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視域下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的精準化耦合機制研究

2022-03-23 12:14王笑笑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大思政思政課黨史

王笑笑

(江蘇開放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36)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繼續把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要用好學校思政課這個渠道”[1]“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2]。黨的歷史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源頭活水。新時代,在“大思政”視域下探索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機制,是對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精準化耦合機制的實踐探索,不僅可以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歷史厚重感和鮮活時代感,有助于學生用黨史鋪墊人生底色,還可以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育人根基。

一、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的精準化耦合機理

中國共產黨歷史具備最豐富、最生動、最有力的思政課教學資源,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政課又是傳播黨史、促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重要落點和關鍵載體。作為相互耦合的著力點,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政課在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價值理念、教育實踐等方面高度契合、同頻共振。

(一)教育內容的耦合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可歌可泣的奮斗史,蘊含著豐富的文獻材料和紅色資源,構建著偉大的精神譜系,為思政課程提供了生動而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而思政課教學過程本身也融進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以思政理論講解黨史,二者是相互耦合的。

1.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融合?!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正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使中國站起來、富起來進而強起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3]。

2.豐富的黨史資源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相聯通?!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本身就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中國國情的變化發展而不斷豐富的理論體系。一方面,豐富的黨史資源可以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黨對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規律的歷史探索過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在課程中學習黨史,可以從理論的角度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度。

3.中國共產黨可歌可泣的奮斗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相融合。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占據著舉足輕重的部分,因此,在課程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綱,并運用大量翔實的黨史材料為教學素材,既豐富了教材內容,也有助于學生領悟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艱辛奮斗,增強歷史意識、歷史思維和歷史眼光,深化情感認同,實現教學目標。

4.黨的精神與《思想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目標相契合。深層次的黨史學習教育是學習其背后承載的精神意蘊,黨史中內涵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含有豐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培育優良美德的目標具有一致性。

(二)教育價值理念的相同

價值理念是人在認知、判斷的基礎上對特定事物做出的思想判斷,具有固定的指引性和選擇性。作為適應社會價值的教育活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教學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和價值觀為共同目標,二者實現了在教育價值理念的內在契合,并為二者之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在于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干部、教育群眾尤其是教育青少年”[4],從而“更好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良革命傳統”[5],這與思政課程的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課程理論知識,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幫助學生錘煉品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用辯證思維、唯物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當前多元價值觀、各種社會思潮激蕩沖擊下,避免陷入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想中,培養學生成為愛黨愛國、有本領、有擔當、有情懷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對象的相通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6]。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要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思政課程教育的對象也主要集中在青年學生,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思政課的重要內容,對健全大學生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廣大青年通過思政課程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從而堅定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培養奮斗精神,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而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四)教育實踐的契合

理論與實踐是相通的,只有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在理論指導下實踐,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的理解,才能實現黨史學習教育、思政課程教育的價值目標。

1.思政課程需要黨史文化資源作為實踐平臺。思政課單靠抽象的理論講授效果是不夠的,需要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詮釋、深化理論,通過實踐教學帶領學生感知抽象的理性知識,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具體而言,全國各地都有豐富的黨史文化資源,可以成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應用平臺,課程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進行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從而使理論認知與實踐體悟相輔相成,有機融合,進而使理論教學更加生動、鮮活。

2.黨史學習教育需要課程理論的系統指導。當前,全國各地的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多以參觀紅色資源為主,但往往實踐與理論未能精準對接,對黨史的學習只是停留于表面,缺乏理論深入系統的指導,難以上升到理性認識。脫離實踐的理論講解只能是表面抽象的說教,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教學也只能是走馬觀花。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的精準化耦合困境

(一)耦合的內容程式化

1.兩者之間容易產生“兩張皮”現象。二者之間缺乏有效地融合,沒有挖掘到真正的契合點。教學中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論支撐不足,沒有深入闡明黨史和思政課的關系,沒有將黨史素材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合到高校的思政課程中,對黨史問題的解釋過于書面化、籠統化,融合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未能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學中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作用。此外,對黨史素材資源的挖掘沒有結合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

