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黃精林下種植技術及效益淺析

2022-03-23 20:13葉文林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黃精種苗

葉文林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曲靖 655500)

滇黃精是一種云南、四川和貴州地區特有的中藥材,在越南和緬甸部分地區也有少量分布,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等功效,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治療干咳、腎病、肺病的藥方中十分常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對于傳統醫學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強,如傣藥、佤藥、藏藥、蒙藥、壯藥等都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在醫學界獲得了認可,這給滇黃精的林下種植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當前我國大力推行鄉村振興的前提下,林下種植滇黃精成為了重要的脫貧攻堅突破口。

1.滇黃精的種植技術

1.1 繁殖技術

1.1.1 種子采收及處理

入秋后,選擇母株健壯、無病害、果實飽滿的種子進行采收。黃精種子的采收標準為:當漿果從綠色轉為黃色成熟時采收。將采收的黃精果實置于陰涼處,讓其后熟至漿果果肉松軟易搓洗時,分揀成熟的清洗;不成熟的讓其后熟后再進行清洗。將后熟的漿果置于袋子內反復揉搓,直至將果皮和果肉完全去除,用清水沖洗,去凈細沙和雜質,加藥劑處理后陰干。將處理好的陰干種子中發霉、弱小等去除,選用“多菌靈+精甲霜靈”各半,混合于300倍液混合液浸泡30~60min,取出陰干。

1.1.2 播種

播種量按每畝100公斤漿果折干去除雜質、水分、劣種和小種后大約10公斤。播種前用30%甲霜靈水溶劑種子浸泡,浸泡7天后撈出陰干按4cm×4cm的株行距播于墑面上。播種后,在墑面搭建避雨小棚,適時澆水、防旱、控溫。播種后均勻覆蓋腐殖土或細土,覆土厚約1.5cm,再在墑面上蓋一層松針,厚度2cm。播種覆蓋后,澆水大約30分鐘,直至澆透。

1.1.3 苗期管理

出苗期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待子葉展開后,根據長勢適當補施葉面肥,選擇噴施0.1%磷酸二氫鉀或黃腐酸或腐殖酸。苗期病蟲害發生較少,零星發生及時清除。具體防控措施如下:

1.1.3.1零星發生地下害蟲,選用辛硫磷、吡蟲啉等其中一種藥液(按說明書用量低濃度)澆淋墑面。

1.1.3.2防控猝倒病和根腐病,選用腐霉利、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其中一組(按說明書用量低濃度)混合藥液澆淋苗床。葉斑?。哼x用苯醚甲環唑、咪鮮胺等其中一種藥液(按說明書用量低濃度)噴施葉片正反面。

1.1.3.3灰霉?。哼x用嘧霉胺、啶酰菌胺等其中一種藥液(按說明書用量低濃度)噴淋植株。藥劑防控一般2~3次,每次間隔7~10d。在雜草長到3~5 cm時及時清除。

1.2 良種栽培

1.2.1 選地整地

土地的選擇對于滇黃精的生長至關重要,一般而言,滇黃精林下種植以林間地為主,濕潤肥沃的山地或者林緣地也較為適宜。應避免在鹽堿地、干旱地、低洼地等種植滇黃精,土壤PH值一般在5.5到7.2之間為宜。

整地是為了去除土地中的雜草,保證滇黃精生長所需要的養分,與此同時,通過整地還能夠增加土壤的透氣透水性能,提升保水保肥能力,進而提升滇黃精的生長效果,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1.2.2 定植

定植時機的選擇一般分為春秋兩季,春季選擇3月初,秋季選擇10月末,種苗移栽需要注意植株的密度,一般來講,密度的選擇與土地的肥沃程度有關,土壤肥沃程度較差的,密度可以適當提高到每畝5000株左右,而地力突出的,則可以每畝種植4000株上下。種苗移栽后,應馬上澆灌定根水,定根水要求淋透,觀察種苗移栽效果,一周后再進行一次集中灌溉,如果此期間降水密集,可以考慮不進行澆水灌溉。

1.2.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對于滇黃精的種植和栽培來講非常重要,這是因為云南地區在滇黃精幼苗時期為雨季,如果不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不僅雜草長勢較快,影響滇黃精的長勢,而且土壤很容易發生板結,導致滇黃精生長發育遲緩,降低產量。進行中耕除草,一方面要避免使用化學藥劑除草,一方面需要注意不要損傷滇黃精的根系。

