拓遼闊疆域、共同書寫悠久歷史、共同創造燦爛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宣傳廣告、標識標牌200 余塊,凸顯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潛移默化地把“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根植于各民族內心深處。四是在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深入開展共過中國傳統節日、共享中華文化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依托“三月街”民族節、州慶紀念日等重大節日,以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組織開展節慶活動,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五是大力實施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等,打造了《洱海情深》《不一樣的大理》等一批文藝精品,南澗跳菜、劍川木雕、鶴慶銀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國內外。

一是全面實施“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三年行動計劃,對獲國家命名的縣市給予1000 萬元資金獎補。以創建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為契機,重點實施好培根鑄魂等六項示范引領工程,積極探索開展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州各項工作。制定全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縣(市)第三方評估指標體系及評估辦法,扎實開展第三方評估,該指標體系已通過國家版權局著作權登記。二是探索民族團結進步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建聯創、共建共創模式,與周邊州市及州企業家協會、旅游集團等成立了一批“創建聯盟”,打造環洱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圈”,漾濞、永平、云龍縣滇緬公路愛國主義教育“示范路”,大理、祥云、巍山一體化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帶”。三是推進文旅融合,制定《大理州深入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方案》,大力推進“文旅+”和“+文旅”發展,打造一批景區景點,推出一批面向東中部地區的旅游線路,賦予文旅產業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挖掘文化資源當中體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共同性元素,不斷開發體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遺址遺跡、活態遺產等體驗項目,以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四是成立大理州景區景點創建聯盟,組織開展大理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導游講解大賽,把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和理念融入旅游講解中,讓每一個講解員都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員,深刻表達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國家形象,讓旅游成為增強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

臨滄市:加快示范市創建,努力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級各部門分別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機構。制定出臺《臨滄市關于加快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實施意見》《臨滄市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形成部門上下合力、狠抓責任落實的工作格局。二是通過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擴面,形成了雙江、滄源、耿馬、鎮康邊境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臨翔、云縣、鳳慶、永德散居民族地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圈”的創建格局。

一是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列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必學內容,列入“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進家庭”的教學內容。發揮各級宣講團、“火塘少數民族語宣講小分隊”“農民講習所”的作用開展宣傳活動,全面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曉率。二是以“1+8 模式”在市委黨校建設全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和主題教育館,在8 縣(區)黨校建設教育基地;在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建設研究基地,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國際佤文化研究院被確定為省級研究基地。耿馬博物館、滄源縣班洪抗英遺址等被命名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三是習近平總書記給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回信后,臨滄市全市上下圍繞“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的囑托,廣泛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學習研討、宣傳宣講活動。開展專題宣講3600 余場次,受眾46.8 萬人次;全市撰寫心得體會文章5 萬余篇,開展“學回信、見行動、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推動解決民生實事120 余件。

一是在3 個邊境縣、10 個鄉(鎮)、44 個行政村(社區)、249個自然村啟動了沿邊小康村建設。二是整合186 個沿邊小康村建設項目50 億元資金,全力推進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發展、村級公共服務設施、人居環境整治、興邊富民“五大工程”。三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全省邊境小康村建設現場會議精神,編制“一村一方案”,持續發力將邊境3 縣打造成“三好”示范帶。

一是加強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開發,20 個村寨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49 個村寨被命名為“云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8 個村被列入國家傳統村落名錄,耿馬芒團村獲得“中華傣族造紙第一村”的美譽。二是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挖掘、收集、整理和保護,“滄源佤族木鼓舞”“臨滄傣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雙江布朗族蜂桶鼓舞”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 項,傳承人4人;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 項,傳承人43 人。三是推出了一批民族優秀文化文藝精品,《我的鄉村》等作品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宏仲嘎光》《菩仿》分別獲云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金獎。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一家親”中國畫作品展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楊寧出席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現場推進會時強調·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
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共同體的目標向度與實踐進路
愛的共同體
童心繪團結 各族一家親
哪項世界遺產被 譽為“中華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掛劍
民族團結的內蒙古樣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