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協調發展途徑探析

2022-03-23 20:13劉文華朱建新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儲備林業國家

劉文華 朱建新

(1.江西省吉水縣蘆溪嶺林場,江西 吉安 331600;2.江西省吉水縣周嶺林場,江西 吉安 331600)

我國一直都在提倡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的協調發展都體現了這一理念,它們使“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理念成為現實。我們需要主動適應生態環境的發展,改善林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加強供給側改革,深入貫徹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建設要求。通過了解林下經濟和國家儲備林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以及大力發展它的重要意義來保障我國森林木材安全,提升我國綜合森林材料利用效率,實現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協調發展?,F對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的發展進行全面分析,提出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

1.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發展目前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1 在建設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對執行國家儲備林具體標準要求不嚴格,國家儲備林部分相關工作人員對落實儲備林情況不夠詳細嚴格。

我國極個別地區在實行儲備林建設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國家儲備林劃定辦法(試行)》要求去做,在劃定面積中出現了大部分儲備林不合格的情況,其中包括生產量不合格、林組不合格以及林分選擇不合格。對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概念模糊,不能夠正確理解國家儲備林建設是將林、農、牧業等多個項目綜合起來考慮。國家儲備林具體要求落實不嚴格,其主要原因也是儲備林建設發展的后續工作沒有跟上,在任務下達給地方政府之后,地方政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劃定建設目標,沒有在規定的區域內分配建設任務,部分地區政府的積極性有待提高。不能合理規劃社會和國家對木材的需求量,錯誤地認為某一地區儲備林的需求量會過多或者過少,建設與消耗的發展不平衡,影響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數據更新。國家儲備林相關工作人員的宣傳意識不夠強、宣傳力度不夠大,使得百姓不了解國家儲備林計劃要求,沒有及時落實儲備林建設,同時相關工作人員缺乏監管或監管力度不到位,儲備林相關資料沒有及時更新。

1.2 林下經濟的管理體制落后,林業產業基礎薄弱,融資不到位,貸款難,營銷網絡空間有限,市場發育不全等。

隨著林下經濟相關產業的不斷拓展,林下經濟的粗放經營、種養品種單一、規模不大且零散、結構不合理以及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優質低價、易產難銷、效益不高的現象也越來越突出,同時加上農戶對林下經濟發展的認識存在偏差,使得國家儲備林林下經濟的發展難度加大,難以達到利用好林地資源優勢助推百姓增收致富、鄉村振興的目的。具體表現在:第一、林下經濟管理都是家庭式、作坊式的形式,規模小且分散,基本上沒有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市場競爭能力低,無序發展、惡性競爭現象突出;第二、政府扶持保障不到位,對產業引導、扶持、監管存在不到位的問題,政府服務功能不健全,林下經濟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素質不高,裝備技術落后,資源利用率低,資金缺乏,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林下經濟的發展;第三、林下經濟產業科技含量低,林業經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缺乏自己的商業品牌和標準,沒有搭建好綠色環保、保健養生產品之路;第四、營銷網絡空間有限,既要“走出去”又要“引進來”,既要做好線下市場、又要打通線上空間,但林農營銷策略觀念保守、信息閉塞導致很多林下經濟產品有產量沒銷量或有銷量沒行情。所以,很多林農寧愿去幫別人打短工也不愿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林農對林下經濟種植的欲望也就越來越低,于是很多的林業從業人員不愿投入到相關林業產業工作當中。

2.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建設的基本內涵及兩者之間的協同關系

國家儲備林是指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對優質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條件適宜地區,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撫育及補植補造等措施,營造和培育工業原料林、鄉土樹種、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它包括儲備林營造和支撐體系建設,其中儲備林營造主要指集約人工林栽培、中幼林撫育、補植改造、退化林修復等;支撐體系建設主要有林道修建、森林防火建設、病蟲害防治、科技推廣等內容。林下經濟是指借助林地的生態環境, 充分利用現有林木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等多種項目的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利用、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林下經濟包括林下種植業、林下養殖業、林下采集業以及森林旅游業。國家儲備林與林下經濟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作為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林下經濟在現在越來越顯現出它的重要性。有了儲備林天然屏障才能夠更好地發展林下經濟,正因為具有林下經濟效應,我們才更需要發展儲備林,二者需要共同發展。林下經濟想要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必須增強儲備林建設工作,處理好儲備林與林下經濟關系顯得十分重要。國家儲備林建設是以森林經營為主,通過科學的營造林生產技術提高單位林分的產量,促進森林資源的總量提高,對改良林木結構、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應。與傳統的林業發展不同,我們可以對林業資源不同空間的利用來提高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在相同的林地空間里,通過多種不同的手段對空間綜合利用,既保證了林下經濟的有效開展,也保證了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順利發展。擴大儲備林整體覆蓋面積,處理好生態環境和林下經濟之間的關系,使得儲備林與林下經濟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和社會對森林木材的需求問題。通過林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經濟效益來改善儲備林建設環境,有效地促進國家儲備林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國家儲備林長期經濟效應,使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建設國家儲備林與林下經濟發展應當因地制宜,充分遵循自然規律