1.2.4 水肥管理

滇黃精雖然比較適宜在濕潤土壤環境中生長,但是如果當地的降水量過多,或者選擇在低洼地種植的話,也可能因為水分過大,導致滇黃精根莖腐爛的情況發生。因此,要根據當地的降水情況以及土壤的含水量,合理地選擇灌溉時機。

滇黃精種植過程中,前面的生長期對于肥料的需求較高,在實際種植工作中,以施加有機肥為主,保證滇黃精擁有較為充足的養分,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冬天再次施肥。這兩次施肥對于滇黃精的生長來講至關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當地雨水比較充沛,為了避免肥力流失,應在雨季前完成施肥,施肥方式以溝施為主。

1.2.5 疏花疏果

滇黃精入藥部分為根狀莖,為了保證其產量和質量,應該避免滇黃精生長發育過程中其他方面爭奪養分。因此,在滇黃精開花時,應該將花蕾全部除掉(留種除外),以此來保證養分集中在根莖處,保證滇黃精的產量和質量。

1.3 病蟲害防治

1.3.1 地老虎

春秋季高發,危害根狀莖。防治方法:吡蟲啉等其中一種藥劑按說明書用量進行藥液澆灌根部防幼蟲危害。此外,施用的糞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經過高溫堆肥,可降低地老虎發病率。

1.3.2 薊馬及紅蜘蛛

兩種害蟲危害葉片(背面)和花蕾。清潔田間,春季利用藍板誘薊馬成蟲。田間觀察滇黃精葉片背面有無害蟲危害,零星發生選用吡蟲啉+阿維菌素、啶蟲脒等其中一組藥劑按說明書用量進行藥液噴施植株,重點噴施葉片背面。

1.3.3 葉斑病

葉斑病為一種真菌性病變,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從葉尖出現不規則黃褐色斑,以后病斑向下蔓延,雨季則更嚴重,導致病部葉片枯黃。葉斑病有黑斑病、灰斑病和褐斑病。發現病葉及清除,掀棚除濕。發現病害后不宜進行噴施肥料、除草及澆水等活動,雨前注意防控。選用多菌靈、特富靈(氟菌唑)、福星(氟硅唑)、世高(苯醚甲環唑)等其中一種藥劑按說明書用量進行藥液噴施葉片,控制中心病株。根據發病趨勢調整或增加施用次數。

1.3.4 疫病

疫病主要發生根莖部,濕度大利于病害發生。選用瑞毒霉、甲霜靈錳鋅、銀法利(氟菌·霜霉威)、烯酰嗎啉、氟嗎啉等其中一種按說明書用量進行藥液澆淋根莖部,每7~10天噴淋1次,連續2~3次。

1.4 采收與加工

滇黃精的采收時機選擇較為重要,甚至能夠直接影響產品的品質和產量。滇黃精是典型的多年生藥用植物,生長周期比較緩慢,通過相關的實驗研究發現,年份為5年的滇黃精,其藥用價值最為理想,也比較符合種植戶的經濟需求,因此,從年份來講,應該選擇5年滇黃精進行采收。

從采收月份的選擇來看,以12~1月進行采收時,滇黃精的藥用價值最為突出且品相最好。而由于滇黃精喜陰,采收時應避免烈日照射,所以一般選擇午后3~4點進行采收。

進行采收時,一般先將根狀莖帶土挖出,之后利用竹刀或者木條輕輕掛掉表面泥土。在處理過程中,應避免損傷根狀莖,需要注意的是,滇黃精采收后,泥土一般不進行清洗,否則可能導致滇黃精腐爛,一般是運輸到加工地之后,再進行統一的清洗和加工。

當前滇黃精的初加工,主要以晾曬為主,將采收預處理好的滇黃精,運送到加工地后,統一進行清洗,在把根狀莖上的須根、爛疤或者殘留的地上部分清理干凈后,切面晾曬,如果天氣不允許,也可以選擇烘干,之后在陰涼干燥處進行存放。

2.林下種植滇黃精的產業發展路徑——以煜欣農林生物科技為例

2.1 建立良種選育基地

通過“公司+科研”的模式與云南農業大學楊生超教授團隊開展滇黃精品種篩選,收集滇黃精種源60份,完成了物種鑒定,篩選出三個含量高、口感好、抗性好的三個品系,滇黃精新品種的選育工作,保障滇黃精種植品種優良。公司建立了滇黃精種子種苗及標準化基地400畝,年繁苗5000萬株。

