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對策研究

2022-03-23 20:13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當地政府新生代農民

胡 光

(中共農安縣委黨校,吉林 農安 130200)

農民是開展農業生產的主體,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生產和農經發展模式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農民群體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文化水平也提出新要求,而新生代農民的群體特點也隨之發生變化,想要加速鄉村振興的進程,則要給予農民繼續教育以高度重視。在開展繼續教育中,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社會組織和教育結構要轉變思想認知,不斷加大資源投入,提升新生代農民的素質和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1.基于鄉村振興下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的基本原則

1.1 人本性原則

鄉村振興戰略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基于不同鄉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鄉村振興的落實要以農民、農業和農經為根本,與以往的地區規劃相比較,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更強,覆蓋領域更加廣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地區的環境較為復雜,而以人為本的原則可以為各項工作指明方向。

因此,在開展新生代農民教育中,也要秉承人本理念,將農民的需求、利益和發展作為出發點,通過繼續教育真正解決農戶普遍關心的問題,調動新生代農民參與繼續教育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新生代農民成長于信息時代下,接受信息和知識更加習慣應用新媒體,在網絡文化的影響下,群體個性較為突出,在繼續教育中也要注重分析新生代農民的群體特點,通過人本原則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繼續教育服務。

1.2 前瞻性原則

繼續教育不僅要幫助農民解決眼前的問題,更要立足于未來,教育內容不僅要能夠應用于實際生產,更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對科技前沿知識的需求,例如信息化操作、農機信息化、智能機器人等,內容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前瞻性。新生代農民的農業生產經驗不夠豐富,基礎性和技術性生產技能掌握不足,繼續教育要根據其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課堂,為農民提供大量實踐操作的機會和空間,彌補其操作經驗少的缺點。從我國農業未來發展角度分析,機械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是必然趨勢,新生代農民在未來也將置于信息化環境下生產,因此,繼續教育要堅持以信息技術知識為主要內容,為農民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生產環境奠定基礎。

1.3 創新性原則

我國作為世界農業大國,農耕文化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很多農業生產經驗、技能也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形成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農業文化和傳統文化,為當地鄉村的穩定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大量農機設備不斷應用于生產中,對以往的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能帶來沖擊,在未來新生代農戶培訓中,要秉承創新性原則,讓農戶看到科技的力量,在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便于新生代農民在生產中大膽創新,以創新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原動力。

1.4 全員性原則

農民是開展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民群體的綜合素質、生產能力和文化素養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新生代農民思維開放、年齡較小,留在鄉村地區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對鄉村具有深切的故土情懷。在開展繼續教育中,當地政府要秉承全員性原則,鼓勵所有新生代農民參與其中,通過教育讓其看到鄉村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并且將個人發展與鄉村發展緊密結合。

2.鄉村振興下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認識程度不高

繼續教育是新生代農民個人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部分農民沒有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參與熱情不高,甚至還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同時,鄉村地區也沒有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加之社會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新生代農民參與繼續培訓的比例較低,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帶來一定程度的阻礙。

2.2 教育資源相對匱乏

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特殊性,新生代農民是主要培育群體,而想要提升教育質量,則要以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支撐。但是當前在繼續教育中,教育資源整合度較低,社會資源參與程度不高,教育內容主要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缺乏硬件設備作為支撐,難以充分發揮繼續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同時,資源整合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當地政府牽頭,整合社會和高校的教育資源,而受到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平制約,教育資源較為分散,難以起到聚集作用。

2.3 教育內容較為滯后

現代農業生產的方式、技術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以農業機械為例,現代農機設備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程度較高,需要農民運用相關知識進行機械操作,進而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但是,在繼續教育中,教育內容較為滯后,沒有包含信息技術知識以及農業機械知識等,缺乏實踐性和前瞻性。

2.4 農民精神世界匱乏

新生代農民的成長環境較為優越,物質需求獲得極大滿足,但是隨之而來的精神世界匱乏,例如一些新生代農民在平時迷戀網絡世界,將個人理想寄托為虛擬的網絡中,與現實生活脫節,加之鄉村地區的文化環境淡薄,農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2.5 教育資金投入較少

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是一項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而這一工作具有公益性,農民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成本即可享受教育,需要當地政府加大資金投入。但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政府資金投入雖然持續增加,依然難以滿足教育的需求,缺少其他穩定的資金來源途徑。

3.基于鄉村振興下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優化對策分析

3.1 加大社會宣傳力度

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的主體是廣大基層農民,而想要發揮繼續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則要鼓勵鄉村的所有年輕人積極參與其中,認識到繼續教育對個人發展、家庭發展、地區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以端正的態度面對繼續教育,從教育中獲取知識和能力,成為一名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新生代農民。首先,當地政府要承擔社會宣傳的責任,結合當地鄉村的實際情況,探索多元化的宣傳方式,例如安全專職人員深入到鄉村基層中,每家每戶地開展調研和做思想工作,讓農民朋友看到國家和政府對農民群體的關心,認識到繼續教育是一個個體發展的機會;其次,整合當地的媒介資源,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網絡,包括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報紙期刊、新媒體等,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到繼續教育中;最后,新生代農民對信息技術并不陌生,平時生活生產也習慣應用新媒體獲取知識,相關部門可利用這一群體特點,以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作為宣傳繼續教育的重要平臺,不僅能夠提升宣傳效率,還可以起到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