國家儲備林建設能夠很好地緩解沙漠地區的沙漠化,固定土壤,減少風沙,改善生態環境,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將促進林下經濟和儲備林的發展。林下經濟的發展是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多方面收益等優勢,展開林業、農業、畜牧業等多項綜合項目的經營方式,可以將森林資源最大化的轉化為可見的經濟優勢,促進林業、農業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儲備林建設和林下經濟的發展應該因地制宜,以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作為基礎,遵循自然規律,進行實地改良,促進儲備林與林下經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4.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的發展,對國家的整體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有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

4.1 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的發展可以改善我國林木現狀,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木材資源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之一,它作用廣泛,經濟成本較低,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改善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然而,當前我國森林資源嚴重不足,難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在這種大環境下,國務院在2012年制定并岀臺了《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規劃》,該項規劃要求各地應需要加快木材戰略的儲備基地建設,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由國家儲備林基地來發展相關的林下經濟產業,通過營造林方式改造現有的林木,培育大徑級的用材林、培育好珍稀樹種和工業所需的原材料樹種,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保障“總量平衡、結構協調、進口適度、持續經營”的國家木材安全戰略,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增加森林覆蓋率,從而更多地達到森林的固碳能力,保護好生態環境。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戰略的開展對加強森林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進國土綠化、維護生態和木材戰略安全、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2 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群眾就業機會,助推百姓致富,維護社會穩定,既可以增加經濟效益,也可以提升社會效益。堅持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推進生態林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和改善投資機制,轉變林業發展的方式。堅持科學原則,推廣營造林生產技術,在國有林場或集體林地上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吸納當地貧困人員、富余人員積極投入到國儲林林下經濟建設中來。當前林下經濟的生產總值正在逐年遞增,參與人數越來越多,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吉安市2017年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以來,依托全市33家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優勢,引導國儲林項目建設林下經濟發展,因地制宜,區域發展,開展了林藥模式、林畜禽模式、林菌模式、林游模式等,充分調動周邊農民的積極性,每年解決800多貧困人員脫貧、20000多農民致富,并且聘請當地貧困戶作生態護林員,保護好森林資源。這樣通過以點帶面,帶動更多的農村人員積極投入到國儲林林下經濟工作中來,既維護了林區穩定和諧,也解決了農民就業的難題,增長了農村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大力發展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全面推進林下經濟特色產業建設,將產業發展達到新高度、新水平,將令人詬病的“死林地”轉變為讓人喜聞樂見的“聚寶盆”,森林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功能都得到了發揮。

5.対未來在國家儲備林建設中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展望

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林業經濟已經受到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發展,在自然資源開發程度日益增大的當下,我們需要處理好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既要考慮林下經濟發展,又要考慮生態環境建設,它們相互協調,相互結合,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在發展過程中的相互增長,相互提升。如何進一步促進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協調發展,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第一,應當正確樹立國家儲備林建設的理念,正確理解其內涵與目的,發展林下經濟應遵循生態優先,不可超越生態紅線,保護好生態環境;國家儲備林建設應多看質量,不看數量,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可種、可養、可釆、可游的優質立地環境,減少林下經濟的投入成本,從而增加其收益。第二、應當加強組織領導。緊扣國家儲備林“為國儲材,為民謀財”的定位,推進國家儲備林林下經濟多模式的發展項目。地方政府、業務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項目建設,長期將此作為一項重要工程項目來抓,搞好協調服務,加大宣傳力度和廣度。為群眾排擾解難,提供資金、技術上的保障,拓寬銷售渠道,解決好銷售難的問題,這樣群眾也不用背井離鄉,就在家門口就業,在自家自留山上致富。第三、應當培育新型主體,建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打好“人才”牌。國家儲備林建設見成效,保障林下經濟的長遠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營造生態穩定、結構優良、長短結合、高效集約經營的儲備林基地。合理發展林下經濟,著力培養林下中藥材、林下養殖業、林下產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態旅游項目,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增強市場應變能力。既要培養鄉土專家,也要留住林、農業科研人員,既要引進來(高端人才、高新技術),又要走出去(多到外面參觀、學習),讓人才安心地服務于項目建設。同時,應提高林下經濟產品的科技含量,開展多層次的業務培訓,與農林科技院校聯動,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機制,促進科學成果的轉化。這樣真正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利用好國儲林項目建設,充分有效發揮森林生態資源優勢,盤活林下經濟,發展壯大林下產業,實現森林資源增長、林業經濟增效、農民收入增加,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6.結束語

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下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分割性,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促進協調發展,保護好生態環境,為國家儲材;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為民謀幸福。

猜你喜歡
儲備林業國家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釋放鉀肥儲備正當時
《林業科技》征稿簡則
國家儲備林:為未來儲備綠色寶藏
land produces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外匯儲備去哪兒了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