2.2 創新產業技術

針對滇黃精種植過程中,化肥泛用、農藥過量、肥田肥水,照搬傳統農業高產模式,造成滇黃精生產有效性、安全性難題,創新林下滇黃精產業技術研究,以品質優先、藥效第一的理念,讓中藥材回歸山野林中 ,打造 “高端”云藥。在基地云南松林下示范種植滇黃精400畝。

2.3 帶動農民增收

滇黃精產業利用“龍頭企業+種植企業+合作社+農戶+低收入戶”模式,由公司提供優質滇黃精種苗和技術,向合作社、農戶開展推廣種植。依托公司,通過訂單種植、保底回收,分別在沾益區盤江鎮中村、小后所村、營上村、炎方鄉膩諾村等8個村委會發展種植滇黃精40000余畝。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與盤江鎮中村黨支部、中村村委會簽訂“扶貧雙推進協議書”,與農戶建立了可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建檔立卡貧困戶聯合起來以“公司+基地+農戶+保底收購”模式加入種植滇黃精及優先安排貧困戶到基地務工。2020年以來,公司帶動盤江鎮中村村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30戶種植滇黃精,戶均純收入5200元。

2.4 創新農企聯動機制

整合區域政策資源,由公司牽頭創新成立滇黃精產業發展聯合體,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低收入戶”利益聯結模式,通過向種植戶提供優質滇黃精種苗和技術,保底收購農戶種植產品,示范帶動作用良好,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脫貧,2020年戶均收益5200元。2020年,公司兩個基地農戶務工30000人次,支出勞務用工工資280萬元。

2.5 打造綠色品牌

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綠色食品牌”,公司通過改變種植方式,加強綠色食品生產配套措施推廣,嚴格管控農藥化肥施用,綠色有機種植深入人心,產品品質得到有力提升。2020年,公司獲得省級“綠色食品”基地稱號。

2020年以來,先后推廣安裝太陽能殺蟲燈76盞,累計發放誘蟲色板8000張,誘劑200套,綠色防控面積1000畝,綠色防控覆蓋率達80%以上。

3.滇黃精林下種植的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一是滇黃精良種繁育10畝,育苗100萬株,種苗銷售單價1元/株,除去每畝3.5 萬元的投資和管護成本,每畝可獲得7萬元的利潤,10畝滇黃精育苗產生利潤70萬元;二是90畝滇黃精示范種植采收后,平均每畝能產滇黃精新鮮塊莖2000 公斤,塊莖銷售單價20元/公斤,除去每畝1.5 萬元的投資和管護成本,每畝可獲得 2.5 萬元的利潤,90畝滇黃精示范種植產生利潤225萬元;三是帶動周邊村鎮農戶到基地務工,項目期間用工量5000個,農民務工收入可達50萬元。

3.2 社會效益

3.2.1 為中藥產業發展提供優質藥材和制藥原料。

10畝滇黃精良種繁育基地能為社會提供種苗100萬株,可發展種植滇黃精300畝;90畝滇黃精示范基地能為社會提供180噸優質制藥原料,緩解中藥材供需矛盾。

3.2.2 具有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通過滇黃精示范基地建設,能讓周邊老百姓擁有一條致富途徑,帶動周邊種植300畝,為當地農民增收找到新途徑。

3.2.3 技術培訓推動合作穩固

通過項目實施滇黃精種植技術培訓,為當地培養一批由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戶等組成的人才隊伍,帶動當地農戶開展滇黃精種植。

3.3 生態效應

滇黃精種植不使用無機肥料,采用有機植物覆蓋,對改善土壤結構,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機含量,降低土壤有害物質作用極大。滇黃精種植基地建設,可保持水土,使荒山綠化,改變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云南地區豐富的森林自然資源,是山區居民脫貧致富、振興發展的基礎。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人類活動加上放牧、砍伐等農業生產活動,對森林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這直接導致森林資源產量和質量下降,山區居民的生存環境惡化。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始終是困擾山區居民的一個巨大的問題。而林下種植滇黃精項目,正是一種不錯的嘗試,既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又在森林生態建設方面發揮了成效,一舉兩得,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黃精種苗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補氣補陰就吃黃精燉瘦肉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黃精、滇黃精、多花黃精物候期差異化研究
一株黃精內生菌的分離鑒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高錳酸鉀在種苗上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