3.2 整合當地教育資源

新生代農民教育是一項需長期堅持的復雜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資源,當地政府要發揮宏觀引導的職能,對當地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滿足新生代農民的學習訴求。首先,積極開展社會宣傳工作,吸引社會組織、社會團體、教育機構和科研院所參與到繼續教育中,建立多方協作的長久機制,整合相關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的教育資源,例如鼓勵當地的農科院校、農科所參與其中,抽調部分人員充當培訓教師,豐富繼續教育的師資力量;其次,當地政府可通過設置專類項目的方式,通過項目開展新生代農民教育,并且鼓勵社會各個主體參與其中,對于參與的組織和個人給予一定的政策獎勵或者進行主體表彰,在社會中形成良性教育機制,由政府牽頭組織的教育項目,可以提升社會組織和個人的重視程度,在社會信譽和商業經濟的目的下,促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繼續教育中;最后,教育資源不僅僅包括師資力量,還涉及農機設備、試驗田地等硬件支撐,當地政府要注重對社會組織和企業的硬件資源整合,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其中。

3.3 發揮龍頭企業作用

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需要社會組織參與其中,而在所有社會組織中,農經企業是特殊的存在,其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傳授給農民,還可以為其提供大量生產實踐的機會,企業含有大量的生產資源,還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困難問題。因此,在開展繼續教育中,需要發揮當地龍頭企業的價值和作用。首先,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當地農經企業積極參與到繼續教育中,例如財稅減免政策等,激發其參與熱情,可通過導師制的教育方式,由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導師”,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知識傳授給農民;其次,設置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項目,在政府的組織下開展校企合作,農民在畢業后由農經企業提供就業機會,能夠提升繼續教育的社會知名度,促使農民主動參與到繼續教育中;最后,整合當地龍頭企業的生產資源,將其作為繼續教育的硬件支撐,農民在實踐操作中不僅可以豐富其生產技能,還可以解決農經企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實現農民與企業的雙贏。

3.4 豐富繼續教育內容

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需要與時俱進,要滿足現代農民的學習需求為主,基于鄉村振興下視域下,教育內容也要不斷創新和完善,真正起到教育人的作用。首先,基于當地的農業生產結構、生產形式以及優勢農業,對教育內容進行規劃和完善,充分滿足農業生產實際所需的各項技能和知識,經過學習的農民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避免繼續教育和農業生產脫節,也容易挫傷新生代農民參與教育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次,注重融入地方性法規法律,通過法律的解讀幫助新生代農民認識到農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例如通過解讀環保相關的法律,可以促使農民認識到環境保護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在未來的生產中規范自身行為;最后,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未來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農機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對于新生代農民而言,其成長于信息時代下,對于信息技術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因此,在規劃教育內容中,要將信息技術作為重點以及核心,通過教育促使農民掌握更多的農科前沿知識和技能。

3.5 豐富農民精神世界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現代農村地區也獲得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新生代農民在物質需求獲得極大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持續增加。針對新生代農民的這一群體特點,在開展繼續教育中,要注重豐富其精神世界。

首先,將傳統文化、農耕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到繼續教育中,促使農民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通過學習農耕文化。能夠提升新生代農民的文化修養和職業素養,有助于農村居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其次,注重引導新生代農民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和道德信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繼續教育中,對農戶開展科學的引導,促使其認識到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自覺抵制腐朽文化、不良文化和封建陋習;最后,關注新生代農民的群體特點變化,通過鄉村調研分析掌握其精神訴求,有針對性地加強文化引導,以文化知識作為帶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3.6 加大教育資金投入

在開展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中,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以往的資金來源主要以財政撥款為主,為當地政府增加了一定的財政負擔,針對這一現實情況,當地政府要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探索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首先,當地政府要將新生代農民繼續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工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以滿足各項工作開展的需求;其次,邀請社會資本參與其中,例如當地農經企業、農村合作社以及農機銷售供應商等,為其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扶持;最后,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可采用家庭補貼機制,由農民承擔一定的教育費用,緩解繼續教育資金不足的矛盾。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國家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昌盛具有密切關系,同時也是拉近城鄉發展差距的關鍵舉措,有助于實現全面小康。新生代農民成長于信息時代,其群體特點較為鮮明,與以往的農民存在一定差異,在開展繼續教育時,當地政府要認識到新生代農民的特點,采取科學的措施加強教育投入,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形式,發揮新生代農民在農業生產、農村建設中作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

猜你喜歡
當地政府新生代農民
英國的“鯊魚屋”
“新生代”學數學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藜麥,護衛糧食安全新生代
無人機測溫
新生代“雙35”09式
中國游客在普吉翻船
創意新生代——2018倫敦New Designers展覽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研究
——以室韋俄羅斯民族鄉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