2.兩者之間容易出現本末倒置的錯位現象。雖然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政課之間相互聯系,但在教學中容易出現主次不分的關系,理論教學和黨史學習教育位置錯亂。主要體現在很多教師把融入表面化,把思政課當成了黨史課,整堂課講解黨史事件、任務和活動,對課程的理論講授和教學內容關注較少,偏離方向,和原本的教學目標本末倒置。教師需要理清教學思路,黨史資源和素材是為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服務的。

(二)耦合的方式單一化

1.當下思政教師多采用課堂理論灌輸式的方式進行二者的耦合,這樣過于直接、簡單的方式不利于學生形成情感的價值認同,尤其是現在學生群體普遍具有新潮、思維活躍、富有個性的特點,單靠簡單直接的灌輸式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技術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的力度不夠,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針對單一理論講授的耦合方式的弊端,很多教師不斷探索尋求耦合方式的多元化,但主要集中在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大多數以參觀紅色場館、景點為主要形式,內容單一,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感;二是當前很多高校實行大班制,人數眾多的情況下,教師實地開展教學很難追蹤到每個學生,現場參觀中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實踐教學的效果難以考量;三是實踐教學需要組織學生到現場,出于距離、安全和成本等問題的考量,很多學校實踐教學開展的次數不多、普及面不廣、形式單一。

(三)耦合的主體能力局限化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7]教師作為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主要實施主體,他們對黨史的認知程度直接關系到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政課耦合的實際效果。

1.部分高校思政教師沒有吃透黨史理論知識,沒有形成歷史思維,不能在講臺上理直氣壯地講授黨史理論。思政教師若想富有成效地在課堂上融入黨史,其自身必須要真正理解、掌握、弄通黨史,認清歷史規律和發展大勢,才能讓青年學生樹立大歷史觀。

2.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堂時,許多教師更傾向于結合自身擅長的黨史知識內容進行部分融合,選擇性地講授某一個階段的黨史內容,這種融合的方式過于隨意化。

3.教師群體的新媒體素養良莠不齊。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路徑更加多元化、便利化,對課堂的依賴程度不斷降低,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建設網絡學習平臺,如學習通、雨課堂等智慧課堂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對當下熱點事件和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問題進行線上交流討論。但是,教師群體中的新媒體素養程度差異化明顯,有些年長的教師不會用網絡平臺,線上線下互動不暢,黨史學習教育效果不佳。

(四)耦合的重要性認識淺顯化

在思政課教學中忽視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未有意識地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教學設計和課程設置中。高校在課程設置中,僅依靠幾門思政課程本身,很少開設專門的黨史學習教育課程,缺乏系統化與專業化的授課內容,難以取得最佳效果。并且在獎懲和考評機制上,也未對耦合的實效做出指標要求和評價目標,有些甚至在日常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明確規定要求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多數教師未挖掘與黨史的內在聯系,在教學中自然無法融入黨史學習教育。

三、構建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精準化耦合的長效機制

提升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的精準耦合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從頂層設計、運行機制、保障機制和評級機制方面完善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優化蹊徑,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精準耦合的良性互動。

(一)完善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頂層設計

1.高校要重視在校內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加強組織引領,制定實施方案,形成校黨委統一領導,校內各部門協調落實的運行機制,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學校育人的全過程。

2.構建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課程體系。學校一方面可以結合實際開設黨史學習教育相關的必修課或者選修課;另一方面可以要求師生在學習時政熱點話題、黨政方針時有機融入黨史內容,鼓勵開展與黨史學習教育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學習活動,實行常態化黨史學習教育,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氛圍。

3.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完善各項制度,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育人的體制機制中,加強構建黨組織、高校、教師、政府以及社會組織在黨史資源的挖掘、聯系和教育的協同合作機制。高校管理層和教師應該以更加積極主動地態度豐富思政課教學的實踐場域,為實踐教學提供場地支持,形成合作共贏、協同育人的協作關系,讓大學生實地感知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奧秘。

(二)健全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運行機制

1.促進思政課與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活動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8]首先,深度挖掘和利用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與當地的黨史場館、遺址遺跡等地方聯系,建立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教育,組織學生成為志愿者,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體悟黨史汲取智慧和力量;其次,在思政課程中開展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通過參觀革命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方式,強化背景介紹和升華感悟,使學生身臨其境觸摸歷史的深度,在歷史教育中切實感受使命擔當;最后,在實踐教學常態化參觀瀏覽的基礎上豐富內容環節,可以設計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場景,如,黨史情景劇表演、VR黨史情境體驗和黨史研學等環節,激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提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全面性。

2.促進思政課與黨史資源相結合。首先,對黨史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教師自身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結合黨的百年歷史和當地現有的黨史資源,創造性結合課程內容,善于利用這些身邊的黨史素材,在課堂中穿插真實感人的黨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得黨史學習教育教學形象化、真實化,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高??梢灾鲃犹峁┬赛h史學習文件和檔案材料,組織教師定期學習參觀紅色資源場館,為教師提供身邊的黨史資源作為思政課育人的備課材料;最后,學院內可以定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的集體備課,教師之間對如何融入,怎樣融入、融入什么等問題相互交流,凝聚集體智慧,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的耦合。

3.促進思政課與黨史學習教育的方法創新相結合。思政課不是灌輸,教師要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更加形象化地進行黨史學習教育,才能使學生由內而外地樹立歷史思維。首先,教師可以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梢赃\用文本解析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法,將黨的百年奮斗史和當前國家發展決策的一些真實案例相結合,讓理論講述更有說服力。如十八洞村的新變化體現了國家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政策策略等。還可運用經典影視作品設置紅色觀影、黨史情景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黨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深切感知歷史的波瀾壯闊和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其次,高校要有意營造校內黨史學習教育的氛圍。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校內的文化活動、社團活動,開展黨史知識競賽、專家主題講座、紅色家書朗讀、黨史故事演講比賽等校園活動,讓學生在體驗活動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情感價值,感受信仰的力量;最后,可以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化設備平臺,打造黨史“云課堂”。將數字科技、VR/AR技術、虛擬仿真、云教學平臺等現代科技融入教學,如開發黨史類線上游戲、參觀VR虛擬展廳等實現線上線下“雙線融合”,活化黨史資源,使學生得到全覆蓋、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思想浸潤和價值感染。[9]

(三)加強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保障機制

1.加強師資培訓保障。教師自身黨史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了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成效,高校應該強化思政課的師資培訓,增強黨史知識培訓專題,開展專家講座、線上學習等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在培訓內容中明確黨史學習的內容,把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加入到考核要求中,設立獎懲機制,對學習積極、考核優秀教師給予獎勵,幫助教師提升黨史素養,豐富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

2.加強時代化保障。高校要緊跟新時代步伐,全面貫徹對新時代深刻內涵的解讀和學習,加強時代化引領。學習黨史不是為了沉湎于過去,而是鑒往知來,基于過去更好地前行,因此,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的耦合必須緊扣中國國情,植根當下社會時事熱點,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3.加強實效化保障。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的耦合更重要的是育人實效的落實到位。要細化責任田,抓好責任落實,優化過程管控,抓好貫徹全過程,在工作安排、職責要求、人員設置、經費投入與使用、考核獎懲等方面建立制度保障。同時,高校也要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活動予以經費支持、場地支持和政策支持。

(四)完善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評價機制

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效果如何,需要一種有效的評價機制進行規范化的評價,以保障耦合的高效落實。二者耦合的評價機制一般包括評價的主體、評價的客體和評價的方式。

1.高校應擴大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評價主體。保障參與評價人員的多主體性和專業性,教師和學生是直接參與者,是耦合效力評價的第一主體。此外還需要擴大評價主體范圍,將校園黨組織、高校管理者、教育同行等相關人士納入評價體系中,既要自評也要互相評價,全方位綜合統籌各方評價,通過多角度全面反映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表現和效果,才能使得評價結果更具有客觀性、真實性和公正性。

2.高校要完善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評價客體,即評價的指標要素。評價客體既要包含教師調動學生學習黨史的積極性和學生運用黨史知識的能力,獲得黨史知識的知識目標和能力提升目標;也要包含學生對黨史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及價值觀的變化,評價學生是否從黨史中汲取精神之鈣,是否達成情感價值目標的情況、檢驗育人實效。

3.高校要創新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評價方式。傳統教育評價方式單一,主要以結果性評價為主,要遵循教育規律不斷改革評價方式,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發揮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耦合的過程化導向作用,有助于全過程、全方位了解學生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多維變化,真實地展現思政課融入黨史資源的落實情況以及黨史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歡
大思政思政課黨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黨史上的今天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大思政”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